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39)
2023(15772)
2022(13426)
2021(12440)
2020(10380)
2019(23550)
2018(23212)
2017(43293)
2016(23249)
2015(25879)
2014(25773)
2013(25108)
2012(22956)
2011(20556)
2010(20708)
2009(18956)
2008(18279)
2007(16362)
2006(14460)
2005(13332)
作者
(64459)
(53995)
(53342)
(51246)
(34301)
(25882)
(24458)
(20763)
(20728)
(19306)
(18646)
(18234)
(17347)
(16912)
(16909)
(16660)
(15835)
(15717)
(15522)
(15503)
(13408)
(12952)
(12921)
(12546)
(12042)
(11974)
(11873)
(11829)
(10778)
(10528)
学科
(96522)
经济(96389)
管理(70980)
(62828)
(52178)
企业(52178)
方法(38873)
数学(33873)
数学方法(33307)
(28539)
(27681)
中国(25941)
地方(23671)
业经(22784)
(22754)
农业(19158)
(18449)
(16183)
财务(16115)
财务管理(16067)
(15964)
银行(15948)
理论(15335)
企业财务(15223)
(15170)
(15080)
环境(14982)
(14912)
金融(14906)
(14686)
机构
学院(320138)
大学(319383)
(128025)
经济(125062)
管理(123011)
理学(104753)
研究(104285)
理学院(103542)
管理学(101498)
管理学院(100887)
中国(82311)
(68110)
(64386)
科学(62442)
(51790)
中心(51009)
(50454)
财经(49476)
(47921)
研究所(44992)
(44788)
业大(44346)
(43722)
师范(43297)
北京(42565)
(40827)
经济学(39567)
(38779)
财经大学(36659)
农业(36588)
基金
项目(215597)
科学(171844)
研究(160069)
基金(157484)
(136251)
国家(135103)
科学基金(117902)
社会(102981)
社会科(97575)
社会科学(97556)
(84309)
基金项目(83313)
自然(75538)
教育(74972)
自然科(73792)
自然科学(73775)
自然科学基金(72388)
(70969)
编号(65172)
资助(63150)
成果(52802)
重点(48985)
(47511)
(46314)
课题(45569)
(45273)
(43563)
国家社会(42984)
创新(42356)
教育部(41381)
期刊
(147238)
经济(147238)
研究(97105)
中国(70379)
(52864)
管理(47677)
学报(46099)
(44627)
科学(44056)
教育(39085)
大学(36707)
学学(34036)
(32602)
金融(32602)
技术(30956)
农业(29628)
财经(24551)
业经(24546)
经济研究(21929)
(21088)
问题(19274)
图书(17158)
(15788)
理论(15321)
资源(15141)
技术经济(14976)
(14949)
统计(14783)
财会(14326)
(14088)
共检索到493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玲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要求,进入2014年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全国各县(市)掀起"多规合一"工作热潮,但是对"合一"合什么,"一张蓝图"控什么,各地在实际工作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在梳理我国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各类空间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基础上,借鉴国外空间管制分区经验,结合国内"多规合一"规划实践,提出建立市县域全覆盖的"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思路,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空间管制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龚蔚霞  钟红梅  
城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是涉及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公共政策,如何达成规划的共识及保障可操作性一直是难点。本文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实践,提出将"多规合一"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贯彻于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工作中,包括法理层面梳理和构建与生态空间相关的法理法规体系,体系层面协调空间规划体系的管制分区,并明确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对应空间范畴,以及技术层面对部门数据、专项规划、空间格局等三方面采取"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控制线的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慧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旨在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推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但由于当前三条控制线的功能定位、目标导向、划定期限各有不同,且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三条控制线之间缺乏衔接,空间重叠问题突出。如何协调三条控制线,并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是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永年  高俊峰  韩文权  
生态安全格局对于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地形条件、地质灾害、土壤侵蚀、生物保护、一般水体保护和太湖湖体保护6个要素作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生态约束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水桶效应"原理,对湖州市综合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制作了湖州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即安全区、临界安全区、较不安全区和不安全区的空间分布图,比照湖州市现状建设用地分布图与综合生态安全等级分布图,得到湖州市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生态安全格局,根据湖州市生态安全格局,确定湖州市城乡建设用地优先建设区、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面积及其空间分布,对湖州市城乡建设用地边界即挖潜边界、扩展边界、整理边界和禁建边界等进行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立  
实行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利用空间管制做好资源配置,可以有效地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提高生态约束性和社会经济综合潜力,缓解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宁夏回族自治区有特殊的地理环境,积极探索生态功能区划,进行合理的空间分析,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管制,有利于提出分区规划建设意见和空间管制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辛修昌  邵磊  顾朝林  厉基巍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占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县域单元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层级。以县级地方政府为执行主体的县域规划转型有可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且更具意义,然而当前县域层面的空间规划尤其是空间管制研究却十分匮乏,难以适应和引导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县域发展。实践中县域层面空间管制手段缺失和失效的重要原因包括"县域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被忽视,多个部门规划的空间管制内涵相互矛盾以及行政管理职责不清晰"等,通过对当前中国县域规划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多个部门主导的规划进行系统研究,据此提出基于"多规融合"的县域空间管制体系框架,指出县域空间管制应从试图规定"要做什么"转向规定"不要做什么",从"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德宝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化推进,以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为核心的规划体制机制改革越发迫在眉睫。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探索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技术途径和机制体系保障。结合大理市"四规合一"实践,试图界定"多规合一"工作的范畴和成果形式,为各地"多规合一"开展提供借鉴。明确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三方面重点:建立上下互动、左右协作的空间管制体系,建立覆盖全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基于各级空间事权的机制体系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岳文泽  王田雨  甄延临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厘清"三区三线"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的逻辑关系,并提出管制分区的创新思路,推进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建设。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三区三线"以"双评价"为科学基点,是整合空间类规划分区的核心举措,是用途管制的重要抓手。(2)"三线"与"三区"的区别在于,"三线"兼具"功能区"和"管制区"的双重属性,而"三区"则侧重于"功能区",因此需要在"三区"基础上,结合"三线",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体系。(3)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首先,需要建立与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科学的"双评价"范式;其次,构建"适宜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三区"格局优化模型;最后,依据"划管结合"原则,综合考虑功能和管控的双重要求,提出功能区与管制区融合的分区思路。(4)分区管制策略重点回答"不能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 "可以怎么做"等问题。研究结论:划定"三区三线"是为了建立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相协调的时空秩序,规范人类对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种行为。今后在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可落地、易管理的空间用途管控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弘  袁源  祁帆  葛倩倩  
研究目的: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成果,形成对“一般生态空间”的基本认知,通过梳理“三区三线”落地后面临的新困境,探索构建一般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框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一般生态空间位于自然生态空间范围,起到生态保护红线以外“缓冲区”的作用,其结构、格局和功能表现出干预性、破碎化和复合型特征;(2)一般生态空间在“三区三线”落地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管制规则粗放、模式扁平、机制僵化等新困境;(3)结合“两统一”职责,围绕“法律基础—基本原则—实施路径”三方面梳理了一般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框架的构建理念,提出了面向空间关系的延展性、因时因地制宜的精细化、践行两山理论的转向式三点创新视角。研究结论:本文首次界定了国内一般生态空间的内涵,但当前“三线”之外区域的管制思路并不明朗,应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动态跟踪、反馈和调整,建立更综合更立体更弹性的管控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谢海霞  王冠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受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统筹协调不够、空间交叉重叠等问题。2018年随着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中央进一步明确将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管理,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要内容。如何落实中央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载体,统筹划定并严格管理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年国  王娜  殷健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分别由国家不同部委主导划定,存在划定过程统筹协同不够、划定结果交叉重叠、实施管理困难等问题。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在资源环境城镇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自上而下逐级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本文总结了沈阳作为试点城市,在三条控制线划定中的矛盾冲突表现与成因,构建三条控制线与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关系,建立管控体系与调整规则,并阐释在市级权限范围内的调整优化做法。研究发现:三条控制线存在空间交叉重叠、功能难以区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基本农田承担了限制城市空间蔓延的使命,指标不允许跨行政区调整导致部分基本农田不得不安排到城镇内部;由于概念界定不同导致部分城市公园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部分耕地被先期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三条控制线优化建议:一是突出既是政策线又是技术线的特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划定;二是国家自上而下对基本农田调整政策和制度进行创新;三是建立事权分级管理机制,合理预留地方事权弹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坚  武婷  张叶笑  赵晔  
近年来,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部署层面,是一项带有全局意义的极其重要的改革任务。在系统梳理1949年以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演变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中国以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主要特点,结果发现:贯彻落实用途管制制度,关键是把握好规划编制、实施许可、监督管理三大环节,统筹陆域、海域两类国土空间,差别化管理建设与非建设两种活动。结合制度建设的前提,提出构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建议:(1)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控制线体系;(2)构建丰富有效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手段体系;(3)确立统一明晰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体系;(4)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楼国强  
文章讨论了同质单一公共服务覆盖面的管制问题。不同消费者存在异质的偏好,这种差异会影响公共服务的管制方式和目标,此时管制不仅是协调消费者剩余和经营者利润,而且还涉及到服务价格和质量的权衡。本文分析了公共服务最优覆盖面的决定因素,并考察了垄断和不同管制方式对公共服务覆盖面的影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臧玲  王兵  白世强  
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是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总结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实践探索中遇到的各类保护区交叉重叠、用途管制审批和执行缺乏法定依据、统筹保护与发展关系难度较大、自然生态空间补偿机制缺失、信息平台之间缺乏横向联通和信息共享等问题,进而结合国家机构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出明确保护区边界并进行确权登记、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健全自然生态空间保护法律机制、统筹生态空间保护的刚性和弹性管理、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成果信息共享机制等一系列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全国层面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乃至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冬敏   姜建明   金艳花   周宇  
本文通过分析分区用途管制规则的意义、现状和问题,提出其制定思路:首先,确立涵盖总量、计划、边界、功能、效能的五个管制维度;其次,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管制分区,构建由主导功能、正负面清单、“用途分区—用地分类”二维表、刚性弹性区分、动态更新要求等组成的分区用途管制规则制定模式;最后,通过“集成、细化、补充”的方法,形成具体条文。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