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1)
- 2023(15079)
- 2022(13169)
- 2021(12460)
- 2020(10332)
- 2019(23811)
- 2018(23308)
- 2017(45212)
- 2016(24398)
- 2015(27366)
- 2014(27190)
- 2013(26420)
- 2012(24058)
- 2011(21251)
- 2010(20672)
- 2009(18509)
- 2008(17559)
- 2007(14667)
- 2006(12362)
- 2005(10198)
- 学科
- 济(96462)
- 经济(96367)
- 管理(67207)
- 业(62996)
- 企(53174)
- 企业(53174)
- 方法(46702)
- 数学(40328)
- 数学方法(39770)
- 农(25417)
- 中国(23837)
- 地方(23322)
- 财(22453)
- 业经(21822)
- 学(19874)
- 农业(17324)
- 理论(16791)
- 和(16184)
- 贸(15572)
- 贸易(15564)
- 环境(15448)
- 易(15014)
- 技术(14775)
- 制(14748)
- 务(14631)
- 财务(14562)
- 财务管理(14533)
- 企业财务(13696)
- 划(13093)
- 教育(12809)
- 机构
- 大学(330590)
- 学院(329988)
- 管理(134435)
- 济(125892)
- 经济(123071)
- 理学(118401)
- 理学院(117056)
- 管理学(114836)
- 管理学院(114239)
- 研究(104103)
- 中国(75100)
- 京(69096)
- 科学(66533)
- 财(55075)
- 所(49546)
- 业大(49516)
- 农(48884)
- 中心(48440)
- 范(46310)
- 师范(45922)
- 研究所(45818)
- 财经(45784)
- 江(45682)
- 北京(42573)
- 经(41825)
- 院(39151)
- 农业(38197)
- 州(37827)
- 师范大学(37473)
- 经济学(37352)
- 基金
- 项目(241228)
- 科学(190955)
- 研究(177130)
- 基金(175355)
- 家(152066)
- 国家(150794)
- 科学基金(131070)
- 社会(111785)
- 社会科(105854)
- 社会科学(105827)
- 基金项目(94610)
- 省(94488)
- 自然(86012)
- 自然科(84007)
- 自然科学(83990)
- 自然科学基金(82434)
- 教育(82012)
- 划(79525)
- 编号(73221)
- 资助(70580)
- 成果(57443)
- 重点(53565)
- 部(52755)
- 发(51313)
- 创(50174)
- 课题(49275)
- 创新(46706)
- 科研(46107)
- 教育部(45575)
- 国家社会(45527)
- 期刊
- 济(128978)
- 经济(128978)
- 研究(90765)
- 中国(55778)
- 学报(50965)
- 科学(47628)
- 管理(46526)
- 农(43253)
- 财(41061)
- 大学(39389)
- 教育(38898)
- 学学(36825)
- 农业(30606)
- 技术(29692)
- 业经(22395)
- 融(21862)
- 金融(21862)
- 财经(20908)
- 经济研究(19950)
- 图书(19162)
- 经(17797)
- 问题(17361)
- 资源(16616)
- 科技(16184)
- 版(15578)
- 业(15528)
- 理论(15215)
- 技术经济(15050)
- 现代(14374)
- 实践(14189)
共检索到452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思雨 康洋鸣 郭荣朝 周园 远萌
以洛阳城区核心区域空间叙事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叙事空间组构特征,辨析空间叙事核心结构,结合洛阳城市主题和叙事意象,提出营造历史文化叙事空间的建议。结果表明:(1)洛阳城区核心区域内高可达性的叙事轴线呈“四纵四横”空间结构,高可读性的叙事轴线为“三纵三横”空间结构,以这些轴线为主要框架构成城市空间叙事核心区。(2)洛阳叙事空间核心区与城市社会活动耦合度高,空间叙事结构清晰,叙事意象元素集中,但目前空间叙事结构性优势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空间叙事策略。(3)基于空间结构提出空间叙事策略,应深入结合特色叙事内容增强空间事件体验,注重调和历史空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余定
位于城市核心区的遗址往往面临更大的保护压力。以隋唐洛阳城的规划为例,在"新旧共生、混合多元、公众参与、生态永续"的理念下,提出重塑隋唐洛阳城帝都风貌的三个策略,试图找到城市核心区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新方法:(1)打造一条凸显皇城气象的中轴线;(2)打造一圈凸显皇城格局、宫门宫墙的皇城体系;(3)打造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立体城市。最后,对该遗址公园的总体规划以及重要节点进行了介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平 张楠
空间句法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在叙事环境量化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方法,将人类活动的事件、故事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对叙事环境的意义给予量化的解释,从量化的角度分析历史城区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历史城区改造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城市历史叙事 叙事环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平 张楠
空间句法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在叙事环境量化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方法,将人类活动的事件、故事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对叙事环境的意义给予量化的解释,从量化的角度分析历史城区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历史城区改造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城市历史叙事 叙事环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紫薇
构建以城市关键地域文化形态为抓手的“文化导向型城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实践方略。河南省洛阳市近年来重视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建设,是地域文化形态与城市文化建设结合较好的典型范例。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文化绵延发展至今形成了根源文化、哲学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工业文化等四类十七种多元文化表现形态。以各类文化形态为根基的河洛文化记忆在想象空间、现实空间、虚拟空间中向交往记忆结构性转换,这一过程赓续城市文脉、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城市文化意义的再生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范红 杨琳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改造与历史文脉传承形成了矛盾。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通过系统挖掘“空间叙事文本”“持续小规模改造”和多元主体“共同生产公共服务”等举措,完整地保留了街巷肌理、文化遗存、建筑风貌和历史故事,建立起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社会教育与休闲活动之间的对话,形成了以东府文化为背景,以爱国主义、廉政文化、家风家训教育为主题,以关中民居院落为特色,集民俗文化体验、阅读服务、公益博览、娱乐活动、特色餐饮、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其对“空间定位”的精准把握,彰显出“槐院里”叙事空间再造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关键词:
槐院里 传统文化 叙事空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发曾 张文信
洛阳市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城市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意义。在科学分析洛阳市域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并解决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对洛阳市的城镇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些关键问题包括:建设洛南新区,增加生态容量;发挥开放空间的生态功能,调整生态城市空间格局;以生态理念经营城市,优化资源配置。
关键词:
城市区域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 洛阳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邵明 李修杰 杨滔
文章针对目前国内城镇更新面临的记忆危机与设计难点,阐述记忆场所的意义与重构叙事的方法与实践。文章重点介绍空间句法在记忆场所重建叙事中的3种作用:挖掘潜在叙事信息、甄选优化叙事路径与模拟不同叙事场景;同时结合西部聚落、东部街区更新案例,创新性地应用DepthmapX凸空间、VGA以及Agent等分析技术,为记忆场所化隐为显、化零为整、化繁为简的重构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与应用前景,进而使记忆场所重构叙事更加合理、更有内涵、更能激发文化认同。
关键词:
记忆场所 空间句法 叙事 微更新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赢
作为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河专注于域外抗战历史的挖掘,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战争小说。陈河的域外战争小说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其笔下的华裔群体助其完成了对海外华人抗战史的重构。通过对多重身份的战争人物形象的塑造,陈河实现了在异域历史和成长氛围中的自我追寻。作品中的雨林、部落、原始民俗等标志物成为文本的主要内容,由此构成的空间书写成为承载多维命题的场所。文本涉及的身体叙事隐含着对爱情悲剧、死亡存在以及政治权力的探讨,由此拓宽了战争小说的表达领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韶颖 杨爽 汤众
传统信仰场所是城镇重要的公共活动场域,也是典型的记忆场所,蕴含着丰厚的社区情感、集体记忆与文化精神,但通常被"忽略"。以潮州古城为例,通过分析传统信仰场所承载的日常仪式与情节,提炼此类场所空间叙事的关键要素及其特征,并揭示其叙事要素的关联整合路径,以探索一套呈现传统信仰场所叙事信息的系统,从而为城镇记忆场所的叙事表征探索了一套有效方法,为地方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刘乃芳 石国栋
叙事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空间设计。本文分析了叙事空间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叙事空间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空间 城市设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海鹏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特色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探讨了绿地系统规划、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之间的关系。以洛阳为例,在历史文化视角下通过对洛阳传统山水关系特征、绿地系统特色要素、洛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演变历程、洛阳绿地系统现状情况与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归纳,提出洛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以及注重历史文化特色的绿地系统布局。核心思考是如何有效地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探索。
关键词:
历史文化特色 绿地系统 洛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鲁政 过伟敏
由物质遗产保护向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并重发展,使我们更加重视保护传统生活的场所内涵。本文从描述场所的可意象性表达入手,借助空间句法理论和认知地图的主观评价方法,从句法"深度"和"可理解度"两方面解析了长沙历史城区场所的空间组构机制。具体对场所结构的描述语言、场所的"分类器"机制,以及场所的可理解度这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句法分析与基于主观意象上的评价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这对于辨别场所意象强弱,并提出场所延续的自组织调适机制,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利林 王建英
研究目的:从空间认知的视角解析老城区不同用地类型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状态与组合关系。研究方法:以泉州古城为例,综合运用空间句法、空间分析法与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泉州古城以交通干道为骨架的"田"形交通网络框架已经初具雏形,4个尺度的商业空间结构均较易辨认与理解,各类公共服务用地为迎合其功能需求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空间位置,居住用地在拓扑半径为300 m时具有较为明显的局部集聚核,并且在古城范围内居民步行出行的距离在1000 m左右;为加强泉州古城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采取完善道路网络框架以提升交通用地的通达能力、改善混乱的街巷体系以创建层次分明的商业空间、优化公共服务用地结构以满足旅游开...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城市用地结构 空间句法 老城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大运河文化流域乐舞画像石的叙事性研究——以徐州为例
基于LBS数据的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化空间分布研究——以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体现区域文化意象的旅游产品叙事设计
基于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为例
基于多源数据的市域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以洛阳市为例
大运河文化的影像构建与叙事策略研究——以申遗纪录片《中国大运河》为例
南京城南评事街历史城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以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保留建筑为例
基于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以常州为例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居民满意度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与居民意愿调查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