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10)
2023(19886)
2022(17122)
2021(15928)
2020(13284)
2019(30489)
2018(30203)
2017(57743)
2016(31247)
2015(35160)
2014(35088)
2013(34525)
2012(31990)
2011(28958)
2010(29293)
2009(26726)
2008(25690)
2007(22469)
2006(19848)
2005(17533)
作者
(90230)
(75302)
(74570)
(71196)
(48062)
(36208)
(33994)
(29455)
(28778)
(26865)
(25723)
(25512)
(24070)
(23857)
(23317)
(22960)
(22238)
(21917)
(21658)
(21421)
(18808)
(18542)
(18235)
(17457)
(16954)
(16803)
(16584)
(16514)
(15226)
(14796)
学科
(141273)
经济(141141)
管理(86141)
(81233)
(65613)
企业(65613)
方法(57582)
数学(50195)
数学方法(49405)
中国(37051)
(36272)
地方(35073)
业经(30268)
(29859)
(29480)
农业(24881)
(22639)
(21868)
贸易(21850)
理论(21830)
(21031)
环境(20956)
(20433)
技术(19730)
(19291)
金融(19287)
(19265)
银行(19222)
地方经济(18687)
(18417)
机构
学院(440342)
大学(439325)
(179167)
经济(175250)
管理(170912)
研究(152463)
理学(147438)
理学院(145694)
管理学(142733)
管理学院(141942)
中国(113337)
科学(95113)
(94447)
(79516)
(76887)
(72071)
研究所(70031)
中心(69287)
(67894)
业大(65504)
财经(63243)
(60571)
师范(59969)
北京(59662)
(57341)
(55952)
农业(55892)
经济学(53828)
(53560)
师范大学(48505)
基金
项目(300679)
科学(236546)
研究(219015)
基金(216459)
(188991)
国家(187417)
科学基金(161103)
社会(137317)
社会科(130023)
社会科学(129986)
(119103)
基金项目(114568)
自然(105340)
自然科(102884)
自然科学(102861)
教育(101570)
自然科学基金(100964)
(99654)
编号(89734)
资助(89669)
成果(71944)
重点(67920)
(66999)
(65438)
课题(62641)
(61915)
创新(57775)
科研(57248)
国家社会(56065)
教育部(56003)
期刊
(203224)
经济(203224)
研究(130699)
中国(88632)
学报(68808)
(65047)
科学(64251)
管理(64081)
(60075)
大学(52328)
教育(52242)
学学(49167)
农业(44973)
技术(42186)
(38084)
金融(38084)
业经(33159)
经济研究(32609)
财经(30508)
(26223)
问题(26003)
图书(23516)
(23485)
技术经济(22627)
资源(21636)
统计(21544)
科技(20792)
(20033)
理论(19709)
(19605)
共检索到659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芳东  吴江  徐敏  
采用1996—2008年江苏省各县(市)人均GDP经济指标,计算并分析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特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描述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县域经济发达的区域周边县域经济也往往较发达,反之亦然,并且空间发展格局呈现显著的集聚模式,且集聚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并成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地区则成为圈状结构的外围地带,且这种空间格局的分布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不同年际M...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荣天  韩玉刚  
文章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PCA法、经济重心模型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1978-2012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上升的态势,且发展非均衡性较显著;县域经济发展重心在120°.261′~120°.622′E、31°.910′~31°.327′N波动,大致位于无锡市至苏州市范围之内;县域经济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县域经济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袁立科  
探寻产生区域之间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源,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的投入产出紧密相连,为此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影响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产业结构、人口素质和区位优势对县域经济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金融深化、外商直接投资在总体上却没有表现出理论上所认为的正向效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芳芳  濮励杰  张健  赵艳  朱明  
利用198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数据,基于邻接和距离规则定义空间权重矩阵,采用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邻接规则的空间关联模式分析下,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互联系强度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1988—1993年,苏南与苏中、苏北空间差异并不显著;②1994—1996年,全省经济布局极化现象显著增强;③1997—2003年,极化现象有所缓解;④2004—2008年,苏南与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基于距离规则的空间关联模式分析下,初步推断江苏省县域经济之间正的空间关联性影响范围在240 km之内。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沿江地带经济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2009年前还有很大改观,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带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  叶磊  张洵  芦惠  
以县域为研究基本单元,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等四个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等相差数理模型,对1994年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演化过程与格局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伴随着"缩小—扩大—再缩小"演化过程,总体上呈现出生产水平差异与极化增强、生活水平差异与极化减弱的特征,且生产水平的差异与极化远大于生活水平的差异与极化;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与极化,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极化呈增强趋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茹  
以江苏省的县级常熟市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模式为研究对象,从制度变迁、银政企关系、资源禀赋和金融深化等方面归纳了"常熟模式"理论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现实意义。"常熟模式"的典型性在于:从经济发展模式看,以个私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符合我国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潮流,是大多数县都应遵循的发展道路;从金融支持模式看,以正规的民营金融——地方性农村金融组织作为当地金融支持的主体是我国县域经济值得探索的一种融资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人均GDP为经济指标,测算出1990-2011年的泰尔指数,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机理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苏南内部差异是江苏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县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且集聚的程度不断增强;局部空间格局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层空间分布结构;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性较强,空间格局演化中的随机成分较低,而由结构化分异引起的空间差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县域经济差异较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亚宁  
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文章首先利用泰尔指数及分解法描述了近年来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演化过程,接着在检验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间经济发展竞争性很强,各县域有待实现协调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贸易条件的改善、资本投入强度的加大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益于本地发展;但相对市场规模、工业化进程、资本投入强度和城镇化率又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相对市场规模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抑制作用,但相邻地区的相对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惊雷  李在军  
不平等性是区域研究的重点,空间集中作为衡量不平等性的重要手段,是非空间与空间属性的二维统一体。传统的研究仅仅关注了全局非空间上的不均衡性,而忽略了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特点,往往不利于识别地理属性的集中特点。引进基尼系数的空间分解这一概念,通过对其空间随机分布性的零假设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检验,从而判定其分解形式是否内生衡量区域不平等与空间自相关的特性。以1978—2015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蒙特卡罗99次随机模拟检验后,将分解的非邻居项与Moran’s I值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进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惊雷  李在军  
不平等性是区域研究的重点,空间集中作为衡量不平等性的重要手段,是非空间与空间属性的二维统一体。传统的研究仅仅关注了全局非空间上的不均衡性,而忽略了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特点,往往不利于识别地理属性的集中特点。引进基尼系数的空间分解这一概念,通过对其空间随机分布性的零假设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检验,从而判定其分解形式是否内生衡量区域不平等与空间自相关的特性。以1978—2015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蒙特卡罗99次随机模拟检验后,将分解的非邻居项与Moran’s I值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分解的有效性与简洁性,表明空间基尼系数可内生测度空间的集聚性与非空间的差异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基于网络外部性,探索区域间经济关联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物理边界,可更好地探索经济空间组织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县域经济空间网络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得到结论:(1)县域生态效率呈现出波动增加趋势,并呈现“南高北低”的地带性差异特征,市辖区生态效率整体较高;(2)县域经济空间关联日趋密切,连通性、可达性、稳定性不断增强,但空间关联关系及互动水平仍然相对较弱,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网络密度和网络关联度的增加、平均路径长度和网络效率的降低均能够有效地促进生态效率的提高,点度中心度有利于本县域及整体生态效率提升,接近中心度有利于本县域生态效率提升,而阻碍其它县域及整体生态效率提升,中介中心度有利于本县域、其它县域及整体生态效率提升,县域经济空间网络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主要源于县域经济空间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平  王丽萍  侯军岐  
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更大程度上是由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本文以陕西省和江苏省为例,从历史、市场主体、资本、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制度等多角度,对比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和平  毕军  袁增伟  张炳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效率与效益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根本原则,为此,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江苏省1990年~2005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3R"原则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慧敏  王开  刘钢  
针对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引入技术进步的TRIZ理论,将logistic函数引入原始CES函数,构建考虑累积专利影响的CES函数模型。以江苏省619家创新型企业的数据为基础,运用R语言软件编译分析,回归得出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CES函数模型,分析江苏省不同区域地缘特点、产业结构及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规律,给出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七零  毛建明  
借助2008年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法得到江苏各地级城市综合质量指数值;根据运输的时间成本与货币成本,计算江苏地级城市间经济距离;运用引力修正模型计算江苏地级城市间相互引力,并结合0-1规划模型划分经济区;依据经济区内县域间三次产业结构差异度与位置邻近性,划分经济亚区。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可分为宁镇扬泰、苏锡常通、徐连宿、淮盐等4大经济区和15个经济亚区。②各城市连接的地区个数遵循Zipf定律,作为一、二级节点的南京和苏州统领全省经济空间网络,而南通、宿迁、盐城没有显著的联系对象。③江苏经济区空间分布逐渐由南北向格局转为南部呈东西向、北部呈南北向的格局。④各经济区内城市间的引力相差悬殊,南部较大,北部较小。省域尺度的经济区划,可为我国将来划分标准经济区奠定基础,也可为优化全省劳动地域分工格局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