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91)
- 2023(20827)
- 2022(17793)
- 2021(16454)
- 2020(13656)
- 2019(31547)
- 2018(31118)
- 2017(59087)
- 2016(31856)
- 2015(35959)
- 2014(36113)
- 2013(35502)
- 2012(32957)
- 2011(29838)
- 2010(30137)
- 2009(27486)
- 2008(26966)
- 2007(24140)
- 2006(21514)
- 2005(18967)
- 学科
- 济(135328)
- 经济(135185)
- 管理(88716)
- 业(86296)
- 企(67750)
- 企业(67750)
- 方法(57250)
- 数学(49103)
- 数学方法(48437)
- 农(43767)
- 中国(39248)
- 地方(34331)
- 财(32920)
- 业经(31729)
- 农业(29325)
- 学(28017)
- 制(24729)
- 理论(23103)
- 贸(22626)
- 贸易(22604)
- 易(21742)
- 银(20907)
- 银行(20863)
- 环境(20682)
- 融(20618)
- 金融(20614)
- 和(20573)
- 技术(20025)
- 行(19961)
- 务(19327)
- 机构
- 学院(449722)
- 大学(449134)
- 济(178948)
- 经济(174798)
- 管理(173707)
- 研究(151934)
- 理学(149078)
- 理学院(147355)
- 管理学(144536)
- 管理学院(143715)
- 中国(115450)
- 京(96576)
- 科学(93387)
- 财(83761)
- 农(75859)
- 所(75708)
- 中心(70725)
- 江(69921)
- 研究所(68223)
- 业大(66547)
- 财经(65610)
- 范(63027)
- 师范(62453)
- 北京(61145)
- 经(59628)
- 农业(57886)
- 州(56657)
- 院(55593)
- 经济学(53914)
- 师范大学(50243)
- 基金
- 项目(301642)
- 科学(236709)
- 研究(223900)
- 基金(215907)
- 家(187245)
- 国家(185571)
- 科学基金(159651)
- 社会(140368)
- 社会科(132792)
- 社会科学(132758)
- 省(119756)
- 基金项目(113966)
- 教育(104081)
- 自然(102229)
- 自然科(99820)
- 自然科学(99797)
- 划(99268)
- 自然科学基金(97951)
- 编号(92955)
- 资助(88966)
- 成果(75881)
- 重点(67799)
- 发(66820)
- 部(65885)
- 课题(65100)
- 创(61932)
- 创新(57703)
- 国家社会(57281)
- 科研(57020)
- 教育部(56701)
- 期刊
- 济(205409)
- 经济(205409)
- 研究(135717)
- 中国(97024)
- 农(72329)
- 学报(70144)
- 科学(64689)
- 管理(64308)
- 财(64067)
- 教育(59551)
- 大学(54347)
- 学学(50457)
- 农业(48993)
- 融(42589)
- 金融(42589)
- 技术(42585)
- 业经(35716)
- 财经(31663)
- 经济研究(31264)
- 经(27161)
- 图书(27017)
- 问题(26660)
- 业(24422)
- 版(22003)
- 技术经济(21756)
- 理论(20992)
- 科技(20817)
- 统计(20355)
- 资源(20139)
- 现代(19870)
共检索到686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颖
空间是乡村生产的物质承载,更是乡村发展的核心资源。我国乡村已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期,政府、企业(资本)、村民均参与到乡村建设。本文作者以乡村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对转型期乡村建设的路径与特征进行分析,从生产关系与生产空间的重构、空间与权力的角度探寻乡村走向社会主义理想空间的步骤与措施。以四川省宜宾县"西部第一‘香’村"的乡村经济社会转型下的乡村建设为例,以"三进三出两分红"的建设模式,提出"西部第一‘香’村"走向理想空间的开放性与差异性建设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颖
空间是乡村生产的物质承载,更是乡村发展的核心资源。我国乡村已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期,政府、企业(资本)、村民均参与到乡村建设。本文作者以乡村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对转型期乡村建设的路径与特征进行分析,从生产关系与生产空间的重构、空间与权力的角度探寻乡村走向社会主义理想空间的步骤与措施。以四川省宜宾县"西部第一‘香’村"的乡村经济社会转型下的乡村建设为例,以"三进三出两分红"的建设模式,提出"西部第一‘香’村"走向理想空间的开放性与差异性建设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通过考察,本文作者指出四川宜宾县国有工业企业产权转让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表现有5个大的方面:1.企业搞活了,职工增收了,国家受益了。2.企业的经营机制开始转变了,内部管理加强了,经济运行的质量提高了,发展的后劲增强了。3.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由虚变实了,对企业的关心大大增强了,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初步形成了。4.政府的责任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了,政企关系理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了。5.企业的资产结构优化了,全县的经济结构改善了,县级经济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了。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宜宾县国有工业企业产权转让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股权平均化、技改和新产品开发不当等等。通过考察和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巧 黄萍
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业服务于"三农"的切入点,是以旅助农,促进广大"离土不离乡"的近郊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宜宾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通过实地调研,对宜宾"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立足于宜宾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情、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从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角度,提出了加快宜宾"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农家乐” 乡村旅游 发展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健 曾绍伦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严重不平衡。新的科学发展观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统筹城乡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让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本文在对四川省宜宾市县级广播电视的现状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解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西部地区统筹发展城乡广播电视的重大意义,探讨西部地区如何推进城乡广播电视统筹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广播电视 统筹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济凯
四川省宜宾县是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近几年来,该县以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在深化县级综合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论述了宜宾县围绕产权制度改革所进行的有益探索,为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县级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周殿尾 王小刚 田 林东生
本文介绍了四川省宜宾县自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丘陵农业大县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他们一头抓以产权制度改革入手的企业改革,一头抓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以此促进县级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建设,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把农民引向市场,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对我国丘陵农业县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课题由刘茂才总负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婷
四川省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相对落后,游客来源主要依靠周边的传统自然景区,乡村旅游景点或景区尚未形成能够独立发展的经营局面。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对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顺应空间结构现状、区域利益统一化、综合考虑交通条件等优化原则,从构建"以点带面"空间发展格局、突出传统旅游区的节点作用及优化交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匹配等方面提出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剑
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村寨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之间体现为互动共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能够为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必然对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文章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表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约束,西部地区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正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科学界定利益主体相关权益,构建可持续开发长效机制;立足于多样性特征,健全特色村寨文化资源动态保护机制;重视特色村寨永续发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拓展特色村寨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健全产权服务体系,科学开发村寨文化资源特殊经济属性;健全配套设施体系,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乡村振兴 特色文化 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少腾 付而康 李西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其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以期对四川省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开发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20个具体指标构成评价综合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系统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开发情况的权重值分别为0.426 5和0.328 4,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0.104 2和0.140 9。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85.48,为2级水平。[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有较大提升空间;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增加交通便捷性,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队伍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正琴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协调城乡经济的发展,党与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分析等方法,从乡村旅游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入手,根据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四川省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阐释四川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措施,为四川省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帮助,这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还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四川省 乡村旅游 旅游扶贫 新农村 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昊月 马文杰
本文根据四川省宜宾市388个贫困村的调研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门限模型对政府扶贫资金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贫困村中的扶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较低的贫困村,政府扶贫资金占比与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显著正相关。在这些地区,市场失灵较为严重,政府在扶贫资金投入方面应该起主导作用。而在全村人均年收入较高的贫困村,政府扶贫资金占比与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显著负相关。在这些地区,政府的资金投入应该主要起引导作用,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扶贫。否则,政府资金投入比例过大,反而会"挤出"民间资本,削弱民间资本参与扶贫的积极性,降低政府资金的扶贫效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提高精准扶贫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政府扶贫 扶贫效果 精准扶贫 市场失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长金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川省宜宾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介绍○邓长金本文认为,自1992年以来,四川省宜宾县进行了从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入手,转换企业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县级综合改革,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县属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孙晓艳 许云富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以来,各地开展了探索与实践,2021年四川在全省推行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开展单元式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省域。通过运用S-CAD方法和政策工具分析法对其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并结合规划编制成果对政策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善,主要出台了规划编制相关政策,而在规划实施和监督方面缺乏专门政策;二是政策价值观和政策预期结果超出了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所能够实现的范围,政策元素之间具有不一致性;三是政策工具结构不平衡,在规划区域衔接、对上衔接等方面非常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调适政策元素关系、优化政策工具结构。通过这一研究,以期为深化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探索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叶丹 曾维忠
基于四川省宜宾市336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在总结林改后农户林地资金投入现状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对其投入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资金投入水平偏低、农户投资水平差异化大、农户资金来源单一,资金困难制约了林业经营的扩大再生产;农户家庭现金收入、非农产业比例、林地面积、林地块数、上年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否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以及政府的支持等因素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户林业收入、加大对营林专业户的支持力度、扶持林业企业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农户 林地 资金投入 影响因素 宜宾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