- 年份
- 2024(1275)
- 2023(1924)
- 2022(1649)
- 2021(1723)
- 2020(1481)
- 2019(3688)
- 2018(3667)
- 2017(6795)
- 2016(3680)
- 2015(4219)
- 2014(4062)
- 2013(3872)
- 2012(3307)
- 2011(2898)
- 2010(2853)
- 2009(2453)
- 2008(2049)
- 2007(1446)
- 2006(1185)
- 2005(939)
- 学科
- 济(14899)
- 经济(14895)
- 方法(9855)
- 数学(9576)
- 数学方法(9380)
- 管理(8124)
- 业(7688)
- 企(5822)
- 企业(5822)
- 中国(4021)
- 农(3716)
- 理论(2694)
- 教育(2682)
- 地方(2561)
- 财(2538)
- 农业(2523)
- 贸(2498)
- 贸易(2498)
- 教学(2465)
- 易(2438)
- 业经(2205)
- 学(1982)
- 技术(1939)
- 环境(1826)
- 和(1632)
- 学法(1578)
- 教学法(1578)
- 发(1572)
- 供销(1444)
- 销(1444)
- 机构
- 学院(44020)
- 大学(43767)
- 管理(18239)
- 济(17991)
- 经济(17665)
- 理学(16297)
- 理学院(16149)
- 管理学(15752)
- 管理学院(15681)
- 研究(12955)
- 中国(8784)
- 京(8609)
- 科学(7653)
- 财(7185)
- 范(6501)
- 师范(6458)
- 中心(6443)
- 业大(6344)
- 财经(6115)
- 江(5894)
- 农(5734)
- 经(5640)
- 经济学(5628)
- 所(5607)
- 教育(5476)
- 技术(5451)
- 师范大学(5271)
- 北京(5203)
- 研究所(5165)
- 经济学院(5125)
- 基金
- 项目(33370)
- 科学(26800)
- 研究(25097)
- 基金(24126)
- 家(20701)
- 国家(20563)
- 科学基金(18217)
- 社会(15859)
- 社会科(15070)
- 社会科学(15067)
- 省(13630)
- 教育(13510)
- 基金项目(12854)
- 自然(11902)
- 自然科(11678)
- 自然科学(11676)
- 划(11569)
- 自然科学基金(11457)
- 编号(10390)
- 资助(10048)
- 重点(7868)
- 部(7767)
- 成果(7621)
- 课题(7489)
- 创(7304)
- 发(7055)
- 教育部(6975)
- 创新(6775)
- 人文(6681)
- 科研(6613)
共检索到59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本锋
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是由四川省首创、被多民族地区学习、在国家层面倡导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实施10年来,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个体精准施策,充分体现了教育精确帮扶、扶贫精准定位的社会功能,帮助民族地区的学生实现稳定就业,有效维持了民族地区长期稳定,促进了不同地区的多民族融合。研究民族地区"9+3"职业教育实践,评价其对精准扶贫的意义,反思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助于形成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地区学生。
关键词:
精准扶贫 9+3模式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永莲 周璇 王朔
职业教育作为与农村地区发展有紧密联系的教育主体,因其具有普惠性的特点,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精准扶贫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二者具有双向利益共生的关系。基于共生理论,文章构建了"智志双扶、双向受益"的精准扶贫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准扶贫实践为例,探讨职业院校在"双向并进"的指引下,围绕"双轮驱动",推动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艳林
规模化的跨民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工程,对于中国还是新生事物。以"9+3"教育工程为例,其具有政治性、计划性、义务性等特征,涉及跨区招生、跨区培养、跨区就业等适应性问题,且影响大、涉及面广、投入高、组织实施难度大。稳定生源,加强管理,协调职业教育与当地习俗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跨区教育进一步发展需处理好的必要环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永梅 陈金龙
教育公益性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即教育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举办教育坚持公益性。对于社会效用较大且受教育者是弱势群体的教育层次和类型,须坚持教育供给上的公益性。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用外溢性和受教育者的弱势地位决定其公益性属性。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模式是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公益性独创性的实现形式,在管理模式、经费投入、资源分配、就业等方面公益性特征突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强 朱德全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四川省"9+3"免费中职教育模式等典型经验。四川省"9+3"免费中职教育模式以免费教育为核心内涵,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在政府统筹保障下,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投入保障体系,推动了藏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就业帮扶。通过5年的实践,"9+3"计划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加快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步伐,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民生,收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良好效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资产扶贫模式的观察和研究,认为资产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资产收益扶贫通过对地区致贫原因的精准瞄准实现了对贫困群体的精准帮扶。同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地区的整体发展。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实施,参与试点的贫困农户获得了稳定增收的渠道、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社区建设得以推进,实现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多方共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资产收益扶贫 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铭宁 陈璐 刘富
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现状,运用信贷交易合约模型,深入探究进一步提高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空间。同时,在分析模型中加入"涉农贷款保险"因子,从理论上探寻农村金融扶贫的相关理论依据。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的现状,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农户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廖龙 王贝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战线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与扶智的重要抓手,在国家精准扶贫和决战脱贫攻坚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扶贫虽然形成了特定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缺乏主体领导、社会认同不高、帮扶措施不精确、产业扶持不到位、政策定位不精准等系列问题。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推动职业教育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服务于精准扶贫,需要从体制、机制、功能、模式等多方面对职业教育扶贫进行全面改革创新,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多方联动、加强资源共享、推动精准扶持、丰富教育形式,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进入新阶段。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实践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立新
在贫困面广和贫困程度深的情况下,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模式脱贫效率高、见效快,但是,扶贫的根本要义在于让贫困人口自身具备脱贫致富的手段、能力。为此,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建议对民族贫困地区现行两种主要扶贫模式的运行领域、运行边界作出适当的划分,以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质量。
关键词:
民族贫困地区 扶贫模式 调查分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丽宏
滇西边境山区贫困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不仅表现为条件型贫困,更表现为素质性贫困,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产教融合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扶贫优势突出。针对云南省滇西、滇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源普遍科学素质不高、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科技尚未能成为重要支柱的状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应运而生,成为边疆民族地区践行高等教育精准扶贫目标的探索者。通过高校与产业、高校与社会、高校与政府的资源和能力互补,形成"政府—高校—产业—社会"的教育共同体和扶贫共同体,实现人才培育、社会服务和知识创造功能叠加,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更加平衡和充分的发展,提供了样本。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光华 李茂粉
我国在融合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就融合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内容和效果而言,我们知之甚少。本研究对2007年至2017年间国际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内容构成包括课程性质、课程时长、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类型、课程内容、实践活动、有效性评估指标、考核方式等内容;根据效应值大小来评价教师教育模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大部分研究采用必修的学期课程(32学时)并辅以实践经验的教育模式,对职前教师的融合态度、知识和技能、效能感有显著积极作用。
关键词:
融合教育 教师教育模式 职前教师 元分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大江 孙雯雯 闫志利
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提升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效能。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精准理解”职业教育扶贫内涵,“精准确定”职业教育扶贫目标,“精准培养”职业教育扶贫人员,“精准资助”职业教育扶贫对象,“精准改善”职业教育扶贫服务,“精准宣传”职业教育扶贫案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晓宇
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以农村工业为引擎,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其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苏南人所创造的辉煌虽然已不是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能涵盖,但苏南曾经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今天跨跃的基石。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再到苏南的第三次转型,立体地展现了苏南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程,对国内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苏南模式 理论 实践 回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肖诗顺 张林
贫困村互助资金这种新型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缓解了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推进了贫困村经济增长和贫困农户家庭收入增加,以经济为纽带促进了新型农村治理结构的构建。同时,扶贫互助社资金总额偏小,点多面宽、互助社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互助资金的监管,及时总结和交流经验,不断创新扶贫模式,适时调整相关的规章制度。
关键词:
贫困村 互助资金 扶贫模式 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小兰 朱媛
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增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提升人力资本、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重要路径。科学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明确其目标定位、群体定位、区域定位以及服务内容定位。要综合运用"奖、助、贷、补"相结合的奖助模式,长短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与科技扶贫相结合的对口帮扶模式,以增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还要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扶贫联动机制,形成扶贫工作合力,增加职业教育扶贫经费投入,开展产教联合扶贫和"造血"式智力扶贫,实施定向的技能型教育扶贫,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定位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