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25)
2023(16934)
2022(14287)
2021(13031)
2020(11109)
2019(25362)
2018(24681)
2017(46723)
2016(25023)
2015(27990)
2014(27736)
2013(27178)
2012(25101)
2011(22632)
2010(22615)
2009(21032)
2008(20443)
2007(18265)
2006(15782)
2005(14048)
作者
(70749)
(59723)
(59434)
(56733)
(37792)
(28548)
(26896)
(23246)
(22374)
(21036)
(20374)
(19931)
(18863)
(18726)
(18466)
(18331)
(17661)
(17577)
(17064)
(17050)
(14673)
(14531)
(14290)
(13687)
(13627)
(13236)
(13037)
(12885)
(12034)
(11696)
学科
(119145)
经济(119019)
管理(77014)
(73440)
(60844)
企业(60844)
方法(49976)
数学(44216)
数学方法(43691)
中国(29201)
(28011)
(28007)
地方(25508)
业经(23691)
(22368)
技术(21556)
(20446)
农业(19251)
(18583)
贸易(18568)
(17947)
(17066)
财务(17007)
财务管理(16966)
(16483)
银行(16449)
(16373)
金融(16370)
理论(16181)
企业财务(16093)
机构
大学(358097)
学院(357586)
(157361)
经济(154347)
管理(140608)
理学(121684)
理学院(120386)
研究(119633)
管理学(118345)
管理学院(117677)
中国(90219)
(73619)
科学(71367)
(70896)
(58897)
财经(56696)
中心(55829)
(55212)
(53614)
研究所(53345)
(51435)
业大(50921)
经济学(49569)
北京(45770)
(44989)
师范(44557)
经济学院(44553)
(43478)
农业(42962)
财经大学(42018)
基金
项目(241456)
科学(192637)
基金(177578)
研究(175194)
(154432)
国家(153224)
科学基金(133294)
社会(114806)
社会科(109087)
社会科学(109063)
(94774)
基金项目(94206)
自然(85610)
自然科(83763)
自然科学(83739)
自然科学基金(82285)
教育(80792)
(79080)
资助(71640)
编号(68763)
成果(54951)
重点(54252)
(54202)
(53653)
(52196)
创新(50083)
国家社会(48472)
课题(47595)
教育部(46572)
科研(46261)
期刊
(172545)
经济(172545)
研究(105398)
中国(70319)
(56368)
管理(53531)
学报(51931)
科学(50098)
(48642)
大学(40191)
学学(38099)
教育(34547)
技术(33692)
农业(32770)
(31261)
金融(31261)
经济研究(28832)
财经(28574)
业经(26265)
(24673)
问题(22303)
技术经济(20504)
统计(19639)
(18678)
(18401)
科技(18300)
(17039)
商业(16306)
理论(16006)
决策(15945)
共检索到529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乐勤  
探索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边际效应,对新经济形势下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以安徽省为例,运用熵值赋权法,对经济增长质量与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综合测算;采用偏最小二乘与通径分析相结合分析方法,就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介于0.376 50.6265,均值为0.481 6,经济增长质量整体不高,同质化特征明显,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均值为0.1843,变异系数高达131.88%,空间差异大;(2)资本投入、科技创新、规制政策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伍星  
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越来越受到质疑。文章基于一种收敛均衡模型,实证分析了"三驾马车"的边际效应递减是否会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附加影响。结果表明,消费和投资的边际效应递减均产生了正向的附加影响,且影响作用动态递减,而出口边际贡献递减却带来负向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也基本上动态递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基于企业产品创新的视角,综合运用生存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技术创新对出口增长集约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工业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和出口绩效都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将工业企业划分为高新技术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后发现,专利对非高新企业出口持续时间有正而显著的影响,而新产品产值则对高新企业出口持续时间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专利对高新企业和非高新企业出口绩效都有正向的影响,而新产品产值仅对非高新企业出口绩效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最后实证检验了分地区和分所有制类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对出口持续时间和出口绩效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刘贯春  
本文基于金融内生视角,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演化轨迹、偏离及恢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考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框架,并采用1996-2012年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技术检验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的边际效应。研究表明,伴随着资本形成,存在最优的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且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是动态演化的。同时,最优金融结构内生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而非单纯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即不存在"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孰优孰劣之说。最后,以股市交易总额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占比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林  张勇  
文章利用中国2010-2017年的省级空间面板数据,建立基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的面板模型,研究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政府科技投入驱动区域经济合理、平稳增长。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各省经济发展水平高,而且被其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所包围;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且周围都是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通过对四种集聚模式的统计学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增长与中国科技创新和政府科技投入成正比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避免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益  宋洪远  
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SDM)实证分析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结果发现:(1)以农业专利衡量的科技创新不仅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农业经济增长,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周边地区尤其是技术距离邻近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2)考虑地理区位因素,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都表现的更加突出,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3)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边界,在500公里以内为空间溢出效应的密集区域,超出上述距离范围空间溢出效应迅速衰减直至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翔  邓峰  
在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和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稳定,其中,产业结构服务化的优化调整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是使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的重要原因,科技创新是缓解结构性减速的关键。进一步的门限效应分析表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U型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技术的吸收能力,创新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亮  蒋依铮  
基于2011—2019年全国245个地级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内生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邻近地区技术创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但抑制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第三,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空间交互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  
文章基于2005—2018年各省市年度面板数据和动态空间面板Durbin模型,研究了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近年来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原因在于当地的科技进步伴随着资源分配机制的不协调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独占性等问题,从而表现出对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冲击;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为正,中西部则为负,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生产要素不及东部地区丰富,科技创新投入引致的虹吸效应会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  
文章基于2005—2018年各省市年度面板数据和动态空间面板Durbin模型,研究了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近年来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原因在于当地的科技进步伴随着资源分配机制的不协调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独占性等问题,从而表现出对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冲击;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为正,中西部则为负,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生产要素不及东部地区丰富,科技创新投入引致的虹吸效应会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梵  高强  刘韬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海洋科技创新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效率进行测算,其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效率的整体效率不高,不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海洋科技创新投入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管理因素都直接影响海洋经济增长效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考察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效率值以及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外溢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红丹   刘云   杨武  
本文以合成指数法计算得到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指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构建驱动作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半参数空间动态模型,分析各经济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驱动作用演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存在不同的滞后期,且具有差异化的时序效应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惯性作用;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效应表现出不同形状的波动变化态势,经济高质量增长自身惯性的空间驱动效应显著;经济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偏导数曲线形态不尽相同,但科技创新的空间驱动效应主要为由初始协同阶段向嵌入期迈进和嵌入融合期两种类型。研究价值:不同经济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驱动作用展现出不同的演化形态,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时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为有效促进经济区内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与经济区间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协同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宗新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融资制度创新是这一推动力有效发挥内在功效的经济过程。为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对现行融资制度进行创新 ,以此提供持续的资本供应和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融资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 ,主要体现在双轮驱动效应方面 :一是体现在实现资本有效动员 ,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资本支持 ;二是体现在资本优化配置 ,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