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4)
- 2023(12253)
- 2022(10443)
- 2021(9714)
- 2020(8050)
- 2019(18282)
- 2018(17821)
- 2017(34638)
- 2016(18466)
- 2015(20458)
- 2014(19990)
- 2013(19619)
- 2012(18001)
- 2011(15932)
- 2010(15327)
- 2009(13625)
- 2008(12896)
- 2007(10645)
- 2006(8998)
- 2005(7485)
- 学科
- 济(83775)
- 经济(83706)
- 管理(49199)
- 业(46625)
- 企(37632)
- 企业(37632)
- 方法(36642)
- 数学(32124)
- 数学方法(31701)
- 地方(23933)
- 农(21937)
- 业经(18825)
- 中国(18577)
- 财(17341)
- 学(15240)
- 农业(15082)
- 环境(13095)
- 地方经济(13070)
- 产业(12406)
- 理论(12360)
- 技术(12190)
- 和(12039)
- 贸(11705)
- 贸易(11700)
- 制(11395)
- 易(11192)
- 务(10655)
- 财务(10622)
- 财务管理(10603)
- 划(10177)
- 机构
- 学院(249723)
- 大学(247699)
- 济(104927)
- 经济(102776)
- 管理(99970)
- 理学(87895)
- 理学院(86865)
- 管理学(85296)
- 管理学院(84832)
- 研究(80434)
- 中国(58371)
- 京(50764)
- 科学(49934)
- 财(44334)
- 中心(38533)
- 所(37581)
- 农(37365)
- 业大(36750)
- 财经(36494)
- 江(36441)
- 研究所(34589)
- 范(34305)
- 师范(33984)
- 经(33280)
- 经济学(32904)
- 院(30539)
- 北京(30216)
- 经济学院(29890)
- 农业(29262)
- 州(28738)
- 基金
- 项目(182756)
- 科学(146896)
- 研究(134433)
- 基金(134185)
- 家(116048)
- 国家(115131)
- 科学基金(101249)
- 社会(87555)
- 社会科(83155)
- 社会科学(83137)
- 省(73890)
- 基金项目(72663)
- 自然(65431)
- 自然科(63866)
- 自然科学(63853)
- 自然科学基金(62664)
- 划(60764)
- 教育(60703)
- 编号(53748)
- 资助(52703)
- 发(41621)
- 重点(41475)
- 成果(40652)
- 部(39805)
- 创(38999)
- 国家社会(36567)
- 课题(36504)
- 创新(36503)
- 科研(34910)
- 教育部(34465)
共检索到347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天蔚 商渝
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是基于对空间单元属性值聚集程度的度量,探讨区域内变量分布的规律性,其原理可用于分析空间格局聚集或分散状态、协调空间格局内主体间的平衡关系。本文首次将此计量方法用于研究省级区域内的工业发展评价分析,创新性地通过定量分析确定了湖北省工业产业集群功能区域划分体系,阐述了工业集群功能区域划分及其与空间自相关性的联系,最后针对性提出各工业集群功能区域的发展方向,强调通过发挥本地优势及周边集群效应,实现湖北省工业产业整体协调、快速的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丽珍 罗震东 陈浩
基于经济联系量和交通可达性的理论模型,建立湖北城市间的关系测度,并结合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的关系测度,运用ArcGIS技术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流动空间产生的空间关系作用于传统的中心地体系,形成湖北省网络城市体系,并形成由西向东梯度加强的关系格局,高速交通网和信息网建设对城市间关系作用明显。
关键词:
流动空间 区域空间 关系 测度 整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聂艳 罗毅 于婧 陈芳
借助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定量测算了1999—2011年湖北省17个行政单元的耕地压力指数并分析了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1年湖北省耕地压力呈弱倒"U"型,根据耕地压力指数的时序变化可将17个单元分为持续拉升区、和缓保持区、平稳下降区;1999—2011年的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耕地压力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2001年Moran’s I值最高,2005年Moran’s I值最低;2011年17个单元的局部自相关指数表明湖北省各行政单元的耕地压力在空间上也具有一定的集聚或分异特征,尤其是以武汉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湖北省耕地压力的热点(高峰)地区。研究结果对制...
关键词:
耕地压力 空间自相关 时空规律 湖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明如 代康宁
气象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粮食生产气象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域划分是开展粮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科学基础。文章采取HP滤波方法将湖北省粮食产量分解成为粮食的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利用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歉年减产率、灾年风险概率与综合气象风险指标对湖北省粮食气象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域划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义彬 符晓洁 周浪
物流节点层次划分对于湖北省物流产业进行科学规划、网络构建等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湖北各市州经济发展及物流条件的差异,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对湖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物流节点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结果将湖北省物流节点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针对每个层次物流节点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物流节点 层次划分 聚类分析 湖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玲霞 赵微 王丽娜 张丽丽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相应增加;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增大的边际规模有所差异(平原区最大、丘陵区次之、山地区最小)。实施土地整治对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幅度随着地貌类型变化有所不同。同等建设规模下,丘陵区和山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改善比平原区要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敖荣军 李浩慈 杨振 张涛
基于湖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和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103个县区的60岁及以上人口的自评健康数据,以老年健康率为地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测度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异显著,老年健康率的高值县区主要是地级市的市辖区,次高值县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域,低值县区则广布于省域边缘。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性,但随着空间差异扩大,空间集聚程度呈下降态势。武汉城区及其周边为HH类型县区集聚区,鄂西、鄂东北和鄂东南边缘则是LL类型县区集聚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黄利华 邹芳 赵丹丹 唐艳丽
以湖南省8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县域尺度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研究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生态保障和居住生活等四个功效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功能间交互作用,识别乡村地域优势功能类型,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从省域视角出发,乡村地区的功能空间布局呈现显著的差别以及空间集聚特征;(2)从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关系和功能间的交互作用,识别出各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冲突、兼容、协调);(3)根据乡村区域功能与实际功能作用的相关性,将湖南省85个县(市、区)划分为9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地域功能,并据此提出不同类型地域空间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乡村转型和城乡融合提供参考;(4)乡村区域功能类型与乡村空间聚落布局形态相互影响,因此不同乡村地域功能应与村落布局和形态相协调,以此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和促进地域功能的最大化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晶
2017年4月,原国土资源部下发《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开展省级国土规划编制。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将原来分散的空间规划职能整合到自然资源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空间资源管控与利用被提上重要议程。各地自然资源管理机构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在省级国土规划基础
关键词:
国土空间 湖北省 规划编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国平 梁鹏
本文采用湖北省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建立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之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湖北省服务业创新能力的要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投入、市场竞争指数提高、政策支持等三个因素对于湖北省服务创新能力有着显著影响,而员工素质、市场需求、技术应用、技术研发、市场开放指数以及知识产权等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创新 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洪建国 杨钢桥 苗欣 张友安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城镇用地配置的影响因素及指标,提出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最小相对熵方法和三标度AHP方法。研究结果:(1)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角度提出了城镇用地现状规模、城镇人口增长预测值、GDP增长预测值、单位面积城镇用地承载城镇人口、单位面积城镇用地GDP 5个指标组成的增量城镇用地合理配置指标体系。(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提出了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结论:(1)本文的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的历史以及规划期内的发展趋势,而且体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在最大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旭红 瞿商
现代区域经济理论为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湖北省现有的"两圈一带"战略定位的依据是区域分工,这并不符合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层级性特点。湖北省应该定位于区域梯级发展战略。具体设计是以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经济发展要素最富集的武汉城市圈和江汉平原为先发,以形成湖北省区域发展的双引擎。在此基础上,利用襄阳和宜昌两市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形成湖北省区域发展的两翼。恩施和十堰以及神农架林区作为尾翼,发展轻型的旅游服务业,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最终形成湖北省区域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发展 战略定位 战略设计 湖北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玲玲 毛磊 袁丹
基于涵盖经济发展基础、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重点金融行业发展能力和金融创新环境4个维度共14个指标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对2008—2017年湖北省金融创新能力进行纵向分析,同时对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为湖北省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湖北省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整体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游,但与广东等差距巨大;在中部仅次于河南,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创新能力 多属性决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本文综合考虑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属性得出耕地的综合水平,并据此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湖北省102个县(市、区)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和耕地盈余区,界定县级层面耕地保护补偿关系。结果显示,全省共有57个耕地赤字区、12个耕地平衡区以及33个耕地盈余区,表明湖北省耕地资源综合水平偏低;省内综合水平差异显著,最高为0.2099,最低为0,平均水平为0.0838。此外,通过构建经济与资源耦合机制,确定区域发展战略类型,探讨耕地保护补偿分区的发展战略分布规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才学 温槟荧 柯新利
基于2006-2014年湖北省16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资源禀赋三方面构建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OM神经网络模型对湖北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16个主要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2006年以西南、东北地区往省内中部地区递减;2008年其区域差异变化不大;2010年则从西南-东北走向往边缘化发展;2012年呈现以武汉市、宜昌市为耕地非农化高压中心并辐射周边城市,形成了两条共同发展的平行线;直至2014年,武汉市耕地非农化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