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9)
- 2023(14532)
- 2022(12462)
- 2021(11387)
- 2020(9940)
- 2019(22682)
- 2018(22455)
- 2017(43467)
- 2016(23784)
- 2015(26589)
- 2014(26291)
- 2013(25929)
- 2012(23938)
- 2011(21640)
- 2010(21402)
- 2009(20011)
- 2008(19562)
- 2007(17447)
- 2006(15004)
- 2005(12984)
- 学科
- 济(97886)
- 经济(97781)
- 管理(67643)
- 业(65475)
- 企(52086)
- 企业(52086)
- 方法(48768)
- 数学(44128)
- 数学方法(43630)
- 农(26898)
- 财(26296)
- 中国(25289)
- 学(20003)
- 业经(19993)
- 贸(19884)
- 贸易(19878)
- 地方(19490)
- 易(19336)
- 制(18026)
- 农业(17878)
- 务(16739)
- 财务(16696)
- 财务管理(16657)
- 企业财务(15812)
- 环境(15400)
- 银(15276)
- 银行(15210)
- 技术(14699)
- 行(14452)
- 融(14148)
- 机构
- 大学(346668)
- 学院(346081)
- 济(141667)
- 经济(138939)
- 管理(133696)
- 理学(116968)
- 理学院(115634)
- 研究(113631)
- 管理学(113552)
- 管理学院(112942)
- 中国(84195)
- 科学(73069)
- 京(71735)
- 农(64693)
- 财(64227)
- 所(58111)
- 业大(57166)
- 研究所(53388)
- 中心(53036)
- 财经(52614)
- 农业(51822)
- 江(49378)
- 经(47769)
- 北京(44082)
- 经济学(43933)
- 范(43355)
- 师范(42761)
- 院(40794)
- 经济学院(40215)
- 州(39586)
- 基金
- 项目(239789)
- 科学(188094)
- 基金(175956)
- 研究(165876)
- 家(156673)
- 国家(155453)
- 科学基金(132261)
- 社会(106338)
- 社会科(101000)
- 社会科学(100965)
- 基金项目(94563)
- 省(93741)
- 自然(88986)
- 自然科(86951)
- 自然科学(86922)
- 自然科学基金(85383)
- 划(80165)
- 教育(76672)
- 资助(71439)
- 编号(65367)
- 重点(54429)
- 部(52846)
- 成果(51364)
- 发(51251)
- 创(49974)
- 科研(47440)
- 创新(46884)
- 计划(46552)
- 教育部(44700)
- 国家社会(44564)
共检索到480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福祥 刘易博
基于西部地区2000~2012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并且西部地区省域能源效率的提高对邻近省份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分析还发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的增加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价格的作用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与能源效率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西部地区 能源效率 空间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杏花 刘锦钿
文章用超效率SBM-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11—2016年西部11省份的生态效率及其变化态势、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差异较大,总体呈现"两极分化"和"东高西低"的态势;西部生态效率总体呈动态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人均GDP、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西部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能耗水平、城镇化率、环境治理投资占比则会抑制生态效率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荣华 鲁汇智
本文利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对我国2012~2021年各研究区域以碳排放约束为基础的能源效率展开测算,并进行空间杜宾模型的构建,探讨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将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在2012~2021年,我国地区能源效率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显现出来;在能源效率的影响上,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所产生的是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所产生的则是负向影响,且各因素的影响均显著;另外,以空间溢出效应为视角,对于本地区能源效率,其他地区产业结构所产生的是正向溢出效应,而城镇化水平所产生的则是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玉燕 林汉川
我国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存在着"资源诅咒"效应,且能源效率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为此,本文以能源效率为研究对象,刻画大开发以来西部能源消费的洛伦兹曲线,同时考察能源效率的变动趋势和趋同性,并测度节能潜力的大小,最后回归分析了影响能效的因素。结果表明:(1)西部能源配置有所偏离,配置方式需加以改进;(2)西部能效与东部领先省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变动存在趋同性;(3)西部大部分省份节能潜力较大;(4)考察期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私有经济的发展、能源价格提升、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政府的有效引导与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而研发投入和对外开发程度的影响相对复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作成 龚新蜀
本文从系统整体协同视角整合产业系统不同生产环节效率,构建了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度量模型,测度西部地区2005—2010年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并实证分析产业系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趋势,地区间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差异逐步拉大,不同生产环节生态效率协同性较差;资本投入的增加和技术进步会促进清洁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弱化清洁生产效率的提升;FDI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表现在"节能"方面,而非"减排";结构因素对产业系统生态效率的影响比制度因素更加重要。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产业系统 生态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加快态势,在未来十年,正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期,投资将是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西部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 因素分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丁任重 朱博
本文基于200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地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城镇化率、房地产市场发展规模和消费习惯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缩小地区间的消费水平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承亮 安立仁 师萍 岳宏志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背景下,本文对经济增长效率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基础上,对节能减排约束下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节能减排约束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平均水平为0.758,仍有24.2%的提升空间;从分省来看,除云南和青海处于生产前沿以外,其余各省份经济增长效率均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略高于中部地区,这可能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环境治理强度及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同时要认识到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小林 齐培潇 姜雪 杨春宇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均衡,外出农民工众多,这将从根本上影响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型城镇化要突破"胡焕庸线"。旅游产业是具有关联性强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导向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实现就地新型城镇化的绝佳产业。文章利用2003—2012年我国西部地区32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是旅游业影响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对经济、社会文化、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人口城镇化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丽 陈莹
选取1997~2006年期间时间序列数据对新疆、青海、云南及西部地区农村科技培训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主要有:经济发展及培训投入因子、农业结构因子、农业发展水平因子。因此,在西部农村科技培训中应加大资金投入,农村科技培训由传统的农作物科技培训转向经济作物科技培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科技培训的效率。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农村科技培训 新农村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梅 杜彦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备受到学术界关注,但现有文献多以全国或省域为研究对象,对地区差异关注不足。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借鉴面板协整理论,实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诸变量间的长期协整及短期波动关系,发现产业结构及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共性因素,科技进步及能源消费结构是差别性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政府根据各地区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经济 可持续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文 于法稳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稀缺,而大部分省份的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灌溉,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受水资源开发潜力的限制,提高用水效率成为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利用西部12个省区的农业节水数据库,通过构建农业节水绩效模型,对影响西部地区农业用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农田节水灌溉面积、水费、渠衬长度和农灌投资均与农业节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农业节水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贡献率相对高于西南地区。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用水 节水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兵 何巍
选取2001~2006年的西部12省的六项关键性指标,采用动态的因子分析方法把西部各省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根据不同地区的类型提出相应的措施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
西部 经济差距 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辛翔飞 秦富 王秀清
本文依据农户收入方程,确定影响农户收入的决定因素,并结合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从中西部地区间差异和高低收入组间差异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农户家庭经营不是影响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户纯收入及其差异的重要原因,工资性收入的多寡已经成为影响农户收入及其差异的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差异的大约15%由地区禀赋造成,高于85%的比重由回归系数差异造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