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2)
- 2023(12503)
- 2022(10659)
- 2021(9974)
- 2020(8707)
- 2019(20045)
- 2018(19720)
- 2017(38492)
- 2016(20763)
- 2015(23223)
- 2014(23268)
- 2013(22861)
- 2012(21021)
- 2011(18728)
- 2010(18566)
- 2009(16975)
- 2008(16916)
- 2007(14837)
- 2006(12253)
- 2005(10650)
- 学科
- 济(84376)
- 经济(84282)
- 管理(58289)
- 业(56844)
- 企(46806)
- 企业(46806)
- 方法(44356)
- 数学(39495)
- 数学方法(38955)
- 财(22711)
- 农(21950)
- 中国(19697)
- 学(18881)
- 业经(17021)
- 贸(15504)
- 贸易(15501)
- 地方(15355)
- 务(15101)
- 财务(15056)
- 易(15026)
- 财务管理(15022)
- 农业(14626)
- 制(14332)
- 企业财务(14291)
- 理论(13273)
- 和(12834)
- 技术(12728)
- 银(12349)
- 银行(12313)
- 环境(12244)
- 机构
- 大学(298764)
- 学院(297254)
- 济(119032)
- 经济(116612)
- 管理(115623)
- 理学(101509)
- 理学院(100311)
- 管理学(98288)
- 管理学院(97731)
- 研究(96086)
- 中国(70182)
- 科学(61690)
- 京(61364)
- 财(53811)
- 农(51513)
- 所(48292)
- 业大(46719)
- 中心(45462)
- 研究所(44590)
- 财经(44389)
- 江(42847)
- 农业(41020)
- 经(40441)
- 范(39233)
- 师范(38793)
- 经济学(37421)
- 北京(37224)
- 院(34687)
- 经济学院(34125)
- 州(33991)
- 基金
- 项目(209476)
- 科学(165990)
- 基金(154990)
- 研究(147708)
- 家(136441)
- 国家(135388)
- 科学基金(116577)
- 社会(94442)
- 社会科(89651)
- 社会科学(89625)
- 基金项目(82997)
- 省(81381)
- 自然(78061)
- 自然科(76337)
- 自然科学(76307)
- 自然科学基金(74964)
- 划(69466)
- 教育(69288)
- 资助(63243)
- 编号(58329)
- 重点(47631)
- 部(47060)
- 成果(46561)
- 发(43929)
- 创(43613)
- 科研(41445)
- 创新(40839)
- 教育部(40288)
- 课题(39733)
- 国家社会(39604)
- 期刊
- 济(118944)
- 经济(118944)
- 研究(78044)
- 学报(49996)
- 中国(48184)
- 科学(45477)
- 农(44940)
- 财(42580)
- 管理(38992)
- 大学(37570)
- 学学(35736)
- 农业(30631)
- 教育(27132)
- 技术(25431)
- 融(22788)
- 金融(22788)
- 财经(21516)
- 业经(19747)
- 经济研究(19527)
- 经(18461)
- 问题(16420)
- 业(16369)
- 版(15481)
- 统计(15121)
- 技术经济(14398)
- 策(13768)
- 科技(13474)
- 资源(13444)
- 理论(13394)
- 商业(13382)
共检索到406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逸飞 刘楠 李静
针对我国空间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本文利用超越对数形式的SFA模型测算了国内三大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发现: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普遍较低,且有较大的波动性和区域差异性;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越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资源有效配置,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都高于中、西部;三大区域TFP增长率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逐步呈现离散趋势。本文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以及劳动力流动障碍;加快城镇化进程,协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异质 收敛性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施雄天 余正勇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和综合指标来构建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示法对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并将各指标集合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运用QAP模型分析、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结构分解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新质生产力整体上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各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均值>长江中游>西南地区>黄河中游>东北>西北”的梯度格局;(2)新制造和新服务指标的提升有助于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3)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八大地理分区存在绝对俱乐部收敛,在影响因素的扰动下大部分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表现为加快速度收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李亚新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流通产业面板数据,构建非参数DEA模型探讨流通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化轨迹,运用对数方差分解法检验异质性TFP对内部结构差异化的贡献度,并检验流通服务产业TFP内部差异的收敛性。研究表明:TFP增长在流通服务产业内部结构演化初期对技术效率的依赖高于技术进步,其中以批发零售业最为明显,技术进步随演化水平的提升成为后期推动TFP增长的主导力量,技术效率改进和配置效率改进在考察期内的水平偏低;生产性和生活性流通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均十分稳定,但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增长均存在异质性;要素投入对流通服务产业内部结构的差异性存在“U”型影响,TFP存在倒“U”型影响;生产性流通服务业的TFP变异系数存在间断性的σ收敛,生活性流通服务业存在稳态σ收敛。流通服务产业内部结构TFP增长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生活性流通服务业的收敛速度更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艳萍 李季刚
保险排除指社会中部分群体在获得保险服务或产品时存在困难或障碍。本文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种方法,对2006-2012年我国各地区保险排除程度进行了收敛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区)在此6年期间表现出微弱的β绝对收敛,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平、地理位置、年龄结构、民族等因素是影响我国保险排除β条件收敛的重要因素,对以上变量加以控制,对于保险排除实现收敛达到稳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保险排除 空间 收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德森 杨朝峰
首先建立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对2006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随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把30个省市按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分为4组,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20062013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创新能力都经历了一个上升的过程,但不同类别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考虑空间效应影响的俱乐部划分方法使得组内创新能力差异小而组间差异大,较传统的区域创新能力俱乐部划分更为合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不存在整体上的β收敛,但存在着创新能力强的省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德森 杨朝峰
首先建立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对2006~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随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把30个省市按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分为4组,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2006~2013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创新能力都经历了一个上升的过程,但不同类别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考虑空间效应影响的俱乐部划分方法使得组内创新能力差异小而组间差异大,较传统的区域创新能力俱乐部划分更为合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不存在整体上的β收敛,但存在着创新能力强的省份集群和创新能力弱的省份集群两大俱乐部收敛现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惠 王树乔 李小聪
运用DEA-BCC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村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进而引入空间计量经济学对技术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和地区收敛性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研究表明: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农村文化产业投入产出处于非DEA有效状态;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技术效率存在低值集聚现象(Low-Low)和全域空间正相关性;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前提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技术效率绝对β收敛不明显,加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控制变量之后显示存在条件β收敛,地理效应对农村文化产业效率收敛产生正向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研
文章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依据,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建立政府治理效能指数,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差异来源进行分解,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发展态势良好,但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对于全国及东部地区来讲,高质量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生态文明差异;全样本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β收敛,中部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α收敛,西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雄锋 刘清 张维维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能源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从空间效应和产业转移效率视角对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在对我国能源效率收敛性进行检验时不应忽视空间效应;(2)1998-2009年期间我国能源效率长期和短期存在着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并且在控制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等初始条件后的收敛速度要高于绝对收敛速度;(3)2004-2009年期间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速度均高于1998-2004年期间的收敛速度,这反映出2004年以来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水平提升。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收敛 空间效应 产业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明栋 黄雨萌 王奇
文章基于全局参比和共同前沿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1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低碳发展效率,并通过空间β收敛模型研究其敛散特征、溢出效应及其行业异质性。结果表明:低碳发展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低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金属类行业的效率水平普遍较低;碳密集型行业低碳发展效率在研究期内显著提升,而中、低技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效率值降幅明显;不同制造业行业间的低碳发展效率空间分异在研究期内趋于明显,而多数行业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扩大。此外,我国制造业低碳发展同时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其中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收敛速度较快;而对于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高效率地区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曾福生 郭珍 高鸣
本文采用投入角度的S-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1989~2010年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资源约束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 资源约束 效率收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蓉 王修华 雷雨亮
数字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并对农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值得深入研究。论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从农民增收和收入差距的双重视角,考查数字金融的非线性门槛增收效应及对农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收敛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即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相应门槛值,农民增收效应递增;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且数字金融加剧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农民收入差距。论文为数字金融与农民增收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优化数字金融助力农民增收、缓解农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景华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中国2004~2017年服务业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根据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差异及来源进行分解,同时利用多种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环境约束下不同服务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变动不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7个行业表现出环境友好的属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近年来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差异在缩小,行业间差异是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行业差异的主要来源;服务业各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没有呈现明显的σ收敛特征,但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生产性服务业的收敛速度最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孟志 李继霞 刘腾飞 张灿 王华春
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2007—2019年全国2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治理绩效,并从流域视角出发,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非参数Kernel核密度考察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流域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同时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1)时空分布上,全国环境治理绩效整体较低,但依旧低幅度波动式上升,三大流域呈现“珠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格局;空间变化上全国环境治理绩效呈现“离散零星”到“多极核”的分布格局变化,其中珠江流域的连片分布态势最为明显。(2)区域差异上,虽三大流域环境治理绩效的组间差异波动式缓慢下降,但组内差异持续扩大,组内差异和超变密度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动态演进上,全国及三大流域均存在明显左拖尾和极化现象;除黄河流域外,全国及其他两大流域的内部绝对差异逐渐缩小。(4)收敛性上,除长江流域存在σ发散外,全国及其他两大流域普遍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经济发展、技术支持、财政压力、外商投资和政府偏好等对不同流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芳 许舒雅
本文选取2000—2015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水平及收敛性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全国大多数省份处于科技金融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但整体而言,科技金融投入规模相对不足;各地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区域间差异较大。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收敛性结果显示全国及各地区科技金融技术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拓展科技金融资金渠道,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强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金融人才素质;积极搭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因地施策,促进区域间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