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51)
- 2023(7939)
- 2022(6812)
- 2021(6351)
- 2020(5415)
- 2019(12372)
- 2018(11991)
- 2017(23214)
- 2016(12242)
- 2015(13509)
- 2014(12996)
- 2013(12455)
- 2012(10977)
- 2011(9479)
- 2010(8876)
- 2009(7655)
- 2008(6944)
- 2007(5482)
- 2006(4208)
- 2005(3097)
- 学科
- 济(48740)
- 经济(48697)
- 管理(33072)
- 业(31492)
- 方法(28722)
- 数学(26263)
- 企(26211)
- 企业(26211)
- 数学方法(25799)
- 财(12046)
- 农(10934)
- 中国(10451)
- 学(9737)
- 业经(9169)
- 地方(8685)
- 务(8372)
- 财务(8335)
- 财务管理(8315)
- 企业财务(7912)
- 贸(7585)
- 贸易(7582)
- 技术(7494)
- 环境(7473)
- 农业(7417)
- 易(7340)
- 和(6918)
- 理论(6819)
- 划(6268)
- 制(5904)
- 融(5440)
- 机构
- 大学(160762)
- 学院(160301)
- 管理(66266)
- 济(64425)
- 经济(63281)
- 理学(59291)
- 理学院(58660)
- 管理学(57349)
- 管理学院(57056)
- 研究(49360)
- 中国(35451)
- 科学(32736)
- 京(32179)
- 财(27201)
- 业大(26752)
- 农(25859)
- 中心(24237)
- 财经(23461)
- 所(22931)
- 经(21636)
- 研究所(21627)
- 江(21543)
- 农业(20490)
- 经济学(20402)
- 院(19813)
- 范(19529)
- 师范(19232)
- 北京(18734)
- 经济学院(18727)
- 财经大学(17977)
- 基金
- 项目(126719)
- 科学(101233)
- 基金(95225)
- 研究(86995)
- 家(84867)
- 国家(84282)
- 科学基金(73748)
- 社会(56746)
- 社会科(54133)
- 社会科学(54122)
- 基金项目(51253)
- 自然(50585)
- 自然科(49549)
- 自然科学(49536)
- 省(49149)
- 自然科学基金(48607)
- 划(41873)
- 教育(40305)
- 资助(38634)
- 编号(32882)
- 重点(28800)
- 部(27831)
- 创(26964)
- 发(26426)
- 科研(25614)
- 创新(25342)
- 国家社会(24652)
- 计划(24596)
- 教育部(23959)
- 大学(23536)
共检索到205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英凯 刘鹏举 刘长春 任怡
【目的】基于空间聚类对杉木分布区进行分组,在不同组内分别建立杉木生长模型,为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杉木生长高精度预测提供方法。【方法】以杉木分布的16个省区为研究区,基于第七次、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杉木固定样地复测数据和研究区的地形、土壤、气象等环境数据,采用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RF-RFE)算法对影响杉木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选择对杉木生长影响较大的前8个环境因子,利用ArcGIS 102的分组分析功能,根据环境相似性对杉木分布区进行分组,分别建立林分分组和未分组蓄积生长率模型。以全国未分组模型作为参考,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MRE)、系统误差(SE)和剩余标准差(S)对建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杉木生长影响较大的前8个环境因子分别为bio4(温度季节变化标准差)、elevation(海拔)、bio3(等温性)、bio8(最湿季度平均温)、bio1(年均温)、bio14(最干月降水量)、bio12(年均降水量)和bio2(昼夜温差月均值)。将研究区划分为7组时可使组内环境相似性最大、组间环境相似性最小。7组中只有4组有杉木样地数据,在4组中采用2种模型分别建立杉木林分生长率模型,与全国未分组模型相比,分组模型的决定系数提高01左右,拟合度更好;分组建模精度也明显提高,RMSE降低05左右,MRE降低6%左右,SE降低3%左右,S降低1左右。【结论】根据环境相似性对研究区分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生长模型是一种适用于全国范围杉木生长的高精度预测方法,可用于全国区域范围杉木林分生长量的整体预估和森林资源小班数据的模型更新,为实现主要人工林树种的大区域生长预测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空间聚类 随机森林模型 杉木 生长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丛文 周志翔 冯春莲
以花芽数和球果数的系统抽样为基础,采用可见半面树冠法和信息段法分别建立了杉木种子园单株球果产量的预测模型,并利用球果切开法建立了球果种粒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可见半面树冠法预测单株球果产量简便易行、精度较高,最佳信息段法预测精度较高、适用性强,球果切开法能估测全球果的饱满种粒数、空粒数和涩粒数,同其它方法结合使用可预测种子产量和质量等级。各类预测模型的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应用。
关键词:
杉木,种子产量,预测模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初 孙玉军
基于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15块标准地的30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标准木的解析数据,首先对5个生长方程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解析木数据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生长模型。以单株树木作为随机效应,通过变换混合效应参数个数,利用R软件选择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最小,对数似然函数(Loglik)值最大的混合效应模型作为最优模型,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研究经验线性无偏最优预测法(EBLUP)预测树高生长过程的特点。结果表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尤勇 洪菊生
杉木DNA的简便提取方法*尤勇洪菊生关键词杉木针叶DNA巯基乙醇次生物质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较少,其近缘种的研究也较少。为了开展杉木分子生物学的...
关键词:
杉木针叶,DNA,巯基乙醇,次生物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喻方圆 郭新保 徐锡增 洪岩 葛腊宝 朱永林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root growth potential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eedlings after lift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Pruning leaf and root significantly affects root growth potential of Chinese fir seedlings. The...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翔 冯春莲 宋丛文 张三
在杉木种子产量气象影响因子筛选的基础上,利用广义模糊综合评判模型M(·,⊕)对杉木种子园产量的气象学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杉木种子产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前一年8月份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前一年10月份的日照时数,当年3月份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和4月份的平均气温。利用这些气象因子,结合林分年龄建立了杉木种子园产量年景的综合评判模型,其模型对杉木种子园产量年景的预测拟合度达84.6%,且预测的超前性为8个月,是林木种子产量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杉木 种子产量 气象学预测 模糊综合评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方圆 陈幼生 肖石海 王远浩 余荣卓
通过四年调查,在福建省尤溪经营林场杉木种子园和洋口林场杉木种子园,对预测球果产量的可见半面树冠法和信息段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综合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用于球果产量预测,精度高,方法简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任好
对纯林杉木、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杉木的生长特点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纯林杉木生长落后于混交林杉木。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杉木16年生时单株材积增加了7010%;混交林杉木平均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高峰值出现时间早,峰值大,速生持续时间长。图9参7
关键词:
杉木 纯林 混交林 生长量 生长特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辉华
A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ure stand and a mixed stand of Chinese fir and Alniphyllum fortunei planted on the poor site in Jianou of Fujian Provinc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growth process.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increments of tree heighe,DBH and volume of pure stand and ...
关键词:
杉木纯林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 生长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晓慧 孙玉军 马炜
利用Richards生长方程构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树高生长模型。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5块杉木人工林标准地野外调查数据,在分析林分相对胸径(dR)和相对树高(hR)规律的基础上,拟合了胸径-树高曲线、胸径-株数累积(%)曲线以及树高-株数累积(%)曲线。根据林分结构现状,应用SPSS 20统计软件模拟了杉木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95%置信区间内,模型的相关指数达到了0.993,求得参数A=28.606,B=1.094,k=0.031,m=-0.466,且各参数的估计值符合杉木的生长规律。此模型大大提高了林木树高因子的模拟精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安鑫 吕建雄 蒋佳荔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轮木材早材黏弹性,探讨全干密度、管胞胞壁率、微纤丝角等因子与木材黏弹性之间的关系,从细胞水平理解木材黏弹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剖面密度仪、ZEISS Imager A1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 2980)分别测定第3、6生长轮(心材)以及第14、18生长轮(边材)早材的全干密度、管胞胞壁率、微纤丝角、弹性模量、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结果】1)边材(第14、18生长轮)的全干密度比心材(第3、6生长轮)略高,4个生长轮管胞胞壁率无明显差异,微纤丝角随树龄增加呈减小趋势。2)早材的弹性模量、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微纤丝角与弹性模量、贮存模量、损耗模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在本研究测量温度范围内(-120~120℃),4个生长轮早材均出现2个力学松弛过程:一是在10℃附近的α力学松弛过程,关于其分子运动归属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二是在-40℃附近的β力学松弛过程,是基于木材细胞壁无定型区中伯醇羟基的回转取向运动引起的。不同生长轮之间的力学损耗峰温度几乎无差异。4)随测量频率(1、2、5和10 Hz)增加,β力学松弛过程的损耗峰温度移向高温方向,α力学松弛过程的损耗峰温度并不随测量频率增加而改变,即无频率依存性。5)与位于边材区域(第14、18生长轮)的早材相比,位于心材区域(第3、6生长轮)的早材发生力学松弛过程所需的表观活化能均较大,可能是由于杉木心材相较于边材有更多的抽提物,抽提物的沉积限制细胞壁中分子链段运动所致。【结论】微纤丝角是影响不同生长轮内早材刚度和阻尼的关键因子,心材与边材表观活化能的差异可能是抽提物沉积所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念 王学顺 黄安民 王晨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灰狼算法支持向量机(GWO-SVM)的木材密度预测模型,利用近红外光谱(NIR)对杉木密度进行预测,为杉木性质定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9个杉木样品光谱数据和样品密度数据进行归一化,选取88个样品作为训练集、21个样品作为测试集,对2 151维光谱数据提取主成分,以主成分作为输入变量,以杉木样本密度作为输出变量,建立杉木密度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SVM模型和GWO-SVM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对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选择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98.7%。MLR模型的R~2为0.771 4,MSE为0.000 282 1,MAPE为3.009 23%; SVM模型的R~2为0.923 8,MSE为0.000 233 1,MAPE为2.794 50%;灰狼算法对SVM进行参数寻优,获得的最优参数分别为C=18.366 6、σ=0.043 3,GWO-SVM模型的R~2为0.919 2,MSE为0.000 183 4,MAPE为2.496 37%。3种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且GWO-SV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最小,预测效果最好。【结论】从预测精度分析,GWO-SVM模型明显优于MLR模型和SVM模型;从模型决定系数分析,GWO-SVM模型和SVM模型均优于MLR模型。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结合近红外光谱对杉木密度进行预测分析合理、高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若楠 苏喜友 谢阳生 雷相东 陆元昌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杉木树种为研究对象,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提取优势树种为杉木的小班,将样本数据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以海拔、地貌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种类、成土母岩、土壤厚度、腐殖质层厚度为输入变量,以杉木生长适宜性为输出变量,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地进行杉木适生性预测。同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的变量重要性评估功能,分析了各立地因子对杉木生长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的训练精度为84.3%,泛化精
关键词:
适地适树 随机森林 杉木 适生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华 李传涵 何绍江
用 4种标准酚酸 ,即龙胆酸 (gentisinic)、香草酸 (vanillic)、丁香酸 (syringic)和香豆酸 (coumaric) ,每种酚酸设 6种浓度 (0 ,5 0 ,10 0 ,2 0 0 ,4 0 0 ,6 0 0mg/kg) ,分别对盆栽杉木幼苗土壤进行处理 ,在生长期间定期测定苗高 ,最后测定苗高、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鲜叶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不同酚酸对杉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但抑制作用的程度不同 ;同一种酚酸处理 ,浓度越高 ,盆栽幼苗株高生长、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降低越严重 ;时间也是重要因素 ,受酚酸影响的时间越长 ,幼苗受到抑...
关键词:
杉木 幼苗 酚酸 影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冬基 郑美珠
通过大气污染地区和清洁区的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以及木材含污量的分析测定表明,大气污染对杉木林缘木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林缘木和林内木比较,杉木林幼年时期林缘效应和污染效应均不明显。森林郁闭后,清洁区表现出明显的林缘效应,污染区则表现出明显的污染效应。根据立地条件、营林措施相似的森林地区的林缘效应和污染效应,可以估测林木生长损失率。大气污染会使受严重污染影响的林缘木形成假年轮。杉木木材历年的含污量与相应年轮宽度呈指数负相关关系。根据相关方程,可以推断污染历史。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杉木 生长 林缘效应 污染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