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0)
- 2023(16393)
- 2022(13802)
- 2021(12629)
- 2020(10653)
- 2019(23843)
- 2018(23363)
- 2017(44953)
- 2016(23957)
- 2015(26374)
- 2014(25712)
- 2013(25561)
- 2012(23313)
- 2011(20888)
- 2010(20542)
- 2009(18659)
- 2008(17396)
- 2007(15082)
- 2006(13225)
- 2005(11019)
- 学科
- 济(118591)
- 经济(118486)
- 业(67269)
- 管理(62434)
- 农(49156)
- 方法(45816)
- 企(44763)
- 企业(44763)
- 数学(41743)
- 数学方法(41314)
- 农业(32590)
- 地方(27954)
- 中国(25816)
- 业经(25756)
- 财(25315)
- 学(20762)
- 贸(18122)
- 贸易(18114)
- 制(17904)
- 易(17534)
- 环境(16719)
- 地方经济(14905)
- 技术(14889)
- 发(14619)
- 体(13773)
- 融(13517)
- 金融(13513)
- 务(13372)
- 银(13349)
- 财务(13337)
- 机构
- 学院(335492)
- 大学(329283)
- 济(150090)
- 经济(147490)
- 管理(129812)
- 理学(114175)
- 理学院(112945)
- 研究(112525)
- 管理学(111038)
- 管理学院(110444)
- 中国(83828)
- 农(73420)
- 科学(69672)
- 京(65653)
- 财(62170)
- 业大(56961)
- 农业(56780)
- 所(55486)
- 中心(53326)
- 研究所(50928)
- 财经(50559)
- 江(48671)
- 经济学(47051)
- 经(46233)
- 经济学院(42493)
- 范(41416)
- 师范(40943)
- 院(39965)
- 北京(39330)
- 经济管理(38011)
- 基金
- 项目(238686)
- 科学(188927)
- 基金(175839)
- 研究(169508)
- 家(154601)
- 国家(153292)
- 科学基金(132386)
- 社会(112691)
- 社会科(106728)
- 社会科学(106698)
- 省(95605)
- 基金项目(94710)
- 自然(85929)
- 自然科(83994)
- 自然科学(83969)
- 自然科学基金(82445)
- 划(78161)
- 教育(75584)
- 资助(69831)
- 编号(66240)
- 重点(53372)
- 发(52993)
- 部(52315)
- 成果(50060)
- 创(49988)
- 国家社会(47707)
- 创新(46854)
- 科研(46132)
- 教育部(44767)
- 课题(44563)
- 期刊
- 济(165977)
- 经济(165977)
- 研究(92364)
- 农(73577)
- 中国(58298)
- 学报(55233)
- 科学(50305)
- 农业(49920)
- 财(46458)
- 管理(43292)
- 大学(42508)
- 学学(41156)
- 业经(31497)
- 融(29061)
- 金融(29061)
- 技术(28204)
- 经济研究(26266)
- 财经(24518)
- 业(24200)
- 问题(23287)
- 教育(21531)
- 经(21193)
- 版(17529)
- 技术经济(17387)
- 世界(17140)
- 资源(16581)
- 统计(16485)
- 经济问题(15617)
- 科技(15597)
- 策(15316)
共检索到479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本文基于空间统计学和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经济集聚较为显著的云南省为实证案例,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以及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工业化水平、资本密集程度、农业人均产值后,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经济集聚强度每增加1%,农民收入可增加约0.105%。进一步把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解为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两个维度后发现,仅有直接影响显著为正,而空间溢出并不显著,揭示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通过本土效应传导。据此提出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启程 李怡佳 邹平
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对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的实证研究发现,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民收入增加贡献最大,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步增加。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来看,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及其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增加工资性收入是增加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民 收入变化 构成 云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启程 李怡佳
在分析云南省农民收入现状和农民收入构成的基础上,对1985—2005年支援农业财政资金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农财政资金逐步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可靠保障,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农业科技建设费用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索,而农业基本建设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并进一步提出西部省区应该根据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特征优化支农财政投入结构。
关键词:
支农财政投入 农民收入 实证 云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缪小林 姚永秀
运用1978~2005年云南省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别从财政支农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了云南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财政支农总量没有形成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主要是由于财政支农中的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正向冲击对农民收入均具有正的长期效应,但其支出比重较低;而财政支农中的支农支出正向冲击对农民收入产生效应不明显,但其支出比重较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萍 杨小军 徐晋涛
本文以云南省农村为例,采用调查实验方法衡量农民对相对收入的偏好,并且通过区间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相关因素对农民相对收入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相对收入的平均偏好程度比较高,并且家庭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农民对相对收入的偏好程度更大;然而,随着村内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大,家庭人均收入低的农民对相对收入的偏好程度显著增加。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云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对多民族聚居地区云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得出云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OLS回归测算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具体模型,发现云南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表明云南省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云 刘毓锦 胡雅丽 金珊
以1996—2015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及关联因素为研究对象,先结合同期农民的收入增速与城乡收入比两个指标,得出1996—2004年和2005—2015年两个差异化特征阶段。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方法,对9个类型、26个影响因素与收入变化趋势进行关联度分析,从1996—2004和2005—2015两个演变区段的因素关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影响因素差异性和阶段特征。通过两个演变区段的关联因素比较后发现:(1)个体/私营经济因素在农村社会中的活力显著提高,与农民收入关联度大幅增加;(2)村庄生活环境、生产条件的改善成为2005—2015年期间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关联因素;(3)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因素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联度明显降低。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农民收入 云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波 聂元飞 兰天
产业集聚是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世界上普遍的经济现象。工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利用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和N指数对云南工业的区域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云南集聚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云南工业行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一些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布局较为分散。云南工业集聚经济效应虽有增长趋势,但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关键词:
工业集聚 地域分布 集聚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卢启程 李怡佳 邹平
为获得影响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水平,本文在对云南省4200农户调查,并获得共计3432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和云南省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作用,及不同县域的居民受教育水平与其收入水平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就县域范畴而言,初中教育对农民收入的贡献高于高中和中专,这对西部地区加大九年义务教育投入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
教育水平 农民收入 初中教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树华 李石松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进入了滞涨阶段,虽然说近年来云南政府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并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但是云南省的农业产业仍然整体表现出产业专业化程度与集聚程度的下降态势。因此认为,要提升云南省农业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与空间集聚程度,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改善农业发展基础是关键,同时要进一步大力发展云南省的农业科技、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产业专业化提升,并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杨阳 褚岩
以空间计量的方法论为指导,基于云南省1985—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异函数、面板数据空间回归模型,从时空二维角度解析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机理。结果表明:1云南省不同县域间经济空间格局关联性显著为正,出现了发展水平相似县域相邻分布的空间集聚效应;2云南省县域经济格局呈现典型的空间二元结构,两极分化明显,经济格局变动幅度不大;3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东北—西南方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从影响云南省县域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杨阳 褚岩
以空间计量的方法论为指导,基于云南省1985—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异函数、面板数据空间回归模型,从时空二维角度解析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机理。结果表明:1云南省不同县域间经济空间格局关联性显著为正,出现了发展水平相似县域相邻分布的空间集聚效应;2云南省县域经济格局呈现典型的空间二元结构,两极分化明显,经济格局变动幅度不大;3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东北—西南方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从影响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因素看,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支出较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影响最为明显。研究最后提出了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薇 罗宏翔
文章通过市场潜力值、趋势面分析、Moran散点图等方法研究了2019年云南省市场潜力的地理空间效应。市场潜力值计算结果得出最高值地区是昆明,LISA图显示昆明、玉溪、曲靖形成高水平集聚区;趋势面分析的结果是市场潜力的空间指向性呈现较为明显的“中部集聚”特性,即市场潜力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滇中;Moran散点图显示市场潜力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特性,同时对比了2014年和2019年人均GDP空间分布情况,发现其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为进一步检验市场潜力的地理空间效应与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市场潜力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731%,并且具有“跨区域溢出”效应,进一步明确了市场潜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市场潜力 空间效应 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是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安徽砀山酥梨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进而找出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农民收入 作用机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秉镰 赵晶晶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2004年和2008年省域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采用OLS回归高估了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显示2004年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并且产业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这对农民收入产生了阻碍。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对农民收入的阻碍作用已经不显著。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关键词:
农民收入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