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8)
- 2023(15997)
- 2022(13921)
- 2021(12871)
- 2020(10757)
- 2019(24418)
- 2018(23954)
- 2017(46241)
- 2016(24663)
- 2015(27639)
- 2014(27540)
- 2013(26983)
- 2012(24668)
- 2011(22250)
- 2010(22007)
- 2009(20017)
- 2008(18875)
- 2007(16155)
- 2006(14082)
- 2005(12080)
- 学科
- 济(117727)
- 经济(117622)
- 管理(69834)
- 业(63143)
- 企(52314)
- 企业(52314)
- 方法(49585)
- 数学(43736)
- 数学方法(43179)
- 地方(27179)
- 中国(26553)
- 农(26199)
- 学(25430)
- 财(24323)
- 业经(23461)
- 农业(18062)
- 环境(17257)
- 理论(16856)
- 和(16569)
- 贸(16569)
- 贸易(16558)
- 制(16319)
- 地方经济(16260)
- 易(15929)
- 技术(14919)
- 务(14579)
- 财务(14509)
- 财务管理(14475)
- 划(14025)
- 融(13931)
- 机构
- 大学(352033)
- 学院(350249)
- 济(146356)
- 经济(143384)
- 管理(140158)
- 理学(122483)
- 理学院(121102)
- 管理学(118870)
- 管理学院(118233)
- 研究(117821)
- 中国(84694)
- 京(73509)
- 科学(73229)
- 财(62639)
- 所(57740)
- 研究所(53059)
- 中心(52828)
- 农(51996)
- 财经(51533)
- 业大(51034)
- 江(49221)
- 范(47225)
- 经(46960)
- 师范(46798)
- 北京(45679)
- 经济学(45028)
- 院(43513)
- 农业(40505)
- 经济学院(40377)
- 州(39899)
- 基金
- 项目(247722)
- 科学(196129)
- 基金(181136)
- 研究(180148)
- 家(157765)
- 国家(156536)
- 科学基金(135513)
- 社会(115317)
- 社会科(109387)
- 社会科学(109356)
- 基金项目(96580)
- 省(96061)
- 自然(88217)
- 自然科(86172)
- 自然科学(86154)
- 自然科学基金(84576)
- 教育(82753)
- 划(80865)
- 资助(73895)
- 编号(72606)
- 成果(57227)
- 重点(55447)
- 部(54463)
- 发(53209)
- 创(51027)
- 课题(49411)
- 国家社会(47872)
- 创新(47678)
- 科研(47305)
- 教育部(47065)
- 期刊
- 济(158466)
- 经济(158466)
- 研究(102169)
- 中国(59187)
- 学报(54072)
- 管理(51038)
- 科学(50702)
- 财(46384)
- 农(45903)
- 大学(41181)
- 学学(38922)
- 教育(35691)
- 农业(32203)
- 技术(31978)
- 经济研究(26155)
- 融(25255)
- 金融(25255)
- 财经(25197)
- 业经(24414)
- 经(21625)
- 问题(20421)
- 技术经济(18175)
- 图书(17840)
- 资源(16610)
- 统计(16550)
- 理论(16376)
- 科技(16290)
- 业(15986)
- 现代(15455)
- 版(15369)
共检索到498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继良 张奇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长三角 发展差距 成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艺 曾刚 陈鹏鑫 万媛媛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论文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长三角作为研究对象,在刻画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范围扩展过程中区域内经济差距动态演进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对区域内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范围扩大造成了区域内经济差距加剧,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推进,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并呈现经济差距缩小的长期演变趋势;(2)从地理区位视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对规划范围内地理区位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从边界视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产生了明显的边界效应,降低了长三角周边有着类似的地理位置但不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内城市的战略、交通地位,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4)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主要通过交易成本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优化效应等途径缩小了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在建设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等议题的背景下,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框架、探索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模式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经济差距 区域一体化 动态演进 长三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许丽萍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因素之一。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城市是否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铁网络,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系统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长三角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长三角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保持不变。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对大城市影响不明显;高铁网络中拥有度数中心度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影响机制表明,高铁开通加速了劳动力流动进而加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极化效应,且该机制对外围小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高铁开通降低了外围小城市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拉大了其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中心、网络化的高铁网络有利于缓解因高铁开通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此外,高铁开通明显扩大了距离中心城市300-400公里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本研究为从多中心、网络化的中心—外围视角理解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政府推动高铁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本文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使用1981—2010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GDP数据,分别构建了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的空间关系。结论认为,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竞争合作关系,形成"两线两圈"式的空间效应体系;此外,上海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不足,与周边城市的竞争效应多于合作效应。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城市空间效应 区域竞争合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荣荣
长三角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该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及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长三角的发展重点及定位进行论述,指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及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 现状与特点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湖斌 齐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系统理论和耦合度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2001-2016年的数据,对长三角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区域内协同度、区域间协同度进行了具体计算。最后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演化规律和空间协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提升1. 051个百分点。同时两个子系统对协同发展的贡献机制并不一样,上海市、浙江省的情况正好和江苏省相反。在空间协同发展特征上,整体协同度伴随着区域内地区之间协同度的趋同性而逐步提升,体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特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子玉 卢海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长三角地区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体化发展更趋紧密;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三大需求关系更趋协调等。当然,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也存在着其特有的矛盾,但这也是长三角在融合、发展中所必然产生的问题。展望"十二五"的发展,长三角将为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区域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经济 “十二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庄士成 汤建光
长三角区域合作"困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合作难以调和利益冲突、粗放增长方式下的区域合作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单一数量目标下的区域合作难以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有利于拓展区域合作空间,有利于破解区域合作困境,也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内涵。以循环经济范式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首先要在长三角区域层面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并以循环经济范式推进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以制度和机制消解循环经济的合作困境。
关键词:
长三角 循环经济 区域合作 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上广 吴柏均 章辉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经济快速增长区域中的人力资本研究应包括:人力资本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人力资本在空间上的迁移流动态势、形成人力资本各种要素的空间结构三个方面的内容。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典范,对于其人力资本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快速经济增长区域的人力资本状况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 长三角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熊智伟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给颇具区位优势的江西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分析“长三角”经济区域的现状入手,提出江西对接应该采取的品牌策略以及“3+2”的泛“长三角”模式,并对打造环鄱阳湖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长三角 一体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阮君华
竞争与合作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管理中两大主题。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机制,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管理的现实发展需要。实现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各类主体自主行动是长三角竞合机制的前提基础。主体多元性、主体自主性、环境开放性、制度约束性是长三角竞合机制的基本内容。坚持市场引导、多方联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四大原则,是形成长三角竞合机制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经济管理 竞合机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1988年~2007年间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与投资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苑春 程国雄
选取长三角二省一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结果表明:银行贷款显著促进了江苏和浙江的经济增长。上海市的证券市场融资额对上海的经济增长虽然显著,但系数很小。江苏和浙江的证券市场融资额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上海和江苏的利用外资显著促进了其经济增长,浙江则不显著。浙江的劳动力系数显著,说明浙江的产业结构比上海和江苏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劳动力投入。因此浙江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保证经济增长的后劲。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金融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晶 许崇正
近年来,空间经济学家在空间经济一体化发展领域不断放松假设条件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经验验证和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同时也富含许多政策含义,但是大多只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得出结论。本文尝试利用引力模型结构,通过对"经济质量"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构建一个基于空间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引力"模型。同时,本文以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上海为重心,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经济引力"进行定量测度,为各城市的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引力”模型 经济一体化 空间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