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0)
2023(10182)
2022(8870)
2021(8543)
2020(7231)
2019(16637)
2018(16241)
2017(30884)
2016(16822)
2015(19233)
2014(18902)
2013(17935)
2012(16195)
2011(14176)
2010(13847)
2009(11833)
2008(10976)
2007(9173)
2006(7549)
2005(6105)
作者
(41772)
(34585)
(34551)
(33000)
(22095)
(16614)
(16018)
(13668)
(13578)
(12243)
(11977)
(11674)
(10811)
(10797)
(10572)
(10552)
(10469)
(10453)
(10056)
(9980)
(8591)
(8275)
(8243)
(8178)
(7834)
(7827)
(7626)
(7600)
(7069)
(7038)
学科
(60551)
经济(60371)
管理(47254)
(45466)
(37452)
企业(37452)
方法(32305)
数学(26996)
数学方法(26605)
(16757)
中国(16622)
(15623)
业经(14483)
(14169)
理论(14125)
技术(11624)
(11144)
地方(10686)
(10653)
(10392)
贸易(10384)
(10142)
农业(10086)
(10015)
财务(9973)
财务管理(9955)
企业财务(9483)
工作(9296)
(8276)
教学(8217)
机构
学院(219300)
大学(214978)
管理(89269)
(85557)
经济(83801)
理学(78547)
理学院(77803)
管理学(76397)
管理学院(75987)
研究(62924)
中国(45282)
(42720)
(39519)
科学(37579)
财经(32159)
(31461)
中心(31120)
(30864)
师范(30546)
(29596)
业大(29368)
(28944)
(28287)
技术(27695)
经济学(26778)
研究所(25825)
北京(25533)
(24966)
师范大学(24561)
财经大学(24187)
基金
项目(157555)
科学(127538)
研究(120923)
基金(115297)
(98313)
国家(97459)
科学基金(86570)
社会(78240)
社会科(73285)
社会科学(73263)
(63247)
基金项目(61605)
教育(60447)
自然(55104)
自然科(53969)
自然科学(53958)
自然科学基金(53041)
(52764)
编号(51499)
资助(45575)
成果(41021)
(36083)
重点(35581)
课题(34745)
(34163)
(32994)
教育部(32311)
项目编号(31915)
国家社会(31875)
创新(31603)
期刊
(84272)
经济(84272)
研究(57503)
中国(43606)
教育(36569)
管理(31973)
(31546)
学报(30038)
科学(28059)
(24126)
大学(24124)
技术(23834)
学学(22230)
农业(16459)
财经(16221)
图书(15313)
(14351)
金融(14351)
(13998)
职业(13822)
经济研究(13677)
业经(13635)
问题(11092)
(10780)
论坛(10780)
书馆(10571)
图书馆(10571)
理论(9829)
技术经济(9557)
情报(9382)
共检索到303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万年  
地方高职院校应将社会服务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然而,目前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的社会服务存在提供服务种类较少、人力资源不足、教学设备利用率低及服务企业意愿不足等问题。文章从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展开论述,认为高职院校应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夯实社会服务基础;培育师资队伍,营造向上的社会服务环境;健全管理机制,激发社会服务动力,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奕斌  凌文辁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新的研究取向和视角。本文在分析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消极取向的基础上,概述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理念和意义,并简要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积极心理能力的概念、作用及开发方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俊文  高广鑫  
积极组织行为学侧重于以员工的积极活动为导向,研究有效方法发挥出员工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以获得工作绩效的提升,其研究范畴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恢复力等。本文概述其研究的五个范畴对管理实践的作用来探索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实践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晖  赵黎明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科在21世纪才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由鲁森斯于2002年正式提出,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与传统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领域的重点放在解决管理者和员工的机能失调、冲突、工作压力等问题上所不同的是,积极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怎样发挥员工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上。其研究范畴包括信心/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等,具备积极性、独立性、可测量性、可开发性、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等基本特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兴琼  陈维政  
组织健康研究截至目前经历了3个阶段。受传统组织行为学的影响,对组织健康的研究多从消极取向开展,存在诸多弊端。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为组织健康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组织健康研究置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野下,提出了组织健康研究的综合模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兴琼  陈维政  
组织健康研究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课题,截至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受传统组织行为学的影响,对组织健康的研究多从消极取向开展,存在诸多弊端。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为组织健康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组织健康研究置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野下,提出了组织健康研究的综合模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东  
社会服务工作是高职教师重要的职责。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提升教师自身水平的需要。尽管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要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鼓励保障措施、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淑芳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和创新,重点研究和开发组织系统中人们的心理优势,它对指导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为线索,从微观层面将积极组织行为学中关于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情商智力五个方面,采取积极方式贯穿其中,提高教学团队的工作绩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晓阳  
孵化高职教师的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针对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及其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内容载体、途径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以动力系统、孵化系统、反馈系统等"三系统"为基本要件的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注重合作机制、构建模型、实施路径等方面的操作,确保孵化器良好运作,有益于提升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喜洲  谢晋宇  
积极心理学是21世纪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而积极心理学运动(PPM)则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积极运动,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文章着重探讨PPM对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结论是:PPM促进了积极组织行为学(POB)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积极组织学术(POS)的兴起,同时也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关于招聘与选拔、培训与考核的内容和方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邓志良  
没有教学,大学就不能称其为大学;没有科研,大学就不是高水平的大学;没有社会服务,大学就不是现代大学。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高职院校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行业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与普通高校相比,其社会服务的功能更为突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馨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仍然面临着服务功能异化、冲突因素较多、体制机制缺失的现实困境。那么,要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和推进内涵建设,必须建立教师社会服务政策导向机制、管理激励机制,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动力;转变观念,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平台,畅通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渠道;创新优化团队,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辐射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明星  
文章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五个基本组成要素分析得出,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状表现为人力资源供给不足、设施设备功能单一、技术资源市场脱节、服务时间投入有限、服务对象参与不够。分析表明提升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基本策略是: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服务动力;沟通双边信息,挖掘服务潜力;优化教学资源,增强服务活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明星  
针对影响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地方高职院校要采取制定服务社会发展战略、培育校地两用双师人才、理顺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打造校地协同服务平台等策略,解决教师结构失衡、服务素质受限;教学任务繁重、服务精力受限;社会认同度底,服务机会受限;科研发展不均,服务领域受限;服务机制缺失,服务行动受限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升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瑶  梁巧转  张晶  袁博  
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战略领导力、下属心理资本与下属工作绩效关系的跨层级模型。通过采用HLM对128个创业团队的实证研究发现:下属心理资本对下属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战略领导力对下属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下属心理资本是战略领导力与下属工作绩效的中介变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