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4)
- 2023(15285)
- 2022(12929)
- 2021(12027)
- 2020(10274)
- 2019(23573)
- 2018(23017)
- 2017(43565)
- 2016(23297)
- 2015(26491)
- 2014(26306)
- 2013(26197)
- 2012(24474)
- 2011(22323)
- 2010(21949)
- 2009(20520)
- 2008(19900)
- 2007(17433)
- 2006(15218)
- 2005(13558)
- 学科
- 济(120187)
- 经济(120091)
- 管理(62264)
- 业(57965)
- 方法(50115)
- 企(45177)
- 企业(45177)
- 数学(44303)
- 数学方法(43844)
- 中国(29214)
- 农(28463)
- 地方(27420)
- 财(23831)
- 业经(22472)
- 学(22177)
- 贸(20300)
- 贸易(20292)
- 易(19644)
- 农业(19467)
- 制(17584)
- 环境(17166)
- 地方经济(15899)
- 和(15665)
- 融(15240)
- 金融(15237)
- 银(14660)
- 银行(14636)
- 理论(14359)
- 行(14062)
- 务(13968)
- 机构
- 学院(342390)
- 大学(341822)
- 济(154120)
- 经济(151236)
- 管理(131021)
- 研究(120639)
- 理学(113188)
- 理学院(111834)
- 管理学(109986)
- 管理学院(109329)
- 中国(90881)
- 科学(72491)
- 京(71537)
- 财(65804)
- 所(60159)
- 中心(55206)
- 研究所(54937)
- 农(54167)
- 财经(53498)
- 江(49997)
- 经济学(49071)
- 经(48618)
- 业大(48206)
- 范(45567)
- 师范(45151)
- 北京(44919)
- 经济学院(44103)
- 院(43373)
- 农业(42429)
- 财经大学(39629)
- 基金
- 项目(230890)
- 科学(183692)
- 基金(170825)
- 研究(166866)
- 家(148727)
- 国家(147587)
- 科学基金(127285)
- 社会(109633)
- 社会科(104104)
- 社会科学(104077)
- 基金项目(90636)
- 省(89629)
- 自然(81561)
- 自然科(79644)
- 自然科学(79621)
- 自然科学基金(78211)
- 教育(75717)
- 划(74903)
- 资助(70565)
- 编号(65198)
- 重点(52277)
- 部(51869)
- 发(51724)
- 成果(51505)
- 创(47250)
- 国家社会(46510)
- 课题(45020)
- 教育部(44608)
- 科研(44555)
- 创新(44408)
- 期刊
- 济(169248)
- 经济(169248)
- 研究(99250)
- 中国(60701)
- 学报(50488)
- 财(49788)
- 科学(49159)
- 农(48476)
- 管理(46166)
- 大学(38349)
- 学学(36440)
- 农业(33478)
- 技术(29850)
- 融(28370)
- 金融(28370)
- 经济研究(28037)
- 教育(27334)
- 财经(26701)
- 业经(25522)
- 经(23103)
- 问题(22688)
- 贸(19102)
- 统计(18592)
- 技术经济(18341)
- 业(18266)
- 资源(17459)
- 世界(17263)
- 国际(16397)
- 策(16336)
- 商业(15230)
共检索到501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慧林 马运来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孙盼盼 戴学锋
本文借助ArcGIS技术,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2000年以来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均旅游收入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2000年~2011年的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互动关联模式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上则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两极分化格局;邻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关联互动,使得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演变并出现新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统计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莉 张克勇 王润飞
选取2004~2013年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相关数据,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以此为基础,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点。研究发现,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集聚性分布,形成了以大同为中心的晋北宗教旅游区;以太原为中心的中部晋商文化旅游区;以运城为中心的晋南特色旅游区,并对山西省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鑫 陈翔 王少峰 霍俊卿
文章基于统计学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规模综合排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各市进行分类,两种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引力模型对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进而对比分析各城市对周边区域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借助ArcGIS10.5可视化11个城市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网络图。结果发现:河北省旅游经济具有"双核四驱"的特征,即以石家庄、保定为核心的中部旅游带以及以秦皇岛、承德的东北部旅游带;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石家庄旅游经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大,沧州最小。整体来看,形成了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旅游经济辐射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林,余凤龙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经济差异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军 崔郁
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样本数据,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了1995-2005年间我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的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金龙
文章以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指数模型、变异系数、熵值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1999-2016年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状况,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筛选影响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针对不同类型区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模式与建议。结果表明: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呈现出先缩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导影响因素为旅游业总收入、旅行社总数、星级饭店从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地域类型划分为需求水平约束型、供给水平约束型、支持力水平约束型、保障力水平约束型四种类型;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区域旅游经济 差异演变 主导因素 中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戈冬梅 姜磊
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方法,以中国31个省域为例,研究省域旅游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估算出各个地区旅游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是影响中国大部分省域旅游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变量弹性系数在东北、华东、华北、西北地区较大;基础设施则对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旅游较大影响;人力资源变量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起到了主导作用,而旅游上层设施在西北地区的拉动作用明显。最后提出,各个地区应该制定差异化的旅游政策做引导,从而使各个地区旅游发展越来越好,也有利于全国旅游水平总体提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雪钧 周敏
旅游经济具有高度敏感性、脆弱性特征,高水平的旅游经济韧性对抵御外来风险、维持竞争优势、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扎根分析法系统构建包括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更新能力4个核心范畴、11个主范畴和24个概念范畴的旅游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地理探测器对2017年至2021年中国省域的旅游经济韧性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省域整体旅游经济韧性水平较低,两级差异明显;旅游经济韧性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且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随着时间推移,较低水平以下的省份数量增加,较高水平以上的省份数量在波动中也有所上升,区域差异随时间变化更为突出。创新能力、智力储备、地方经济基础、旅游经济基础、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是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演变,创新能力成为首要影响因素,旅游设施逐渐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佑印 顾静 黄河清
利用区位熵、产业集中度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化指数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方向四个理论模型,以2000—2009年旅游产业统计数据基础,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旅游核心产业之间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旅游核心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递减格局,其中旅行社业的区域特征最为明显。从多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化发展的趋势;产业集中度指数方面区域特征相对较弱,但总体向酒店行业集中。发展趋势方面,总体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我国旅游产业间的空间差异也在向均衡化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指数近年来发展趋势相对平缓,空间方面总体呈现出北大南小,东、西部变化大,中部小的格局;产业结构变化方向有一定差异,但较为一致,总体表现为旅游景区业和旅行社业上升,旅游星级饭店业下降的趋势。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凌欢 程励
我国旅游经济长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然而,鲜有研究对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机制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旅游经济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进行非对称建模探讨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具有非对称性,高/低旅游经济收入存在不同的形成路径;大部分因素的作用效果会受到其他前因条件影响,表现出不对称的非线性效应;形成高旅游经济收入的核心条件是交通便利,原因主要表现为交通驱动,而导致低旅游经济收入的原因则是后天发展受限。该研究不仅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分析引入了新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影响因素的复杂交互和非线性作用机制,还挖掘了基于区域的旅游发展模式,对旅游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实践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春鲜
在旅游资源优势度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15个地、州、市进行了旅游资源等级划分,分别与旅游经济水平、旅游经济增长速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6年,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资源优势度呈正相关关系;旅游资源优势区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旅游资源劣势区。说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经济学中"资源的诅咒"现象;虽然新疆旅游经济水平空间差异化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差异,但旅游资源禀赋已不再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与地区经济水平(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和旅游资本投入密切相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志强
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域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以铁路和公路为交通基础设施变量,并将公路分为三级分别构建其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从全国看,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比重的3/4左右。(3)不同地区、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ModelⅠ中,公路在三个地区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铁路在中、西部正效应显著但在东部不显著;ModelⅡ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东部和西部的一级公路、东部和中部的二级公路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东部和中部的高速公路表现为不显著的负效应;且三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均明显大于直接效应。(4)同时验证了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等六个变量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发现这些要素作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和区域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郁 曾军
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的角度,将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借助于中国旅游网(www.cnta.com)、《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资料,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标准差(St)和变异系数(Vt)两个主要指标,来测算我国国际旅游区域经济差异情况。
关键词:
八大经济区 入境旅游 区域经济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