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2)
- 2023(8963)
- 2022(7845)
- 2021(7271)
- 2020(6232)
- 2019(14405)
- 2018(13906)
- 2017(27283)
- 2016(14451)
- 2015(15658)
- 2014(15150)
- 2013(14651)
- 2012(13166)
- 2011(11529)
- 2010(10854)
- 2009(9525)
- 2008(8829)
- 2007(7271)
- 2006(5818)
- 2005(4547)
- 学科
- 济(58275)
- 经济(58230)
- 管理(38675)
- 业(37605)
- 方法(32060)
- 企(31703)
- 企业(31703)
- 数学(29483)
- 数学方法(29068)
- 财(15270)
- 农(13901)
- 中国(12897)
- 学(12132)
- 业经(11302)
- 地方(11263)
- 务(10435)
- 财务(10401)
- 财务管理(10377)
- 企业财务(9951)
- 农业(9190)
- 环境(8915)
- 贸(8911)
- 贸易(8908)
- 制(8877)
- 易(8643)
- 技术(8534)
- 和(8219)
- 产业(7666)
- 理论(7591)
- 划(7356)
- 机构
- 大学(190954)
- 学院(190856)
- 济(78675)
- 管理(78462)
- 经济(77251)
- 理学(69710)
- 理学院(68980)
- 管理学(67627)
- 管理学院(67287)
- 研究(61434)
- 中国(44121)
- 科学(40194)
- 京(39051)
- 财(33472)
- 农(32925)
- 业大(32771)
- 中心(29501)
- 所(29257)
- 财经(28363)
- 研究所(27496)
- 经(26170)
- 江(25718)
- 农业(25631)
- 经济学(24580)
- 院(24184)
- 北京(23492)
- 范(23474)
- 师范(23151)
- 经济学院(22518)
- 经济管理(21889)
- 基金
- 项目(148259)
- 科学(118199)
- 基金(110363)
- 研究(102150)
- 家(98579)
- 国家(97900)
- 科学基金(84881)
- 社会(66483)
- 社会科(63397)
- 社会科学(63379)
- 基金项目(59610)
- 省(58167)
- 自然(57741)
- 自然科(56470)
- 自然科学(56458)
- 自然科学基金(55410)
- 划(49344)
- 教育(47044)
- 资助(44907)
- 编号(38365)
- 重点(34142)
- 部(32661)
- 发(31383)
- 创(31140)
- 科研(29868)
- 创新(29309)
- 计划(28941)
- 国家社会(28480)
- 教育部(27919)
- 成果(27709)
共检索到249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超凡 王博恒 王蔚炜 赵鹏祥 李卫忠
为探求简便快捷的森林群落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入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构建以混交度M、大小比数U、角尺度W为"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利用这5个指标比较分析黄龙山林区8种森林群落(油松纯林PPP、油松阔杂林PLM、辽东栎纯林QQQ、辽东栎阔杂林QLM、白桦阔杂林BLM、油桦辽林PBQ、辽桦油林QBP、阔杂混交林LLM)的空间结构特点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8种森林群落类型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为:PBQ和QBP相对较优;PLM、QLM和LLM相对良好;BLM相对中等;PPP和QQQ相对较差。(2)8种类型森林群落的竞争优势没有明显差别,但混交度相差较大,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区别,稳定性排序与混交值相关性较大,而分布格局与稳定性评价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大小比数值与稳定性值几乎没有相关性。(3)空间结构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群落的稳定性,在未来稳定性的研究中,可将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纳入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其强 张文辉 曹旭平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以黄龙山分布的油松林、油松+辽东栎林、辽东栎林和白桦林4种森林群落类型为例,选择反映森林群落基本特征的种群更新潜力、林地土壤肥力、林地生产力、物种多样性和人为干扰这5项指标(共15个因子),构建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模型,通过计算该评价模型的隶属函数值来评判森林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黄龙山4种主要森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辽东栎林>油松+辽东栎林>油松林>白桦林,评判结果符合当地森林群落发育状况;评价模型中评价因子的选择反映了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基本特征,突出了常用方法对群落调查获取的林业数据的应用;评价过程避免了繁琐的数学计算,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基于5项指标的模糊综...
关键词:
森林群落 稳定性 模糊综合评判 模型构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楠 王京民 赵鹏祥 李敏 王卫利
【目的】分析黄龙山林区的森林景观格局,揭示森林景观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黄龙山林业局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Fragstats 3.3软件,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2级景观要素,选取10个景观指数对研究区域森林景观的要素组成、斑块特征、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在以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为依据的2级森林景观类型体系中,有林地面积占黄龙山林区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以有林地为基质的森林景观格局中,栎类具有很强的优势性,呈现团聚状态;油松的异质性最高;栎类、油松、桦类处于扩张状态。【结论】黄龙山林区森林景观格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洪婧 陈信力 史珑燕 关庆伟
【目的】了解不同演替时期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及稳定度指数方法,分析侧柏栎树混交林(PQM)、栎树混交林(PM)和黄连木栎树混交林(QPM)3种处于不同演替时期的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稳定性特征。【结果】1)PQM、PM和QPM 3种森林群落的混交度分别为0.506,0.790和0.678,PM属于极强度混交,PQM和QPM属于强度混交;角尺度分别为0.459,0.522和0.447,PM属于团状分布,PQM和QPM属于均匀分布;大小比数分别为0.430,0.501和0.507,3种群落的生长都处于优势状态。2...
关键词:
混交度 角尺度 大小比数 群落稳定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俊杰 杨华 邓华锋 张慕博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北京明长城沿线森林景观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及稳定性状况,基于分形理论,以北京市长城普查数据和近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北京境内明长城两侧3 000 m范围内的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周长和面积统计的基础上,又对各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形状指数及周长-面积的标度和频度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分维数以及稳定性指数对各景观要素类型的分形特征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形状指数以及周长-面积的标度和频度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周长和面积统计表明,研究区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二者面积比重之和达83.38%,而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景观面积比重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元润
在群落演替预测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比较分析 ,提出群落稳定性的测度方法 ,并对M .Godron法进行改进。以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为例 ,探讨了上述两种方法在群落稳定性研究中的有效性。 2种方法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 ,说明它们都适于森林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研究 ,可互相验证。但M .Godron法结果仅能提供群落稳定与否的信息 ,而演替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说明群落的演替方向及趋势。因此 ,它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动态过程 ,是研究森林植物群落稳定性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森林群落 演替 稳定性 研究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 赵鹏祥 李卫忠 王博恒 周远博
【目的】研究林分空间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是开展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前提,旨在探索空间结构对林分稳定性的影响特征,为结构化森林经营提供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以黄龙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典型样地,采用最优林分的π值法则,选取10项稳定性指标进行稳定性评价,利用典型相关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空间结构(包括混交度M、角尺度W和Hegyi竞争指数CI)与林分稳定性ω的关联机制。【结果】1)林分稳定性ω平均值为0.18,变异系数为36%,总体评价结果偏差;混交度M平均值为0.26,变异系数为79%,研究区油松林分物种入侵差异大。2)典型相关分析显示,空间结构指数(包括混交度M、角尺度W和Hegyi竞争指数CI)与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整体上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典型相关系数可达0.95。3)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W、M和CI均与ω强烈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61和-0.73。W与林分健康状态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3;M与树种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林分长势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66;CI与林分健康、林分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57。4)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混交度和林木竞争是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由标准化系数可看出,林木竞争(-0.58)对稳定性的影响比混交度(0.39)大。【结论】空间结构与林分稳定性在整体上显著相关;林分混交程度显著提高林分稳定性,但是会削弱优势林木长势;团状分布格局加大了林木竞争,不利于林分稳定性。在结构调控中应适当提高林分混交程度,对竞争强度进行调整时可以连带调整林分的团状分布格局,从而提高林分稳定性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小龙 刘文桢 张宋智 吕寻 石小龙 李安民
【目的】研究甘肃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原始林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次生林的经营提供参考。【方法】在小陇山林区选择锐齿栎原始林建立100m×100m的固定样地,运用每木定位调查数据和林分空间结构分析软件,分析锐齿栎原始林群落的林木分布格局、树种隔离程度和大小分化程度。【结果】锐齿栎原始林群落的平均角尺度为0.531,建群种锐齿栎种群的平均角尺度为0.526,主要伴生树种鹅耳枥、地锦槭、光叶泡花树、鄂椴、小叶鹅耳枥、川鄂鹅耳枥、水榆花楸的平均角尺度依次为0.586,0.535,0.604,0.556,0.604,0.634和0.559;该群落平均混交度为0.71,修正混交度为0.475;...
关键词:
小陇山林区 锐齿栎 原始林 空间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其强 罗丝琼 刘志 周浩然 高超 杨瑞
【目的】探究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类型并评价其稳定性,阐明该区域森林群落特性及生存现状,并为保护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研究区选择4种典型森林类型,分别为云南松林、旱冬瓜+滇杨林、华山松+滇杨林和旱冬瓜+云南松+华山松林,通过设置典型样地调查与采样,以反映群落稳定性的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土壤肥力、林地承载力及外界干扰强度等5项指标的对应因子,运用加权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各森林类型的群落稳定性。【结果】4种林分中,旱冬瓜+云南松+华山松林的幼苗、幼树数量较为丰富,占乔木树种总株数的85.92%,表现出较强的种群更新能力,且该林分中物种多样性及林地生产力指标均较高,群落总体处于较为稳定的发育阶段。云南松林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较高,总体表现为土壤养分含量较为丰富,但种群更新潜力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低。旱冬瓜+滇杨林和华山松+滇杨林中均因土壤养分含量不高和林地生产力较低使得群落稳定性不高。各林分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外界不利干扰,其中人为踩踏最为显著。由森林群落类型稳定性的加权隶属函数值判定,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4种森林群落稳定性排序表现为:旱冬瓜+云南松+华山松林>云南松林>旱冬瓜+滇杨林>华山松+滇杨林。【结论】在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由多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群落稳定性,这可为当地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宋文璐 张华 伏捷 张俊 杜维新 苑知言 赵海涵
【目的】研究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比较各森林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群落基本特征、物种多样性、种群生态位重叠、凋落物特性和土壤肥力差异,以此6项指标共44个因子构建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应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森林群落稳定性状况作出评价。【结果】(1)赤松Pinus densifl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两型豆Amphicarpaea edgeworthii+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cantha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最好,赤松-牛叠肚Rubus crataegifolius+青花椒-矮丛薹草Carex callitrichos var.nana群落生长发育基本特征平均值最高。9个群落种群生态位重叠情况相似,槲树Q. dentata+麻栎-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榛Corylus heterophylla-菴闾Artemisia keiskeana+矮丛薹草群落凋落物层蓄积量和持水性最高。(2)9个森林群落的稳定性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赤松+麻栎-地锦+青花椒-两型豆+白花碎米荠群落、槲树+麻栎-花木蓝+榛-菴闾+矮丛薹草群落、麻栎+栓皮栎Q. variabilis-青花椒+榛-矮丛薹草群落、赤松-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矮丛薹草群落、赤松-青花椒-矮丛薹草群落、蒙古栎Q. mongolica+赤松-牛叠肚+照山白-矮丛薹草群落、蒙古栎-牛叠肚-矮丛薹草群落、赤松-牛叠肚+青花椒-矮丛薹草群落、槲树+赤松-榛-矮丛薹草群落。(3)6项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中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荷载系数最大。【结论】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肥力。表10参3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易进 殷山山 董振隆 李强 宋家雄 陈国华 高熹
对云南省昭通市临近山林花椒园及纯作花椒园中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调查,应用群落特征参数分析法对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昆虫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纯作花椒园的优势集中性指数、害虫亚群落数量高于临近山林花椒园,而临近山林花椒园的物种数、物种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天敌数量均高于纯作花椒园。
关键词:
花椒 昆虫群落 山林 生物多样性 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盼 刘文桢 刘瑞红 王鹏 王宏翔 惠刚盈
【目的】研究结构化经营对栎松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一元、二元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结构化经营技术在栎松混交林中的实施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小陇山自然保护区百花林场大干子沟天然栎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2年设置1块50 m×50 m、2块30 m×30 m固定样地,实施结构化经营;同时设置3块20 m×20 m固定样地,不实施经营措施,作为对照; 2017年对所有样地进行复测。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对比经营样地和未经营样地林分空间结构5年前后的变化,并通过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评价林分稳定性。【结果】1)经营样地在经营前林分水平分布格局接近团状分布,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未经营样地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始终为团状分布。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林分混交度较经营前增加10. 4%,未经营样地5年后林分混交度较5年前仅增加5. 5%。2)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的林木(优势微结构)比例较经营前分别增加21. 63%和13. 84%;未经营样地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的林木(优势微结构)比例较5年前仅分别增加3. 75%和3. 35%。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中庸到优势且为随机分布的林木比例较经营前降低6. 79%;未经营样地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中庸到优势木且为随机分布的林木比例较5年前降低8. 10%。3)林分状态单位圆分析表明,林分状态评价值在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较经营前提高27. 09%,状态由较差到良好,林分稳定性增强;未经营样地林分状态评价值在自然生长5年中提高13. 24%,状态仍为较差。【结论】结构化经营可使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合理、混交度大幅度增加,优势微结构(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林木比例得到明显提高,林分稳定性增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雪原 李姗
基于扎根理论提取制造企业供应链稳定性影响因素,鉴于因素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特征,引入云模型,将定性概念转化为定量数据,从众多影响因素中筛选出重要因素,构建制造企业供应链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速遗传算法对建立的投影寻踪模型进行求解,确定指标权重与稳定性评价值。利用随机森林方法根据评价值划分供应链稳定性类型,检验评价方法科学性,并确定当前制造企业供应链稳定性的整体状态,据此提出优化制造企业供应链稳定性建议。
关键词:
供应链 稳定性 评价 投影寻踪 随机森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启亮 董希斌
以大兴安岭林区分布的针阔混交林、山杨林、蒙古栎林、白桦林和阔叶混交林5种典型低质林森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选择反映森林群落基本特征的物种多样性、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枯落物特性和土壤碳通量这5项指标,共30个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综合评价低质林森林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枯落物特性、土壤碳通量指标最高,阔叶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指标最高,蒙古栎林土壤物理性质指标最高,大兴安岭5种森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蒙古栎林>白桦林>山杨林。评价结果可以为当地低质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低质林 森林群落 稳定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康博文 刘建军
对6个不同封育年限的天然次生油松林林地土壤肥力和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封育年限的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和脲酶含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减小;在封育的前30年,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减小,硝态氮、氨态氮和脲酶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速效钾、速效磷和过氧化氢酶含量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封育30年后,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增加,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和过氧化氢酶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脲酶含量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综合因子值总体有下降的特征,为了...
关键词:
油松 封育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