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7)
2023(10465)
2022(8998)
2021(8420)
2020(7413)
2019(17347)
2018(17252)
2017(33291)
2016(18078)
2015(20581)
2014(20621)
2013(20412)
2012(18992)
2011(16880)
2010(16441)
2009(15100)
2008(14825)
2007(13023)
2006(10859)
2005(9278)
作者
(52583)
(44203)
(43892)
(41839)
(27945)
(21448)
(20229)
(17506)
(16808)
(15672)
(15292)
(14866)
(13938)
(13829)
(13693)
(13630)
(13621)
(13048)
(12921)
(12740)
(10937)
(10802)
(10669)
(10200)
(10091)
(10012)
(9729)
(9628)
(8906)
(8879)
学科
(76714)
经济(76646)
管理(50234)
(48812)
方法(39918)
(38562)
企业(38562)
数学(36226)
数学方法(35785)
(22402)
(19332)
地方(18123)
中国(16930)
(15922)
业经(15082)
农业(14982)
(13794)
贸易(13792)
(13368)
(12375)
财务(12332)
财务管理(12303)
环境(11878)
(11830)
企业财务(11664)
(11129)
技术(10574)
理论(10036)
(9978)
金融(9975)
机构
学院(255698)
大学(253979)
(104587)
经济(102499)
管理(101751)
理学(88873)
理学院(87875)
管理学(86241)
管理学院(85773)
研究(83544)
中国(62452)
科学(54491)
(52574)
(49069)
(45262)
业大(42831)
(42529)
(41412)
中心(40661)
研究所(39330)
农业(38987)
财经(37006)
(33669)
(32423)
师范(32025)
经济学(31857)
北京(31283)
(30228)
(29895)
经济学院(29101)
基金
项目(182149)
科学(143509)
基金(132981)
研究(128068)
(117024)
国家(116116)
科学基金(99904)
社会(80823)
社会科(76639)
社会科学(76616)
(74017)
基金项目(71531)
自然(67542)
自然科(65922)
自然科学(65901)
自然科学基金(64684)
(61085)
教育(59052)
资助(54751)
编号(51392)
重点(41571)
(40340)
成果(39397)
(39216)
(37520)
科研(36189)
创新(35237)
课题(34920)
计划(34898)
教育部(33941)
期刊
(106120)
经济(106120)
研究(64127)
中国(44135)
(42851)
学报(42684)
科学(38864)
(35907)
管理(34164)
大学(31589)
学学(30217)
农业(29701)
技术(23512)
教育(20299)
(19606)
金融(19606)
业经(18659)
财经(17507)
(16463)
经济研究(16265)
(14921)
资源(14841)
问题(14738)
统计(13525)
技术经济(13068)
(12941)
(12240)
理论(11949)
科技(11498)
商业(11421)
共检索到355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巍  宋戈  
依据1990—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总耕地面积、人口等数据,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该省耕地压力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的耕地压力动态变化情况大致分为3个不同阶段:1990—1999年耕地压力缓慢下降,2000—2003年耕地压力上升,2004—2007年耕地压力迅速下降。近20年来虽然黑龙江省人口不断增加,但耕地数量增加幅度更大,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均在增加。总体上黑龙江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幅度不大,耕地压力指数明显减小,耕地所承受的压力呈现下降趋势。基于国家粮食安全要求考虑,要进一步减轻黑龙江省的耕地压力,应主要从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和运用新技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戈  李国凤  龙冬冬  
本文以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为研究区,基于粮食安全角度,以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以及持续状况为要素层,筛选具有代表性的21个指标,构建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主、客观赋权,运用多因素综合数学模型,定量测算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1999-2008年耕地集约利用状况,并进一步探讨耕地集约利用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各不相同,不同指标和要素对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耕地利用效益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最大。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以及持续状况间的协调性也是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同时粮食安全与耕地集约利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童彦  潘玉君  施玉  
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在分析1 949-2008年云南省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别按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粮食消费水平对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对未来云南粮食产能安全态势进行评估。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波动变化,但总体有下降趋势;耕地压力指数K也呈波动变化,变幅在1.03-1.1 1之间。根据预测结果,在未来25年内,无论按何类粮食消费水平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耕地所提供的粮食能满足全省居民温饱型和小康型的粮食消费水平,但要达到富裕型粮食消费的压力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正雨  何鹏  李晓  唐莎  
文章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分析了四川省耕地面积和粮食数量安全变化态势,并采用Gm(1,1)模型对未来6年的粮食数量安全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2012年,四川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依赖于粮食单产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以及耕地供给小幅增加,使得耕地压力指数K并未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粮食数量处于可控的安全态势,实现了"总量平衡,基本自给"的政策要求。2015~2020年,无论按低方案(252.64 KG/人)、中方案(322.07 KG/人)和高方案(386.6 KG/人)粮食消费水平计算,城镇化、工业化和粮食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治国  张竟竟  郭志富  
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河南省总体与17地市耕地压力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虽然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量持续增加,但由于科技进步、农资投入加大使得产量增加从而全省总体耕地压力指数呈波动降低趋势。1998,2005和2012年,郑州、平顶山、三门峡、洛阳和济源耕地压力指数过大,主要原因:(1)复种指数低于全省平均值;(2)受耕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科技水平限制导致单产水平过低;(3)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省平均值。2003年还有粮食因灾致单产低的因素影响。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单产与复种指数、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制度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秋梅  蔡运龙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压力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利用和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占用了一些耕地,但耕地压力指数不仅没有加剧,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耕地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未来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人口和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翔  张路  朱媛媛  
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减少引发了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对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本文研究发现,2000~2010年期间,中国耕地压力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处于安全压力区;在全国层面,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影响不显著,而一旦具体到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的累计滞后效应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剔除粮食产量波动的周期性成份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认为,当前中国不存在严重的粮食安全风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聪  邓正苗  谢永宏  陈心胜  李峰  
通过收集1984-2013年湖南省人口总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等数据,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模型及分析预测,研究了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和粮食生产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湖南省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粮食总产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Smin和K值在1984-1999年波动下降,2000年之后波动上升,耕地压力逐渐增大;从各区域的耕地压力指数(K)来看,长沙市、张家界市、娄底市、郴州市、怀化市和湘西州耕地压力较大(K>1),粮食供需紧张;株洲市、邵阳市和衡阳市耕地压力处于临界点附近(0.8≤K≤1),粮食生产基本能自给;湘潭市、益阳市、永州市、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邱丽  方玲娜  郑卫卫  邱荣祖  
以黑龙江省水稻供应链为例,采用生命周期的方法来定量分析其供应链GHG排放量。结果表明:运输方式对总的碳排放量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中型货车,其次是重型卡车、火车和轮船。黑龙江2012年水稻供应链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7 211 853.53t CO2当量,其中生产阶段、加工阶段、运输阶段、秸秆焚烧阶段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占到12.08%、9.16%、12.88%、65.89%。秸秆资源量、运输距离、机械耗电量、生产面积四个相关因素对供应链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程度依次为0.66、0.13、0.12、0.09。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丽霞  
通过研究杭州市1990-2010年间耕地、粮食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在生存型粮食需求、营养型粮食需求、享受型粮食需求下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三点滑动平均法对杭州市2011-2030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在三种粮食需求下,营养型需求最符合杭州市的粮食安全现状,在营养型粮食需求中,1990年杭州市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为0.041hm2,到2010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增长至0.069 hm2,而1990-2001年,耕地压力指数K>1;2002-2022年,K>2;2023-2030年,K>3。由此可见,杭州市的粮食安全处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蔺涛  谢云  刘刚  陈德亮  段兴武  
收集1986~2000年黑龙江省79个县市农业生产资料和30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EOF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5年间全省粮食产量稳步增加,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但降水变化不显著,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降水的变化未对粮食产量产生实质影响。15年间气候影响程度总体增大,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具有时空差异性:1986~1993年北部和西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大于东北部和东南部;1993~2000年东北部和东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超过北部和西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玉平  蔡运龙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理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及Excel软件,在分析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预测理论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78~2004年,浙江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从而造成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增大趋势。这表明此期粮食供需差距越来越大。在未来15年,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耕地和人均耕地面积降低明显,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却呈降低趋势,这依赖于耕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耕地仍严重超载,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博  郭红阳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目前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等均居全国第一,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但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种粮收益下降和粮食物流体系不健全等仍是威胁可持续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黑龙江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发挥粮食安全保障作用、破除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困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畅  董雪  
通过DEA模型测算了黑龙江省不同粮食生产主体种植玉米、大豆和水稻的生产效率,分析了玉米、大豆和水稻生产在成本投入上的差异。测算了各个主体生产不同粮食时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显示由于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组织化和规模化较强,所以平均综合效率相对较高。由于土地细碎化和机械化无法充分利用发挥,使得种粮大户的总体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