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0)
- 2023(13257)
- 2022(11297)
- 2021(10234)
- 2020(8886)
- 2019(20227)
- 2018(19778)
- 2017(37988)
- 2016(20446)
- 2015(23053)
- 2014(23062)
- 2013(22834)
- 2012(21094)
- 2011(19201)
- 2010(18964)
- 2009(17684)
- 2008(17069)
- 2007(15158)
- 2006(13059)
- 2005(11508)
- 学科
- 济(107520)
- 经济(107431)
- 管理(57100)
- 业(52291)
- 方法(46106)
- 企(42386)
- 企业(42386)
- 数学(41292)
- 数学方法(40754)
- 地方(24338)
- 中国(22627)
- 农(22616)
- 财(21464)
- 学(20848)
- 业经(19231)
- 农业(15411)
- 贸(15308)
- 地方经济(15302)
- 贸易(15302)
- 环境(14841)
- 易(14715)
- 制(14579)
- 和(14153)
- 务(13393)
- 财务(13344)
- 财务管理(13308)
- 理论(13075)
- 融(12681)
- 金融(12678)
- 企业财务(12605)
- 机构
- 学院(300199)
- 大学(299965)
- 济(132483)
- 经济(129869)
- 管理(115965)
- 研究(101437)
- 理学(100857)
- 理学院(99673)
- 管理学(97752)
- 管理学院(97188)
- 中国(75106)
- 科学(62833)
- 京(61933)
- 财(56252)
- 所(50930)
- 农(47930)
- 中心(47139)
- 研究所(46567)
- 财经(46048)
- 业大(44243)
- 江(44085)
- 经济学(42053)
- 经(41693)
- 范(38462)
- 北京(38198)
- 师范(38075)
- 农业(37825)
- 经济学院(37771)
- 院(36743)
- 州(34570)
- 基金
- 项目(204938)
- 科学(162696)
- 基金(150972)
- 研究(145838)
- 家(131828)
- 国家(130845)
- 科学基金(113238)
- 社会(94717)
- 社会科(90025)
- 社会科学(90001)
- 省(80088)
- 基金项目(80029)
- 自然(74081)
- 自然科(72405)
- 自然科学(72386)
- 自然科学基金(71059)
- 划(67352)
- 教育(67088)
- 资助(62146)
- 编号(57609)
- 重点(46553)
- 部(45405)
- 成果(45219)
- 发(44928)
- 创(42135)
- 国家社会(39961)
- 科研(39929)
- 创新(39598)
- 课题(39398)
- 教育部(38944)
共检索到430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燕文
在对传统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聚类、分级地图和类轴分析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的新方法,并以东北经济区2000年人均GDP数据分析为例,开展了应用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际的区域经济差异发展情况相一致。该方法不仅可以揭示经济数据的宏观分布规律,而且可以挖掘其中微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更好地帮助分析和解释大量空间经济统计数据所蕴涵的经济特征和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珂 廖艳 杨洋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角度重新审视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空间计量模型 区域经济 增长差异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双杰 顾六宝
本文论述了聚类分析的原理 ,并使用它分别对区域水资源和区域经济进行了实证研 究 ,这对评估区域自然资源和区域经济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区域经济评估 区域资源评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晓熠 裴韬
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城乡之间的较大尺度上的空间差异研究已经受到普遍的关注,但对经济发展迅猛的特大城市(如北京、重庆、上海等)内部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种现象有可能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因此,正确认识特大城市内部的经济差异及演变趋势,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北京市18区/县的人均GDP作为评估标准,分析了北京市18区(县)在2001-2007年,即2008年奥运会筹备期间的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人均GDP的空间分布自2005年后开始有向负的空间自相关性发展的趋势,暗示北京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局部分异正在逐渐拉大,并显示由过去的南低北高的经济发展差异格局逐步转变为中心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聂真真 杨胜慧 智宁
文章运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采用《2012国家统计年鉴》以及《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有关经济与人口数据,对当前我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与经济相互影响模式的规律等进行探究。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分析 人口经济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莉莉
文章首先提出了适合于面板数据的有序聚类方法,然后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了符合实际的结果,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面板数据 聚类分析 区域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米娟 张楚宜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索洛增长方程,通过实证检验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受资本、劳动、制度和要素集聚四个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特别是研究要素集聚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差异性,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差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江芳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随之提升。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2年中国各省(市)的统计数据,选取相关指标数据,使用F等价矩阵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中国2022年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过研究各地区的经济指标来分析中国经济的走向,为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付春燕 董晓锋 付靖
运用锡尔系数分解,对甘肃省1991年至2012年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甘肃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尤其在2000年以前呈急剧缩小趋势;陇中片区与河西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片区。研究认为,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不大,但是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甘肃省经济的不均衡发展,需要着力加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锡尔系数 甘肃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建豹 白永平 罗君 黄永斌 侯成成
以甘肃省8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对10项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求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利用ARCGIS,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省域经济发展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发现:按照2008年甘肃省各县级行政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可将甘肃省县级行政单元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空间聚集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及河西地区。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原因可知,减小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应该增加投入和调整产业结构。
关键词:
经济差异 空间分析 甘肃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全红 张欣茹 吝涛
以福建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研究单位,选取2021年福建省各县域GDP作为表征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特征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性,并构建OLS和GWR模型,研究经济、社会和地理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各县域经济总量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县域经济差异显著;(2)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集聚性,存在高-高聚类、低-低聚类、低-高聚类3种类型的县域显著聚集区;(3)交通通达度、城市建设水平、内需水平、投资活跃度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显著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涛 李达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2004年和2014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200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个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京津冀地区合理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已初现端倪,但京津与河北省内城市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京津的"大城市病"现象依然严重。为此,笔者从加速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