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16)
2023(19189)
2022(16434)
2021(15227)
2020(12877)
2019(28951)
2018(28502)
2017(54172)
2016(29484)
2015(32856)
2014(31860)
2013(31108)
2012(28291)
2011(25477)
2010(25106)
2009(22800)
2008(22068)
2007(19088)
2006(16535)
2005(13870)
作者
(85106)
(71081)
(70539)
(66924)
(44948)
(34264)
(31997)
(27903)
(27025)
(24994)
(24216)
(23945)
(22508)
(22179)
(21918)
(21612)
(21504)
(21186)
(20415)
(20373)
(17749)
(17171)
(17150)
(16104)
(15909)
(15688)
(15668)
(15579)
(14276)
(14241)
学科
(113815)
经济(113708)
管理(87700)
(82478)
(69091)
企业(69091)
方法(53607)
数学(46597)
数学方法(45975)
(30139)
中国(29765)
(28896)
(26352)
业经(26210)
地方(24655)
技术(23163)
农业(20894)
理论(19748)
(19637)
贸易(19626)
(19157)
财务(19082)
财务管理(19049)
(19019)
环境(18785)
(18694)
(18569)
企业财务(18112)
(16254)
(16240)
机构
大学(409373)
学院(408029)
管理(162622)
(155956)
经济(152630)
理学(142180)
理学院(140551)
管理学(137827)
管理学院(137084)
研究(134767)
中国(97981)
科学(89056)
(86579)
(71824)
(68872)
(67393)
业大(66807)
研究所(62328)
中心(62067)
(58487)
农业(56759)
财经(56616)
(53743)
北京(53448)
师范(53111)
(51707)
(49630)
(47618)
经济学(46489)
技术(44918)
基金
项目(294783)
科学(231509)
基金(213762)
研究(208106)
(189733)
国家(188199)
科学基金(161299)
社会(131138)
社会科(124390)
社会科学(124357)
(116482)
基金项目(114279)
自然(108025)
自然科(105522)
自然科学(105491)
自然科学基金(103612)
(98483)
教育(95833)
资助(86816)
编号(83740)
重点(66311)
成果(65471)
(63822)
(63294)
(62516)
创新(59185)
课题(57118)
科研(56950)
计划(55475)
国家社会(54404)
期刊
(159385)
经济(159385)
研究(108883)
中国(76333)
学报(73364)
科学(64360)
(63000)
管理(57711)
大学(54054)
(52004)
学学(50892)
教育(44147)
农业(43796)
技术(35394)
(29053)
金融(29053)
业经(27434)
财经(26418)
经济研究(25916)
图书(24247)
(23473)
科技(23386)
(22654)
问题(20794)
(20410)
资源(20079)
技术经济(19522)
业大(19215)
理论(18592)
统计(17798)
共检索到572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泓欣  周燕  
【目的/意义】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以期进一步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配置的优化。【方法/过程】选取2007-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分析法分析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配置主要为科研投入与信息化水平驱动型,并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区域信息化水平能明显促进本区域的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水平,但缺乏溢出效应,抑制了周边区域发展;研究与开发机构资金投入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作用更强,在中、西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一效应则未得到充分发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化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要素流动和研发人员流动三条路径,间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速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市场化体系、重视市场政策差异化设计、多措并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相关建议,助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作用更强,在中、西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一效应则未得到充分发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化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要素流动和研发人员流动三条路径,间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速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市场化体系、重视市场政策差异化设计、多措并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相关建议,助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楚瑶  
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企业赋能,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科技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区域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金融经济与微观实体经济的融合,而且对中国金融科技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楚瑶  
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企业赋能,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科技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区域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金融经济与微观实体经济的融合,而且对中国金融科技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李石柱  
本文围绕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从配置效率、影响配置效率的因素、政府调控三方面研究界定了有关概念,建立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多阶段定量评价模型,以及基于评价结果的影响要素分析方法;并运用上述模型和方法,采用全国2000年科技统计普查数据对全国30个省市的科技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对各地区进行了分类排序,找出了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五条基本规律,依据这些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政府宏观调控的对策。该论文在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方面首次系统性地运用定量方法研究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和政府调控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分析结果对我国各地区实施政府宏观调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霞  蒋伏心  
技术势力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苏南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苏南科技资源配置规模强大,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企业没有形成技术势力。原因在于企业家要素和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欠缺,因此,提出要内重企业家培育,外重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完善,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技术势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卫东  王清  
文章运用DEA-Tobit两步法,综合评价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配置效率与区域开放程度、高技术产业发展、科研机构的人才投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正相关;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负显著影响;产学研结合水平、政府科技投入等因素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曾坤  
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要素投入和外部创新环境两个方面,二者均对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以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Moran I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并建立直接要素投入和区域创新外部环境因素与专利产出的实证模型,通过OLS和空间计量两种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区域创新产出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区域创新行为具有空间集中分布的特点,并且区域创新集群的现象比较明显;创新环境外部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单纯增加人口数量并不能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诸因素中,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高校毕业人数和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勇辉  白利鹏  
[目的]为及时了解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充分合理地开发云南省农业科技资源,文章对2002—2016年云南省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进行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各个单项指标15年内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和作用。再运用DEA模型分析法,将2002—2016年的每个年份作为一个决策单元进行处理,对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6年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为0. 984,并且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在2004和2009—2012年出现了配置效率降低的情况。总体来看,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大体上是接近于1的水平。处于DEA有效的年份为2002—2003年,2005—2008及2013—2016,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2004年属于弱DEA有效阶段,规模报酬则处于上升阶段;处于非DEA有效的有2004年、2009—2012年。[结论]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整体水平处于较高的状态,综合效率值总体上接近于1。有个别年份出现了较小范围的波动,可能与总播种面积的变化有关。综合来看,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在技术投入、人力资源和农业资金投入逐年的增加,使资源配置效率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在出现下降后迅速恢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连明  
[目的]通过分析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以期对重庆市的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环境、农业科技资源经费投入、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4个方面构成综合层,向下分16个具体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综合评价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综合得分为81.08,为2级水平,其中农业科技人员流失比例较大,投入产出效率较低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结论]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合理配置农业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以及提高资源配置环境是提高重庆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关键;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浪费严重和农业科技活动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人才结构和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合理以及农业科技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是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慧  易金彪  徐建新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面板熵权法、三阶段DEA方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空间关联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均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全国层面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以带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从区域层面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畅通东中部地区要素配置和循环通道,形成“集聚-优化-再集聚”的良性循环,但对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有负向影响,进而导致区域创新效率差距不断扩大。本文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要素市场活力与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间创新合作,构建数字创新生态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起  王雪原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是反映创新型国家和省区建设的重要尺度。为了科学准确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原理,运用分形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分形评价模型,并对我国相关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分类评价,旨在为各区域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聚焦数据要素,从多个维度构建数据要素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创新的赋能效果、差异性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时空演化特征初步证明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依次递减特征;(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效率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数据要素配置的创新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条件性特征,前者表现为在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东部地区以及对激进型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后者表现为在不同区域创新能力下,创新驱动效应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4)渠道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R&D人员流动以及降低产业结构扭曲度均为数据要素配置赋能区域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凯  杨亚琴  薛波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0—2012年我国30个省区R&D资源的配置效率,并根据因子分析法阐释R&D资源配置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规模对我国R&D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引起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R&D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但影响较小;自然环境对R&D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最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