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06)
2023(20932)
2022(17791)
2021(16598)
2020(13860)
2019(32125)
2018(31327)
2017(59666)
2016(31850)
2015(36054)
2014(35786)
2013(35434)
2012(32628)
2011(29463)
2010(29715)
2009(27857)
2008(26346)
2007(22654)
2006(20039)
2005(17929)
作者
(90592)
(75709)
(74937)
(71682)
(48217)
(36328)
(34182)
(29519)
(28808)
(26851)
(25617)
(25594)
(23922)
(23874)
(23619)
(23189)
(22311)
(21817)
(21741)
(21575)
(18836)
(18441)
(18179)
(17289)
(17018)
(16926)
(16490)
(16280)
(15315)
(14763)
学科
(145243)
经济(145100)
管理(89318)
(84986)
(69110)
企业(69110)
方法(62381)
数学(55285)
数学方法(54498)
中国(41335)
(36348)
(33543)
地方(32527)
业经(30081)
(29961)
金融(29957)
(28576)
(28270)
银行(28229)
(27144)
(25933)
(25415)
贸易(25394)
农业(24919)
(24612)
理论(21843)
环境(20816)
(20708)
财务(20621)
财务管理(20577)
机构
大学(452122)
学院(450948)
(193236)
经济(189379)
管理(176152)
研究(156174)
理学(152552)
理学院(150838)
管理学(147966)
管理学院(147153)
中国(122408)
(95932)
科学(93481)
(86677)
(77544)
中心(72245)
研究所(70604)
(70107)
财经(69609)
(64881)
业大(64287)
(63421)
北京(60930)
经济学(60072)
(58948)
师范(58430)
(56846)
农业(54496)
经济学院(54022)
(52730)
基金
项目(307093)
科学(243042)
基金(224899)
研究(224070)
(195865)
国家(194298)
科学基金(167672)
社会(143504)
社会科(136215)
社会科学(136176)
(118603)
基金项目(118074)
自然(108440)
自然科(105971)
自然科学(105948)
自然科学基金(104038)
教育(103159)
(99714)
资助(93928)
编号(90167)
成果(72396)
重点(69137)
(68182)
(66218)
(63295)
课题(62372)
国家社会(59911)
创新(59170)
教育部(58904)
科研(58441)
期刊
(209200)
经济(209200)
研究(136365)
中国(87697)
学报(68053)
(65411)
管理(64936)
科学(64309)
(62828)
大学(52446)
学学(49468)
(49351)
金融(49351)
教育(47306)
农业(43145)
技术(41015)
经济研究(35154)
财经(34415)
业经(31752)
(29574)
问题(26594)
统计(23600)
(23074)
技术经济(23043)
(22356)
理论(21402)
(21191)
图书(20956)
世界(20643)
资源(20496)
共检索到675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先明  孙爱军  曹源芳  
为明晰我国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空间效应,将资本因素划分为银行贷款余额、股票总市值和保费收入三个纬度,结合劳动力投入量,依据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考察1998~2008年间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各经济指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省域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已使中国各省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非常明显,并形成三大地区集群;以银行贷款余额、股票总市值和保费收入所表示的银行体系、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褚翠翠  佟孟华  李洋  费威  
在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性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在三种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下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本省经济增长,但是对临近省份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此外,结构分析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服务支持程度均能有效促进本省经济增长,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婕  文传浩  
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研究可从金融资本结构的划分开始,将金融市场划分为信贷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三个维度,利用计量经济工具,考察重庆1993-2010年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存在方向调整效应,金融资本中不同纬度对经济的贡献不同,信贷对区域经济具有至少2年的时滞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腾  刘阳  
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衡量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科技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科技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全国及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对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促进科技金融在区域间协调发展与提高国家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强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金融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仅如此,科技金融的发展还会为当地的企业融资支持其技术研发,还会搜索好的项目,支持其他地区的技术研发,因而科技金融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在这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可能存在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还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提高还能提高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欢  徐康宁  
选取全国199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经济增长的新型衡量指标,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外资(FDI流入)、环境污染、环境治理投资和经济增长四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并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了FDI流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DI短期内能显著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也导致环境污染加重,长期来看不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但FDI的溢出效应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同时环境污染不是FDI流入减缓的主要原因,而环境治理投资对FDI的负向影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丁从明  梁甄桥  常乐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省域内部的城市经济规模分布及其背后的资源配置方式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轨制资源配置机制下,省内的资源集聚可能并非源于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是"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使然。省内的中心城市越是"一股独大",省域资源配置效率越低,进而也就越不利于全省整体的经济增长;与之相对应,源于规模经济下的资源集聚将改善省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规模不平衡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本文为理解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珂  严丹  傅勇  
本文采用Hansen(1999)平行数据阈效应模型的检验与估计方法,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28个省份的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存在阈值点以及阈值点进行估计与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阈变量。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金融发展阻碍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金融发展不能用来解释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开放程度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阈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立佳  李媛  
国务院2010年"9号文"的公布表明我国已经开始逐步调整引进外资的政策,围绕这一文件政府、学界和外企都有各自不同的意见。本文以1988~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FDI率和经济增长率的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对外资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第二,1997年前后,中国经济增长率与FDI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结构性转变。第三,从区域上看,东部和中部省份的经济增长率与FDI率的动态关系较紧密,二者在西部省份的关系不显著。最后,FDI率目前在中国将长期稳定,2010年国务院9号文的出台不会给中国的FD...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杜兴强  曾泉  吴洁雯  
本文手工搜集了1978~2008年期间中国省级官员政治生涯变动的经验数据,构建了"官员历练"指数,以GDP增长率的加速度作为经济增长的替代,研究了官员历练和经济增长因素对省级官员的政治擢升产生的竞争性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官员历练与经济增长因素均显著影响了省级官员的擢升:(1)省级官员(含总体、省委书记子样本、省长子样本)的擢升概率与官员历练(包括虚拟变量及历练指数)、经济增长均显著正相关,但对官员历练因素更为敏感;(2)区分具体的官员历练类型后的结果表明,省级官员的擢升概率与中央工作经历、企业工作经历、经济增长均显著正相关;(3)按照地域与时间区间的分组研究结果表明,官员历练与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功为  刘洪涛  郭建华  
本文以2004-2014年我国31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比对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尝试解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虚拟经济需要适度发展,而虚拟经济的‘度’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用熵值法构建的各项指标的Moarn’I值及变化趋势表明多项指标空间相关性不仅存在,而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和多种态式并存;过去的那种粗放、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将是无法持续;东部地区正在发生深刻的经济转型,西部地区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多项指标正出现积极变化,排头兵的作用日益显现,其自身的发展,越发依赖于路径突破;西部地区,依据适宜理论,路径依赖应该是当下最佳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