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02)
2023(20200)
2022(17447)
2021(15873)
2020(13517)
2019(30906)
2018(30317)
2017(58270)
2016(31424)
2015(35051)
2014(34690)
2013(34255)
2012(31284)
2011(28438)
2010(28450)
2009(26351)
2008(25590)
2007(22316)
2006(19804)
2005(17547)
作者
(92434)
(77458)
(76517)
(73053)
(49050)
(37113)
(34705)
(30254)
(29460)
(27296)
(26275)
(26024)
(24693)
(24242)
(23912)
(23876)
(22935)
(22841)
(22129)
(22110)
(19194)
(19031)
(18745)
(17660)
(17337)
(17106)
(16937)
(16773)
(15588)
(15082)
学科
(139443)
经济(139278)
管理(92202)
(83860)
(70686)
企业(70686)
方法(58500)
数学(50563)
数学方法(49883)
(33967)
中国(33092)
(32954)
(31610)
业经(29157)
地方(27942)
(25949)
(22042)
贸易(22031)
农业(21979)
理论(21814)
(21309)
(20534)
财务(20448)
财务管理(20408)
环境(20377)
(19887)
企业财务(19356)
(19198)
银行(19123)
(19047)
机构
大学(454137)
学院(450012)
(184918)
经济(181128)
管理(173529)
研究(154668)
理学(150606)
理学院(148854)
管理学(145976)
管理学院(145165)
中国(113190)
科学(96540)
(96413)
(85110)
(78004)
(77215)
研究所(71218)
业大(70492)
中心(69217)
财经(68087)
(65895)
(61857)
农业(60678)
北京(60234)
(58553)
师范(57886)
经济学(56986)
(56180)
(52187)
经济学院(51045)
基金
项目(309965)
科学(243417)
基金(226161)
研究(220194)
(199534)
国家(197957)
科学基金(169279)
社会(140779)
社会科(133512)
社会科学(133477)
(120326)
基金项目(119561)
自然(111557)
自然科(108937)
自然科学(108904)
自然科学基金(106937)
(101885)
教育(101706)
资助(92977)
编号(87443)
成果(70571)
重点(70030)
(68022)
(65393)
(64015)
课题(60865)
创新(59897)
科研(59531)
国家社会(58576)
教育部(58244)
期刊
(203570)
经济(203570)
研究(132744)
中国(86549)
学报(77634)
(69561)
科学(69278)
(65774)
管理(64628)
大学(58810)
学学(55732)
农业(47059)
教育(46116)
技术(38533)
(36327)
金融(36327)
财经(34195)
经济研究(33552)
业经(31088)
(29410)
问题(26193)
(23895)
(22295)
技术经济(22200)
科技(21683)
统计(20662)
图书(20239)
理论(20183)
业大(20105)
(19673)
共检索到659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涵  
文章纳入土地要素的单部门新经济地理模型,舍弃了自由企业家模型中的均质商品部门,现代部门的投入均由土地与劳动力复合形成,不可移动的土地要素的价格由区域经济演化过程内生决定,进而影响要素收入分配。通过在空间一般均衡的领域内作线性化处理,得出解析解,以此系统揭示土地要素对空间经济的三种分散作用机制,即收入挤出效应、价格效应和逆多样化效应。上述效应随着土地要素在生产中的密集程度下降而减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江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中国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产业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土地要素与宏观经济的波动之间关系怎样,现有研究程度如何?本文通过现有的国内外文献研究,以运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文献研究为主线,从对DSGE模型的部门构建、不同的外生冲击以及房地产相关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归纳总结现有文献中房地产、土地要素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并提出住房需求、土地要素和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机制。最后做出小结认为加入房地产部门(或考虑土地要素)的DSGE模型有研究价值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对房价和地价及房地产与土地关系的决定因素的思考;(2)考虑金融中介自身的约束性条件;(3)模型基本参数设置有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明  
笔者基于2001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的中国经济数据,运用VAR模型验证了中美两国股市的联动性,并在原RBC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假设,建立一个DSGE模型。经过数量建模分析,得到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脉冲响应,验证了本文的传导机制,得到金融因素外部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梦黎   仵晓萱   胡雯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效率的均等化是新时代的战略要求。本文运用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配置机制进行探索,把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以及配套户籍政策、土地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的分析嵌入考察人口空间流动的一般均衡理论框架,深入分析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相关政策的多维度影响,不仅从公平维度考察均等化水平,同时也从效率维度关注经济发展、总体福利均等化水平。研究发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对经济增长和总福利都有一定正面影响,同时从帕累托指数看,使劳动力不过度集聚于东部发达地区;优化户籍政策是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居民的整体福利与推动经济增长,也便于人口分散化发展;而将生产性用地变动和转移支付变动倾斜于西部地区,无论是对整体经济发展还是帕累托指数改善都有较大正面作用。为此,应保障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注重产业和经济的支撑作用,协同推进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蕊  王铮  刘昌新  雷军  
基于通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平台,探讨了能源价格变动对新疆地区宏观经济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煤炭价格和天然气价格分别上涨10%以后,新疆地区的GDP、各部门的产出和居民消费变动不大,说明提高煤炭和天然气价格不会对新疆经济造成大的波动,未来新疆地区能源价格改革应从煤炭和天然气入手。(2)油价上涨10%后,新疆地区部门产出和居民消费变化较大,因此未来新疆地区在提高油价时应考虑社会稳定,避免产生大的经济波动。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油价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来说提高油价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涛  杜丽群  
如今,各地纷纷设定最低工资条例,与现实形成对照的却是,国内有关于此的理论探究并不多见。本文采用符合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实际情况的假设,建立简单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最低工资的经济影响做了比较有意义的理论尝试。通过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本文给出了最低工资制度下农产品价格以及民众福利变化的新颖结论。本文还结合我国实际情形阐述了一些理论结论的现实意义,这对我国各地最低工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晓佳   徐玮  
产业数字化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鲍莫尔病”和过早“去工业化”问题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阻碍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本文采用量化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数据要素的生产、交易和投入模型,将数据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在“效率—结构—速度”的分析框架下,采用结构化检验方法,定量分析数据要素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采用比较静态方法研究交通与数据要素协同效应加速这一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与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仅将数据要素与服务业相结合并不能完全解决服务业由于效率相对滞后而在结构转型中受到“鲍莫尔病”的困扰。在交通聚集人口的作用下,高人口密度依赖型的服务业将提高效率,有望根除效率滞后导致的潜在成本上升的病因。同时在交通基础设施供需的作用下,制造业数字化能规避制造业份额过早下降问题。数据要素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数字技术红利,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本文的研究为探索中国数字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凯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安排,与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于这一问题,基于宏观经济学一般均衡框架的严谨学术研究是缺乏的。本文将土地制度因素纳入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系统研究了土地制度及土地供给模式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本文明确了中国特色土地制度安排对于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重要性。反事实分析显示:在基准模型设定下,如果中国采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制度安排,那么GDP将比当前水平下降36%。其核心原因在于:一是土地要素市场的特殊性;二是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数值模拟表明,中国现行土地供给模式并非最优,商业及住宅用地的供给不足抑制了服务业发展和居民消费。随着工业部门相对缩小以及基础设施产出弹性下降,这种抑制作用会愈发明显。中国需要改进土地供给模式,尤其是要扩大商业及住宅用地供给、降低服务业部门的土地要素成本,这可以从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和居民福利提升、改善总需求结构、替代"土地财政"进而抑制地方政府"高杠杆"风险等多方面促进未来经济更好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明洋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对于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等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一般均衡视角,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模块的递归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考察了抗疫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等领域的跨周期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抗疫财政政策可有效对冲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且具备鲜明的跨周期特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提振效果不仅局限于疫情发生当年,其正面影响可持续至“十四五”期末。政策对于不同产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于第二产业的提振效果较为突出,第三产业整体偏弱。政策对于投资领域的提振效果明显强于消费领域,且“十四五”时期消费、投资与仅考虑新冠疫情冲击时的增速偏差分别呈现“倒U型”和“L型”的变化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虹  韦鑫  余珮  
欧盟和美国分别是中国以出口额衡量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美欧间的自由贸易安排难免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本文使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基于动态比较分析的视角,以美欧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作为冲击变量,模拟了TTIP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各行业产出和贸易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TTIP顺利建成实施,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综合负面影响较为明显,会对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业的产出和出口贸易造成负面冲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翟永会  闫海峰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年金制度得到了广泛发展,其产生的经济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利用世代交叠模型(OLG)从宏观经济资本与产出、微观经济生产者、微观经济消费者三个层面分析了企业年金制度带来的经济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使资本量和产量增加,使资本—劳动比、产出—劳动比及资本—产出比提高;导致利率和工资水平下降,但幅度不大;使工作期和退休期的消费增加,个人消费效用水平提高。就整体而言,企业年金制度的经济效应是正面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韬  周建军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税收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并以此为分析工具,模拟对资本要素征收局部资本税条件下,经济系统的税负归宿与税负经济分布、由此。验证了税负理论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并为现实经济系统税负研究作好准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昊  朱培金  
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引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跨期消费、劳动供给和生产技术等冲击,分析研究了各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供给、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类型家庭(李嘉图式家庭和非李嘉图式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结构性差异;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冲击,不仅不会降低产出和消费,还会增加资本存量和增进社会福利。方差分解表明,生产技术和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内生经济变量波动的大部分信息,跨期消费冲击对消费、资本存量、劳动供给以及社会福利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资本收入税冲击对政府债券存量有一定的解释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昊  朱培金  
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引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跨期消费、劳动供给和生产技术等冲击,分析研究了各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供给、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类型家庭(李嘉图式家庭和非李嘉图式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结构性差异;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冲击,不仅不会降低产出和消费,还会增加资本存量和增进社会福利。方差分解表明,生产技术和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内生经济变量波动的大部分信息,跨期消费冲击对消费、资本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慧珺   傅春杨   龚六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也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构建包含高、低受教育程度劳动者的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提升教育程度和提高职业技能两类政策对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对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可以拆分为3个渠道:不同类型群体的数量比例、工资差距大小的变化及劳动者的地区间配置。在这3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提高低受教育群体教育水平的政策能够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不平等最终得到改善。提升低受教育群体职业技能的政策则主要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技能溢价缩小两类人群的工资差距,促使收入不平等状态持续改善。更换高、低教育程度划分标准、改变生产效率溢出效应系数相对大小、引入两类人群的劳动可替代性差异、引入资本等均不会影响结论。本文为收入分配和技能溢价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也为现实经济中政策成效的评估及共同富裕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