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1)
2023(14398)
2022(12637)
2021(11687)
2020(9840)
2019(22691)
2018(22293)
2017(43832)
2016(23248)
2015(26199)
2014(25912)
2013(25439)
2012(23128)
2011(20568)
2010(20106)
2009(18095)
2008(17327)
2007(14794)
2006(12555)
2005(10315)
作者
(64556)
(53933)
(53403)
(50809)
(34195)
(25738)
(24248)
(21247)
(20492)
(18960)
(18440)
(17865)
(16733)
(16717)
(16591)
(16088)
(16045)
(16002)
(15299)
(15226)
(13140)
(13011)
(12940)
(12268)
(12052)
(11901)
(11698)
(11647)
(10747)
(10586)
学科
(98490)
经济(98390)
管理(68205)
(67686)
(55376)
企业(55376)
方法(50168)
数学(44516)
数学方法(43993)
(26456)
(24090)
中国(23372)
业经(21821)
地方(19638)
(18449)
农业(18332)
技术(17647)
(16759)
贸易(16753)
(16233)
(15664)
财务(15595)
财务管理(15562)
理论(15145)
(15051)
企业财务(14798)
(14692)
环境(14620)
产业(13985)
(12777)
机构
大学(326750)
学院(325746)
管理(136791)
(132990)
经济(130403)
理学(120740)
理学院(119553)
管理学(117511)
管理学院(116932)
研究(101281)
中国(73241)
(67359)
科学(62252)
(57952)
业大(48777)
(48507)
财经(48389)
(47783)
中心(46983)
(44319)
(44225)
研究所(43927)
北京(41631)
(41096)
师范(40724)
经济学(40568)
农业(37868)
(37556)
经济学院(36994)
财经大学(36508)
基金
项目(235704)
科学(187249)
基金(172882)
研究(172797)
(149342)
国家(148137)
科学基金(129603)
社会(110214)
社会科(104719)
社会科学(104693)
基金项目(92406)
(91717)
自然(84583)
自然科(82639)
自然科学(82621)
自然科学基金(81139)
教育(79113)
(76767)
资助(71351)
编号(69849)
成果(54357)
(52380)
重点(51915)
(49881)
(49795)
课题(46757)
创新(46393)
国家社会(45594)
教育部(45552)
科研(45119)
期刊
(133409)
经济(133409)
研究(89791)
中国(53458)
学报(48517)
管理(48233)
科学(45888)
(42887)
(42826)
大学(37921)
学学(35888)
教育(32080)
农业(30256)
技术(29633)
业经(23270)
(23172)
金融(23172)
财经(22998)
经济研究(21587)
(19584)
问题(17692)
科技(17689)
技术经济(16479)
图书(15993)
理论(15845)
统计(15339)
(14916)
商业(14916)
实践(14561)
(14561)
共检索到445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萍  
中部地区通过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在"干中学",是否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科技进步,这是一个需要实证检验的命题。本文以河南某市部分县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科技进步的数理模型,确定了承接业转移的判定系数,实证研究表明:不同县市产业承接转移程度与科技进步判定系统大小基本一致。因此,将干中学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结合起来,是提升中部地区科技进步以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黄小勇  
本文结合永州实际,从区位、资源、成本方面分析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优势,提出了当前金融支持产业梯度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就金融如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吕静  段国蕊  
随着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发展,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也不断增多,其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首先分析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其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通过影响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供给(物质资本、技术)、需求以及制度因素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实证研究探讨了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哲  张新起  
全球化背景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有着诸多优势,本文立足空间经济均衡分析,研究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规模因素、主导因素和空间因素对产业承接的支撑程度。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发展规模、区位优势、路径效应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吸引产业转移承接规模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西部地区在区位比较优势的条件下,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基础和相对优势,通过依托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集群化转移、围绕产品生产不同环节进行扎堆的园区集聚式转移、以外来植入和本地嫁接为主的产业链式转移等多种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达球  
产业转移是一种全球共生的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认清形势,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润华  肖晓军  
文章分析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江西应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承接产业,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静  
2012年荆州市获批设立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此背景下研究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现状及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荆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高但整体能力不强,且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阳春  
在从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内部结构等方面考察1978-2009年相关数据,并分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十二五"期间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分析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方向,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第一产业的现代化、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化以及第三产业量和质的提升,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提升,等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静  赵凌云  
文章通过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正负效应考察发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本应是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却并未完全发挥作用。结合灰色关联度的定量分析更可明显看到,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并未通过技术进步等因素来实现环境改善。所以,有关部门应制定和规范相关制度,改变目前承接产业转移的单一目标模式,通过兼顾环境问题提升承接规格,通过规制和市场化方式倒逼企业技术提升,最终取得经济的良性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勇  张倩倩  
运用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评估了东部地区的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筛选出应当优先转移的产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目标行业的承接地进行承接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亏损加剧;江苏纺织服装制造业,浙江家具制造业,上海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应当率先转移;中西部各省份应选择性地进行产业承接,重庆对家具制造业具有承接优势,四川在承接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从结构传导机制的角度,运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全样本而言,中国OFDI对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细分各类动机OFDI的结构传导机制构成了中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受益于效率、市场和技术搜寻型OFDI,中国通过分工地位优化、过剩产能输出和反向技术溢出,显著增强了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等高端制造业的承接力度。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资源、效率和技术搜寻型OFDI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效应较为明显;中部地区技术搜寻型OFDI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效应则较为明显。此外,我们以金融危机作为阶段性节点进行稳健性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