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6)
- 2023(12501)
- 2022(10550)
- 2021(9732)
- 2020(8337)
- 2019(19222)
- 2018(18760)
- 2017(36085)
- 2016(19619)
- 2015(21831)
- 2014(21899)
- 2013(21463)
- 2012(19771)
- 2011(17519)
- 2010(17072)
- 2009(15623)
- 2008(15325)
- 2007(13534)
- 2006(10974)
- 2005(9528)
- 学科
- 济(80256)
- 经济(80177)
- 管理(56225)
- 业(54192)
- 企(44392)
- 企业(44392)
- 方法(42982)
- 数学(38773)
- 数学方法(38281)
- 财(22128)
- 农(20464)
- 中国(19273)
- 学(16628)
- 业经(15840)
- 务(15071)
- 地方(15055)
- 财务(15026)
- 财务管理(14993)
- 贸(14652)
- 贸易(14644)
- 企业财务(14313)
- 易(14209)
- 农业(13614)
- 制(13210)
- 环境(12323)
- 技术(12020)
- 理论(11846)
- 和(11617)
- 银(11419)
- 银行(11389)
- 机构
- 大学(277449)
- 学院(276553)
- 济(112641)
- 经济(110356)
- 管理(109047)
- 理学(95776)
- 理学院(94705)
- 管理学(92871)
- 管理学院(92362)
- 研究(88403)
- 中国(64871)
- 京(56948)
- 科学(56270)
- 财(50609)
- 农(47952)
- 业大(44068)
- 所(43718)
- 中心(42510)
- 财经(41746)
- 研究所(40257)
- 江(39598)
- 农业(38161)
- 经(38028)
- 经济学(35478)
- 范(35048)
- 师范(34640)
- 北京(34388)
- 院(32496)
- 经济学院(32430)
- 财经大学(31401)
- 基金
- 项目(196946)
- 科学(156211)
- 基金(145774)
- 研究(138247)
- 家(128292)
- 国家(127330)
- 科学基金(110195)
- 社会(88802)
- 社会科(84466)
- 社会科学(84443)
- 基金项目(78025)
- 省(77117)
- 自然(73991)
- 自然科(72352)
- 自然科学(72329)
- 自然科学基金(71027)
- 划(65247)
- 教育(64855)
- 资助(59764)
- 编号(54369)
- 重点(44633)
- 部(43934)
- 成果(42331)
- 发(41511)
- 创(41013)
- 科研(39081)
- 创新(38454)
- 教育部(37677)
- 国家社会(37452)
- 计划(36991)
- 期刊
- 济(109980)
- 经济(109980)
- 研究(72046)
- 学报(46034)
- 中国(45962)
- 农(41274)
- 科学(41273)
- 财(40571)
- 管理(36873)
- 大学(34778)
- 学学(33168)
- 农业(28154)
- 教育(24778)
- 技术(24612)
- 融(20841)
- 金融(20841)
- 财经(20191)
- 经济研究(18255)
- 业经(18174)
- 经(17318)
- 业(15474)
- 问题(15303)
- 统计(15239)
- 版(13873)
- 技术经济(13781)
- 策(13733)
- 理论(12791)
- 财会(12452)
- 资源(12420)
- 决策(12402)
共检索到378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满凤 谢晗进
基于空气质量指数(AQI),检验了经济集聚与污染集聚之间存在的是强的正线性关系,并且验证了经济集聚、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加快都会使污染集聚加速;而科技创新投入和FDI增加则会化解污染集聚的形成。增加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融合变量的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的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融合可显著地降低污染的集聚,协调融合度越高,越能化解污染集聚的形成。在对策举措方面,北方地区省市污染集聚现象严重,可通过信息化加速发展提升工业化发展质量,促使重工业转型与升级,以缓解污染集聚形成;中、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严格控制污染集聚形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国祥
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变化模式及影响机制开展专门研究,对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意义、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然后利用2005-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度数据对京津冀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进行考察:一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AQI等级分布,并将其与珠三角、长三角及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的比较;另一方面,对京津冀城市群的13个地级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空间差异综合比较;以北京市数据为例,构建计量模型分析空气质量指数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出基本结论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京津冀城市群 气象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国祥
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变化模式及影响机制开展专门研究,对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意义、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然后利用2005-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度数据对京津冀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进行考察:一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AQI等级分布,并将其与珠三角、长三角及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的比较;另一方面,对京津冀城市群的13个地级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空间差异综合比较;以北京市数据为例,构建计量模型分析空气质量指数的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京津冀城市群 气象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雅戈 王艳 郝建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磊 周海峰 柏玲 王祖静
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采用2015—2016年全国33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利用全域空间自相关、自然正交函数和空间描述性统计的方法来探索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2016年较2015年全国AQI均值下降5.4%,其中夏季AQI值降幅最大,同比下降了9.44%,而春季AQI值降幅最小,同比下降了1.55%。分月来看,AQI呈现出U型分布,且6~8月为U型谷底。逐日来看,秋季和冬季的日均AQI波动幅度最大,2016年全国日均AQI达优良率较2015年上升4.14%。(2)2016年空气污染的区域范围相比2015年有缩小趋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河南省以北地区围成的重污染区域呈现明显的收缩态势。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等空气质量优良率增长较快,而咸阳、渭南和阳泉等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呈下降态势。自然正交函数结果显示:新疆西部和冀鲁豫为高污染聚集的中心区域,而AQI低值区域则集中在云南、四川、贵州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3)2016年空气污染集聚程度高于2015年,京津冀地区和新疆西部地区仍然是空气污染的主要聚集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梦雨 张建华
根据产业集聚与空气污染理论模型,当技术进步的作用强于产业规模与经济结构的作用时,产业集聚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反之亦然。以开发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将开发区数据与各城市每日API数据相匹配,利用83个城市的月度数据建立了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来看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空气质量,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空气质量度量的异质性、剔除严重污染城市与直辖市的数据后依然稳健。此结论具有区域差异,在中东部地区成立,在西部地区不成立。以技术进步为传导机制进一步分析产业集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产业集聚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改善空气质量。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空气质量 空间溢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基于包含人口集聚、绿色水平与环境污染的理论框架,构建逆球面距离与面积加权的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人口集聚、绿化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了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会加剧污染排放,且其影响呈现正"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式;绿化水平提升能减缓环境污染,每单位绿化水平的提升还能通过交互效应减少0.204个单位由人口空间集聚带来的排污;它们对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而减弱,随城市面积的增大而增强;重点环保城市能
关键词:
人口集聚 绿化水平 环境污染 空间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玉君 韩冬临
公众对政府的评价一直是政府治理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中国公众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评价为例,通过201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匹配的区县层面的社会经济指标和空气污染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环境治理绩效的客观指标、公众对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的主观感知以及公众对地方政府环保工作评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客观的空气污染状况通过影响人们对空气污染的主观感知来间接影响个体对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因此,政府治理一方面需要切实提高政府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客观能力,增进民生福祉;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民众主观感受的调查和数据收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聂斌 胡雪 王曦
空气质量数据具有在时间上连续、空间上相关的特点,这提高了异常点识别的难度。本文提出在时间维度上运用移动平均法,在空间维度上运用反距离加权法对观测值进行预测并求残差的解决思路,从而将时空数据的异常点识别问题转化为二维残差值的异常点检测问题。通过仿真验证表明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检出力。最后将新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实际观测数据,取得了满意的识别效果。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数据 异常点识别 最近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聂斌 胡雪 王曦
空气质量数据具有在时间上连续、空间上相关的特点,这提高了异常点识别的难度。本文提出在时间维度上运用移动平均法,在空间维度上运用反距离加权法对观测值进行预测并求残差的解决思路,从而将时空数据的异常点识别问题转化为二维残差值的异常点检测问题。通过仿真验证表明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检出力。最后将新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实际观测数据,取得了满意的识别效果。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数据 异常点识别 最近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怡青 曲凌雁
近年来我国空气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引起各界的关注。本文聚焦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以城市自身的自组织机制解决产生于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基于现有研究,本文首先对城市形态及空气质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选取了现有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它们进行表征,分别总结了城市形态的不同指标例如城市规模、城市密度、城市形状与空气质量之间关系,并梳理了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其他城市特征。继而从交通、住房和产业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相关性背后的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了一个以概念界定、指标选取、相关性分析和机制探究为内容的研究框架,并指出了这个问题未来的研究前景与重点方向。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 相关性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华 陈沛云 宫少燕 张大丽
根据《河南省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公布的数据资料,对河南省15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其主要城市的空气污染特征及其成因,提出了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慧 唐静 祝树森 邱朝乐
城市空间结构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但很少有研究从时空维度探讨其影响关系。论文基于2015—2020年WorldPop中国人口数据集,运用社会网络法从多中心度和集聚度识别城市空间结构,同时利用GTWR模型探讨其对空气质量的时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对空气质量改善起重要作用,其影响在不同城市中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整体来看,多中心度对AQI的影响在研究期由正转负,集聚度与AQI一直呈负相关。从异质性特征看,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对中东部城市AQI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西部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城市空间结构集聚度对AQI的负向效应呈下降趋势,正向效应呈上升趋势。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人均GDP与AQI呈正相关关系,平均风速和平均气温与AQI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从多中心度和集聚度来看,建议政府根据各市具体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规划,布局城市空间结构,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慧 唐静 祝树森 邱朝乐
城市空间结构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但很少有研究从时空维度探讨其影响关系。论文基于2015—2020年WorldPop中国人口数据集,运用社会网络法从多中心度和集聚度识别城市空间结构,同时利用GTWR模型探讨其对空气质量的时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对空气质量改善起重要作用,其影响在不同城市中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整体来看,多中心度对AQI的影响在研究期由正转负,集聚度与AQI一直呈负相关。从异质性特征看,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对中东部城市AQI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西部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城市空间结构集聚度对AQI的负向效应呈下降趋势,正向效应呈上升趋势。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人均GDP与AQI呈正相关关系,平均风速和平均气温与AQI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从多中心度和集聚度来看,建议政府根据各市具体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规划,布局城市空间结构,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明 吴雪萍
利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构建新模型,对北京市2001-2012年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是经济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产业结构、工业污染源排放和气象要素与北京的空气质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其中,第二产业占比、平均气温、工业SO2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平均风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应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创新环境规制手段、科学规划城市以及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和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以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
关键词:
熵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 空气质量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