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5)
2023(15783)
2022(13437)
2021(12493)
2020(10745)
2019(24373)
2018(24151)
2017(46787)
2016(25314)
2015(28400)
2014(28261)
2013(27459)
2012(25130)
2011(22376)
2010(22258)
2009(20709)
2008(20037)
2007(17797)
2006(14771)
2005(13075)
作者
(71146)
(59495)
(59145)
(56460)
(37706)
(28670)
(27370)
(23288)
(22443)
(21218)
(20202)
(19938)
(18687)
(18547)
(18517)
(18473)
(18297)
(17560)
(17418)
(16820)
(14641)
(14561)
(14511)
(13709)
(13589)
(13276)
(13182)
(13135)
(12016)
(11897)
学科
(96773)
经济(96648)
管理(69800)
(65999)
(54439)
企业(54439)
方法(48257)
数学(42461)
数学方法(41902)
(27333)
(26312)
中国(25017)
(20663)
(20498)
贸易(20493)
业经(20112)
(19983)
(19628)
地方(17554)
(17399)
财务(17337)
理论(17297)
财务管理(17297)
(17157)
金融(17149)
农业(16923)
(16911)
银行(16869)
企业财务(16362)
(16079)
机构
学院(349984)
大学(348577)
(140985)
经济(138006)
管理(133172)
研究(115257)
理学(115188)
理学院(113933)
管理学(111672)
管理学院(111041)
中国(88240)
(72112)
科学(71355)
(65861)
(60095)
(57957)
中心(54807)
业大(53552)
研究所(52893)
财经(52783)
(51253)
(48034)
农业(47609)
(45003)
师范(44457)
北京(44368)
经济学(43628)
(41739)
(41314)
经济学院(39606)
基金
项目(239220)
科学(187787)
基金(173679)
研究(172548)
(152268)
国家(151048)
科学基金(129419)
社会(108459)
社会科(102818)
社会科学(102792)
(94315)
基金项目(91459)
自然(85097)
自然科(83221)
自然科学(83193)
自然科学基金(81708)
教育(81410)
(79619)
资助(71918)
编号(70274)
成果(56741)
重点(54243)
(53082)
(50559)
(49944)
课题(48726)
科研(46874)
创新(46719)
教育部(45529)
大学(44885)
期刊
(146807)
经济(146807)
研究(96805)
中国(64476)
学报(57424)
(53880)
(52636)
科学(50697)
管理(47142)
大学(43230)
学学(40990)
教育(37552)
农业(36483)
(34264)
金融(34264)
技术(31084)
财经(25685)
业经(24917)
经济研究(24674)
(22130)
问题(19494)
(19380)
(17633)
(17608)
统计(17571)
国际(16068)
技术经济(16032)
理论(15968)
商业(15914)
(15840)
共检索到504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曦  周高宾  
国际货币制度历次的变革都是基于对国际货币流动性与稳定性的权衡取舍的制度安排。以牙买加体系为例,可以总结为牙买加体系酝酿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冲毁牙买加体系。金融危机内生于现有国际货币制度,如果现有的国际货币制度得不到本质性的改变,那么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将无法得到彻底消除,偶发的金融危机也必将是国际货币体制内在的特征。在流动性与稳定性的双重视角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进的最有可能的路径是ROW国家之间增加非美元结算,减少对美元的需求,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强改革的力度。在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约束下,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短期操作思路仍是以通过与ROW国家的非美元结算合作以弱化对美元的需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奇  
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高企引发社会对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否稳定?该问题对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及评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的结论是:现代国际货币发行国保持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稳定性的条件是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本国货币收益率之和。根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都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财政问题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具有稳定性。这也关系到中国等国所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必须参照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兼顾存量外汇资产管理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晓龙  
本文运用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方法,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对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以及货币危机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支配地位,使得美元汇率存在高估,美国出现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全球经济失衡。历史上,美国往往通过美元的贬值、升值和美元利率的下降、上升对失衡进行调整,引起世界范围的资本反方向流动,诱发新兴经济体发生货币危机。面对全球失衡的可能调整,中国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保持谨慎和灵活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平祥  
国际货币体系已逐步演变成"二元"本位的双寡头结构。然而,经济活动的金融化使得格雷欣法则的约束条件被削弱,允许欧元和美元"竞相滥发",导致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滥币陷阱"的困境。"滥币陷阱"机制孕育着流动性无约束地放大,引起巨量资金全球性泛滥式流动,加剧了国际宏观经济的波动。这是"二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内含不稳定性的核心机制,也是未来改革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平祥  
国际货币体系已逐步演变成"二元"本位的双寡头结构。然而,经济活动的金融化使得格雷欣法则的约束条件被削弱,允许欧元和美元"竞相滥发",导致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滥币陷阱"的困境。"滥币陷阱"机制孕育着流动性无约束地放大,引起巨量资金全球性泛滥式流动,加剧了国际宏观经济的波动。这是"二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内含不稳定性的核心机制,也是未来改革的关键所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建  董静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虽然美元目前仍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但随着世界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心货币,美元在流动性供给方面的缺陷日益凸显。国际货币体系势必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全球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路径应重点放在储备资产和流动性供给方面,以降低个体和系统性风险,避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爱宗  黄梅波  
当前,国际货币无约束的供给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来源,因此,如何约束现行体系下国际货币的供给行为便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考察了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供给行为的约束机制,认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提高,但是这依赖于国际货币地位的对称性。结合欧元发行之后的情形,本文认为欧元相比美元实力仍有差距,同时二者还没有展开实质意义上的竞争,这使得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效应的发挥受到制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云  刘骏民  
本文首先描述了黄金非货币化后国际本位货币美元以及欧元向外过度提供引致全球流动性膨胀的机制和规模,指出了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和经济虚拟化的过程,进而从境外美元资产规模和投机资金力量、美国外汇储备等方面分析了美元危机不可避免的原因,目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只是美元危机的一个前奏。最后文章指出国际第二大本位货币欧元已经加入了无节制扩张行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巨大的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勇  李占卫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表明以IMF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合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尽管区域性货币合作可以促进区域货币的稳定,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有着严格的经济、金融条件。因此,一段时间内全球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不太可能有比较大的进展。在当前美元、欧元和日元三极化的国际货币格局下,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既需要加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也需要加强IMF的作用,使之成为有效协调美元、欧元和日元关系的国际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勇  
本文通过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史实,梳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回顾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希望从中获取智慧的启迪,并据此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个人见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是本位货币的选择,一个公平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摆脱对单一主权货币的过度依赖,由所有参与国共同管理,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发行规模和使用范围,是现实条件下能被各国接受的可行方案。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阿兰M.泰勒  徐奇渊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所面临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和以前一样,也是特里芬难题。而特里芬难题所说明的正是关于储备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只不过这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小云  陈雷  王道平  
本文基于新开放经济分析框架研究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问题。研究发现,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条件是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体量足够大,并且储备货币国家偿付能力增长率不低于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和储备货币实际收益率;估值效应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储备货币的稳定;欧元、日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并不能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积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解决国际储备货币供给难题、维持国际储备货币偿付能力和币值稳定、最终维系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国松  杨扬  
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2~2004年间我国长期静态和短期动态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长期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短期动态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较差,M2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不及M1需求函数;在长期货币需求函数中,外国利率与M2之间相关性较M1显著;而在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中,本币利率与M2之间的相关性较M1显著。其政策含义是,短期操作应提高利率调控当前经济过热,长期选择则是货币供应量不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胀目标制值得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党超  
本文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继发传导机制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选取多个与传导机制和银行稳定性经营有关的指标,采用IBSS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敏感变动情况。研究认为,直接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力大于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大于继发性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党超  
本文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继发传导机制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选取多个与传导机制和银行稳定性经营有关的指标,采用IBSS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敏感变动情况。研究认为,直接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力大于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大于继发性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