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5)
- 2023(13376)
- 2022(10783)
- 2021(10181)
- 2020(8508)
- 2019(19339)
- 2018(19571)
- 2017(37079)
- 2016(20282)
- 2015(23116)
- 2014(22975)
- 2013(21638)
- 2012(19341)
- 2011(17068)
- 2010(16459)
- 2009(14754)
- 2008(13972)
- 2007(12430)
- 2006(10726)
- 2005(9111)
- 学科
- 济(73082)
- 经济(72902)
- 管理(55202)
- 业(51569)
- 企(40176)
- 企业(40176)
- 方法(34773)
- 数学(29501)
- 数学方法(29122)
- 中国(24335)
- 农(22114)
- 财(18721)
- 业经(18388)
- 学(15874)
- 制(15430)
- 理论(14785)
- 农业(14306)
- 地方(14207)
- 和(13426)
- 贸(12921)
- 贸易(12915)
- 易(12613)
- 工作(12080)
- 体(11571)
- 银(11260)
- 银行(11227)
- 技术(11178)
- 务(10964)
- 图书(10914)
- 财务(10905)
- 机构
- 大学(269526)
- 学院(263558)
- 管理(104857)
- 济(103142)
- 经济(100825)
- 理学(90469)
- 理学院(89537)
- 管理学(87715)
- 管理学院(87198)
- 研究(81864)
- 中国(61000)
- 京(55137)
- 科学(49442)
- 财(47771)
- 农(40152)
- 江(40082)
- 中心(39908)
- 财经(38391)
- 业大(38256)
- 所(38166)
- 范(37494)
- 师范(37098)
- 经(35071)
- 研究所(34871)
- 北京(33513)
- 州(32130)
- 经济学(32038)
- 农业(31173)
- 院(30031)
- 师范大学(29220)
- 基金
- 项目(186492)
- 科学(148055)
- 研究(140366)
- 基金(135494)
- 家(116606)
- 国家(115638)
- 科学基金(101113)
- 社会(91062)
- 社会科(85464)
- 社会科学(85440)
- 省(73189)
- 基金项目(71831)
- 教育(66068)
- 自然(63465)
- 自然科(62112)
- 自然科学(62098)
- 自然科学基金(60995)
- 划(60717)
- 编号(59248)
- 资助(53540)
- 成果(49385)
- 重点(41119)
- 部(41090)
- 发(39128)
- 创(39090)
- 课题(39058)
- 国家社会(37812)
- 项目编号(37752)
- 创新(36389)
- 教育部(36183)
共检索到392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梁士金
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本文从移动网络社交媒体的视角探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认为这一思路是实现"互联网+图书馆"理念的有益尝试。在梳理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SWOT方法分析高校图书馆应用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提出移动网络社交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策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汪琼 陈伟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以满足人的信息交互为手段,通过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创新应用功能,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映射,使社交媒体迅速成为人们广泛认同的一种交流方式。分析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对图书馆行业的影响;分析图书馆行业利用社交媒体的现状。研究社交媒体与图书馆行业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社交媒体图书馆的概念及建设思路。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张月群 徐安德 唐惠燕
文章在概述了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及社会化媒体营销应用、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构建和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研究认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主要有内容营销模式、体验营销模式、传统营销模式和关系营销模式。每一种营销模式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图书馆在应用中需混合应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江涛
移动网络的特点是它的移动性和泛在化,基于移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开展知识协同服务,是知识服务的新思路。论文结合移动网络技术和知识协同服务,探讨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的路径和方法,给出了基于移动网络的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
关键词:
移动网络 图书馆 知识协同 服务模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静
移动网络环境的发展为图书馆服务业务变革注入新的活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一种用户导向型创新,用户知识是服务创新的基石。高校图书馆用户知识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用户知识的获取、知识挖掘、知识共享与利用、知识反馈等流程分析,为图书馆实施移动嵌入式服务、跨界合作服务、情景敏感服务等新型的服务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服务创新 知识管理 大专院校 图书馆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溪川 卢垚 袁雪 董越 王鸑飞
目前以微博应用为代表的移动社交网络得到图书馆界的普遍关注与认同。本文通过多重视角分析移动互联时代科技变革带给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困境与机遇,结合国家农业图书馆微博信息服务的创新实践,探讨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方向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微博 移动社交网络 图书馆 信息服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继东 李鹏程
文章提出了基于地理社交数据来发现用户潜在的关联领域节点,并对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与节点之间的网络关系进行判别的方法。通过使用耦合隐马尔科夫模型来模拟用户与关联节点的交互情况,从而为节点间关系判别提供支持。最后根据用户与节点的关系以及用户的地理社交信息来为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徐艳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社会化服务的服务策略。【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从访谈调查的原始资料中概括总结构建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社会化服务策略的方法。【结果/结论】提出从内容角度、读者与内容关系角度、读者角度和阅读角度构建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社会化服务策略,并对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超 甘为
本文基于社会化阅读背景,对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社交互动服务设计进行研究,梳理了数字阅读与社交互动的关系机制,分析人书互动、社区互动和交际互动三个移动数字图书馆社交互动服务层特征,提出内容、沟通、参与和关系四个社交互动服务关键要素;以服务层次及关键要素为基础和线索,从社交互动服务的功能形式设计和界面设计角度对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社交互动服务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系统归纳。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张继东 方文琪
随着移动通讯终端产品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需求逐渐增多。由于环境、时间、人群等多种因素对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产生影响,使得用户偏好发生不稳定的变化,因此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移动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从地理社交数据的角度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详细阐述,结合用户足迹跟踪,通过地理社交数据提取用户行为特征,继而为用户匹配与特征相符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数字信息服务。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根
移动社交网络是当前读者数字化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这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新要求,同时知识碎片化等技术应用将再次触碰知识产权底线。本文通过探讨移动社交网络的特征及其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阐述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管理的基本思想、内容和运行机制,最后结合移动社交新环境下图书馆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和外部发展现状分析,运用SWOT组合战略,从危机管理视角提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关键词:
移动社交 危机管理 知识产权 高校图书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伟 汪琼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向图书馆提出了如何通过合作创新获得发展的新命题。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图书馆与社交媒体合作创新所涉及的3个对象:移动互联网用户、社交媒体、图书馆,分析研究其合作的基础与创新的机理,以探寻其合作共赢的新路径。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图书馆 社交媒体 合作创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炳金 武忠
文章从移动社会化媒体知识共享、参与和用户信任的动因出发,来探索移动社会化媒体成员用户体验的影响,构建移动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体验对知识共享、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用户体验中行动体验维度和关联体验维度、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向纯洁 王萍萍
创新氛围是员工进行创新工作的基础,创新导向是企业面对创新的态度,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而新兴信息技术——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企业创新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本文在回顾企业创新导向和创新氛围相关文献后,基于社会-技术理论,构建了在移动社会化媒体作用下,企业创新导向对创新氛围的跨层次作用模型。随后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机制,完善了与企业创新有关的理论。最后建议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将政策上的创新导向转变为员工可感知的创新氛围;重视移动社会化媒体的研究和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