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7)
2023(11324)
2022(9691)
2021(9217)
2020(7992)
2019(18820)
2018(18713)
2017(36485)
2016(19739)
2015(22077)
2014(21899)
2013(21608)
2012(19870)
2011(17691)
2010(17190)
2009(15651)
2008(15167)
2007(13180)
2006(10892)
2005(9305)
作者
(54072)
(45745)
(45168)
(43310)
(28808)
(22145)
(20894)
(17894)
(17238)
(15936)
(15550)
(15196)
(14408)
(14280)
(14147)
(14053)
(13786)
(13505)
(13095)
(13028)
(11109)
(11043)
(10994)
(10476)
(10353)
(10176)
(9991)
(9840)
(9085)
(9055)
学科
(81956)
经济(81884)
管理(53363)
(51940)
(42099)
企业(42099)
方法(41189)
数学(37230)
数学方法(36776)
(22172)
(21166)
中国(18761)
地方(18419)
业经(16229)
(15957)
农业(14723)
(14441)
贸易(14436)
(13946)
(13891)
(13870)
财务(13828)
财务管理(13795)
企业财务(13020)
(11742)
环境(11705)
理论(11393)
技术(11211)
(10491)
银行(10463)
机构
学院(270304)
大学(269832)
(109741)
经济(107448)
管理(107145)
理学(93755)
理学院(92680)
管理学(90985)
管理学院(90471)
研究(85075)
中国(63538)
(55583)
科学(53671)
(48520)
(44709)
中心(41771)
业大(41740)
(41372)
财经(39810)
(39780)
研究所(38036)
(36129)
(35608)
农业(35388)
师范(35221)
经济学(34107)
北京(33711)
(33441)
(31436)
经济学院(31133)
基金
项目(190864)
科学(150978)
基金(139648)
研究(137283)
(121435)
国家(120460)
科学基金(104612)
社会(87038)
社会科(82575)
社会科学(82552)
(75797)
基金项目(75641)
自然(69515)
自然科(67902)
自然科学(67884)
自然科学基金(66658)
教育(63823)
(63400)
资助(56709)
编号(55485)
成果(43268)
重点(42882)
(42331)
(41009)
(39864)
科研(37599)
课题(37568)
创新(37325)
教育部(36319)
大学(36041)
期刊
(111619)
经济(111619)
研究(71645)
中国(45442)
学报(41477)
(39194)
科学(38703)
(38551)
管理(35776)
大学(31402)
学学(29688)
农业(26147)
技术(24926)
教育(24115)
(20404)
金融(20404)
业经(18999)
财经(18957)
经济研究(17771)
(16230)
问题(15972)
(14388)
资源(13627)
技术经济(13475)
统计(13456)
(13178)
图书(12674)
理论(12435)
财会(12263)
(12259)
共检索到374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利林  王建英  
研究目的:从空间认知的视角解析老城区不同用地类型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状态与组合关系。研究方法:以泉州古城为例,综合运用空间句法、空间分析法与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泉州古城以交通干道为骨架的"田"形交通网络框架已经初具雏形,4个尺度的商业空间结构均较易辨认与理解,各类公共服务用地为迎合其功能需求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空间位置,居住用地在拓扑半径为300 m时具有较为明显的局部集聚核,并且在古城范围内居民步行出行的距离在1000 m左右;为加强泉州古城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采取完善道路网络框架以提升交通用地的通达能力、改善混乱的街巷体系以创建层次分明的商业空间、优化公共服务用地结构以满足旅游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席丽莎  
空间句法是从图论、拓扑等数学模型出发,从面貌多样的聚落外部形态中归纳其内在生长变化规律的理论。为了将空间句法理论的基本规律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人类聚落的研究之中,以我国京西爨底下村和奥地利萨尔茨堡老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道路界面系统的分析,从侧界面、底界面、顶界面以及入户空间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人类聚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婉晖  张尚  冯钧霆  
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老城区改造中的问题、关注重点及改造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过于商业化、失去城市韵味"是苏州老城区改造中最严重的问题;而"生活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改善"是最应关注的重点;"小规模更新、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建"应是最主要的改造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静雅  陈可石  邰浩  
从城市形态学中城市肌理概念出发,通过人本行为认知城市空间。以青岛老城区为例,分析城市肌理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并解析城市肌理的构成,探究老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理念。提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路径:在符合城市规划理念、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功能肌理中生活空间的质量,注重公共场所的人本化设计。意在为中国当下城市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边文娟  
建筑色彩是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对老城区色彩问题认知深度不足,建筑色彩风貌更新存在缺乏针对性、成效不足等问题。在城市修补背景下,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提取色彩构成、分析色彩网络等方法,梳理色彩演变过程,探讨色彩问题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古城现代建筑主体色植根于传统建筑点缀色,传承岭南地区对黄红色调的审美偏好及善用补色对比的用色逻辑,而用色比例错位置换最终导致古城色彩风貌混乱无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更新策略,以期为转型期老城区城市修补与建筑色彩更新、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章全  明庆忠  陈英  
旅游区空间结构演化关系到旅游地的产业效应发挥,分形理论可以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科学的测评,从而为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策略。以云南丽江古城区为实证,应用随机聚集分形理论对旅游景区(点)系统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以鱼米河商业步行街为中心的丽江古城区9 km2范围内旅游产业聚集效应呈现递减状况,9 km2以外的景区(点)呈现出离散状况;(2)丽江古城区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出区域二元分异结构;(3)丽江古城区景区(点)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区域"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嘉平  黄慧明  陈晓明  
随着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创新也将成为国内城市主要的城市职能。对城市内部创新空间结构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网络开放的个体专利申请受理数据,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和空间网格化手段,探索了城市内部创新空间结构演变分析的新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创新空间呈现出中心极化和空间扩散趋势并存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转变、创新主体分布和政府决策是影响广州创新空间结构演变的三个主要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金亮  徐向远  孙东琪  李宇  
古城空间格局的研究对于古城历史风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历史地图整理的基础上,对空间句法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将其与标准差椭圆方法相结合,分析不同时期古城空间发展特征。以近代广州为例,将近代100多年城市空间发展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停滞期和恢复期,从整体和分区对集成核心变迁进行时空解析。研究发现:(1)近代广州城市空间拼贴式发展,多核心轴向发展,速度不一;(2)古城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呈现开放式发展特征;(3)空间发展虽有波动,但整体向外不断拓展;(4)古城空间发展受到自然、政治和规划等多重要素共同作用;(5)空间句法和标准差椭圆结合能够较好地从整体和局部分析古城城市空间演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璐  徐建刚  
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已被应用于城市诸多方面的分析,包括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可达性,街道布局等。从城市总体规划到公共空间设计,空间句法得出的结论有助于预测空间未来的使用模式且使城市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本文以南京市河西地区为例,对河西地区进行了空间句法分析,根据句法分析的结果对河西空间结构组织以及路网进行了一些建议调整,并对调整后的路网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空间句法的定量分析,空间结构被毫不含糊地表达了出来,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空间对发展中心以及轴线的选择具有非常强有力的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明  过秀成  於昊  汤祥  何小洲  
为缓解我国城市老城区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指导老城区近期交通改善规划,通过分析老城区交通基本特征与问题,客观把握老城区交通发展趋势,提出老城区交通发展合理方向与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道路、公交、停车、慢行以及交通管理层面的改善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云皓   赵丽元  
城市通风空间作为风环境优化的场所,亦是热岛效应缓解、居民舒适度提高的重要载体。从供需视角下开展老城区通风空间研究,能够为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适应性与低碳发展策略提供支撑和指引。论文以上海徐汇区、广州荔湾区、南京鼓楼区以及武汉硚口区为例,基于建筑形态数据、遥感数据、POI数据以及常住人口密度数据等多源数据,分别构建通风供给系数(ventilation supply index, VSI)与通风需求系数(ventilation demand index, VDI)评估老城区的通风供给能力和需求水平,同时采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测度通风供给空间与需求空间的匹配关联程度,识别不同类型通风供需区域并划分管控干预优先级。结果表明:(1)老城区整体通风供给能力较低,整体通风需求水平较高,二者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错落异质性,供给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蓝绿空间等开阔场所,需求系数高值区主要集聚在高密度、高开发强度空间。(2)老城区通风供需区域涵盖高供给—高需求、低供给—低需求、高供给—低需求以及低供给—高需求4种类型,其中处于供不应求(低供给—高需求)状态的空间单元比例约占14.9%~19.7%,通风供需匹配情况总体不容乐观,亟需得到管控优化以提升内部通风供给能力。(3)老城区高优先级管控区域分别位于上海徐汇区的徐家汇街道,广州荔湾区的华林、多宝、岭南、沙面、花地街道,南京鼓楼区的华侨路、湖南路、挹江门街道,武汉硚口区的宗关、汉正街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子张  洪国城  
全面拆除重建的老城改造模式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上都面临困境。超越以拆迁收储为主导的传统模式,探索在整体保护的前提下,以产业升级、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进相结合的老城"微更新"模式。以厦门营平街区为例,分析其改造和规划演变历程,提出以公房引导与私房自主更新相结合的老城区住房产权处理与管理策略。以公房作为政府掌控的空间资源,通过管理和政策机制的改进,腾退公房,通过街区运营机构引导文创产业入驻,激活老城产业活力;以公房改造为契机,塑造街巷内部公共空间,完善街巷网络,通过破墙开店,再造内街骑楼和小广场;以公房置换私房的形式,解决公私有房混杂的问题。研究私房产权处理难点的应对细则,出台鼓励私房翻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志军  田逢军  
空间句法提供了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定量分析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解析了整体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为国内其它城市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东风  
借助GIS与空间句法技术,分析总结了1995~2003年苏州城市用地结构与句法结构变化的量化特征。通过SPSS对城市句法结构与用地结构的相关分析,发现城市功能用地结构与句法结构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正是由于建设用地拓展过快、居住用地向心集聚、工业用地离心扩展以及公建用地不足等原因,导致城市句法结构难以适应功能结构演变,从而体现为空间结构与其内在社会逻辑的错位。研究建议转变城市空间扩展模式,整合城市功能用地结构,以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亦璟   袁红   钟沐成   周斯翔  
为提高老城区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成都市金牛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采集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进行数据收集,运用ArcGIS路网分析方法分析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应用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分析公共体育服务空间布局公平性。结果显示,金牛区存在着公共体育服务空间规模不足、居住小区到公共体育设施点的可达性不高、人口分布与公共体育空间布局不匹配等问题。研究表明,应增加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改善公共体育设施到住区的交通条件、提升多人口街道的公共体育空间覆盖率,从而改善老旧社区健身难、健身体验差等问题,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