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90)
- 2023(18026)
- 2022(15077)
- 2021(13946)
- 2020(11640)
- 2019(26650)
- 2018(26406)
- 2017(51253)
- 2016(27325)
- 2015(30794)
- 2014(30579)
- 2013(29929)
- 2012(26912)
- 2011(23811)
- 2010(23735)
- 2009(21889)
- 2008(20249)
- 2007(17558)
- 2006(15334)
- 2005(13437)
- 学科
- 济(106471)
- 经济(106354)
- 业(79556)
- 管理(79333)
- 企(64035)
- 企业(64035)
- 方法(50272)
- 数学(43876)
- 数学方法(43284)
- 中国(34317)
- 农(30842)
- 财(29299)
- 融(28197)
- 金融(28192)
- 银(27239)
- 银行(27192)
- 业经(26203)
- 行(26104)
- 地方(22957)
- 制(22652)
- 学(21501)
- 农业(21260)
- 务(19709)
- 财务(19620)
- 财务管理(19580)
- 贸(19278)
- 贸易(19262)
- 理论(19223)
- 易(18765)
- 企业财务(18677)
- 机构
- 大学(377317)
- 学院(374788)
- 管理(153061)
- 济(149229)
- 经济(145919)
- 理学(133088)
- 理学院(131724)
- 管理学(129284)
- 管理学院(128601)
- 研究(119184)
- 中国(94508)
- 京(78954)
- 科学(72927)
- 财(68360)
- 农(58232)
- 中心(57620)
- 所(57215)
- 财经(55812)
- 业大(55446)
- 江(53545)
- 研究所(52342)
- 经(50933)
- 北京(49147)
- 范(48691)
- 师范(48223)
- 经济学(45402)
- 农业(45261)
- 州(44494)
- 院(43630)
- 财经大学(41954)
- 基金
- 项目(264320)
- 科学(209043)
- 研究(194008)
- 基金(193357)
- 家(167489)
- 国家(166099)
- 科学基金(144707)
- 社会(123505)
- 社会科(117109)
- 社会科学(117079)
- 基金项目(102789)
- 省(102673)
- 自然(93980)
- 自然科(91878)
- 自然科学(91859)
- 自然科学基金(90199)
- 教育(89088)
- 划(85794)
- 编号(79983)
- 资助(79063)
- 成果(63874)
- 重点(58435)
- 部(57901)
- 发(55595)
- 创(54945)
- 课题(53260)
- 创新(51288)
- 国家社会(51220)
- 科研(50608)
- 教育部(50319)
- 期刊
- 济(153943)
- 经济(153943)
- 研究(105837)
- 中国(71096)
- 学报(58261)
- 管理(53963)
- 科学(52500)
- 农(52344)
- 财(51917)
- 大学(44967)
- 融(43058)
- 金融(43058)
- 学学(41915)
- 教育(39946)
- 农业(35548)
- 技术(33183)
- 财经(26570)
- 业经(26110)
- 图书(25603)
- 经济研究(25033)
- 经(22707)
- 问题(20211)
- 理论(19453)
- 实践(17985)
- 践(17985)
- 业(17801)
- 技术经济(17456)
- 科技(17413)
- 书馆(17343)
- 图书馆(17343)
共检索到541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继东 李鹏程
文章提出移动融合的概念,构建了在移动融合下为社交网络用户推荐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型,能够快速而准确地从海量信息中为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通过LBS服务与社交网络融合所产生的地理社交数据等信息提取用户行为特征,继而为用户匹配与特征相符的个性化服务,最后探讨了移动融合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张继东 方文琪
随着移动通讯终端产品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需求逐渐增多。由于环境、时间、人群等多种因素对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产生影响,使得用户偏好发生不稳定的变化,因此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移动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从地理社交数据的角度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详细阐述,结合用户足迹跟踪,通过地理社交数据提取用户行为特征,继而为用户匹配与特征相符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数字信息服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继东 李鹏程
文章提出了基于地理社交数据来发现用户潜在的关联领域节点,并对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与节点之间的网络关系进行判别的方法。通过使用耦合隐马尔科夫模型来模拟用户与关联节点的交互情况,从而为节点间关系判别提供支持。最后根据用户与节点的关系以及用户的地理社交信息来为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继东
文章分析了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信息服务特性,研究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用户偏好和情景化的内涵,提炼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中典型的信息用户群体行为模式,进行了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情景化偏好预测、采集和识别研究。提出了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情景化用户行为预测与感知方案,在用户偏好模型的构建和应用中体现情景化的特征,建立了移动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和偏好的预测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阳 朱君璇
[目的/意义]对于一个在线社交网站,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评判因素就是用户体验的好坏。[方法/过程]文章首先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结合多学科对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体验进行定义。其次在对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套详尽的用户体验评价体系。再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多个层次的众多因素进行权重的度量,并以动态模糊集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种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体验模糊综合动态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模糊综合动态评价模型对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新浪微博用户体验比腾讯微博用户体验要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宝库 高玉平 郭婷婷
文章基于VAM模型,将用户感知价值分为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安全价值三个维度,提出了感知价值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假设,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均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安全价值的影响稍弱;在收益和损失方面,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情境特性、感知费用和感知风险对不同维度感知价值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宝库 高玉平 郭婷婷
文章基于VAM模型,将用户感知价值分为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安全价值三个维度,提出了感知价值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假设,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均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安全价值的影响稍弱;在收益和损失方面,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情境特性、感知费用和感知风险对不同维度感知价值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宝库 高玉平 郭婷婷
文章基于VAM模型,将用户感知价值分为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安全价值三个维度,提出了感知价值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假设,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均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安全价值的影响稍弱;在收益和损失方面,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情境特性、感知费用和感知风险对不同维度感知价值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继东
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基于情景化用户偏好的自适应适配信息服务系统模型,提出了移动社交网络的自适应服务发现方案。解决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的发现与推送的延迟问题,实现高效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推送,对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资源、知识资源进行科学管理。
关键词:
自适应建模 移动社交网络 情景化偏好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玉英 韩伟
本文论述了基于Web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 ,分析了用户个体模型和个性化信息模型的构建方法 ,提出了实现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体系结构模式 ,并指出基于Web的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 ,将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热点
关键词:
个性化信息服务 信息模型 结构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继东 杨杨
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移动信息过载"问题随之产生,移动社交网络服务中大量复杂的移动信息导致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被覆盖。为了实现对移动社交网络个性化用户偏好的及时、准确预测,本文结合上下文感知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多维情景的移动社交网络用户偏好获取方法。首先,从上下文信息、用户认知行为、服务质量多维情景出发,分别提取基于有效上下文、基于用户有效认知和基于服务质量属性的用户偏好;其次,融合以上情景用户偏好构建移动社交网络用户偏好感知模型;最后,采用层次向量空间表示法来描述用户偏好模型,并通过基于用户反馈信息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继东 李鹏程
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流行,为用户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信任度评测机制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文章基于信任的本质特性提出一种围绕信任属性的模糊逻辑量化模型,并根据信任在移动社交网络中传递衰减程度对得出的信任度值进行加权总和。此外,利用移动社交网络的强开放性设立了基站预先评测机制以解决信任度评测过程中的时耗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交亮 卢宝周
移动社交网络平台是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并聚类而形成的社交网络,其开展成败取决于用户的参与程度。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并对感知价值理论进行延伸,引入满意度这一中介变量构建用户参与行为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解释用户对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的参与行为,时间成本、系统质量、社会交互对用户感知价值影响显著。利用Bootstrap验证感知价值除了对参与意愿有直接效用,且会通过满意度的中介效果间接影响用户参与意愿。因此,移动社交网络平台应根据用户需求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完善其交互功能,提升系统质量,进而增加用户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提高用户参与意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燕
移动环境下用户个性化需求具有典型情境特性,然而传统服务供应链的信息推荐却未考虑情境因素。对此,文章通过在移动环境下集成用户情境展开对服务供应链个性化信息推荐研究。首先分析有效服务供应链在进行信息推荐时应具有的特性,其次集成情境设计服务供应链个性化信息推荐框架,最后给出基于情境感知服务供应链个性化信息推荐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服务供应链信息推荐过程中融入用户情境,不仅使得推荐结果满足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显著提高了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质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泽中 张海涛 张鑫蕊 王兴鲁 孙鸿飞
[目的/意义]通过融合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构建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并开展个性化知识推荐算法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方法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方法/过程]首先构建出基于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的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然后利用改进的最大团算法设计出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算法,最后通过选取某虚拟知识社区的用户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实现精准的个性化知识推荐。[结果/结论]在利用融合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进行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过程中,通过对某虚拟知识社区的实例分析,表明其个性化知识推荐结果的精准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