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7)
2023(14463)
2022(12713)
2021(11862)
2020(9916)
2019(23097)
2018(22791)
2017(44847)
2016(24035)
2015(26716)
2014(26515)
2013(25846)
2012(23299)
2011(20831)
2010(20422)
2009(18332)
2008(17623)
2007(14948)
2006(12895)
2005(10900)
作者
(66226)
(55277)
(54750)
(52302)
(35154)
(26612)
(24924)
(21702)
(21065)
(19312)
(19051)
(18434)
(17369)
(17263)
(17179)
(16659)
(16546)
(16433)
(15855)
(15689)
(13510)
(13366)
(13226)
(12642)
(12384)
(12172)
(11988)
(11931)
(10968)
(10809)
学科
(97051)
经济(96949)
管理(66636)
(63450)
(53615)
企业(53615)
方法(48064)
数学(41117)
数学方法(40555)
(24780)
中国(24181)
(23901)
业经(21518)
(21386)
地方(19653)
理论(17718)
农业(16697)
(15796)
贸易(15790)
(15566)
(15383)
财务(15313)
财务管理(15282)
(15269)
(15144)
环境(14832)
企业财务(14514)
技术(14242)
(12887)
(12490)
机构
大学(334941)
学院(333031)
管理(135842)
(131106)
经济(128289)
理学(119468)
理学院(118121)
管理学(115908)
管理学院(115301)
研究(106737)
中国(76727)
(70278)
科学(67403)
(58478)
(51258)
业大(49281)
(49131)
财经(48512)
中心(48470)
研究所(47254)
(45903)
(45790)
师范(45363)
(44319)
北京(43733)
经济学(39939)
(39666)
农业(38277)
(37514)
师范大学(37086)
基金
项目(238112)
科学(188746)
基金(174662)
研究(173026)
(151799)
国家(150606)
科学基金(131090)
社会(109975)
社会科(104356)
社会科学(104331)
基金项目(93950)
(92360)
自然(86409)
自然科(84408)
自然科学(84390)
自然科学基金(82864)
教育(79631)
(77699)
资助(71749)
编号(69982)
成果(54794)
重点(53000)
(52365)
(50358)
(49252)
课题(47238)
创新(45926)
科研(45857)
国家社会(45305)
教育部(45297)
期刊
(136345)
经济(136345)
研究(93490)
中国(53474)
学报(51233)
科学(48465)
管理(47373)
(43533)
(42967)
大学(39492)
学学(37184)
教育(34854)
农业(30499)
技术(28760)
业经(22982)
财经(22684)
(22127)
金融(22127)
经济研究(21740)
(19373)
问题(18149)
图书(17177)
科技(15683)
理论(15665)
技术经济(15535)
资源(15127)
(14992)
商业(14822)
(14697)
现代(14448)
共检索到457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可石  潘安妮  
旅游小镇的空间形态,是其长期历史发展积淀和现代旅游产业相互作用的外在表征。本文以空间句法的视角,提出类型空间的概念,对案例旅游小镇进行空间结构的量化研究,结合旅游小镇本身存在的景观以及公共设施等的空间分布特点,利用空间句法相关变量来描述旅游小镇的空间结构,为旅游小镇的空间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明洋  陶伟  贺天慈  
空间传统是地理学研究中的四大传统之一,地理学家对城市形态的关注正是对空间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空间句法理论是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其创立之初即关注于空间与建筑、城市之关系的探讨。国外运用句法理论对建筑空间的研究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对于建筑空间的句法研究则相对匮乏。从渗透与隔离、引导与暗示、交流与共享3个方面对国外建筑空间的句法研究进行综观概述与分析,以期为国内建筑空间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并为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更加理性地看待空间与社会的关联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健雄  马梦瑶  
以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不平衡指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整体空间分布趋于弱集聚状态,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2)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东北多,西南少",形成1个高密度地区—长沙,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呈"圈层"式扩散;3)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冷点区分布面积大于热点区,整体布局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布特征;4)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高级别景区、客源市场需求与消费特征等是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联兵  杨新军  刘辉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在分析宁夏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宁夏旅游"点—轴—网络"开发结构,从而达到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朋瑶  徐峰  
将成都古镇依自然山水格局特征分为平原、河流和山水型,从中选取安仁、平乐、五凤镇作为研究对象。由实地调研和地图资料判别镇区旅游空间范围;采用空间句法(Space Syntax)进行量化分析,建立线段模型并通过Depthmap软件运算相关变量。研究表明:自然山水格局对古镇旅游空间形成具有显著作用;历史遗存、开发建设和功能重构空间的划分有利于古镇的保护与建设;离心式、网络式和向心式古镇格局呈现出不同的规划要点。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尹贻梅  陆玉麒  邓祖涛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 ,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通过对旅游空间结构基本要素的调控 ,可以将区域旅游发展调整到最佳状态。我国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研究的内容可谓非常广泛和细致 ,涉及了各个层面和角度。本文在分析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 ,回顾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及研究内容 ,将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类 :旅游地空间形态组织、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模式、旅游流空间规律、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 ,并逐一对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评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易开刚  厉飞芹  
旅游空间开发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对物理空间相对有限的特色小镇而言,创新、融合、拓展、提升旅游空间,对于破解区域空间资源瓶颈,实现"小空间大聚合"具有显著意义。在全域旅游视阈下,文章以价值网络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包含逻辑起点、作用过程、空间效果在内的旅游空间开发机理;并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旅游+内容"和"旅游+手段"为主要方向,提出了三类旅游空间开发模式,即存量空间提升模式、增量空间挖潜模式以及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要素挖潜、要素集聚、要素耦合的角度着重思考了旅游空间开发的具体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易开刚  厉飞芹  
旅游空间开发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对物理空间相对有限的特色小镇而言,创新、融合、拓展、提升旅游空间,对于破解区域空间资源瓶颈,实现"小空间大聚合"具有显著意义。在全域旅游视阈下,文章以价值网络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包含逻辑起点、作用过程、空间效果在内的旅游空间开发机理;并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旅游+内容"和"旅游+手段"为主要方向,提出了三类旅游空间开发模式,即存量空间提升模式、增量空间挖潜模式以及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要素挖潜、要素集聚、要素耦合的角度着重思考了旅游空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亚庆  潘丽君  
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引发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居民利益受损等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分析限制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因素,立足旅游空间结构规划视角提出以城市旅游网络构建、多级旅游板块演变,以及旅游边缘空间扩散为核心内容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并以杭州市城市旅游为例,探讨其如何依靠空间组织与结构规划推动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洪  夏明  
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及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与引力模型,对安徽省17个地市旅游中心度经济测定,并对其旅游经济联系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黄山为安徽旅游核心城市,安徽旅游存在"双核"联动发展模式且旅游发展"南强北弱"态势明显;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城市旅游中心性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安徽存在四大旅游经济圈:大合肥旅游经济圈、皖江城市旅游经济带、皖南国际旅游经济圈、大皖北旅游经济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清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分析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现状,阐述其空间优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2个中心、6个增长极、16个发展节点和2条发展主轴、4条扩展轴、3大乡村旅游组团(旅游地系统)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以构建中小尺度区域乡村旅游的最佳结构,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辉  张沛茹  张新新  张爱平  
对2000—2010年辽西走廊区域旅游总体差异演变、区域旅游发展速率差异进行研究。研究显示:辽西走廊旅游发展势头总体比较强劲,但区域整体态势不好,区域旅游合作不佳;区域内盘锦、锦州相对于整个区域旅游发展较快,朝阳、阜新发展相对较慢,并基于"点-轴"理论构建了辽西走廊旅游空间结构体系,藉此对辽西走廊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秀秀  叶持跃  林雄斌  李加林  高兴川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居民旅游出行模式与旅游空间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推动"交通模式—旅游结构"的互动发展变得日益重要.通过研究青海省106个A级景点和43个自驾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交通可达性,分析县域等时圈内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协调程度,划分不同等级协调性区域,进而采用空间关联方法来分析青海省旅游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以西宁市为核心集聚分布,景点和营地分布空间格局演变的方向逐渐向南部和西部发展,沿交通网高核密度区形成旅游廊道,全省A级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47h,自驾车营地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35h;②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耦合协调性与可达性程度呈现区域一致性,中低可达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较低;③自驾车营地和A级景点可达性呈较强空间集聚格局,冷热点区以西宁市区为兔形之首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由核心热点区逐渐过度到外围冷点区,推进自驾车营地建设向南部和西部通道扩散.为了增强全域自驾旅游可达性,提升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协调程度,应注重中低可达性区域自驾车营地分期规划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谢双玉  陈君子  裴星星  
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发展政策等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其空间结构具有等级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本文运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构建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将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发展模式、集聚发展模式、多中心发展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4种类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多分形特征明显,且处于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方向和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红波  张小林  李悦铮  
空间结构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对象,对其旅游空间构建背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空间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并创新了重点发展节点和重点发展轴选择的依据,并据此确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三个等级的重点发展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以及四大旅游区,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