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47)
2023(19018)
2022(16181)
2021(14950)
2020(12541)
2019(28465)
2018(28298)
2017(54845)
2016(29669)
2015(33322)
2014(33107)
2013(32751)
2012(29756)
2011(26765)
2010(26721)
2009(24808)
2008(24381)
2007(21709)
2006(19316)
2005(16963)
作者
(85016)
(70931)
(70456)
(66986)
(44825)
(33953)
(31858)
(27751)
(26896)
(25128)
(24099)
(23947)
(22357)
(22324)
(21825)
(21586)
(21037)
(20974)
(20395)
(20236)
(17536)
(17377)
(17196)
(16354)
(15845)
(15773)
(15718)
(15675)
(14284)
(14045)
学科
(121005)
经济(120830)
(109692)
管理(100266)
(90707)
企业(90707)
方法(54377)
(50561)
数学(44561)
数学方法(43985)
(37409)
业经(36116)
农业(33468)
中国(29814)
(27105)
(25639)
财务(25563)
财务管理(25518)
企业财务(24209)
(23773)
环境(23102)
地方(22177)
技术(21914)
(21828)
理论(21076)
(21069)
(20681)
贸易(20672)
(20118)
(19940)
机构
学院(425778)
大学(420781)
管理(173062)
(172420)
经济(168852)
理学(149770)
理学院(148243)
管理学(145810)
管理学院(145039)
研究(135654)
中国(105030)
(88587)
科学(83567)
(80643)
(80615)
业大(67323)
(66893)
财经(64173)
(63782)
中心(63449)
农业(62014)
研究所(60558)
(58423)
北京(54841)
(52531)
师范(52039)
经济学(50878)
(50586)
(49095)
财经大学(47390)
基金
项目(290098)
科学(229907)
研究(213634)
基金(212024)
(183825)
国家(182209)
科学基金(158341)
社会(136156)
社会科(128861)
社会科学(128827)
(114085)
基金项目(112844)
自然(102803)
自然科(100356)
自然科学(100333)
自然科学基金(98532)
教育(96706)
(94558)
编号(87614)
资助(85948)
成果(69149)
重点(64323)
(64092)
(61884)
(61657)
课题(58711)
创新(57178)
(56243)
国家社会(56038)
科研(55394)
期刊
(195333)
经济(195333)
研究(120440)
中国(79960)
(78621)
学报(65035)
管理(64798)
(64217)
科学(61481)
农业(53520)
大学(50964)
学学(48607)
教育(40441)
(37976)
金融(37976)
技术(37921)
业经(37517)
财经(31193)
经济研究(28119)
(27592)
(26661)
问题(26188)
技术经济(21760)
(21468)
科技(20367)
现代(20078)
理论(19629)
资源(19214)
商业(18932)
财会(18739)
共检索到621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颖  葛颜祥  刘爱华  梁勇  
本文以粮食作物的碳汇生态功能为前提,探讨如何在我国建立粮食作物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和补偿方式等方面对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以山东省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例,通过对粮食作物的碳源/汇进行计算来探求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标准,以期构建粮食作物的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粮食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文泰  李宗泽  陈素云  
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主产区是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核心动力源。有效的补偿机制能够缓解粮食生产的多重矛盾,实现“双碳”目标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碳汇交易原理,构建农业碳汇交易体系,测算并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汇补偿额度。农业碳汇交易体系的本质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和利益补偿机制,以缓解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剪刀差”,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从农业碳汇补偿额度的时空分析可以发现:产销区之间农业碳汇量存在显著差异,粮食主销区需要支付碳汇补偿金额,承担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为推进主产区农业碳汇补偿交易的顺利进行,应明确交易主体责任、确保转移支付效果和完善农业碳汇交易制度的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扬  李涵  赵正豪  
[目的]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保忠  曾福生  
农业基础设施被视为推进"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载体,研究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差异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以三大主粮作物的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GLS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农村交通等三类主要基础设施对三大主粮作物的产出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水稻与小麦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52 3和0.110 8;农业基础设施对玉米作物产出则不明显。细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类型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与玉米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73 4和0.288 0;农业电力设施对小麦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66 0。因此,提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向水稻与小麦主产区域倾斜;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域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小麦主产区域加强农业电力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存贵  
我国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与此同时,一直存在着"粮食大省、财政穷省"的"财粮倒挂"现象,极大地挫伤了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基于碳汇交易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粮食主产区的利益关系,可考虑构建"粮汇交易"体系。基本原理是粮食主产区由于粮食盈余,可获得粮汇收益;粮食主销区由于粮食亏欠,需要购买粮汇,以承担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粮汇交易机制在确定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量化依据、抑制其"粮食生产歧视心理"、保障粮食主销区担负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等方面具有独到作用,可以成为推动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有益尝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朝辉  
以消耗有限的资源为代价生产足够的粮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并保证环境安全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1])。我国是世界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小麦、玉米和水稻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18%、22%和28%~([2])。为支撑粮食生产,消耗了大量养分资源。2014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氮磷钾养分消耗分别为1 508、573和374万吨~([3])。总体上看,我国养分资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勇  范远江  
为定量评价我国农业政策的农业增收效果,本文以粮食作物为例,借用世界银行TRI(贸易抑制指数)和NRA(名义支持率)数据库,分别在粮食作物亩均实际收益与农产品出口贸易抑制指数和农产品进口贸易抑制指数之间建立动态计量模型,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黄箱政策"的农业增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自由化程度远高于高收入国家,且存有"重调产出、轻调投入"和"重经济效益、轻粮食安全"等政策倾向;生产者的"超调"行为使得粮食生产收益成倒"N"型变化;长期内"黄箱政策"并不是粮食作物增收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禄峰  
农业生态补偿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中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经验,探索中国理性、均衡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博  穆月英  
建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碳汇的供给水平和推动我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依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方面出发构建了我国设施蔬菜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运用2011-2013年的数据对我国省域设施蔬菜碳汇功能的补偿标准进行了厘定。通过核算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农田单位面积产生的净碳汇量,并将其乘以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碳汇价格,以此作为设施蔬菜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根据测算结果,省域设施蔬菜碳汇功能的生态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慧爽  
本文以我国区际粮食调运为背景,农业虚拟资源流动为依据,构建了粮食主产区农业虚拟资源流动的生态资本权益补偿估算模型。综合考虑了农业虚拟水补偿、农作物固碳、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因素,按照 2015 年粮食调运量及相关数据,计算出河北、内蒙古、辽宁等粮食主产区农业虚拟资源流动的生态资本权益补偿值。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应从农业虚拟资源流动的角度重新审视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关系;向粮食主产区农业虚拟资源流动的直接受益者收取农业生态补偿费用;注重粮食主产区农业水土资源管理的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璐  武功文  张焱  吴春梅  
利用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研究方法,基于云南南部山区陆稻改良技术推广的农户调查,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结构以及农户粮食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南部山区陆稻增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释放了玉米作为饲料粮的生产空间,加深了粮食的市场化消费程度,经济发展步入初级小康阶段。但是,粮食消费偏好显示陆稻作为口粮消费的收入效应高于替代效应,反映出云南南部山区在与市场接轨中的政策效力不足或者发展方式滞后。因此,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依托科技,更需要结合粮食消费需求加强市场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雅媛  张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当前我国粮食产量遭遇“天花板”制约,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性倒逼国内必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然而,种粮成本上升和比较效益下降、纵向种粮补贴力度不足和横向产粮利益补偿缺位、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贡献失衡问题,导致种粮积极性下降。针对当前粮食安全蕴含的新风险,应当明确产销区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完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体系,设立“粮食安全发展基金”,探索新型产销协作关系,在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种粮农户增收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提升的有机统一,有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思璇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采取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和以农哺工的资金积累模式,这实际上是一种农村对城市的逆向转移支付。虽然我国自2004年以来实施了粮食补贴、最低收购价、产粮大县财政奖励等一系列粮食支持政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基层政府用于农村公共产品建设的资金大幅下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逐步显性化,进而导致种粮农民收益不高、粮食主产区发展缓慢,大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新民  
温室气体减排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农业碳减排的关键。文章对农业碳减排的必要性和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农业碳减排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