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2)
2023(12844)
2022(11095)
2021(10229)
2020(8663)
2019(19940)
2018(19380)
2017(37575)
2016(20224)
2015(22201)
2014(21679)
2013(21261)
2012(19559)
2011(17428)
2010(16762)
2009(15035)
2008(13997)
2007(11815)
2006(10086)
2005(8505)
作者
(56604)
(47394)
(46980)
(44722)
(29939)
(23243)
(21381)
(18666)
(18562)
(16599)
(16577)
(16229)
(15099)
(14865)
(14621)
(14495)
(14155)
(14148)
(13660)
(13651)
(11675)
(11506)
(11412)
(11092)
(10676)
(10522)
(10337)
(10121)
(9545)
(9402)
学科
(87464)
经济(87392)
管理(53293)
(49676)
(39809)
企业(39809)
方法(39035)
数学(35369)
数学方法(34888)
地方(24443)
(23026)
(20202)
中国(19999)
(18947)
业经(17298)
农业(15801)
环境(13849)
(13549)
地方经济(12870)
(12515)
贸易(12508)
(12394)
财务(12358)
财务管理(12328)
(12080)
(12020)
技术(11740)
企业财务(11679)
理论(10976)
(10473)
机构
学院(270998)
大学(270815)
(109150)
经济(106882)
管理(105854)
理学(92579)
研究(92511)
理学院(91444)
管理学(89655)
管理学院(89186)
中国(67619)
科学(60530)
(57042)
(49468)
(46780)
(45808)
业大(44582)
中心(43906)
(43213)
研究所(42460)
农业(39140)
财经(38290)
(37011)
师范(36512)
(35264)
(34981)
北京(33943)
经济学(33700)
(32015)
经济学院(30625)
基金
项目(201465)
科学(159796)
基金(147229)
研究(142443)
(130203)
国家(129201)
科学基金(111431)
社会(91351)
社会科(86661)
社会科学(86631)
(81595)
基金项目(79450)
自然(74571)
自然科(72794)
自然科学(72773)
自然科学基金(71417)
(67953)
教育(65028)
资助(59210)
编号(55739)
重点(46429)
(44794)
(43948)
成果(42365)
(41963)
创新(39471)
科研(39425)
课题(38989)
计划(38249)
国家社会(37982)
期刊
(112649)
经济(112649)
研究(71843)
中国(52175)
学报(45797)
科学(43017)
(42642)
管理(36287)
(35902)
大学(34365)
学学(32579)
农业(29662)
教育(24754)
技术(24691)
(19294)
金融(19294)
业经(19179)
财经(17998)
经济研究(17572)
资源(16804)
(16037)
(15520)
问题(15451)
(13313)
技术经济(13206)
统计(13193)
科技(13106)
图书(12324)
(12267)
业大(11745)
共检索到383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霖  沈忱  于忠海  朱海红  
以黑龙江省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洛伦茨曲线分析了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利用DEA研究了其土地利用效率。研究表明: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DEA有效性可以分为3个层次:DEA有效、DEA弱有效和DEA无效。其中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和鹤岗4个地市为DEA有效;哈尔滨、佳木斯、七台河、伊春和黑河市5个地市为DEA弱有效;鸡西、双鸭山、绥化和大兴安岭地区4个地市为DEA无效;在空间分布上为跳跃式分布。黑龙江省的东中西部均为DEA无效;东南部和西南部为DEA有效。DEA弱有效和DEA无效主要是GDP、三大产业产能不足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最后根据DEA各个松弛变量分析...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倪维秋  孟超  
将经济学中用于表示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用到了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利用黑龙江省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分布比较合理,地类分布符合地形、地貌特征;林地面积比重大;其次是耕地;园地面积最小。空间上,未利用土地、交通运输用地分布较为分散,其次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林地、耕地、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农用地、园地,其他土地离绝对均匀线远些,牧草地在全省分布极其不均匀。通过分析各类用地的集中和离散趋势,可为黑龙江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军伟  孔祥斌  张凤荣  姜广辉  
基于北京山区各区县1995—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应用经济学洛伦茨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的概念进行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2002年空间基尼系数为0.325,下同)和园地(0.276)分布最不均衡(过于集中),耕地(0.258)和未利用地(0.234)次之,林地(0.18)分布相对均衡(比较分散);在时间尺度上,园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不均衡程度有所减弱,而耕地、林地却有增加。这说明北京山区各区县5种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该结论可为山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杜钰玮  万志芳  
文章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DEA-Malmquist模型,以40个林业企业为决策单元进行林业产业转型效率的测算,评价结果为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综合效率处于无效状态,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比,前者的负向作用更严峻;除了清河林业局,其余39个林业局均为无效状态。Malmquist动态指数分解结果为技术进步是制约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优化转型效率的关键,纯技术效率虽为负向拉动,但动态指数朝着乐观的方向变动。最后,从整体与区域发展的角度提出优化林业产业转型效率的具体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臧淑英,倪宏伟,李艳红  
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资源、草场资源和耕地资源发展起来),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揭示本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基于大庆市1978、1988、1992、1996和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a来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和各湿地景观类型的时空转移过程.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湿地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和由此产生的湿地生态安全威胁。结果表明,区域内耕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湿地盐碱化和草甸化过程,是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利用造成的湿地景观分割、景观破碎和景观迅速减少,对生物多样性安全、水资源安全和人类健康安全等产生威胁;因而,应根据人类与自然共生原理,对不同湿地进行景观生态的分析、评价、规划和设计,逐步恢复原有的自然湿地景观,使其发挥多种湿地功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柳清  宋戈  王越  
从影响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潜力的结构稳定性、结构生产力和结构受胁度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以GIS为手段,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分别估算1986年与2009年巴彦县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潜力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潜力总体呈增大的趋势。1986年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潜力综合值介于(0.2,0.4],生态潜力等级属于Ⅱ级,生态潜力较小;2009年生态潜力综合值介于(0.4,0.6],生态潜力等级属于Ⅲ级,生态潜力中等。结构受胁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潜力的首要因素,结构生产力次之,人口密度、土地退化指数、生态环保投入率、森林覆盖率以及气候生产潜力、劳动力密度、机耕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嘉  高丹  常琳娜  
环境影响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应用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大庆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土地利用类型中未利用地和牧草地面积净减少;湿地、林地和居民及建筑用地面积净增加,其中湿地增加最多;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996年373.71×108元增加到2010年的787.07×108元,在规划期内净增加了413.35×108元,单项功能服务价值全部在增加,其中废物处理、气候调节和水源涵养增幅最大,这主要是由气候调节作用强的林地增加和水源涵养系数最高的水域增加共同引起的。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也保持增长的趋势,增长的变化率为83.61%,说明该规划对大庆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树峰  张柏  臧淑英  王宗明  宋开山  刘殿伟  
大庆作为靠自然资源(石油、草原、耕地)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地区之一,具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剧烈的特点。利用大庆市5个时段遥感影像解译得出的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分3个阶段对大庆市三大产业产值和土地利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并且计算了大庆1992年至2001年的大庆市区及4个县的产业工业化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系数。根据典型相关分析及耦合系数的结果,对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产业结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大庆由于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影响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有独特的特点,土地利用变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受工业产值,特别是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凤杰  马泉来  单培明  刘洋  郭欣欣  杨双  张志民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过程特征是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运用地统计学和3S技术,对黑龙江省穆棱市1991—2001年和2001—2013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1年间,耕地是主要转入地类,增加232.25 km~2,林地作为最大转出地类,减少290.35 km~2,林地与耕地的转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占最大比例,其他用地均发生变化,但面积小且散乱,整体上该时期土地利用呈现出开发混乱、效率低下的特点;2001—2013年间,受还林还草的影响,耕地减少179.01 km~2,林地增加171.45 km~2,其中坡耕地的退出占较大比例,且分布面积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王盼盼  王越  周春凤  张雪  闫飞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1976—2011年间12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像,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1976—2011年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组合方式变化特征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以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方式以旱地和林地为主,其中旱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0%以上。1976—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地面积明显增多,主要由旱地转入;牧草地面积减少,其转出主要为旱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水域和园地面积逐渐减少,水田面积增多。21976—2011年,研究区景观分离度、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形状均呈下降趋势,1976—1988年、1988—2000年、2000—2011年3个时间段内,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的集散程度呈现出"集中—分散—集中"的变化特征;格局整体稳定性呈"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复合稳定性特征;格局形状呈"简化—复杂—简化"的变化特征。31976—201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频繁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的富江乡和松花江乡,东部的洼兴镇与西部的西集镇和红光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建军  张树文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是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程度的重要反映。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1986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在1986年~2000年期间,林地、草地和沼泽地面积显著下降,耕地面积急剧增加,并且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林地、草地和沼泽地锐减和退化,保护林地、草地和沼泽形势严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越  宋戈  张红梅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黑龙江省产粮大县——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3S技术,采用Matlab编程,建立土地利用格局元胞自动机优化模型,对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经本文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具有较好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能力。2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后,研究区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从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角度出发,耕地面积应控制性的减少,其他用地类型面积适当增加,特别是林地面积亟待大幅提升。3经优化,研究区林地和草地较为集中,建设用地空间分布较为分散,耕地的空间分布大致和现状保持一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敏感地区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的变化均直接与耕地的变化相关,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特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光盛  王红梅  胡月明  关国锋  程迎轩  卢阳禄  
以土地调查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及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度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变化轨迹,探索土地政策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28 a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先减后增,其中林地、未利用地与草地对耕地增加贡献最大;林地呈现一定波动趋势,但总体面积基本持平;草地持续减少,主要转向耕地;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13%,远大于其他地类。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直接推动其他各类用地变化;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显著,建议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对草地与林地保护的政策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玉昆  任月  朱洪革  
基于2001-2020年的LUCC遥感数据对黑龙江省13个市(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互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土地供给压力增大,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空间受到挤压;耕地、林地和草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呈均衡转换态势,部分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出;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用地的侵占;相比于耕地和草地的影响,黑龙江省林下经济的发展会对未来经济增长产生更高的贡献度。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小虎  孙茜  雷国平  
以1987年和2005年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RS技术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5年大庆市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水域呈减少态势;土地利用时空分异的整体处于微小差异和一般差异;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质量和大气质量下降,水体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景观结构趋于均匀分布;土地总生态承载力呈增加态势,但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