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4)
- 2023(10847)
- 2022(9364)
- 2021(8763)
- 2020(7514)
- 2019(17615)
- 2018(17309)
- 2017(33569)
- 2016(18042)
- 2015(20351)
- 2014(20421)
- 2013(19981)
- 2012(18314)
- 2011(16420)
- 2010(16093)
- 2009(14842)
- 2008(14518)
- 2007(12706)
- 2006(10633)
- 2005(9097)
- 学科
- 济(77538)
- 经济(77458)
- 管理(53114)
- 业(49025)
- 企(40300)
- 企业(40300)
- 方法(39924)
- 数学(35984)
- 数学方法(35561)
- 中国(20082)
- 财(19692)
- 农(19022)
- 地方(16202)
- 环境(15705)
- 学(15197)
- 业经(14475)
- 贸(13321)
- 贸易(13318)
- 务(13087)
- 财务(13046)
- 财务管理(13017)
- 易(12882)
- 农业(12530)
- 企业财务(12373)
- 制(12098)
- 和(11708)
- 划(11641)
- 理论(11030)
- 技术(10542)
- 银(9539)
- 机构
- 大学(258053)
- 学院(257568)
- 济(105622)
- 经济(103321)
- 管理(103312)
- 理学(90524)
- 理学院(89494)
- 管理学(87896)
- 管理学院(87416)
- 研究(81306)
- 中国(59662)
- 京(53364)
- 科学(51199)
- 财(46210)
- 农(40536)
- 所(39539)
- 中心(39193)
- 业大(38938)
- 财经(38272)
- 江(36658)
- 研究所(36365)
- 经(34833)
- 范(33686)
- 师范(33359)
- 经济学(32940)
- 北京(32450)
- 农业(32162)
- 经济学院(30071)
- 院(29859)
- 州(29280)
- 基金
- 项目(182067)
- 科学(144760)
- 基金(134852)
- 研究(129181)
- 家(117407)
- 国家(116519)
- 科学基金(101636)
- 社会(83850)
- 社会科(79669)
- 社会科学(79645)
- 基金项目(72871)
- 省(70784)
- 自然(67519)
- 自然科(65984)
- 自然科学(65967)
- 自然科学基金(64743)
- 划(59968)
- 教育(59700)
- 资助(54479)
- 编号(51472)
- 重点(40811)
- 部(40485)
- 成果(39666)
- 发(38617)
- 创(37724)
- 科研(35846)
- 创新(35382)
- 国家社会(35164)
- 教育部(34861)
- 课题(34406)
- 期刊
- 济(105245)
- 经济(105245)
- 研究(67916)
- 中国(40766)
- 学报(38849)
- 财(36935)
- 科学(36723)
- 农(34452)
- 管理(34151)
- 大学(29540)
- 学学(28080)
- 农业(23363)
- 技术(22806)
- 教育(20567)
- 财经(18394)
- 融(17990)
- 金融(17990)
- 业经(17161)
- 经济研究(16745)
- 问题(16244)
- 经(15735)
- 统计(13537)
- 资源(13177)
- 技术经济(12923)
- 业(12743)
- 版(12381)
- 策(12335)
- 理论(11824)
- 商业(11678)
- 图书(11634)
共检索到351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平 张楠
空间句法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在叙事环境量化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方法,将人类活动的事件、故事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对叙事环境的意义给予量化的解释,从量化的角度分析历史城区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历史城区改造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城市历史叙事 叙事环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平 张楠
空间句法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在叙事环境量化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方法,将人类活动的事件、故事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对叙事环境的意义给予量化的解释,从量化的角度分析历史城区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历史城区改造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城市历史叙事 叙事环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思雨 康洋鸣 郭荣朝 周园 远萌
以洛阳城区核心区域空间叙事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叙事空间组构特征,辨析空间叙事核心结构,结合洛阳城市主题和叙事意象,提出营造历史文化叙事空间的建议。结果表明:(1)洛阳城区核心区域内高可达性的叙事轴线呈“四纵四横”空间结构,高可读性的叙事轴线为“三纵三横”空间结构,以这些轴线为主要框架构成城市空间叙事核心区。(2)洛阳叙事空间核心区与城市社会活动耦合度高,空间叙事结构清晰,叙事意象元素集中,但目前空间叙事结构性优势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空间叙事策略。(3)基于空间结构提出空间叙事策略,应深入结合特色叙事内容增强空间事件体验,注重调和历史空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屈可馨
《盗梦空间》作为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经典之作,在引进国内之初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该片在叙事策略上,尤其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表现方式,一直是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文章认为该片采用了空间化的时间设置,用空间割断时间的叙事手法以及梦幻式套层结构的形式,使整部影片在叙事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化特点。
关键词:
《盗梦空间》 叙事结构 时间 空间叙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智红
教育叙事的深化需要视角的转换、方法的更新,空间理论的兴起、叙事研究的空间走向为教育叙事提供了空间化叙事的可能。应用空间并置、多视角叙述、空间句法和意象并置等空间叙事方法和结构,有利于把握叙事的动态性和节奏感,聚焦教育情境的"关键点",使教育事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维度上呈现,实现叙事文本的灵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达到叙事的深描。
关键词:
教育叙事 空间叙事 叙事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邵明 李修杰 杨滔
文章针对目前国内城镇更新面临的记忆危机与设计难点,阐述记忆场所的意义与重构叙事的方法与实践。文章重点介绍空间句法在记忆场所重建叙事中的3种作用:挖掘潜在叙事信息、甄选优化叙事路径与模拟不同叙事场景;同时结合西部聚落、东部街区更新案例,创新性地应用DepthmapX凸空间、VGA以及Agent等分析技术,为记忆场所化隐为显、化零为整、化繁为简的重构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与应用前景,进而使记忆场所重构叙事更加合理、更有内涵、更能激发文化认同。
关键词:
记忆场所 空间句法 叙事 微更新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浩宇 张霁月
《悲情城市》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叙事风格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是以自我意识为主体的艺术片,后者为清新影像风格的商业片。二者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均引发观影热潮。文章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人物的建构等方面,对两部影片进行文本叙事分析,剖析了两个时期台湾电影的内在差异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鲁政 过伟敏
由物质遗产保护向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并重发展,使我们更加重视保护传统生活的场所内涵。本文从描述场所的可意象性表达入手,借助空间句法理论和认知地图的主观评价方法,从句法"深度"和"可理解度"两方面解析了长沙历史城区场所的空间组构机制。具体对场所结构的描述语言、场所的"分类器"机制,以及场所的可理解度这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句法分析与基于主观意象上的评价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这对于辨别场所意象强弱,并提出场所延续的自组织调适机制,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志军 田逢军
空间句法提供了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定量分析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解析了整体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为国内其它城市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游憩空间 空间认知 空间句法 南昌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刘乃芳 石国栋
叙事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空间设计。本文分析了叙事空间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叙事空间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空间 城市设计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庆庆
时政新闻是指媒体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讲求用事实说话,"叙事"是新闻媒体传播信息的主要方法。但不同于文学叙事,新闻叙事是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叙述、重构新闻事实。从叙事学的角度审视时政新闻,其叙事模式主要有逻辑论证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点染铺叙模式、时间顺序模式、答记者问模式和言论摘编模式;叙事策略主要有叙事视角多元化、语篇组织互文化、概念阐释隐喻化、表达手法多模态化;叙事功能表现为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国家形象和实施舆论监督等。对时政新闻语篇叙事的规律、原理、方法加以分析,有利于新闻媒体传播手段的创新,从而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关键词:
时政新闻 叙事模式 叙事策略 叙事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万海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不仅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且也正在成为一线教师开展校本教研、谋求专业提升的热衷选择。本文在理论层面归纳、剖析了当前教师开展的叙事研究中存在的误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为教师规范地运用这种方法,提高校本行动研究的实效性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
教育叙事 教师叙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赢
作为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河专注于域外抗战历史的挖掘,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战争小说。陈河的域外战争小说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其笔下的华裔群体助其完成了对海外华人抗战史的重构。通过对多重身份的战争人物形象的塑造,陈河实现了在异域历史和成长氛围中的自我追寻。作品中的雨林、部落、原始民俗等标志物成为文本的主要内容,由此构成的空间书写成为承载多维命题的场所。文本涉及的身体叙事隐含着对爱情悲剧、死亡存在以及政治权力的探讨,由此拓宽了战争小说的表达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谷志莲 柴彦威
就地养老日益受到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欢迎,其中个体移动性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尤具重要意义。本文从微观个体的视角出发,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一对空巢的高龄老年夫妇作为典型案例,对其退休以来的移动性变化与日常生活历程进行叙事分析;以期揭示移动性对老年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移动性的变化特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从而为中国城市老年服务与宜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支持。结果表明,老年个体移动性具有日常活动空间向外拓展、逐渐向社区及周边收缩、局限于家及住所附近3个阶段;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的身体机能与健康状况,和家庭因素共同促使老年人移动性与日常生活发生阶段性演变;个人、家庭、所在社区的资源分别构成了各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个体的移动性空间应成为中国城市宜老社区与环境建设以及老年规划与服务的关键命题。
关键词:
城市老年人 移动性 日常生活 叙事分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与西方的以时间为中心不同,中国叙事传统呈现出鲜明的空间逻辑特性。独特的画图和读图的视觉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叙事文本呈现方式和批评方式的空间逻辑特点;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叙事特性的空间发现以及对中国古代空间诗学的建构,已经昭示出空间之于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性力量;空间叙事诗学的确立,为中国叙事学的空间逻辑提供了佐证和理论支持。这些事实显示一种与西方叙事学以时间为逻辑基点迥然不同的中国叙事学的构型:从承认时间逻辑存在的前提下,空间叙事,可能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的一个重要逻辑基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