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23)
2023(19355)
2022(16639)
2021(15423)
2020(12960)
2019(29819)
2018(29524)
2017(56539)
2016(30720)
2015(34700)
2014(34344)
2013(33612)
2012(30607)
2011(27338)
2010(27303)
2009(24794)
2008(23836)
2007(20544)
2006(17852)
2005(15232)
作者
(87943)
(73394)
(72692)
(69392)
(46573)
(35343)
(33181)
(28770)
(27993)
(25940)
(25149)
(24733)
(23418)
(23047)
(22728)
(22434)
(21810)
(21795)
(21191)
(20897)
(18122)
(17996)
(17881)
(16846)
(16352)
(16132)
(16105)
(16045)
(14772)
(14443)
学科
(120924)
经济(120788)
管理(84020)
(78091)
(64624)
企业(64624)
方法(55932)
数学(48947)
数学方法(48086)
(32824)
中国(31006)
(28906)
(28554)
地方(27175)
业经(26627)
农业(22030)
理论(21729)
(21234)
(19703)
贸易(19689)
(19019)
(18936)
环境(18574)
技术(18181)
(17907)
财务(17812)
财务管理(17771)
(16968)
银行(16906)
企业财务(16748)
机构
大学(423820)
学院(423721)
管理(164868)
(160690)
经济(157049)
理学(143674)
研究(141981)
理学院(141962)
管理学(138781)
管理学院(138036)
中国(104188)
科学(92473)
(90364)
(72933)
(72693)
(71339)
业大(67222)
研究所(65681)
中心(65063)
(62515)
财经(58685)
(58387)
师范(57737)
农业(57315)
北京(56126)
(53412)
(52750)
(50150)
经济学(47816)
技术(47638)
基金
项目(301133)
科学(236774)
基金(217381)
研究(216040)
(191732)
国家(190181)
科学基金(162984)
社会(134088)
社会科(126959)
社会科学(126922)
(119082)
基金项目(115309)
自然(108649)
自然科(106155)
自然科学(106127)
自然科学基金(104157)
教育(101113)
(100912)
资助(89419)
编号(88463)
成果(70733)
重点(68368)
(65103)
(64129)
(62368)
课题(61757)
创新(58185)
科研(58134)
大学(55624)
计划(55539)
期刊
(169667)
经济(169667)
研究(118351)
中国(81344)
学报(72307)
科学(65221)
(64770)
管理(59265)
(55217)
大学(54450)
教育(52379)
学学(51131)
农业(44600)
技术(39348)
(31128)
金融(31128)
业经(28739)
经济研究(27415)
财经(27091)
(23673)
(23202)
图书(22523)
问题(22147)
(21243)
科技(20862)
资源(20598)
统计(20459)
技术经济(19689)
业大(19091)
(18698)
共检索到607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光亮  谭春兰  郑沃林  
本文构建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治理”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数来衡量共同富裕,并使用了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解构长三角区域的共同富裕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的共同富裕表现为从上海向长江上游拓展,并沿长江沿岸城市演进,呈现“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规律;而溢出效应通过产业转移、教育投资、劳动就业和资本流动等因素实现,这些因素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突破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毅  赵轩  毛峰  
为深入研究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关系,从社会福利性、保障性和发展性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分析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动力因素,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2011—2020年长三角地级市面板数据发现:(1)数字经济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数据要素资源提升数字化就绪度,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先富带动后富”作用明显;(2)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实现“做大并分好蛋糕”的效应,门槛检验显示社会福利水平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将加快共同富裕的非线性增长;(3)数字经济提升数字素养促进“文化共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人才培养政策会巩固共同富裕的社会文化基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玲  高红贵  方杏村  
基于2008-2017年长三角一体化26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三种类型空间权重矩阵建立杜宾空间面板模型,进行长三角一体化经济空间收敛性检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其中,在条件β收敛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市场化对长三角一体化收敛性有显著推动作用。在俱乐部收敛中,江苏省存在俱乐部收敛,但空间关联不强;浙江省不存在俱乐部收敛,且差距有扩大趋势;安徽省存在俱乐部收敛,但是收敛速度较低。物质资本、教育促减本地区经济增长,但促增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劳动力、科技均促增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促增本地区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不很明显;政府支持促增本地区经济增长,但促减周边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璨  于程媛  王强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的畅通流动。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聚焦高校毕业生这一重要区域人才资源,基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刻画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的空间格局,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城市创新等因素对毕业生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基本遵循随距离衰减和等级跃迁规律,区域内就业占比高达79.72%。江苏、浙江、安徽呈现出差异化的省内流动空间形态。(2)位于“Z”型发达地带和沿海的城市毕业生粘滞率较高,上海和与其紧邻的苏州、嘉兴、南通形成“高—高”区。(3)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创新因素对毕业生流动的驱动力较强,但按省域来看,驱动作用在江苏最强,浙江次之,而在安徽并不显著。风险探测显示,创新因素的驱动存在阈值效应。研究揭示了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格局及与城市创新的关系,为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建雨  薄冰雪  
开展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并研究其时空特征,可以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熵权法从富裕程度、共享程度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测算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核密度估计、Markov转移概率矩阵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和三个子维度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地区相对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各城市间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共同富裕各等级城市均对其前期共同富裕水平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收入与消费水平差异是区域差异在指标层面上的重要来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擎宇   杨山   刘帅宾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旨在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具有全球重要竞争力的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地,从城市发展的竞争与合作的角度,在测度200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竞合水平基础上,运用空间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重叠社区发现模型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竞合水平的时空特征及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伴随着长三角地区竞合水平整体向上发展的变化,长三角地区在空间上呈现从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孤岛式分布格局逐步向以沪宁合、沪杭甬“片状”连绵一体化空间格局转变,长三角中心区的功能越发突出。(2)从竞合水平时空转移特征看,城市受到自身发展影响存在类型间的转移惰性和路径依赖,多数城市不论是邻域还是自身转移类型均保持很强的稳定性;邻域状态强化了区域低竞合城市的空间集中和高竞合城市的空间溢出,并带动了俱乐部收敛的空间扩散。低邻域和较低状态下各竞合水平类型城市基本位于长三角外围区,高邻域和较高邻域状态下各竞合水平类型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和中心区。(3)从网络社区和交叠城市看,长三角地区竞合水平不断向网络化和组团化转变,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开始从城市间竞合转向城市圈之间竞争和城市圈内部合作的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能洲  沈玉芳  张婧  马仁锋  刘曙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规划不统一,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明显,严重制约了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据此,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运用GIS、变异系数及区位商等区域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结构及演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的对策建议,认为长三角地区应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网络化空间布局、物流信息一体化、大通关建设一体化、区域物流协调机构构建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几个方面推动区域物流的空间整合进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春晓  裴小忠  
纺织业创新协同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04~2019年长三角27个城市纺织专利权利转移面板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三角纺织业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规模显著增长,网络加权度呈现"核心-半边缘-边缘"式空间层级结构,核心城市更替交换;创新联系以中心城市间互动及向周边城市流动为主导,呈现邻近、等级和跳跃式溢出的混合模式;创新联系主体中以纺织企业的发明专利转移为主,院校和科研单位所占比始终较小;经济基础、功能基础、产业驱动、消费驱动、政府扶持正向推动创新网络演化;信息基础和人才支撑负向影响创新网络演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芳梅   吴文菲   徐庆   裴潇  
文章基于长江三角洲2011—202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及其不同维度的影响,并探究区域一体化是否具有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数字经济既能直接促进共同富裕,也能通过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支援  陈星宇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ESDA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空间结构与集聚特征,建立SDM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结构长期保持稳定。(2)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不仅促进了本地碳生产率增长,还间接提高了周边城市的碳生产率;产业结构则在阻碍本地碳生产率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碳生产率的提高。(3)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当前所有城市均已跨过曲线拐点,表明低碳经济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支援  陈星宇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ESDA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空间结构与集聚特征,建立SDM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结构长期保持稳定。(2)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不仅促进了本地碳生产率增长,还间接提高了周边城市的碳生产率;产业结构则在阻碍本地碳生产率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碳生产率的提高。(3)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当前所有城市均已跨过曲线拐点,表明低碳经济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高铁正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关键性因素,已有高铁旅游影响研究普遍存在供需分离的系统化视角缺位问题。立足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的旅游供需空间系统视角,利用GIS集成方法和旅游系统引力模型研究了有无高铁网络两种情境下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竞争力和出游力格局,分析了高铁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影响的具体方向、程度和意义。结果发现:(1)高铁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影响增强,扩大了旅游竞争力、出游力等级差异,带来逆向均衡一体化效应;(2)高铁强化了长三角区域旅游格局的核心-边缘结构,边缘地区非高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和出游力进一步被削弱,而核心高铁城市上海的中心性仍在增强;(3)高铁开通后,边缘地区新增开高铁城市的旅游格局变化最大,但固有劣势使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旅游整体的非均衡发展态势;(4)高铁时空压缩在削弱空间距离因素影响的同时,促进了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本位回归,规避旅游供给的同质化竞争、强调差异化发展是发挥高铁旅游一体化联动效应的根本路径模式。最后,指出高铁开通可以为边缘地区城市提供相对公平的交通发展平台,是防止边缘地区城市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清可  谷娇  王磊  王雅竹  李颖  朱高立  
通过构建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提升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时序演化上,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为1.003,历经“增长-下降-平稳”三阶段变化过程。全局Moran’s I指数大于0,正向相关性显著,溢出效应与集聚特征明显。(2)空间演化上,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快,集聚人口能力强,盘活建成区存量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效率较高。外围城市囿于土地政策不完善和城市格局的约束,效率亟需提升。(3)区域一体化中要素空间集聚、规模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效率变化,且不同因素的作用强度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与产业活动集聚具有涟漪效应,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机遇等优先向邻近城市扩散,促进本城市和相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因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下,单纯增加建设用地和资本要素的投入规模,对土地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只有盘活城市内外发展要素,促进用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能有效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黎文勇  杨上广  吴玉鸣  
基于市场化视角,首先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发展对碳排放效益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6~2015年长三角地区截面均值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市场一体化对碳排放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指数与碳排放效益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显著地提高了区域碳排放效益;公路网密度与开放程度抑制了碳排放效益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效益的影响由"十一五"的抑制作用转变为"十二五"的促进作用。最后从市场一体化建设、完善政府考核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黄晓雅  
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非线性机理,并使用变系数模型探索长三角各城市与都市圈演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的共同富裕水平表现为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转折点的“Z”字形区域为中心向邻近城市递减;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更大;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共同富裕差距存在区域差异和都市圈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