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82)
2023(15083)
2022(13085)
2021(12266)
2020(10114)
2019(23438)
2018(23266)
2017(44803)
2016(24008)
2015(26938)
2014(26649)
2013(26052)
2012(23808)
2011(21169)
2010(20854)
2009(18696)
2008(17602)
2007(15095)
2006(12926)
2005(10281)
作者
(66027)
(55258)
(54555)
(52118)
(34979)
(26597)
(24997)
(21746)
(20904)
(19116)
(18979)
(18346)
(17260)
(17020)
(16923)
(16531)
(16383)
(16269)
(15657)
(15551)
(13383)
(13206)
(13159)
(12708)
(12311)
(12128)
(12024)
(11960)
(10975)
(10920)
学科
(94720)
经济(94622)
管理(65082)
(64603)
(50343)
企业(50343)
方法(45216)
数学(40047)
数学方法(39510)
(35090)
中国(23359)
农业(23275)
业经(22963)
(22581)
地方(21931)
(20064)
贸易(20057)
(19546)
(19453)
(15772)
环境(14903)
理论(14782)
技术(14447)
(14242)
财务(14173)
(14170)
财务管理(14143)
企业财务(13257)
(12450)
(12247)
机构
学院(328108)
大学(327121)
管理(133911)
(127584)
经济(124734)
理学(117994)
理学院(116703)
管理学(114528)
管理学院(113936)
研究(103196)
中国(75629)
(67769)
科学(65453)
(55335)
(55094)
业大(51295)
(48989)
中心(48904)
(46242)
财经(45738)
研究所(45246)
(44575)
师范(44173)
农业(42125)
(41819)
北京(41464)
(38476)
经济学(38127)
(37633)
师范大学(35852)
基金
项目(239437)
科学(189108)
研究(175741)
基金(174398)
(151116)
国家(149843)
科学基金(130351)
社会(111037)
社会科(105061)
社会科学(105036)
基金项目(94205)
(94086)
自然(85359)
自然科(83355)
自然科学(83337)
自然科学基金(81799)
教育(80440)
(78363)
编号(72612)
资助(70376)
成果(56532)
重点(52850)
(52359)
(50996)
(49646)
课题(48508)
创新(46245)
科研(45872)
国家社会(45487)
教育部(45177)
期刊
(134168)
经济(134168)
研究(89603)
中国(56073)
(53335)
学报(51167)
科学(47772)
管理(44819)
(40862)
大学(39784)
学学(37554)
农业(36484)
教育(34451)
技术(28873)
业经(25753)
(24479)
金融(24479)
财经(20539)
经济研究(19952)
问题(18613)
图书(17572)
(17458)
(16360)
(16310)
科技(16047)
资源(15853)
理论(15282)
技术经济(14928)
实践(14258)
(14258)
共检索到453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丹丹  
古村落保护规划通常涉及到空间形态研究的问题,传统的研究方式往往倾向于定性而非定量的分析。以安徽省祁门县渚口古村为例,在渚口古村的人文历史与物质空间背景下,经过走访调查,分析提炼渚口古村的空间形态要素,并通过空间句法技术,应用Depthmap软件,对渚口古村进行空间形态方面的定量分析,获得该村落的空间整体结构特征,并将该村落现状的空间形态与保护规划中的空间形态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对比,以验证该规划在古村落空间形态保护更新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空间句法在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为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政策制定依据,为古村落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样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丹丹  
古村落保护规划通常涉及到空间形态研究的问题,传统的研究方式往往倾向于定性而非定量的分析。以安徽省祁门县渚口古村为例,在渚口古村的人文历史与物质空间背景下,经过走访调查,分析提炼渚口古村的空间形态要素,并通过空间句法技术,应用Depthmap软件,对渚口古村进行空间形态方面的定量分析,获得该村落的空间整体结构特征,并将该村落现状的空间形态与保护规划中的空间形态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对比,以验证该规划在古村落空间形态保护更新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空间句法在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提供一个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驰  李伯华  袁佳利  余雯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利用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资料,解读了芹川村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芹川村空间整合度与空间认知意象呈正相关;(2)芹川村内部空间可理解度较低,很难快速通过局部空间形态理解整体空间布局;(3)村落公共空间认知程度较高,且均布局在芹川溪两侧整合度值偏高的轴线上。针对芹川村空间形态问题和空间认知偏差,从优化村落空间肌理、保持公共空间活性、提取文化景观基因以及完善对外交通网络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会  赵和生  刘峰  
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以南京市固城镇蒋山何家-吴家村为例,科学理性地解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探寻村民活动与空间形态的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系统保护和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汝艺  梁留科  李德明  朱红兵  朱生东  
为认识旅游—社区互动机理,以人类生态学中人类社会组织与生物种群具有相似性的思想为切入点,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物种入侵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解读古村落社区中因旅游种群入侵而引发的空间社会秩序重组过程。研究认为,"旅游—古村落"空间社会过程可解读为:旅游种群入侵到古村落社区,与社区种群发生生态位重叠;在生态学竞争排斥法则作用下,社区种群被旅游种群挤出古村落核心区,而在古村落社区边缘重新安家,旅游种群继替社区种群迁出后留下的生态位空间;最终,古村落社区以宗祠为中心的宗法型空间重组为古村落旅游核心区、官川新区、政务新区等构成的旅游化空间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睿  王彦辉  
苏南地区拥有复杂的地形和水网环境,造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村落空间形态。根据"地形"和"水体"两种地理环境特征,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湖荡、岛屿和圩区六种类型,分别提取"街巷"、"组团"和"边界"三种结构要素进行图示和量化对比,并对环境选择与适应机制进行讨论。结果显示,不同地域村落空间形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对应关系特征明显,其规律与地形和水体要素的复杂程度高度相关。研究最后从顺应环境建造、产业与生态并重、以及传统技艺传承等方面提出了尊重地域特色的营造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楠  姜秀娟  黄金川  刘慧  
基于空间句法整合度与标准穿行度2个形态变量,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南省林州市西乡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前景网络和背景网络量化数据,结合现场调研,分析传统村落旅游线路和不同层次公共空间的现状及成因。结果表明:(1)穿行度和整合度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2)当R取值2 000 m时,利用前景网络空间可获取游客浅层次旅游线路空间和公共空间;当R取值250 m时,利用前景网络空间可获取游客适度层次旅游线路空间和公共空间。(3)背景网络空间应尽量保持其原生态性,为游客提供惊喜空间。从村落旅游线路构建和不同层级空间开发层面提出传统村落旅游保护与开发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诗琪   柳迪子   杜守帅   周林  
万物互联的背景下,群体对物质空间环境的感知以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形式共享于社交媒体平台。本文通过梳理UGC数据与感知的关系,构建空间感知模型,以唐模村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计算机视觉、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从感知热点、感知主题、感知情绪三方面分析其空间感知特征与核心问题。结果表明:唐模村的自然基底良好、历史遗存丰富,但是仍然存在着感知错位、资源利用不均衡、游客满意度与感知程度较低的问题,由此提出唐模村空间优化策略,以理论模型指导规划实践,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诗琪   柳迪子   杜守帅   周林  
万物互联的背景下,群体对物质空间环境的感知以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形式共享于社交媒体平台。本文通过梳理UGC数据与感知的关系,构建空间感知模型,以唐模村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计算机视觉、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从感知热点、感知主题、感知情绪三方面分析其空间感知特征与核心问题。结果表明:唐模村的自然基底良好、历史遗存丰富,但是仍然存在着感知错位、资源利用不均衡、游客满意度与感知程度较低的问题,由此提出唐模村空间优化策略,以理论模型指导规划实践,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祖锐  张杰平  张潇  丁志华  
古道商贸型传统村落是山西境内传统村落的重要类型。本文在对井陉古道的形成与变迁进行简要剖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因道而生、因道而兴的西郊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而探求村落在古道发展变迁影响下的空间形态演变响应与发展规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季文瑞   段德罡  
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文化遗产和现实人居环境双重属性,以价值保护为导向的村落发展,往往忽视多元的现代化发展诉求,使村落保护与发展间的关系难以权衡。为进一步提高村落更新的科学性和有序性,立足有机更新的科学内涵并延伸其理论脉络,提出以空间更新敏感度作为表征空间发生更新活动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值,构建包含保护价值度、更新需求度、更新困难度的传统村落空间更新敏感度评价体系,凝练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线性加权法等方法开展评价的思路步骤和技术框架,并结合典型村落展开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相对科学地量化评估各类空间的更新可能性,具有可操作性、广泛适用性和支撑“更新前决策部署”“决策后有序实施”的合理性,为传统村落合理的更新安排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玢  赵卿  王莉莉  
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在城市空间外延扩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建设性破坏",同时因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带来"复兴"的机遇,如何处理好保护诉求及与城市共同发展是目前的迫切问题。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应采取主动协同城市发展的模式,借助外部政策、资金的支持,充分挖掘和利用内生资源,由被动保护向积极的发展性保护转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以陕西省富平县莲湖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实践为例,从城市化协同发展、自然景观环境保护、风貌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旅游产业引入等方面探索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方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围  唐晓岚  
聚落研究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迅速兴起的森林旅游业对经济发达地区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古村落保护构成严重的威胁。以江苏省苏州市西山森林公园Landsat 7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数据源,选择海拔、坡度、坡向、距河流距离、土地覆盖类型、距道路距离等作为西山森林公园内聚落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分析模块,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研究区进行聚落适宜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东村古村为例,对现状聚落斑块布局加以分析,提出尝试性建议。结果表明:1聚落最适宜区域面积较小,只有263.34 hm2,占比3.13%,最不适宜区域面积最大,达3 973.68 hm2,占比47.17...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