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50)
2023(18161)
2022(15507)
2021(14678)
2020(11946)
2019(27391)
2018(26904)
2017(51298)
2016(27915)
2015(31337)
2014(31263)
2013(30297)
2012(28065)
2011(25049)
2010(25141)
2009(22789)
2008(21975)
2007(19163)
2006(16934)
2005(14484)
作者
(79146)
(65895)
(65269)
(62514)
(41771)
(31859)
(29804)
(25945)
(25325)
(23502)
(22659)
(22199)
(20883)
(20571)
(20441)
(20081)
(19645)
(19433)
(18908)
(18747)
(16179)
(16172)
(15861)
(15262)
(14685)
(14663)
(14617)
(14409)
(13251)
(13175)
学科
(112526)
经济(112398)
管理(76206)
(74115)
(57852)
企业(57852)
方法(48994)
数学(42858)
数学方法(42214)
(39909)
中国(30277)
地方(29824)
(27839)
业经(26782)
农业(26644)
(23767)
(21103)
理论(17996)
(17987)
贸易(17972)
环境(17880)
(17335)
(16907)
(16734)
财务(16659)
财务管理(16619)
技术(16137)
(15812)
银行(15776)
企业财务(15744)
机构
学院(385461)
大学(383501)
管理(152168)
(148852)
经济(145259)
理学(131823)
理学院(130301)
研究(128180)
管理学(127719)
管理学院(127015)
中国(95380)
科学(81317)
(80977)
(67646)
(65895)
(63119)
中心(60483)
业大(59072)
(57918)
研究所(57509)
(54205)
财经(54129)
师范(53756)
北京(50720)
农业(50150)
(49276)
(47459)
(47456)
经济学(44204)
师范大学(43511)
基金
项目(272340)
科学(214121)
研究(200577)
基金(195878)
(170425)
国家(168920)
科学基金(145546)
社会(125931)
社会科(118981)
社会科学(118948)
(108350)
基金项目(104644)
自然(94308)
教育(92728)
自然科(92026)
自然科学(92004)
自然科学基金(90265)
(90046)
编号(83078)
资助(79146)
成果(66672)
重点(61263)
(59083)
(58739)
课题(57328)
(56066)
创新(52271)
科研(51580)
国家社会(51440)
教育部(50629)
期刊
(165967)
经济(165967)
研究(110641)
中国(75851)
(63617)
学报(61214)
科学(56881)
管理(53292)
(50592)
大学(47157)
教育(46764)
学学(44267)
农业(43196)
技术(35068)
(33481)
金融(33481)
业经(30133)
财经(25239)
经济研究(24069)
问题(22468)
(21584)
图书(21223)
(20120)
(19385)
资源(19382)
科技(18541)
理论(18287)
技术经济(17437)
实践(16796)
(16796)
共检索到563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秋容  李涛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空间场域理论为研究工具,试图建构民族地区异地搬迁安置聚居区社会治理理论逻辑框架,并以四川南宝山羌族安置聚居区为田野调查对象,研究发现,空间置换下的安置聚居区呈现出明显的与其原生民族文化生态相割裂的治理特征。为此,提出重构政治场域、经济场域、社会场域等,以实现民族地区内生性"自治"、"德治"与外生性"法治"相协同的乡村治理路径。另外,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新型城乡关系塑型过程中,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到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转换,还需强化"一元多方"的治理赋能与文化治理调适的机制安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柴剑峰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彝族聚居区农户受其特殊地理区位、文化场域、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生存状况、生活条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然而政府与社会投入多但效果不佳。如何改善该地区生计境遇,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喜德EJ村为调研对象,从农户生计的客观环境入手,通过系统地分析农户生产、生活、消费等基本活动以求反映农户生计状况;以生计资本为切入点探析农户生计困境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为根、设施为先、产业为要、教育为本、金融为核、政策为基"六位一体"的生计策略,初步勾勒了彝区脱贫奔康可行的生计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鹰  陈春燕  李晓  
近年来,各粮食主产区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也在不断探索现代农业转型和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四川省邛崃市依托"组织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市场化担保"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在对邛崃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总结基础上,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分析其内在机理,表明邛崃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土地规模经济性和服务规模经济性,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丽红  任振宇  
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永久性安置点是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唯一的跨市州异地安置点。在对移民迁入地、移民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状况等问题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新仪  徐颖欣  高原  赵凯  
研究目的:基于实地调研的农户微观数据,以四川省邛崃市宅基地异地置换模式为例,明确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研究方法:PSM-DID模型。研究结果:(1)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韧性存在正向政策影响,其中,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倡导力和社区能动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社区包容力有显著抑制作用;(2)社区生态环境水平、多元主体治理参与水平和社区基础设施水平在宅基地退出政策与社区韧性之间起正向推动的中介作用;(3)社区韧性水平的高低受社区倡导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包容力,最后是社区能动力。研究结论:实施宅基地退出政策有助于农户迁入社区恢复稳定,这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继良  
从2000年开始试点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第三次革命。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目标。在于通过税费改革和相关配套改革,规范农村的税费制度,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理顺农村的分配关系,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已有的改革实践表明,全面停征农业税后,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直接目标基本,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这也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已正式进入后农业税时期。但是,由于税费改革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许多应有的配套措施尚未完全到位,因而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系列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为进一步巩固税费改革的前期成果,确保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当前应当审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朝兵  赵阳光  
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是影响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满足农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变量。学界围绕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提出了供给模式、质量管理和数字工具三种解释进路,但对数字赋能具体如何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问题仍然研究甚少。本文基于服务质量差距理论和数字治理理论,构建了数字赋能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继而通过邛崃市陶坝村“为村”平台的案例研究,深入阐释数字赋能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赋能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机制在于,数字化技术基于数字的交互性、共享性、整合性、敏捷性、去中介性等特性,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形成表达赋能、决策赋能、匹配赋能和评价赋能,针对性地消解了导致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的参与路径闭锁、政绩显示过度、单中心治理格局、信息化水平滞后等不利因素,促使村民的公共服务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高度贴合,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达到高质量效果。数字赋能的解释视角丰富和拓展了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的理论范畴,同时对实务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芳  方萍萍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面临拆迁的6个乡镇进行全样本调查,获取了当地农民有关于拆迁意愿的微观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影响村民安置地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村民安置地选择的关键因素是文化距离和乡镇经济水平,文化距离的影响强度要大于乡镇经济水平。同时户主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主是否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和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对村民安置地选择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方向、强度和显著性对不同类型的村民存在差异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寿海  
本文根据四川省邛崃市耕地地力概况,选择参评因子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布局、重点和内容,分析了邛崃市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进而提出保障其实施的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权书文  谭益民  张双全  
应用区位熵理论、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对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2)不同地区集聚度差异明显;(3)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加强区域合作等建议,有利于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扬  
[目的]乡村旅游集聚是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同时,产业集聚作为重要的经济现象,探讨集群过程中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及对乡村旅游的贡献,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乡村旅游大省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建立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三者的集合,通过合作博弈论以及Shapley值分析乡村旅游集聚过程各参与者的贡献率。[结果] V(F)=V (P)=V (G)=0,V (FP)=60,V (FG)=70,V (PG)=60,V (FPG)=80,说明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的联盟可以获得最大的集聚度。同时,Shapley值结果表明,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经过合作后的集聚度均有所提高,且在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三方合作博弈的前提下,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对合作均做出了贡献。其贡献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企业、政府和农户。[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的合作联盟,有效提高其集聚度,实现乡村旅游集聚和各个参与者的双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娟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本质是不同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由利益联结建成的经营组织形式,具有合作与竞争并行的共生关系。因此,不同主体之间协同发展困境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中必须破解的内在矛盾,也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组织创新和共生演化的根本动力。四川省邛崃市通过以产业标准制定为基础建立契约结构、以分工协作建立各主体平等对话的沟通协商机制、以农业科技植入和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作为关键要素与资源支撑、以政策精准化供给实现激励约束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生生态系统的五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从“点共生”到“间歇共生”再到“连续共生”的一体化共生转变,探索形成生产共生、科技共生和资源共生“三位一体”的经营组织创新模式,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新机制。四川邛崃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如何破解协同发展困境,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和共生演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选择,即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和共生演化应构建规范契约结构、强化主体分工协作、注重技术引入和集体参与,以及提供精准的政策扶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金华  谭静  
本文对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村239位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村民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归纳出老年人养老需求中的精神慰藉既包括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又包括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根据这两个变项的大小将精神慰藉分为四类。同时,利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定量证实了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和内在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福华  李坚飞  
本文以湖南江永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颈,认为市场主体观念落后,地方政府工作缺位,区域市场基础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等因素是当前制约少数民族商贸流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转换政府角色,发挥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中的引导、培育作用,加强商品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进一步健全商品流通市场体系,规范商品市场建设与管理,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实施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等可行对策和政策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彭陟焱  田廷广  
实地调查发现,汶川县龙溪乡羌族村民在"5.12"大地震后被政府异地安置,学龄青少年入学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经济补贴,减轻了家庭的教育负担。但目前存在高中阶段学生辍学率偏高、灾后学生心理救助受重视程度不够、学前教育缺失、家庭经济支持能力下降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大外部援助和内部互助等措施保障学龄青少年受教育权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