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5)
2023(13445)
2022(11897)
2021(11212)
2020(9367)
2019(21629)
2018(21399)
2017(41652)
2016(22197)
2015(24757)
2014(24518)
2013(23888)
2012(21615)
2011(19087)
2010(18771)
2009(16864)
2008(15841)
2007(13353)
2006(11222)
2005(9303)
作者
(60836)
(50554)
(50224)
(47801)
(32133)
(24315)
(22914)
(20060)
(19381)
(17700)
(17336)
(16811)
(15793)
(15658)
(15608)
(15177)
(15114)
(15059)
(14413)
(14281)
(12403)
(12214)
(12049)
(11632)
(11316)
(11182)
(11066)
(10993)
(10074)
(10030)
学科
(86286)
经济(86197)
管理(63365)
(59102)
(49666)
企业(49666)
方法(43159)
数学(37727)
数学方法(37192)
(22450)
(21132)
(20869)
中国(20820)
业经(19005)
地方(16450)
理论(15421)
农业(15126)
(14946)
贸易(14941)
(14489)
(14027)
财务(13957)
财务管理(13928)
(13799)
技术(13752)
环境(13395)
(13237)
企业财务(13189)
(11739)
教育(11371)
机构
大学(304234)
学院(302989)
管理(125084)
(117297)
经济(114813)
理学(110014)
理学院(108855)
管理学(106828)
管理学院(106278)
研究(94787)
中国(68057)
(62928)
科学(60255)
(51588)
业大(46228)
(45880)
(45522)
中心(43638)
财经(42889)
研究所(42005)
(41418)
(40435)
师范(40056)
(39165)
北京(38802)
农业(35964)
(35251)
经济学(35025)
(33964)
师范大学(32575)
基金
项目(219549)
科学(172985)
研究(160568)
基金(159741)
(138607)
国家(137471)
科学基金(119446)
社会(100342)
社会科(95031)
社会科学(95007)
(85964)
基金项目(85760)
自然(78949)
自然科(77130)
自然科学(77111)
自然科学基金(75675)
教育(74510)
(72032)
编号(66145)
资助(65103)
成果(51634)
重点(48547)
(48138)
(46023)
(45902)
课题(44170)
创新(42711)
科研(42348)
教育部(41662)
大学(41443)
期刊
(119934)
经济(119934)
研究(83574)
中国(49085)
学报(47888)
管理(44045)
科学(43932)
(40660)
(38502)
大学(36693)
学学(34432)
教育(33952)
农业(28944)
技术(27343)
业经(21023)
(20193)
金融(20193)
财经(19919)
经济研究(19207)
图书(17031)
(16888)
问题(15489)
科技(14912)
理论(14883)
(14342)
技术经济(14181)
(13983)
实践(13874)
(13874)
商业(13425)
共检索到414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秋芳  孙根年  
从符号学和传播学来看,旅游品牌用以指称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具有一定涵义的传播符号和消费符号。据此,本文构建了双角度"三位一体"旅游品牌符号系统,该系统由品牌生成—符号传播—消费者解读3个方面构成。同时由于企业解释、媒介传播与旅游者解读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传者和受众的双向沟通问题。西安秦俑馆是陕西及中国国际旅游名牌景点,本文以该名牌景点为案例,分析了其"三位一体"的特征和其形成过程。通过研究可知,品牌符号理论指导旅游品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很强的操作性。旅游企业在抓好品牌质量同时,须重点注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连森  
对管理学、营销学中众说纷纭的品牌概念进行了梳理,对梳理后产生的两大疑惑用哲学家皮尔斯的“三位一体”符号思想进行了破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符号学意义的品牌定义,构建了双角度的三位一体性“整体品牌”概念模型,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品牌符号学”的初步构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念  
本文以景区传播为切入口,以符号学和符号传播理论为理论框架,将符号传播的效果层面与一般传播学效果理论相结合,探讨景区品牌的传播效果在城市品牌建构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涉及的三个主要概念包括景区品牌、城市品牌与景区传播。前两者在本质上可以视为物象的符号化,涵盖了能指、所指和意指关系三方内容,是经典符号学理论的营销学和传播学应用。第三个概念,景区传播及其对城市品牌的影响,可以视为符号传播之效果研究领域。此外,本文从景区品牌的传播化,景区传播之作用于城市品牌,以及景区品牌之作用与城市品牌等角度,讨论了三者之间密切相关的传播过程和环环相扣的传播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兴元  王连森  石岩  
文章指出为赢得和保持持续的品牌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品牌创新。文章基于符号学视角建立了新的整体品牌模型,该模型由品牌"媒介"、品牌"对象"和品牌"解释"三要素构成。然后,基于符号学整体品牌模型探讨了品牌创新途径,并阐述了品牌创新应遵循的策略原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闻  
本文分析了从设计符号学如何看待商品的价值构成和品牌打造的基本问题,指出商品的符号价值取代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核心部分,分析了这种取代的原因,并指出商品符号价值的内在构成。在此基础上,从品牌定位、品牌编码、品牌解码、产品营销等视角分析了从设计符号学打造产品品牌的各种策略,认为必须从整体上处理这些环节才能打造出成功的产品,在产品同化时代取得竞争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闻  
本文分析了从设计符号学如何看待商品的价值构成和品牌打造的基本问题,指出商品的符号价值取代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核心部分,分析了这种取代的原因,并指出商品符号价值的内在构成。在此基础上,从品牌定位、品牌编码、品牌解码、产品营销等视角分析了从设计符号学打造产品品牌的各种策略,认为必须从整体上处理这些环节才能打造出成功的产品,在产品同化时代取得竞争优势。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黄华新  马继伟  
在部分多重纳什均衡博弈问题中,通过数理推演有时无法确定纳什均衡解,托马斯·谢林提出的"聚点"理论致力于解决此类问题。博弈通常需要借助符号进行,从认知主体和情景等多个维度对博弈符号的意义和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围绕"聚点"的形成与凸显等方面来解读和描述其相关特征,不但有望拓展和深化"聚点"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们在认知和交际层面的符号博弈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  罗佳仪  林心怡  方海  
生态设计的方法和工具众多,但在产业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仍显不足。设计师作为生态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参与者,迫切需要可获得相关教育、指引和信息的渠道,生态设计工具平台可有效促进工具集群的信息组织、知识转移、信息表达和产业普及。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设计工具和平台的现状和差距,基于组织符号学理论和方法,提出了面向设计师的生态设计工具平台开发思路,主要内容包括:(1)从组织和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角度切入,提出可满足"行""学""思"三个目标的生态设计工具平台需求工程模型和设计开发原则;(2)结合信息架构洋葱模型分析,构建包含入口、路径和分级三个维度的生态设计工具平台开发框架;(3)在平台框架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国内设计师的先导工具包组件开发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  罗佳仪  林心怡  方海  
生态设计的方法和工具众多,但在产业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仍显不足。设计师作为生态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参与者,迫切需要可获得相关教育、指引和信息的渠道,生态设计工具平台可有效促进工具集群的信息组织、知识转移、信息表达和产业普及。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设计工具和平台的现状和差距,基于组织符号学理论和方法,提出了面向设计师的生态设计工具平台开发思路,主要内容包括:(1)从组织和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角度切入,提出可满足"行""学""思"三个目标的生态设计工具平台需求工程模型和设计开发原则;(2)结合信息架构洋葱模型分析,构建包含入口、路径和分级三个维度的生态设计工具平台开发框架;(3)在平台框架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国内设计师的先导工具包组件开发框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敏  顾凤佳  
高等院校作为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具有标识性的作用和地位。而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的高等院校的主页,则是该院校文化的重要反映,它们为网络世界的大众提供了直观了解和感受这些院校内部活动和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本文运用符号学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六所远程高等院校主页的分析和解读,一方面试图探索这些院校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期望能够以此推动远程开放教育院校文化内涵的建设,推进国内远程教育文化内涵的发展进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崔岐恩  王志荣  赵敏  
符号是世界被认为存在的表征,也是人之为人的证据。约500万年前当人猿辑别时,教育符号的能指(教育教学)与所指(生产生活)混沌未开,便开启符号化历程。有人便有了教育,而彼时学校的符号尚未产生。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开始出现首个学校符号"■",本原符义是:受教者接受规训的特定场所(或符号化的特定场所)。其初始符用极为简单,即工具性--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符号化机构。随着第一次、第二次教育浪潮中教育能指与所指逻辑距离拉大,学校符号持续再度符号化,被附加别样意义,如"固定化的"、"体系化的"、"政治化的"、"科学化的"、"文化的"。第三次教育浪潮中,随着AI&VR符号出现,教育能指与所指之间逻辑距离回归为00,教育中心从前浪潮至第三次浪潮依次历经:无中心、教师、学生、学习。学校作为"规训与教化的特定场所",在现实教育虚拟化与虚拟教育现实化的双重符号建构中,其"标出性"日益失去合法性地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在系统梳理国外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旅游符号消费以及旅游符号体验3个层面对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成果予以梳理,剖析了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三条脉络:一是以Mac Cannell等为代表的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重点关注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机制以及旅游媒介对目的地代表性符号的建构过程。二是以Culler、Urry等为代表的,对旅游符号消费及其背后隐含的权力机制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旅游消费的象征性意义和旅游符号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权力的不平等性问题。三是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依据的存在主义符号学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段会冬  袁桂林  
现实中学生撕书等极端行为应当引起研究者对于学生教材观的关注,但从学生的角度对教材观展开研究却处于式微的状态。符号学视角从结构、原因及其对教学主体的影响三个层面,沿着参与观察-深描-阐释的路径展开对教材观的研究,力图实现发现问题与理论阐释、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蕾  
本文通过对大学官方网页首页中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中美两国大学的文化。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提炼出大学网页图像在学术研究、教学、学生学习、校园艺术、校园体育、社会社区服务、行政等方面的诸多活动,在详细描述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出图像的主题内容。本文认为,就大学官方网页所进行的图像符号学研究而言,美国大学具有较优越的物质条件,是学者研究、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中国大学则几乎只是由校园建筑组合成的学术和行政机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彭丹  
旅游符号学是一个蕴藏着重大价值的研究领域。本文首先对符号、符号学和旅游符号学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还评述了旅游符号学研究现状;国外的旅游符号学研究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营销文本、旅游地表征、旅游体验和旅游想象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最后对旅游符号学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剖析,包括旅游主体、媒介和客体的符号学研究。到目前为止,旅游符号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依然是比较有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