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4)
- 2023(17664)
- 2022(15216)
- 2021(14153)
- 2020(11586)
- 2019(26831)
- 2018(26451)
- 2017(51175)
- 2016(27565)
- 2015(30547)
- 2014(30518)
- 2013(29911)
- 2012(27696)
- 2011(24996)
- 2010(24841)
- 2009(22314)
- 2008(21506)
- 2007(18651)
- 2006(16177)
- 2005(14106)
- 学科
- 济(114700)
- 经济(114580)
- 管理(75899)
- 业(72727)
- 企(58778)
- 企业(58778)
- 方法(49605)
- 数学(43248)
- 数学方法(42668)
- 中国(33577)
- 农(30482)
- 地方(28512)
- 财(26194)
- 业经(25434)
- 学(24744)
- 农业(20852)
- 贸(19164)
- 贸易(19150)
- 制(19080)
- 易(18482)
- 环境(18437)
- 理论(18093)
- 技术(17863)
- 和(17413)
- 银(17336)
- 银行(17291)
- 融(16898)
- 金融(16895)
- 行(16569)
- 务(16532)
- 机构
- 大学(383947)
- 学院(383350)
- 济(151930)
- 管理(151241)
- 经济(148552)
- 研究(131336)
- 理学(131249)
- 理学院(129698)
- 管理学(127226)
- 管理学院(126531)
- 中国(96375)
- 科学(82797)
- 京(82438)
- 财(68148)
- 所(65269)
- 农(63572)
- 研究所(59720)
- 中心(59669)
- 业大(58522)
- 江(55569)
- 财经(54984)
- 范(52674)
- 师范(52147)
- 北京(51779)
- 经(50176)
- 农业(49682)
- 院(48618)
- 州(45648)
- 经济学(45622)
- 师范大学(42351)
- 基金
- 项目(268968)
- 科学(212182)
- 基金(195259)
- 研究(194303)
- 家(170961)
- 国家(169544)
- 科学基金(146139)
- 社会(122776)
- 社会科(116426)
- 社会科学(116398)
- 省(105183)
- 基金项目(104216)
- 自然(96186)
- 自然科(93999)
- 自然科学(93975)
- 自然科学基金(92232)
- 教育(89303)
- 划(88953)
- 资助(79854)
- 编号(78555)
- 成果(62443)
- 重点(60286)
- 发(59948)
- 部(58697)
- 创(55659)
- 课题(54320)
- 创新(51978)
- 科研(51579)
- 国家社会(50546)
- 教育部(50227)
- 期刊
- 济(164833)
- 经济(164833)
- 研究(112047)
- 中国(73320)
- 学报(61328)
- 农(57441)
- 科学(57344)
- 管理(54957)
- 财(50260)
- 大学(46643)
- 学学(43976)
- 教育(43351)
- 农业(40071)
- 技术(33941)
- 融(32427)
- 金融(32427)
- 业经(28228)
- 经济研究(26265)
- 财经(26006)
- 问题(22783)
- 经(22252)
- 业(20401)
- 图书(19868)
- 科技(18770)
- 技术经济(18053)
- 资源(17833)
- 理论(17658)
- 版(17642)
- 现代(17210)
- 商业(17069)
共检索到556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丁一 何玉婷
新型城镇化要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粗放、低效、拼资源型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按照综合效益最优和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生态保护层面构建了宏观的、分用途的低效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4类用地的综合适宜值,根据土地用途最适合、优先级排序和邻域协调的配置规则,融合低效用地基础数据库与宏观确定的综合适宜值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方向优选。结果显示优化选择后土地利用组合类型依次为居住—商服—工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低效用地"宏微观基础数据库—宏观评价体系标准—宏微观数据融合"的再开发方向优选方法将为其他发达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低效用地 土地利用 方向优选 广州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郁青 朱高龙 王旭东 涂锦
在新型城镇化和国土空间存量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已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用地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城市更新的必由之路。基于福州市旧城镇、旧厂矿、旧村庄三类城镇低效用地的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街道和镇域尺度上定量分析福州市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城镇低效用地表现出面状集聚、多核心的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盖山镇、鼓山镇、新店镇三大分布热点区,在鼓山镇西部和盖山镇西南部出现两个高密度区,由城市开发边界自外往内呈现出串珠状链接的圈层分布形态;整体看来具有和福州城区河口盆地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的北北西—南南东向分布趋势;空间分布在街道、镇域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空间关联性强,为典型集聚,有利于连片再开发。据此分布格局,提出老城抽疏、新城整合、边缘集聚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低效用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镇低效用地 空间格局 再开发 福州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诚 陈雯 吕卫国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用地发展潜力,讨论了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配置的方法。基于该方法,以海安县为案例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2020年该区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县域中部和东南部资源环境约束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有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薇 肖晓锵 陈杰
在城市边界划定和资源、环境瓶颈的硬约束下,向内挖潜已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中央定下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总基调,一些开发强度已经过高的地区,在城市用地上将更加突出盘活存量,尤其是盘活城镇低效存量用地。低效地开发潜力巨大当前,各国对城市低效用地的称谓各不相同,理论界也仍难以对其内涵给予统一界定。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城镇低效用地并没有一个完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娜
工业化城市化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序、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特别是小尺度地域单元,缺乏科学的开发分区引导,陷入了生态保护与开发时序安排的矛盾之中。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生态与经济因素为双导向,探讨打破行政边界的网格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开发约束和开发潜力两方面指标的叠合分析,实现小尺度地域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将仪征市划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限制开发、适度保护和优先保护等5种类型区,引导开发向生态约束小、发展潜力大、发展基础好的区位发展,并降低生态价值高、建设难度大的区位的开发力度,协调地区健康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仕廉 周思野
近年来,我国各地养老地产的开发呈上升趋势。为协助养老地产的科学决策,构建熵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的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二线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养老地产的开发实践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守乾 陈威 李吉墉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存量用地再开发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的重要抓手。珠三角地区曾经是存量用地再开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土地政策、更新政策的转变,过往的存量用地再开发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选取珠三角的典型城市——珠海为样本,通过回顾城市的“三旧”改造历程和实践,深入剖析“三旧”改造在政策、模式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困境,明确“三旧”改造向低效用地再开发转型的必然要求,并结合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发展理念、政策构建、开发模式和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指导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助推城市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彭茹燕 王春宇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正进入存量时代,低效用地正逐步成为城镇土地开发利用的主体。本文在梳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情况的基础上,从构建管理政策体系、优化规划管控、降低再开发成本、重点扶持“工改工”及多部门协作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低效用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世清 周振举 雷逢春
2017年9月~11月,部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重点对浙江杭州、宁波,江苏常州、无锡,广东广州、深圳、佛山,湖北武汉等4省8市进行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情况的专项调研,并同步开展了内蒙古、辽宁、上海、福建、江西、四川、山西等7个试点地区的函调。通过调研,了解基本情况,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相关对策建议。进展情况截至2017年11月底,广东、上海、江苏、浙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新平 严金明 王庆日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制约和缺失,对广东、浙江、辽宁3个省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出让方式改进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总结。研究结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既是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应在全国层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土地出让和强制力运行等规则,按照科学规划、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原则推进工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魏西云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在要求也相应提高,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成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方向。地方实践与探索2016年11月,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了一系列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的激励政策及相关工作要求。根据《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家宁 刘阳 郧宛琪 杨洪涛
在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对低效用地再开发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低效用地 实践案例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叶子君 杨红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分析再开发的现实挑战,探讨再开发的重点与方向。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总体情况来看,存在内涵外延尚未统一、工作目标基本一致、改造类型因地制宜等特点;(2)从主要特征上看,试点城市工作开展的内在动因各异,规划模式多样,激励措施丰富;(3)从现实挑战上看,主要存在政策瓶颈未突破、规划统筹仍不足、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研究结论:从10个试点城市开展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情况来看,存量规划时代应当重点完善目标内涵、落实规划先行、推动实施创新。
关键词:
存量规划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试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健
目前,我国土地开发利用尚处于粗放利用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市场主体逐利行为外,还有政府的制度与政策:理论上,建设用地指标的计划分配模式可能会造成欠发达地区比发达地区用地粗放。实践中,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理性选择均是低成本的土地非农化,而不是高成本的低效用地再开发,亦即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部署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利用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推动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涉及种类很多,包括土地、水、森林、草原、矿产、光热、能源、海域海岛等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其既可提供如食物、木材、淡水等产品,也可提供如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等服务,还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空间等,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价值。
关键词:
低效用地 集约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