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3)
2023(11496)
2022(9730)
2021(9137)
2020(7526)
2019(17358)
2018(17193)
2017(33049)
2016(17496)
2015(19513)
2014(18799)
2013(18145)
2012(15895)
2011(13921)
2010(13198)
2009(11484)
2008(10520)
2007(8620)
2006(7108)
2005(5589)
作者
(44061)
(37378)
(36829)
(34955)
(23394)
(17974)
(16876)
(14592)
(14186)
(12850)
(12686)
(12466)
(11559)
(11497)
(11069)
(11028)
(10995)
(10887)
(10650)
(10474)
(8928)
(8628)
(8624)
(8607)
(8294)
(8238)
(7915)
(7912)
(7470)
(7284)
学科
(67382)
经济(67320)
管理(51565)
(46137)
(38185)
企业(38185)
方法(32507)
数学(28986)
数学方法(28600)
(19528)
(16631)
中国(16611)
环境(16430)
地方(16343)
业经(15206)
(13180)
农业(13123)
(11829)
技术(11436)
(11261)
(10632)
贸易(10628)
(10463)
财务(10423)
财务管理(10401)
(10271)
理论(10084)
(9879)
企业财务(9762)
(9715)
机构
学院(225463)
大学(222433)
管理(94749)
(88983)
经济(87199)
理学(83674)
理学院(82770)
管理学(81384)
管理学院(80965)
研究(66564)
中国(49377)
(44625)
科学(42161)
(38684)
业大(34294)
中心(33729)
(33244)
财经(32054)
(31763)
(30355)
师范(30105)
(29487)
(29333)
研究所(27417)
经济学(27006)
北京(26233)
农业(25715)
(25667)
(25476)
经济管理(25349)
基金
项目(171482)
科学(138264)
基金(127147)
研究(125555)
(110164)
国家(109301)
科学基金(97084)
社会(82576)
社会科(78393)
社会科学(78374)
基金项目(69716)
(68317)
自然(63507)
自然科(62005)
自然科学(61994)
自然科学基金(60848)
教育(57426)
(56493)
编号(50410)
资助(49001)
重点(38149)
(37276)
成果(37250)
(37033)
(36926)
国家社会(34716)
创新(34561)
课题(33212)
科研(33118)
人文(32677)
期刊
(88870)
经济(88870)
研究(55329)
中国(38802)
管理(31555)
学报(31121)
科学(31050)
(30331)
(28979)
大学(24616)
学学(23312)
技术(20482)
教育(20207)
农业(19981)
业经(16641)
(14328)
金融(14328)
财经(14056)
资源(13505)
经济研究(13176)
问题(12307)
(12057)
图书(11389)
科技(11139)
(11016)
(10551)
(10254)
财会(10165)
技术经济(10029)
(9827)
共检索到301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东  陈尧  陈闪  蒋文伟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不同景观要素组成的空间格局是影响其空间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综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空间结构、生态敏感性及其累计耗费距离表面水文功能等空间绩效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狸桥镇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布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7 538万元/a,其空间绩效较优;在其平原地区,建设用地和耕地广布,生态斑块较小且连接度较低,景观呈现破碎化;在中西部山区,生态斑块较大,但对其周边生态服务能力较弱;研究区生态敏感性划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5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36%、18%、17%、19%和10%;以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值作为费用表面,确定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汪恭礼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出现大量的闲置房、危房、空闲宅基地,不仅影响村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还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农民居住地分散零乱,面积过大,增加了农村进行水、电、路、通信、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的难度,延缓了农村进一步发展。本文拟结合田野调查,对于村庄整治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一)空心村问题的表现及影响一是农业生产人员老弱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志强  
论文在分析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金融与城镇化发展两个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协调匹配度。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宣城市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呈现帕累托改进态势,但两者之间存在功能与时间上的不协调,显现出"城镇化滞后-金融滞后-城镇化滞后"态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苏同向  王浩  
生态红线是为了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线。本文研究基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实际现状,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江苏扬州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归纳案例城市的生态景观资源特征和区域功能,整合生态红线区的保护用地,采用累积阻力模型的方法模拟和修正各生态资源的联系廊道。旨在寻求生态红线区与城乡绿地生态网络的空间耦合关联,使生态红线真正落地,建立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和良好的自然开放空间系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过萍艳  蒋文伟  吕渊  
以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为试验区,应用地理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试验区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中心度指标节点度和紧密度,确定了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并划分为中心节点、关键节点及基本节点3种类型。运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构建了城镇区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城镇区有53个绿地斑块,构成了城镇区绿地生态网络节点的核心;规划的14条潜在生态廊道能很好地结合绿地资源分布特点,连通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构建城镇区生态绿地网络系统。通过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景观中心度评价等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价城镇绿地系统现状,优化城镇生态绿地网络,为城镇绿地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薇薇  吴悦  沈非  
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建设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时代面临的重要命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一些边缘型旅游地开始逐渐成长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潜力区",研究空间与研究意义日益凸显。以具有典型边缘性特征的宣城市为实证,从区位空间、旅游资源、旅游形象、旅游交通和旅游经济等角度剖析其多重边缘化特征,探讨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地处省际交界区、地域特征典型性不足是边缘化形成的自然诱因,周边核心旅游地遮蔽效应显著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致因,经济支撑能力薄弱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制因,政策惠及偏少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促因。边缘型旅游地应实施多元比附、突出个性差异、完善要素建设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明  顾康康  李咏  
[目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空间布局,对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宣城市为例,基于Arc GIS的空间叠加技术,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识别主要生态源地,并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AC)选取生态战略点及生态廊道分布,构建出生态安全格局,进而对宣城市城乡生态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结果](1)生态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域面积为918. 78km~2,占全区面积的35.53%;(2)生态源地的总面积为978.83km~2,占全区面积的37.85%;(3)选取的生态廊道多呈现出南北向的连接走向分布,但两点之间相互连接的空间网络化程度较低,且构建出生态高与较高安全区面积为921.70km~2,占宣城市区面积比重为35.65%;(4)优化并形成"绿核+水廊+绿廊"多层次、网络化的宣城市城乡生态空间结构,并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结论]可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优化城乡生态空间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汤姚楠  王佳  周伟奇  
[目的]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区域绿地生态网络与生态功能优化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方法]文章以徐州示范为例,在城市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异质性研究分析基础上,探索城市规划区城乡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路径;运用经济学与生态学原理,按"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理念,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优化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从市域与城市规划区视角,合理配置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景观组分,进而优化区域绿地生态网络。[结果]研究得出2005—2015年研究范围城市化造成大量耕地消失,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加,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快速推进,林地面积占比大幅度增加;地表覆被变化直接表现为景观格局的快速破碎化和景观多样性的下降,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急需提高,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也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重点提出了强化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完整性与连通性,挖掘潜在生态功能等的区域绿地生态网络一系列优化方案。[结论]文章为研究区及延伸的城乡区域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和生态系统服务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方法与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晨洋  李卫正  仲启铖  
生态廊道是指连接斑块的带状空间,能确保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不利影响,可兼顾环生态、景观和人文等层面,极大增强新城的吸引力。本文以南京仙林新城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分析仙林新城绿色基础设施状况,总结仙林绿地发展现状与问题,基于GIS平台,采用最小路径(LCP)方法,确定潜在生态廊道;并通过重力模型的计算,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构建新城的生态廊道网络,并对廊道网络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再结合各片区的具体绿地规划的要求与特点,构建新城绿地多层级、多元功能要求的综合绿地生态网络;最终总结并提出新城绿地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媛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和景观连通性指数,以成都市三环内区域为研究对象,筛选研究区内维持景观连通性最重要的核心斑块作为绿地网络的生态源地;耦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最小成本路径方法和重力模型,提取研究区内重要生态廊道,利用中介中心度识别踏脚石斑块,构建研究区优化的绿地生态网络。结果表明:利用MSPA方法可识别研究区内景观结构的核心区及连接桥区;利用景观连通性指数可筛选出具有重要连通性的12个核心绿地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基于MCR模型与最小路径方法识别出的潜在绿地生态网络表明研究区南部、北部以及西南部存在生态廊道,但密集程度较小,东、西部区域生态廊道较少,生态网络结构完善度较差。利用绿地斑块的中介作用选取包括沙河公园在内的13个踏脚石斑块可构建出较为合理的研究区绿地生态网络。相比于其他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技术,该方法更科学,对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优化也更具参考和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飞  辛治洋  陈永忠  
我国普通高中传统升学教育的"一维"发展模式同质化倾向严重,面临着办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诸多困境。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和形成了独特的"多维空间"办学模式,开拓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多重视野,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搭建了可供选择的多种教育平台,有效地实现了"让每一位学生有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成功"的办学理念。"多维空间"办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办出特色提供了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坤友  曹有挥  曹卫东  魏鸿雁  
21世纪“轴—辐”物流网络作为合理高效的空间系统,已经成为开放型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安徽沿江地区为案例地进行“轴—辐”物流网络的理性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在分析国内外“轴—辐”物流模式研究概况的基础上,诠释了“轴—辐”网络系统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和空间效益等竞争优势及其负面效果。依据现有的资料、实地考察情况,选取了10项指标,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对安徽沿江地区41个中心城镇的物流中心性指数进行定量计算、评价,依此遴选合肥、芜湖和安庆三市作为安徽省沿江地区物流中心。最后依据三轴和完全覆盖原则、时间最短原则、多重枢纽配置原则等构建了干线通道和支线通道,形成安徽沿江地区中心城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华如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而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在分析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进行了探讨。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提出保护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绿色廊道网络和增加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优化途径。文章旨在探讨合肥这一园林绿化质量层次较高的城市,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志强  
农村"三变"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三变"改革的深入推进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以安徽省农村"三变"改革的试点地区安徽宣城的149个"三变"改革村为样本,在深入剖析其融资诉求与金融供给现状的基础上,运用bi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村"三变"改革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本文实证研究表明经营主体类别、收入水平、雇工人数、经营主体法定代表人受教育程度对农村"三变"改革承接主体融资诉求有显著影响;试点层级、承接类别、收入水平、贷款方式、负债结构、风险意识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影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清宇  黄耀志  周颖  蒋过幸  
公共绿地具有承载居民休闲活动和自然生态功能的双重属性,是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中压缩能耗和吸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手段之一。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融合生态网络功能、产业发展以及创造城镇特色等因素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首先,小城镇公共绿地需要深化与延伸上一层次生态网络的格局,充分体现镇区在低碳建设区域分工中的生态职能;其次,镇区公共绿地必须与该板块农业产业布局相融合,实现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经济。在嘉泽镇区公共绿地实践中,从构建网络化的绿地系统格局入手,通过产业化的经营思想和低碳生态化的布局手法进行滨水绿地设计,配以本地花卉苗木与景观小品,最终形成特色化的滨水公共绿地景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