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46)
- 2023(19699)
- 2022(16911)
- 2021(15797)
- 2020(13414)
- 2019(30589)
- 2018(29947)
- 2017(56539)
- 2016(31090)
- 2015(35037)
- 2014(34653)
- 2013(34059)
- 2012(31199)
- 2011(28199)
- 2010(27890)
- 2009(25508)
- 2008(24955)
- 2007(21435)
- 2006(18513)
- 2005(15879)
- 学科
- 济(119925)
- 经济(119785)
- 管理(86078)
- 业(79845)
- 企(65359)
- 企业(65359)
- 方法(56886)
- 数学(49963)
- 数学方法(49236)
- 中国(33294)
- 农(32657)
- 财(30551)
- 学(29495)
- 业经(26062)
- 贸(23741)
- 贸易(23733)
- 易(23123)
- 制(22026)
- 地方(21891)
- 农业(21726)
- 理论(19979)
- 环境(19260)
- 务(18989)
- 财务(18903)
- 财务管理(18863)
- 和(18733)
- 技术(18583)
- 银(18136)
- 银行(18047)
- 企业财务(17783)
- 机构
- 大学(443209)
- 学院(439373)
- 济(171920)
- 经济(168417)
- 管理(167726)
- 研究(153943)
- 理学(146364)
- 理学院(144630)
- 管理学(141594)
- 管理学院(140842)
- 中国(112503)
- 科学(100518)
- 京(94898)
- 农(83418)
- 所(79150)
- 财(76468)
- 研究所(73288)
- 业大(73271)
- 中心(68451)
- 农业(66219)
- 财经(62391)
- 江(62384)
- 北京(59361)
- 范(58100)
- 师范(57346)
- 经(57072)
- 院(56097)
- 经济学(51994)
- 州(49975)
- 技术(47860)
- 基金
- 项目(311936)
- 科学(243083)
- 基金(226097)
- 研究(218363)
- 家(202390)
- 国家(200787)
- 科学基金(169453)
- 社会(136762)
- 社会科(129529)
- 社会科学(129495)
- 省(121102)
- 基金项目(119298)
- 自然(113504)
- 自然科(110915)
- 自然科学(110873)
- 自然科学基金(108867)
- 划(103946)
- 教育(101021)
- 资助(93770)
- 编号(86440)
- 重点(71022)
- 成果(69594)
- 部(68234)
- 发(65819)
- 创(64479)
- 科研(60831)
- 课题(60754)
- 创新(60391)
- 计划(59871)
- 教育部(57363)
- 期刊
- 济(178235)
- 经济(178235)
- 研究(122988)
- 学报(83642)
- 中国(81975)
- 农(74857)
- 科学(72400)
- 大学(61864)
- 管理(59427)
- 学学(58594)
- 财(57248)
- 农业(51724)
- 教育(47868)
- 技术(36980)
- 融(32534)
- 金融(32534)
- 经济研究(29924)
- 财经(29795)
- 业经(28863)
- 业(27786)
- 经(25592)
- 版(23737)
- 问题(23305)
- 业大(22568)
- 科技(22531)
- 图书(21590)
- 统计(20589)
- 技术经济(20261)
- 资源(19994)
- 贸(19476)
共检索到627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志鹏 刘卫东 周国梅 李丽平 刘红光
CO2减排主要跟一次能源消耗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耗技术管理水平等影响要素有关。本文依据突变级数法基本原理构建了我国CO2减排的影响要素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来确定同一层次上指标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最后采用突变级数法对我国1991年~2007年CO2减排作了相关评价。从"八五"至"十一五"期间的一次能源消耗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耗技术管理水平3种主要影响要素评价均值来看,一次能源消耗结构占据主导地位一直呈下降趋势,产业结构最近几年也有所下降,能耗技术管理水平则一直呈上升趋势。从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最近几年CO2减排总体呈略有下降的趋势,面对国际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形势,应鼓励支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孟凡生 李美莹
为客观和准确地挖掘和评价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选取技术投入、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增长水平、人口规模和绿色植被用地面积等因素作为评价依据,构建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组合赋权法构建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实证分析2000~2011年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组合赋权法结果显示:技术投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增长和绿色植被用地面积是影响我国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组合赋权法在我国CO2排放量影响因素评价分析的运用,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进一步确定CO2排放量影响因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永忠
绿色企业并购绩效评价体系中融入环境绩效、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提高了企业长短期效益的匹配程度,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形象的改善。同时,在绿色并购三重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引入了"突变级数"这一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降低评价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弥补绿色并购绩效单一评价角度的不足,构建可行性、实用性、科学性的评价体系,为相关企业的实践操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三重绩效 绿色并购 突变级数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柳萍 何东进 洪伟 曹彦 纪志荣 连素兰
【目的】通过改进的突变级数法对中国森林火灾进行评价,了解森林火灾受灾程度和损失情况,为中国森林火灾防灾减灾工作、灾后经济补偿和保险赔偿等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根据我国森林火灾2000-2014年的统计数据,在当前国内外森林火灾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包括受灾森林面积、森林资源损失价值、人均损失价值等17个森林火灾损失评价指标的我国森林火灾评价体系,并分析常规突变级数法在指标重要性排序中存在的主观性和综合值偏高的不足,利用改进的突变级数法对中国森林火灾损失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1)我国2000-2014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共同前沿马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在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份的CO2排放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善和技术差距比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全要素CO2排放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差异明显,存在巨大的减排增产空间;从时间维度来看,东部省份CO2排放技术构建了全国潜在的最优技术前沿,中、西部省份与其技术差距比率分别为年均-0.24%和-0.87%;除安徽、吉林和湖北外,中、西部其他省份与东部省份技术差距逐渐加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强 张勇
绿色供应链使环保理念贯穿供应链运作过程之中,改变了以往片面追求利润的观念,继而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管理能力、协作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更具复杂性。该文针对现有多目标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函数法等在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存在的各目标因素权重确定难且带有很大主观性这一不足,采用突变级数法对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价。基于突变理论的突变级数法通过对诸矛盾因素的归一化处理,得到相应的突变模糊隶属度函数,在进行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分析时,只需对诸矛盾因素按重要性排序,无需主观确定任何权重。该文介绍了基于突变理论的突变级数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以A...
关键词:
突变级数 绿色供应链 绩效评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龙志和 陈青青
在测算我国1997~2007年间省级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对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并以此建立面板数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模型,研究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考察期中全国和东部地区EKC曲线呈倒N型,中、西部地区CO2排放量则随人均GDP单增,工业比重及煤炭消费比重的降低都将导致CO2排放量的减少。
关键词:
CO2排放 区域 面板数据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贺春 高诚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法的思路,构建CO2排放和能源消费分解扩展模型,深入挖潜影响我国CO2排放的各项驱动因素。同时,以2000-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探索碳排放总量与能源结构、能耗强度、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等重要国民经济发展指标间的驱动关系。结果显示:CO2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而经济增长与能耗强度是其主要驱动因素;所构建模型对影响CO2排放有关因素的分解与量化效果较好,可为日后监控我国CO2排放水平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楚
本文选择了中国104个地级市2001~2008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城市二氧化碳(CO_2)边际减排成本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基于参数化的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本文发现:样本城市的CO_2边际减排成本为967元/吨。从地区来看,东部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从省份来看,上海最高,陕西最低;从城市来看,上海最高,张家界最低,两者中位数比值为48:1;从时间上来看,边际减排成本一直攀升,城市间的差异化日趋明显。城市边际减排成本与单位GDP排放的CO_2水平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比重负相关,并与城市化水平正相关。
关键词:
城市CO2减排 边际减排成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宏武 时临云
对1991~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年均增长较快的是能源加工、有色金属、钢铁和电力煤气等基础原材料行业,钢铁、化学和建材业则是CO2排放的主要行业;在影响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的诸因素中,经济规模是最大的增排驱动因素,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率是两个较大的减排驱动因素,而能源转换在诸影响因素中驱动力最小且各行业的驱动方向差别较大,只有电力煤气、矿业和能源加工等属于减排驱动;中国CO2减排对策至少可以从能源转换、能源效率、经济效率、经济规模等方面来着手进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怡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首先界定了低碳经济SREE复杂系统,该系统由社会、资源、经济和环境4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在内的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运用突变级数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需要,指标体系全部由定量指标构成,避免了人为确定定性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其次,运用突变级数评价方法对2005~2009年的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我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按照波浪型曲线运行,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因素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李逢春 胡雅蓓
应对气候变化,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责任,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路径转轨的外部约束条件。本文在测度中国各省份1990—2011年CO_2排放规模基础上,比较了各省份历年CO_2排放规模、排放增长速度、排放强度等指标,发现CO_2排放规模和强度存在着省际转移现象,并表现出不同的区域与阶段特征。本文还测算了各省份2020年前的CO_2减排规模和强度值,并以此为外部约束指标,提出了中国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任务。要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任务,从区域层面要控制省份的CO_2排放规模和排放强度;从国家层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全...
关键词:
CO_2排放 区际转移 减排对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本文以1995—2010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框架下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测算了各省份的CO2排放效率,运用核密度估计研究了CO2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并分析了CO2排放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表明,我国各省份CO2排放效率差异显著,CO2排放效率最高的五个省份依次为上海、广东、海南、福建、湖南;CO2排放效率最低的五个省份依次为青海、贵州、宁夏、新疆、陕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CO2排放效率最高,依次为东北综合经济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整体CO2排放效率提高过程中省际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省际之间累积CO2排放效率经历了由"双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建正 冯立冬 吴国浩
文章分析了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现状,建立了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信息化评价模型。利用特点鲜明的四家典型企业的实际指标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分析了评价结果,并探析信息化与管理模式及机制的关系。
关键词:
信息化评价 装备制造业 突变级数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春晖 张红
旅游企业的高速成长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集约化发展的基础,对旅游上市公司进行成长性评价研究,有利于洞察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态势。本文基于突变级数法,利用财务信息,从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现金实力4个方面构建成长性评价体系,对17家旅游上市公司2006~2008年间的成长性进行了排序和评价,并从4个方面出发讨论旅游上市公司成长过程中的规律。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中,景点类成长性最佳,综合类次之,酒店类最差;景点类的发展、盈利、资产运营和现金实力发展均衡,综合类现金实力偏弱,酒店类资产运营能力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