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43)
- 2023(15998)
- 2022(13910)
- 2021(12966)
- 2020(10824)
- 2019(24941)
- 2018(24592)
- 2017(47896)
- 2016(26000)
- 2015(29112)
- 2014(28960)
- 2013(28283)
- 2012(25772)
- 2011(23012)
- 2010(22849)
- 2009(20217)
- 2008(19143)
- 2007(16391)
- 2006(14060)
- 2005(11711)
- 学科
- 济(105204)
- 经济(105099)
- 管理(74288)
- 业(68050)
- 企(56391)
- 企业(56391)
- 方法(50996)
- 数学(45208)
- 数学方法(44446)
- 农(27569)
- 中国(25417)
- 地方(24839)
- 财(24180)
- 学(22687)
- 业经(22603)
- 环境(19557)
- 农业(18792)
- 理论(17571)
- 贸(17011)
- 贸易(17000)
- 和(16999)
- 易(16446)
- 技术(16024)
- 制(15806)
- 务(15612)
- 财务(15530)
- 财务管理(15496)
- 划(15221)
- 企业财务(14644)
- 银(13060)
- 机构
- 学院(356548)
- 大学(355193)
- 管理(144785)
- 济(137567)
- 经济(134514)
- 理学(127255)
- 理学院(125840)
- 管理学(123153)
- 管理学院(122520)
- 研究(114250)
- 中国(82658)
- 京(74432)
- 科学(74260)
- 财(59805)
- 农(56763)
- 业大(55854)
- 所(55853)
- 中心(53019)
- 研究所(51575)
- 江(50713)
- 财经(49195)
- 范(47745)
- 师范(47288)
- 北京(45932)
- 经(44888)
- 农业(44366)
- 院(42657)
- 州(41220)
- 经济学(40860)
- 技术(38548)
- 基金
- 项目(258624)
- 科学(204440)
- 基金(187718)
- 研究(186619)
- 家(164106)
- 国家(162823)
- 科学基金(141209)
- 社会(116593)
- 社会科(110552)
- 社会科学(110520)
- 省(103393)
- 基金项目(100473)
- 自然(94322)
- 自然科(92176)
- 自然科学(92156)
- 自然科学基金(90431)
- 教育(86867)
- 划(86255)
- 资助(77261)
- 编号(76451)
- 成果(59221)
- 重点(58005)
- 部(56014)
- 发(55347)
- 创(53932)
- 课题(52217)
- 创新(50273)
- 科研(49828)
- 教育部(48010)
- 大学(47812)
- 期刊
- 济(141373)
- 经济(141373)
- 研究(96283)
- 中国(62916)
- 学报(56673)
- 科学(52655)
- 管理(50956)
- 农(50271)
- 财(44146)
- 大学(43276)
- 学学(40838)
- 教育(40388)
- 农业(35385)
- 技术(33699)
- 业经(24708)
- 融(24691)
- 金融(24691)
- 经济研究(22343)
- 财经(22259)
- 经(18940)
- 问题(18360)
- 业(18259)
- 图书(18155)
- 资源(18098)
- 科技(17887)
- 技术经济(17289)
- 统计(17086)
- 版(16520)
- 理论(16176)
- 策(15807)
共检索到493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元明 周少甫
本文基于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对1996~2010年影响全国省域人均碳排放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域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聚群效应;人均产出、对外贸易、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指标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等指标表现出的更多是抑制碳排放的作用。建议: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走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面板 STIRPAT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鸿蕾 江可申
利用1997—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TIRPAT的扩展形式,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将空间自相关性纳入传统模型中,并且未采用简单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描述产业结构,而是将生产部门细分为五类行业。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空间维度上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受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的限制,这影响了减排效果的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工业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仍非常明显,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与二氧化碳排放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蒋青嬗 韩兆洲
变量选择有助于简化模型,提高估计和预测的精度,但目前鲜有涉及面板半参数空间自回归模型变量选择的研究。本文在ALASSO的基础上提出了SSAR-ALASSO法,该法的核心在于惩罚函数的选择和目标函数的构建。SSAR-ALASSO在变量和参数的对应关系、惩罚函数的选择、特殊参数的取值区间以及适用模型等方面与ALASSO存在差异。模拟结果显示,SSAR-ALASSO法在变量选择的准确性和参数估计的精度两方面均表现良好,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表现效果更佳。本文在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实证中采用SSAR-ALASSO法对ST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蒋青嬗 韩兆洲
变量选择有助于简化模型,提高估计和预测的精度,但目前鲜有涉及面板半参数空间自回归模型变量选择的研究。本文在ALASSO的基础上提出了SSAR-ALASSO法,该法的核心在于惩罚函数的选择和目标函数的构建。SSAR-ALASSO在变量和参数的对应关系、惩罚函数的选择、特殊参数的取值区间以及适用模型等方面与ALASSO存在差异。模拟结果显示,SSAR-ALASSO法在变量选择的准确性和参数估计的精度两方面均表现良好,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表现效果更佳。本文在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实证中采用SSAR-ALASSO法对STIRPAT模型进行变量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人均财富、技术水平、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集聚显著影响碳排放量,城市化、对外开放、能源价格和环境政策对碳排放量无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杨贺
当前,中国生态足迹已严重超出生态承载力范围,省际差异较大。为探究生态足迹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基于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利用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及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对影响省域生态足迹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促进中国省域生态增长的直接效应主要有人口规模、社会富裕程度、城镇化率;提高科技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显著抑制各省域生态足迹的增长。(2)人口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对生态足迹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同时城镇化率与工业结构的溢出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杨贺
当前,中国生态足迹已严重超出生态承载力范围,省际差异较大。为探究生态足迹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基于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利用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及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对影响省域生态足迹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促进中国省域生态增长的直接效应主要有人口规模、社会富裕程度、城镇化率;提高科技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显著抑制各省域生态足迹的增长。(2)人口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对生态足迹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同时城镇化率与工业结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从政策角度,降低省域生态足迹不仅要优化本地区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毗邻省份的彼此影响,加强科技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的合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静 徐月清
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省域碳排放分别从全国层面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全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各省份碳排放对相邻省分的碳排放具有溢出效应;区域层面上,我国东、西部省域碳排放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而中部地区存在负向的空间相关性;人均GDP、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对我国三大区域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有所不同;产业结构对东部地区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对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碳排放 三大区域 空间自相关 空间计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程文 夏咏 赵向豪
论文基于2005~2014年西北五省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各省的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并从农村金融规模及农村金融效率两个角度测度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改进及拓展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西北五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农村金融规模的发展对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均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效应,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均有抑制作用,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张耀辉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转型特征明显,行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走势,但2003年工业再度重型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排放强度明显上升。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详细考察了中国工业CO2库兹涅茨曲线(CKC)的类型及成因。主要结论是:中国工业CKC呈"N型"走势,而非传统的"倒U型",即CO2排放与经济增长在倒U型走势之后又形成拐点,出现"重组"现象;投资规模与排放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不是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CO2排放是个动态调整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助于降低排放,减排治理政策应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环境以及...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卫平 周亚细
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中17个国家1986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从城市化和能源消费的角度为碳减排寻求对策,并为城市低碳发展研究相应的政策改进。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化。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源强度是有效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城市人口比重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但弹性系数与能源强度相比较小,说明在发挥城市减排优势的前提下,推进城市化进程与二氧化碳减排可以实现统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1998—2012年我国省际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收敛性特征。本文研究表明,省际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呈现"俱乐部"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收敛起正向作用,而人均收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则起负向作用,人口规模、能源价格、市场开放度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不明确。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中央政府应充分重视省际经济关联,尤其是做好各地方政府在减排目标分解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实施差异化减排策略,重视内涵排放问题;建立并完善在减排领域的市场合作机制,进而制定出公平、高效的节能减排政策。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收敛 空间面板模型 空间相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崔和瑞 王浩然 赵巧芝
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矩估计方法对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动态效应,高碳排放省份的动态锁定效应不容忽视。人均GDP与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成立。研发投入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而人口、能源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未产生显著作用。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大研发投入将是加速区域低碳转型的主要潜力方向,同时缓解高碳排放省份的动态锁定效应也是未来低碳转型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影响因素 系统广义矩估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