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53)
- 2023(17861)
- 2022(15263)
- 2021(14223)
- 2020(11748)
- 2019(27283)
- 2018(26908)
- 2017(51460)
- 2016(27810)
- 2015(31235)
- 2014(31285)
- 2013(30625)
- 2012(28416)
- 2011(25697)
- 2010(25463)
- 2009(22965)
- 2008(22232)
- 2007(19672)
- 2006(17350)
- 2005(14886)
- 学科
- 济(115777)
- 经济(115668)
- 管理(76883)
- 业(73121)
- 企(59169)
- 企业(59169)
- 方法(49509)
- 数学(42827)
- 数学方法(42230)
- 中国(33665)
- 农(32479)
- 地方(30754)
- 业经(26678)
- 财(26071)
- 学(23965)
- 农业(22061)
- 贸(19389)
- 贸易(19370)
- 制(19352)
- 环境(18945)
- 易(18669)
- 和(18503)
- 理论(18468)
- 技术(18099)
- 银(17160)
- 银行(17118)
- 融(16741)
- 金融(16738)
- 行(16410)
- 发(16229)
- 机构
- 学院(384743)
- 大学(384464)
- 管理(152494)
- 济(150631)
- 经济(147183)
- 理学(131304)
- 研究(131293)
- 理学院(129774)
- 管理学(127279)
- 管理学院(126584)
- 中国(97679)
- 京(83629)
- 科学(82555)
- 财(67950)
- 所(65054)
- 农(63562)
- 中心(60888)
- 研究所(59297)
- 业大(58495)
- 江(57846)
- 财经(53990)
- 范(53737)
- 师范(53224)
- 北京(53058)
- 农业(49279)
- 经(49198)
- 院(48965)
- 州(48661)
- 经济学(44219)
- 师范大学(43091)
- 基金
- 项目(267483)
- 科学(210190)
- 研究(195935)
- 基金(191582)
- 家(167012)
- 国家(165587)
- 科学基金(142631)
- 社会(122209)
- 社会科(115743)
- 社会科学(115712)
- 省(105883)
- 基金项目(102295)
- 自然(93142)
- 自然科(90976)
- 自然科学(90955)
- 教育(90693)
- 自然科学基金(89256)
- 划(89004)
- 编号(80742)
- 资助(78485)
- 成果(64581)
- 重点(60091)
- 发(59969)
- 部(58175)
- 课题(56410)
- 创(55239)
- 创新(51494)
- 科研(50989)
- 教育部(49666)
- 国家社会(49587)
- 期刊
- 济(168491)
- 经济(168491)
- 研究(112880)
- 中国(80247)
- 学报(60143)
- 农(57567)
- 管理(56275)
- 科学(56058)
- 财(50487)
- 教育(48923)
- 大学(46073)
- 学学(42891)
- 农业(40392)
- 技术(36933)
- 融(33230)
- 金融(33230)
- 业经(29330)
- 经济研究(25855)
- 财经(25283)
- 图书(22839)
- 问题(22118)
- 经(21612)
- 业(20899)
- 科技(18989)
- 技术经济(18845)
- 资源(18812)
- 理论(17951)
- 版(17459)
- 现代(17129)
- 商业(17028)
共检索到573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建中 金志丰 陈逸
研究目的:深化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探讨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方法,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计算出6126个网格单元、95个乡镇(街道)、6个市(区)的空间开发潜力指数以及泰州市极限建设用地容量;(2)建设用地预测建立在供给——需求关系之上,根据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计算出泰州市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城镇用地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建设用地城乡统筹方案。研究结论:空间开发潜力评价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也是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重要依据;建设用地空间上的拓展与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基本呈正相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学军 秦贤宏 陈江龙
土地利用管制不能仅着眼于总量规模控制,同时也要关注空间优化配置。但在该问题研究中,对具有市场价格的经济要素可以精确度量,而对土地利用中具有外部性的自然属性却无法准确把握;或者单纯从自然生态属性评价土地利用适宜性,对土地利用的经济属性未引起足够重视。论文把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要素纳入一个统筹分析框架,建立建设用地配置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法构建优化模型,并对2030年泰州市建设用地分布进行优化模拟。结果显示,泰州市的建设用地应向城区、县城和南部沿江乡镇集中,优化配置规模为9.36×104hm2,占市域建设用地总量的61.1%。该配置方案能充分发挥经济发展适宜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落成 王辰 李青
泰州是江苏苏中地区重要农业生产基地。随着经济发展,基本农田存在被大量挤占风险。需要对现有耕地进行科学评价,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角度,将最适宜耕作的耕地保护下来,禁止非农占用。利用需求模型测算泰州基本农田需求量为32.7×104 hm2,按照基本农田的保护率为85%计算,2020年泰州市基本农田适度保有量在26×104~30×104 hm2。通过1km×1km的格网,选取生产能力和发展压力两类指标,综合评价耕地适应性,按照高适宜等级优先分配的原则,将基本农田分配到空间地域单元,达到空间优化配置目的,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到2020年,泰州市基本农田将主要配置在兴化市,占60%以上,泰...
关键词:
基本农田 适宜性评价 配置 泰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予 段学军 秦贤宏 苏勤
以多时相Landsat、TM/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软件提取泰州市建设用地1988~2008年5个时相的用地信息,运用扩展强度指数、扩展速度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泰州市建设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泰州建设用地扩展经历了缓慢扩展、中速扩展、缓慢扩展3个阶段,显示了建设用地逐步走向集约利用的趋势;(2)在分析泰州建设用地不同扩展阶段的基础上,发现泰州建设用地扩展模式正处于从点状扩展向点轴扩展转变阶段,并出现了网络化扩展的端倪;(3)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泰州建设用地扩展热点演化过程,发现扩展热点呈现跳跃迁移的特征,热点区与冷点区出现交替演化,Moran散点图体现了...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展 格局演化 泰州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方 段学军 金志丰
人口的优化分布不仅要考虑到生态保护、灾害规避、环境质量等,还要考虑经济实力、交通便利程度以及人口的发展现状。借鉴以往研究,结合案例区特点,从区域人口集聚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要求出发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基于乡镇单元的评价体系,运用GIS工具综合分析泰州市域人居约束性和适宜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综合得到人居综合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据此进行泰州市域的人口增长与调控分区,将研究区域划分为5类人口增长类型区。研究认为:泰州人居适宜空间主要分布在县市城区、部分邻近乡镇以及戴南镇、苏陈镇、黄桥镇等地区,北部地区如大营镇、合陈镇、大邹镇等人口居住综合适宜性相对较低,应进行人口规模控制或调减,引导这些地区人口向周边生...
关键词:
人口适宜性分区 人口分布优化 泰州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转转 范胜龙 唐南奇 林晓丹
在构建后备宜建设用地分步式算法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利用1∶25万DEM数据、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1∶20万重要地质灾害点分布图等,测算和评价了福州市后备宜建设用地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后备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 983.8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20%,利用潜力总体较高;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高值区集中于周边4个县,低值区集中于中心5个区,因此周边邻县可作为未来建设用地拓展的主后备区,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拓展规模应适当控制;后备宜建设用地在不同高度、坡度及坡向空间上分布差异性较大,主要集中于海拔500 M以下、坡度6°~15°地区及阴坡面.
关键词:
GIS技术 后备宜建设用地 福州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方舟 沈悦 严金明
研究目的:为了明晰城镇立体空间开发潜力,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从"摊大饼式"的外延拓张转向"错落有致"的立体扩展,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瓶颈、景观限制和发展矛盾,保障土地管理目标的实现,支撑宏观经济调控的效率改善,推动城市景观环境改善,引导城市均衡化发展。研究方法:DSSPM模型,潜力评价。研究结果:通过引入数字立体空间潜力模型(DSSPM),融合适宜性评价、经济需求分析和限制修正,构建了基于山水视野约束的立体空间开发评价模型与方法,并以广西柳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柳州市城镇立体空间开发3D潜力图。研究结论:通过笔者提出的模型能够直观、有效地摸清城市立体空间潜力,有利于指导和促进城镇立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泰州市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成绩显著“泰州市贯彻中央11号文件精神认真,工作成绩显著,主要表现在:各级领导重视,工作积极主动;各方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建章立规,监督措施到位;执法力度较大,清查成效明显”。这是江苏省非农建设用地清查工作检查验收组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诚 陈雯 吕卫国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用地发展潜力,讨论了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配置的方法。基于该方法,以海安县为案例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2020年该区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县域中部和东南部资源环境约束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有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冉澎铼 胡守庚 瞿诗进 童陆亿
中小尺度地区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促进中小城镇有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基于后备建设用地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等多维要素,构建县域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中游武汉城市圈团风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维度下的后备建设用地状况差异显著,多维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衡量县域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综合状况。具体而言,现有土地开发强度下,团风县后备建设用地数量状况较好,总面积达94.75 km~2,人均约278 m~2;但质量状况总体较差,高、中等后备建设用地数量少,分别仅占总量的14.81%与31.95%;空间分布上,部分后备建设用地距离集镇较远且分布相对零散不便于后期规模开发。镇域尺度综合评价显示,镇域间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差异明显,在全县大体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平原地区高、丘陵山地低的分布态势。总体上看,团风镇、回龙山镇与总路咀镇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较大,可作为后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加伟 袁丰 吕卫国 牟宇峰
开发区是城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制造业的主要载体,对推进地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开发区空间资源趋紧和土地低效利用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从制造业企业用地角度,从实际用地效益、潜在用地效益、用地存在效益三个维度构建开发区用地效益理论模型,并从企业投入产出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用地布局效益与企业发展前景等五方面建立开发区用地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泰州经济开发区制造业企业用地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外资企业、设备与医药制造企业用地效益相对较高,而多数民营企业、石化与轻工企业用地效益相对较低,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区内企业提出了差异化的优化调整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木林 朱江 刘国威
本文在研究国土空间规划对规划建设用地资源配置要求的基础上,以广东省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从规划建设用地全方位管控的角度,提出建立“底线约束+战略引领+格局优化+结构调控+政策保障”的资源配置路径方法。
关键词:
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 广州市 广东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熊浩宇
城镇土地合理利用需要正确处理与自然条件限制、生态环境质量、国民经济发展等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土地要素在城市功能中的作用,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在土地绝对量已定的前提下,如何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合理和有效利用,保证土地相对增量,一直是解决人地关系的核心问题。充分发掘城镇内部闲置土地、未利用土地以及土地立体空间利用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经济效益,实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同时通过对不同确定权重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方向,提供土地利用决策服务。
关键词:
集约利用 GIS 城镇 潜力评价 湖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