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34)
2023(19509)
2022(16735)
2021(15637)
2020(13217)
2019(30426)
2018(29506)
2017(56285)
2016(30215)
2015(33799)
2014(33013)
2013(32546)
2012(29612)
2011(26568)
2010(26301)
2009(24056)
2008(23292)
2007(19706)
2006(17149)
2005(14718)
作者
(87150)
(72780)
(71802)
(68446)
(46052)
(34858)
(32734)
(28522)
(27631)
(25441)
(24631)
(24582)
(22924)
(22683)
(22441)
(22324)
(21685)
(21586)
(20754)
(20721)
(18001)
(17596)
(17569)
(16510)
(16208)
(16025)
(15827)
(15686)
(14508)
(14169)
学科
(120105)
经济(119969)
管理(83282)
(79994)
(65753)
企业(65753)
方法(56521)
数学(49886)
数学方法(49227)
中国(33141)
(31693)
(30531)
(26359)
业经(25497)
(23628)
贸易(23616)
(22966)
地方(22447)
农业(21245)
(19969)
(19313)
财务(19235)
财务管理(19200)
理论(18638)
环境(18470)
技术(18371)
企业财务(18247)
(17952)
(17097)
金融(17094)
机构
大学(426238)
学院(421201)
(171137)
经济(167854)
管理(164745)
研究(146379)
理学(144314)
理学院(142660)
管理学(139896)
管理学院(139164)
中国(107252)
科学(92195)
(90407)
(75343)
(73618)
(73339)
研究所(67725)
业大(67189)
中心(65247)
财经(61797)
农业(58196)
(58160)
北京(56707)
(56644)
(55163)
师范(54511)
(53376)
经济学(52123)
经济学院(47148)
(46864)
基金
项目(300195)
科学(236033)
基金(220339)
研究(212130)
(196028)
国家(194295)
科学基金(165638)
社会(135384)
社会科(128415)
社会科学(128376)
基金项目(116662)
(114634)
自然(110135)
自然科(107654)
自然科学(107620)
自然科学基金(105687)
(98340)
教育(97588)
资助(90649)
编号(83639)
重点(67861)
成果(66643)
(66245)
(63220)
(62402)
创新(58320)
科研(58214)
课题(57550)
国家社会(56810)
教育部(56534)
期刊
(175928)
经济(175928)
研究(120462)
中国(76097)
学报(74961)
科学(66518)
(65879)
管理(59135)
大学(56398)
(56355)
学学(53256)
农业(45846)
教育(43365)
技术(34826)
(31726)
金融(31726)
经济研究(30164)
财经(29626)
业经(27670)
(25489)
(24940)
问题(23008)
科技(21243)
(21132)
图书(20571)
(20072)
业大(19626)
技术经济(19585)
统计(18699)
资源(18686)
共检索到600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熊彬  王梦娇  
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一环。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异质性特征和空间关联,本文运用2005—2015年中国对沿线48个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在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国效应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证实了第三国效应的三种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第三国市场潜力和第三国不可测因素的显著影响。此外,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显著,但这些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有所差异,劳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荣珍  魏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得到进一步深化,双向投资与贸易规模不断提升,经贸合作领域日益拓宽。与此同时,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即亚洲地区外又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区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在迎来对外投资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东道国的投资风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特点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考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而为我国企业更有效的"走出去",开展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  
文章以周边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双向直接投资数据,运用拓展引力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向直接投资依存度较低;"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比较小,来源国有限;地理距离、东道国GDP、劳动市场效率和技术准备水平对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距离为反向影响,其余变量为正向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先明  黄华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已经越过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命题。本文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检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的不平衡、循环因果和毗邻效应等特征,筛选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关键区位;并结合"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布局现状和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布的投资环境指数,对最具投资效率的区位进行修正。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当前分布与关键区位存在差异,应当调整投资向关键区位集聚,提高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效率并克服"外来者劣势",从而论证了关键区位研究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区位的建设重点,如发展共生机制、调整投资计划和重视投资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颖  吕婕  唐子仪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2007—2015年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拓展引力模型就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市场规模、东道国人均收入水平以及东道国资源禀赋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其投资的主要因素;其他变量技术禀赋、政治稳定性以及与东道国的距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子样本的检验中,子样本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存在差异,而且子样本的实证结果也各不相同,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超   蓝庆新  
文章从国际直接投资视角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重点探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机理、特征与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2014—2021年共42个沿线国家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总体表现出抑制效应,属于“雪中送炭”,而非“雪上加霜”。债务风险抑制过程表现出“滞后→急释→缓释”的动态非线性特征,且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是发挥抑制效应的重要渠道,同样表现出非线性传导特征。实证结果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并发现对于不同债务风险水平及所属不同地区的样本国家会产生异质性影响。文章不仅丰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还从根本上驳斥“债务陷阱论”,缓解了沿线国家“债务焦虑”,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事实依据与决策参考,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建军  胡宗义  邓羽佳  
区位选择是企业OFDI战略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项投资的风险与成败。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东道国制度质量因素等对一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东道国制度质量、制度质量各分项指标以及母国与东道国制度质量距离等因素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东道国制度质量本身相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距离对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影响更大;不同维度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虽然有别,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同时具有低政治制度质量偏好和低法律制度质量偏好,而对高经济制度质量的偏好不显著;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本身,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偏好的影响力更大。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为广阔的产业合作,并进一步推动"南-南"投资的发展,积极构建"南-南"合作组织、推动"南-南"合作机制形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沈晓敏  
境外园区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对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建设的82个园区的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境外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分类型来看,加工制造型园区与资源利用型园区促进中国投资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多元综合型园区,商贸物流型园区促进作用最弱;分区域来看,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参与建设的园区能显著扩大中国投资,但欧洲与非洲的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暂时存在负向影响,中亚与西亚地区园区建设的投资促进效应尚不明显。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境外园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国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参与国际合作模式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振林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盟国家时首倡,得到7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后展开的一个重大开放举措。其目标是通过加强各方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扩大对外合作,从而促进国内改革,服务国内发展。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2017年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形成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涵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徐慧娟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振林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盟国家时首倡,得到7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后展开的一个重大开放举措。其目标是通过加强各方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扩大对外合作,从而促进国内改革,服务国内发展。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2017年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形成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涵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杰琦  夏南新  
尽管投资便利化与中国企业蓬勃兴起的"走出去"是当前国际投资领域的热门议题,但系统考察两者间关系的文献相对稀缺。在构建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意涵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二阶段引力模型,检验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广度(投资市场多元化)和深度(嵌入东道国市场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平均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尽管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差距较大,但近年来呈收敛趋势。(2)东道国投资便利化不仅能促进中国企业区位布局的市场多元化,也提高了其嵌入当地市场的程度,这种促进效应可通过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与民心相通实现。(3)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全要素生产率跨越门槛值及政治风险低于门槛值,投资便利化的引资效果均趋强。(4)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OFDI广度对其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OFDI深度的创新效应呈"U型"变化,因而投资便利化基于OFDI渠道最终有利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本文有助于从投资便利化视角加强对中国OFDI动因的理解,也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启示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兰亭  杨蓉  
针对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问题,考察了东道国国家风险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在引入ICRG国家风险指标的基础上,根据2006-2016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政治风险和金融风险偏好性,经济风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风险偏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风险偏好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蕾  刘志高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如何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提升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现有对外投资理论多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目前的研究侧重从自然资源、市场要素等方面分析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动因及影响机制,缺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宏观投资格局研究。本文通过集成统计数据、实地调研和高层访谈等,在回顾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战略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和产业选择;尔后,剖析投资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中国对沿线地区的空间差异化投资引导战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尤苗  王连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引擎。本文以母国影响力为研究视角,对2003—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且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补充,研究发现:母国影响力、东道国优势和公司优势共同构成了全面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其中,母国经济影响力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核心驱动力,政治影响力为对外投资保驾护航,文化影响力有助于打消东道国的顾忌。针对当前欧美加大海外投资审查力度的趋势,本文对中国如何发挥母国影响力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