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6)
- 2023(13297)
- 2022(11741)
- 2021(11202)
- 2020(9296)
- 2019(21785)
- 2018(21520)
- 2017(42160)
- 2016(22811)
- 2015(25877)
- 2014(25687)
- 2013(25083)
- 2012(22862)
- 2011(20309)
- 2010(19926)
- 2009(17984)
- 2008(17165)
- 2007(14593)
- 2006(12678)
- 2005(10766)
- 学科
- 济(88581)
- 经济(88475)
- 管理(65628)
- 业(61898)
- 企(51178)
- 企业(51178)
- 方法(44375)
- 数学(39005)
- 数学方法(38415)
- 农(25900)
- 财(22733)
- 中国(21552)
- 业经(19534)
- 学(19317)
- 地方(16967)
- 农业(16672)
- 贸(15816)
- 贸易(15811)
- 易(15354)
- 务(14931)
- 制(14921)
- 财务(14856)
- 理论(14844)
- 财务管理(14820)
- 企业财务(14018)
- 技术(13941)
- 和(13911)
- 环境(13892)
- 划(12124)
- 银(11926)
- 机构
- 大学(314489)
- 学院(314174)
- 管理(129679)
- 济(122878)
- 经济(120199)
- 理学(113407)
- 理学院(112224)
- 管理学(110118)
- 管理学院(109568)
- 研究(100191)
- 中国(74888)
- 京(66171)
- 科学(63711)
- 财(54872)
- 农(52604)
- 业大(49756)
- 所(49298)
- 中心(46922)
- 研究所(45112)
- 财经(44954)
- 江(44410)
- 农业(41281)
- 北京(41218)
- 经(41077)
- 范(41071)
- 师范(40709)
- 院(36864)
- 州(36163)
- 经济学(35958)
- 经济管理(33940)
- 基金
- 项目(223950)
- 科学(176372)
- 基金(163221)
- 研究(162927)
- 家(142389)
- 国家(141232)
- 科学基金(122034)
- 社会(101563)
- 社会科(96233)
- 社会科学(96206)
- 基金项目(87659)
- 省(87161)
- 自然(81258)
- 自然科(79340)
- 自然科学(79322)
- 自然科学基金(77875)
- 教育(74997)
- 划(73585)
- 编号(67275)
- 资助(67118)
- 成果(52569)
- 重点(49652)
- 部(49335)
- 发(46937)
- 创(46525)
- 课题(44917)
- 创新(43404)
- 科研(43336)
- 教育部(42347)
- 大学(41931)
- 期刊
- 济(127552)
- 经济(127552)
- 研究(87421)
- 中国(54046)
- 学报(49384)
- 农(47081)
- 科学(46123)
- 管理(45355)
- 财(41206)
- 大学(37838)
- 学学(35679)
- 农业(33278)
- 教育(33170)
- 技术(28001)
- 融(23200)
- 金融(23200)
- 业经(22385)
- 财经(20896)
- 经济研究(19358)
- 经(17757)
- 理论(17694)
- 问题(17293)
- 业(16684)
- 图书(16498)
- 实践(16469)
- 践(16469)
- 科技(15091)
- 技术经济(15017)
- 资源(14680)
- 版(14588)
共检索到441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粮食价格与农民收益及耕地利用密切相关,尽管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但会带来价格扭曲、财政负担过重、耕地被过度开发利用等负面效应。为配合粮食价格改革、弥补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局限以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必要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科学合理地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需要提高对粮食价格与耕地轮作休耕关系的认识,依据粮食价格变化情况确定不同粮食品种耕地轮作休耕的优先次序,依据粮食价格来合理确定休耕补贴标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关键词:
粮食价格 耕地利用 耕地轮作休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粮食价格与农民收益及耕地利用密切相关,尽管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但会带来价格扭曲、财政负担过重、耕地被过度开发利用等负面效应。为配合粮食价格改革、弥补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局限以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必要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科学合理地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需要提高对粮食价格与耕地轮作休耕关系的认识,依据粮食价格变化情况确定不同粮食品种耕地轮作休耕的优先次序,依据粮食价格来合理确定休耕补贴标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关键词:
粮食价格 耕地利用 耕地轮作休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蒲明 贺志锋 魏君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环境和农产品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耕地轮作休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耦合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但在试点阶段还普遍未能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深入认识耕地轮作休耕的意义,且休耕补贴标准偏低、休耕保护与合理安置休耕农民、退出耕地非农化等问题也有待解决。应提高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思想认识,在粮食主产区适时推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轮作休耕效果评价机制和自愿—竞争的协商型补贴机制,构建严格的轮作休耕组织实施程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蒲明 贺志锋 魏君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环境和农产品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耕地轮作休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耦合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但在试点阶段还普遍未能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深入认识耕地轮作休耕的意义,且休耕补贴标准偏低、休耕保护与合理安置休耕农民、退出耕地非农化等问题也有待解决。应提高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思想认识,在粮食主产区适时推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轮作休耕效果评价机制和自愿—竞争的协商型补贴机制,构建严格的轮作休耕组织实施程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寻舸 宋彦科 程星月
为保障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六大区域内的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轮作休耕作为一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对我国耕地的利用质量和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总产量、质量、供给结构、农民复耕与转移就业等作用机理,探讨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认为轮作休耕短期内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但对粮食质量的提高、粮食供给结构的调整、耕地复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出明确轮作休耕的规模和试点区域;建立轮作休耕与粮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寻舸 宋彦科 程星月
为保障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六大区域内的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轮作休耕作为一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对我国耕地的利用质量和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总产量、质量、供给结构、农民复耕与转移就业等作用机理,探讨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认为轮作休耕短期内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但对粮食质量的提高、粮食供给结构的调整、耕地复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出明确轮作休耕的规模和试点区域;建立轮作休耕与粮食安全结合的宏观调节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轮作休耕需与耕地流转有效结合,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大轮作休耕土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匡兵 卢新海 陈丹玲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工具选择状况,为政策完善与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专家评估法。研究结果:(1)政策工具选择及其组合状况是分析耕地轮作休耕政策的有效手段;(2)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供给型政策工具相对弱势、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缺位是目前中国耕地轮作休耕政策的总体特征;(3)现行政策安排对耕地轮作休耕的各个阶段都进行干预,为耕地轮作休耕提供多方面的规制与激励。研究结论:在进行耕地轮作休耕后续政策完善与设计时,应该优化政策工具的应用结构,充分发挥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与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朗 何蒲明 魏君英
文章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底线保障情况;然后,通过对未来一定时期谷物需求量的预测,测算满足未来谷物需求量所需要的最低耕地面积,通过比较,测算出我国理论上的休耕地规模。认为我国休耕的耕地空间约为400万公顷,比例约为3%;最后,基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稳步扩大休耕面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休耕规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戈 张红梅
轮作休耕是保障黑土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确定粮食作物轮作休耕的耕地利用规模及空间分布,对实现黑土区耕地修养生息、提升地力和平衡粮食供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典型黑土区——克山县、拜泉县和依安县为研究区,运用作物种植空间适宜性评价模型、多目标优化(MOP)模型和智能体土地布局优化配置(AgentLA)模型,基于地块尺度构建耕地轮作和休耕布局,适度调整轮作休耕规模及分布。结果发现:(1)研究区主要作物种植适宜性高值和低值区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玉米和大豆种植适宜性高值区交汇于依安县北部和克山县西部,是玉米—大豆轮作优势区域。主要作物种植适宜性低值区交汇于依安县南部和拜泉县西南部,是休耕的重点区域。(2)基于种植结构优化的轮作规模实现了大豆种植比例增加和玉米种植比例减少,缓解了目前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供给不足的现实矛盾。通过设定多种粮食供求情景确定休耕规模有利于灵活应对粮食市场变动。(3)兼顾耕地空间适宜性和集聚性的轮作休耕布局有利于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发展规模化经营,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通过科学重构黑土区耕地轮作和休耕空间布局,实现了耕地空间适宜性、空间集聚性、种植结构合理性和粮食供求稳定性的同步提升,为实现黑土区耕地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国锋 李秀成 石耀荣 张昱 李再艳
[目的]耕地具有农业生产、生态景观和生态服务等多种价值和功能,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绿色农业、发挥土地生态景观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面临耕地质量下降、耕作层变浅、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能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耕地质量,保障长久粮食安全。国外有关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研究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国内外轮作休耕制度和政策,期望为我国轮作休耕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通过总结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轮作休耕相关政策,对比我国轮作休耕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点。[结果]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在政策目标、粮食安全压力、补贴机制、轮作休耕类型方面与国外不同,因此应该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提出休耕轮作政策实施应注意的问题。[结论]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市场机制与政府决策的结合,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和基层政策实施机构的建设,争取以轮作休耕为契机推进农业理念和技术模式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学志 于晓媛
耕地轮作在解决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耕地土壤遭受严重污染、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两大关键问题时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耕地轮作是保证持久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手段。耕地轮作要求我国必须从以往单一考虑粮食自给率转向兼顾粮食自给率和农业种植结构基本安全两个层面上来,树立农作物多样性的粮食安全结构观。这也要求粮食安全指标要从谷物自给率转向更能体现种植结构多样性的宽保障口径的综合粮食自给率。目前谷物的过高自给率是以谷物之外作物的低自给率(即低综合粮食自给率)以及相应的耕地轮作受到抑制为代价。当前耕地轮作存在如下问题:东北平原一种粮食作物常年连作成为主导;粮食生产集中度过高,小麦生产表现的最为突出;单一的轮作模式常年连作;从轮作程度上看,整体明显偏低,三大粮食主产区长江流域最高,其次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最低。从总体上看,各地区应推行一种主导生态轮作方式辅助另外一种以上轮作方式的多样化轮作模式。东北平原推行玉米、水稻与大豆,或者大豆与小麦的主导轮作方式,辅助于玉米、水稻与小麦、青饲料等轮作,或者辅助于大豆与马铃薯、青饲料等轮作。华北平原推行粮食作物与豆科作物,或者与甘薯、苜蓿等青饲料轮作。长江流域推行水稻与油菜、小麦、绿肥及青饲料等轮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韩思雨 张路
研究目的: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构建粮食主产区休耕最大规模测算和仿真模型,仿真预测不同人口政策效应情景下最大休耕规模及休耕规模弹性边界,以期为保障中国休耕政策推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6年模拟期内,湖北省在兼顾区域粮食供给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能够保有一定比例持续增长的弹性耕地资源,支撑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的实施;(2)2017—2036年仿真期内,湖北省休耕最大规模和休耕规模弹性边界在人口增长保持不变和不断下降两种情景下总体保持扩张趋势,在人口增幅略微上升和大幅上升两种情景下呈现先缩小再扩大的态势;(3)在当前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规模庞大且妇女二孩生育意愿较强的情况下,全面二孩政策在中长期的粮食需求增加效应极有可能导致湖北省可休耕耕地规模减少和休耕规模弹性边界缩小。研究结论:应积极扩大休耕规模和范围,丰富休耕试点区域,正式建立目标多元化、模式多样化和实施常态化的耕地休耕制度,以粮食安全为前提实现对休耕的宏观调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毅 邓志英
轮作休耕既是一项经济制度,也是一项政治制度。从研究结果来看,由于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农业生产目的不同,轮作休耕在不同历史时期略有差异;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轮作休耕的效果好于自我管理轮作休耕方式;谷物-豆科作物轮作是轮作休耕的主要方式,复种轮作是主要形式;农作大户轮作休耕积极性高于散户或者少量耕地拥有者;轮作休耕对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具有正向影响,对整个农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农民增产增收有促进意义,但对当年粮食(主粮)总产量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轮作休耕 农业耕地 制度 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