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26)
2023(17316)
2022(15005)
2021(13889)
2020(11536)
2019(26424)
2018(25991)
2017(50269)
2016(27012)
2015(30430)
2014(30219)
2013(29662)
2012(27006)
2011(24467)
2010(24503)
2009(22331)
2008(21251)
2007(18328)
2006(16044)
2005(13792)
作者
(77510)
(65086)
(64435)
(61423)
(41166)
(31167)
(29330)
(25558)
(24694)
(22804)
(22019)
(21854)
(20570)
(20337)
(20210)
(19725)
(19287)
(18876)
(18554)
(18456)
(16018)
(15893)
(15634)
(14932)
(14592)
(14390)
(14067)
(13982)
(13113)
(12669)
学科
(127330)
经济(127217)
管理(77367)
(71021)
(58366)
企业(58366)
方法(55010)
数学(48639)
数学方法(47876)
(30346)
中国(28324)
地方(28310)
业经(25926)
(25908)
(25636)
农业(20646)
理论(19074)
环境(18355)
(18340)
贸易(18328)
(18013)
(17893)
(17666)
技术(16621)
地方经济(16411)
(15896)
财务(15811)
财务管理(15775)
(15461)
(14989)
机构
学院(385900)
大学(384874)
(160523)
经济(157266)
管理(153683)
理学(134454)
理学院(132943)
管理学(130241)
管理学院(129551)
研究(129240)
中国(94311)
(80924)
科学(80815)
(68406)
(64076)
(61616)
研究所(58823)
中心(58399)
业大(58182)
财经(56073)
(54943)
(51073)
(50585)
北京(50454)
师范(50117)
经济学(48920)
农业(48096)
(47434)
(44177)
经济学院(43850)
基金
项目(270870)
科学(214280)
基金(197614)
研究(195699)
(172949)
国家(171591)
科学基金(148283)
社会(124368)
社会科(118011)
社会科学(117977)
(105621)
基金项目(104708)
自然(97477)
自然科(95231)
自然科学(95213)
自然科学基金(93460)
教育(90372)
(88906)
资助(81739)
编号(79302)
成果(62054)
重点(60798)
(59168)
(58195)
(56020)
课题(54211)
创新(52323)
科研(51637)
国家社会(51621)
教育部(50876)
期刊
(173917)
经济(173917)
研究(110303)
中国(67566)
学报(59622)
管理(56333)
科学(56065)
(55183)
(50820)
大学(45616)
学学(43356)
教育(39777)
农业(38775)
技术(36709)
经济研究(28762)
(28115)
金融(28115)
业经(27516)
财经(27061)
(23223)
问题(22238)
技术经济(20606)
(20066)
统计(19975)
资源(18334)
科技(18156)
图书(18064)
(18010)
理论(17593)
(17371)
共检索到550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  陆文聪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首次从县域的视角对2007年中国2400多个县份的粮食生产区域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区域格局特征,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形成不仅与人均耕地面积、经济效益比、生产技术、非农就业机会、城镇化和人均GDP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相邻县粮食生产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78—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演变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集中;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的同时东北稻谷重要性逐渐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北方和中部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原地区集中;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受到科技进步、土地资源、市场需求和地理气候的共同影响,其中科技进步和土地资源的影响最为重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万纯  陈永福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人均耕地资源、非农收入比重、粮食单产、成灾面积、畜牧业发展状况、复种指数、经济效益比等都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因素,其中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和经济效益比的影响尤为突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1978—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区域格局变动主要表现:粮食生产重心北移显著;中部粮食生产重要性凸显;东北和中部部分省份(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粮食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而东南沿海区部分省份(如浙江、广东)粮食生产能力逐渐缩减。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丰沛程度、财政支农力度、种粮经济效益比对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水平和成灾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爱军  
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规律黄爱军粮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国四十五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国粮食总产连攀高峰,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伴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长盛  朱传民  
本文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80-2009年江西省县域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西省粮食生产向产粮大县、湖区和平原区集中分布;近30a粮食生产重心一直在丰城市境内,略微向东北偏移2.09km;县域单元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分布显著;1980、1990、2000和2009年位于HH和LL象限的县域分别占总单元数的49.45%、59.34%、58.24%和71.43%,局部集聚格局显著,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局部空间集聚显著高产区(HH)以鄱阳湖平原南部地区为中心,包括南昌县、进贤县、高安市、樟树市、丰城市、新干县、余干...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炳坤  
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是我国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解决粮食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重大决策涉及到包括粮食生产、流通、调控等在内的各个相关方面。其中,如何抓好粮食生产是最基本的环节,也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难点所在。我国之所以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寻求一种刺激粮食生产的新机制,充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爱军  
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黄爱军粮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国15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国粮食总产连攀高峰,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伴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张晶  王秀芬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生产潜力模型,利用GIS技术,定量计算了1km×1km栅格和县域尺度中国粮食生产潜力;通过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状况逐级评判,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平均光温、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分别具备1倍多、1倍以及近1/3的增长空间。中国县域粮食资源潜力差异显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以及黄土高原地区为县域粮食资源可开发空间较大的区域,西北、黄淮海、四川盆地区为可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剑  韩娟  刘玉  张凤荣  
基于126个县域的统计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揭示1980—2010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 437.1×104t,县域粮食生产以上升为主并逐步向产粮大县和平原区集中;②县域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局域范围内的空间相关性强烈,粮食生产显著高高集聚类型区在以周口为中心的黄淮平原区聚集,显著低低集聚类型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地丘陵区,且研究期内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能力不断增强;③31年间河南省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了26.07 km,县域粮食生产"东高西低"的经向差异更加明显;④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屈艳辉  李二玲  范訸嘉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探讨粮食发展规律是有效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县域为单元,借用Open Geo Da中空间自相关和Arc GIS 10.2中地理加权回归探究了1995—2014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县域粮食生产现状显示"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格局,其粮食生产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区的产粮大县,县域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3)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且粮食生产朝低碳有机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屈艳辉  李二玲  范訸嘉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探讨粮食发展规律是有效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县域为单元,借用Open Geo Da中空间自相关和Arc GIS 10.2中地理加权回归探究了1995—2014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县域粮食生产现状显示"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格局,其粮食生产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区的产粮大县,县域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3)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影响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阚立娜  李录堂  孔令成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测度了陕西省83个县(市)2003—2011年经济增长的趋同状况。经济计量结果表明:考虑空间效应之前,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既不存在绝对β趋同,也不存在条件β趋同;加入空间效应之后,存在着显著的条件趋同趋势,说明地区间的空间效应缩小了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差异,从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趋同。其中,工业化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府支出对经济趋同有正向影响,而居民储蓄对经济趋同有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冲  廖海亚  
土地规模化经营能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该研究基于2006年—2018年中国内地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户均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户均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高—高"型和"低—低"型集聚的特征;户均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单产具有显著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即伴随户均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粮食单产先减少,后增加.长远来看,规模化经营有利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因此要真正实现粮食单产的提高,需要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碎片化的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生产,加强集约化所需要的生产条件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希成  徐芳  
1.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产粮大县。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的实施,稳步提升了我国粮食优势产区的生产集中度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已分别达到98%、80%、70%和59%。但是,在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实践中,粮食主产区的范围比较宽泛,无法完全按照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生产的要求将粮食生产的财政扶持资金集中到具有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的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