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7)
2023(12114)
2022(10388)
2021(9763)
2020(8449)
2019(19488)
2018(19293)
2017(37239)
2016(20097)
2015(22818)
2014(22879)
2013(22472)
2012(20779)
2011(18511)
2010(18087)
2009(16492)
2008(16240)
2007(14226)
2006(11806)
2005(10165)
作者
(56458)
(47621)
(47174)
(44873)
(30108)
(23032)
(21854)
(18661)
(18060)
(16696)
(16428)
(15853)
(14973)
(14872)
(14721)
(14698)
(14302)
(14114)
(13698)
(13585)
(11577)
(11507)
(11473)
(11010)
(10743)
(10611)
(10470)
(10468)
(9521)
(9453)
学科
(87053)
经济(86968)
管理(56043)
(54473)
(43382)
企业(43382)
方法(42103)
数学(37908)
数学方法(37433)
(23505)
地方(21821)
(21410)
中国(20357)
业经(16902)
(16592)
农业(16207)
(15085)
贸易(15080)
(14584)
技术(14333)
(13491)
财务(13448)
财务管理(13416)
(13244)
(12871)
环境(12709)
企业财务(12621)
理论(12035)
地方经济(11755)
(11692)
机构
学院(282359)
大学(281887)
(114621)
经济(112236)
管理(111846)
理学(97637)
理学院(96525)
管理学(94802)
管理学院(94257)
研究(90526)
中国(67238)
(58797)
科学(57356)
(50266)
(46594)
(44667)
中心(43974)
(43499)
业大(43116)
财经(41029)
研究所(40999)
(37522)
(37152)
师范(37134)
农业(36744)
北京(35630)
经济学(35217)
(33627)
(33260)
经济学院(32161)
基金
项目(198377)
科学(156837)
研究(144525)
基金(143726)
(124806)
国家(123781)
科学基金(107031)
社会(91008)
社会科(86246)
社会科学(86224)
(79458)
基金项目(77135)
自然(70066)
自然科(68417)
自然科学(68396)
自然科学基金(67141)
教育(66778)
(66436)
编号(58859)
资助(58475)
成果(46452)
重点(44667)
(43928)
(43604)
(42055)
课题(40169)
创新(39372)
科研(38717)
教育部(37478)
国家社会(37353)
期刊
(117151)
经济(117151)
研究(75053)
中国(49516)
学报(42701)
(40293)
(40141)
科学(39969)
管理(37592)
大学(32232)
学学(30322)
农业(27573)
教育(27452)
技术(26558)
(21864)
金融(21864)
业经(19820)
财经(19250)
经济研究(18348)
(16434)
问题(16402)
(15138)
技术经济(14551)
统计(14477)
科技(14413)
资源(14306)
(13583)
图书(13435)
(13393)
理论(13073)
共检索到395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东林  
利用科技部提供的地区科技进步监测数据,对苏、浙、沪、皖四省市的科技投入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发现,经济发达的苏、浙、沪地区科技投入的指标值都明显高于与之毗邻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安徽省,因此,要提高安徽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就要增加科技投入。通过加大政府科技财力投入、建立科技投入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以及大力培养与引进科技人才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安徽科技进步水平,缩小其与江苏、浙江和上海之间的差距。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景光仪  陈井安  
运用《2005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环境指标以及科技进步环境的二级指标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质条件和科技意识指标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科技进步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科技进步环境明显好于中部和西部。在科技进步环境二级指标中,中部和西部与东部差异最明显的依次是科技意识、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质条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中部和西部地区改善科技进步环境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徐  吴治平  
为减少指标间的冗余度,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初步选取的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三层监测指标评价体系。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后,利用监测模型计算近十年浙江省11个市的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值。在同级城市横向比较和历年数据纵向比较的基础上,以温州为例构建预警模型,对该区域科技进步状况进行跟踪研究,掌握科技发展动态。当科技进步水平发展滞后于兄弟城市时,预警模型能及时发出警报,引起政府和学者的关注,为科技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盈之  韩颜超  
文章首先利用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区域1999—2007年间的数据,用索洛余值法得到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并计算分析了各区域历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发现总体上苏南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又高于苏北地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各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三大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不尽相同,并且即使相同的因素对不同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程度也有较大差异。最后依据分析结果给出了提高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成军  付祥云  刘渐和  
在科技创新浪潮高涨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各个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里基于官产学理论框架,选取2006—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作为研究数据,对区域创新能力构建的官产学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分为7种合作模式。通过比较北京、广东、安徽、新疆四个地区官产学合作方式所带来的创新能力,得出不同的地区应选择不同的主流创新模式,并给出了如何借助官产学合作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应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成军  付祥云  刘渐和  
在科技创新浪潮高涨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各个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里基于官产学理论框架,选取2006—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作为研究数据,对区域创新能力构建的官产学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分为7种合作模式。通过比较北京、广东、安徽、新疆四个地区官产学合作方式所带来的创新能力,得出不同的地区应选择不同的主流创新模式,并给出了如何借助官产学合作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应实践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一松  
本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以肥西县为例,从分析该县科技、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探索其发展优势与条件,指出存在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二者中间的协调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莉  林香红  付瑞全  
选取沿海地区11个省市198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结合空间关联度,测算并分析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高于55%,存在区域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科技已成为海洋渔业增长主要动力。最后,基于当前五大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背景,提出提高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及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木花  
随着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系愈加密切,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从我国近10年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实际看,二者明显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以长三角区域为例,通过对沪、苏、浙、皖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除了上海外,其他三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并未呈现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为此,提出应协同发展、提升三省一市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水平,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业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真葵  
本文作者分析了1981-1993年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的状况以及各类农业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000年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0%的具体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荣平  
文章在明确界定科技进步效果涵义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由3个模块、10个因素、25个基本指标构成的科技进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翔实的统计资料对全国31个省市区2000年和2004年的科技进步效果进行了实证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河北省科技进步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其区位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可为有关部门制定科学的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春亮  
经济增长质量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选择沪苏浙三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估算沪苏浙技术进步率,发现三地经济增长质量堪忧。三地经济增长的大部分由投入所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仅有很小的贡献。比较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浙江虽然经济增速快,但是技术进步贡献最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田成诗  陈雨  
由于城市虹吸效应的存在,人口逐渐向城市集聚,但人口大规模集聚也将增加城市能源消耗。为探究三者之间联系,本文使用沪苏浙皖地区41座城市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职工工资水平构建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城市人口虹吸力测算模型,测算城市对流动人口的虹吸力。在此基础上,基于能源投入需求函数,使用固定效应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探寻人口虹吸及人口集聚对城市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城市人口虹吸作用时,人口集聚对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当考虑城市人口虹吸作用时,人口集聚对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随着城市人口虹吸力的增加而增加。本文为人口集聚与能源效率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研究结论可为推进沪苏浙皖地区人口政策一体化,强化区域环境共保联治机制作用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海明  
以双创战略在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温州地区的实施及其效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国家政策的解读与众创空间的内涵着手,通过调研,以翔实的数据展示温州地区创客空间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并就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特色、人才聚焦和投资文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地区科技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