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6)
- 2023(14711)
- 2022(12830)
- 2021(11931)
- 2020(9879)
- 2019(22871)
- 2018(22462)
- 2017(43715)
- 2016(23342)
- 2015(26086)
- 2014(25810)
- 2013(25289)
- 2012(22873)
- 2011(20478)
- 2010(20023)
- 2009(17969)
- 2008(17222)
- 2007(14495)
- 2006(12473)
- 2005(10268)
- 学科
- 济(94896)
- 经济(94795)
- 管理(70013)
- 业(64714)
- 企(53597)
- 企业(53597)
- 方法(47262)
- 数学(41912)
- 数学方法(41363)
- 中国(25546)
- 农(24189)
- 财(23343)
- 业经(20141)
- 地方(19501)
- 学(19321)
- 农业(16695)
- 技术(16530)
- 环境(16133)
- 理论(15542)
- 和(15373)
- 务(15329)
- 财务(15258)
- 财务管理(15231)
- 贸(15081)
- 贸易(15076)
- 易(14595)
- 企业财务(14476)
- 制(14248)
- 划(13310)
- 银(12240)
- 机构
- 大学(326889)
- 学院(325231)
- 管理(135673)
- 济(128648)
- 经济(125831)
- 理学(119530)
- 理学院(118280)
- 管理学(116148)
- 管理学院(115561)
- 研究(103167)
- 中国(74121)
- 京(68278)
- 科学(65788)
- 财(55904)
- 业大(49558)
- 所(49343)
- 农(49269)
- 中心(47554)
- 财经(46876)
- 研究所(45688)
- 江(44188)
- 经(42973)
- 范(42483)
- 北京(42119)
- 师范(42107)
- 经济学(38971)
- 农业(38614)
- 院(38422)
- 州(36501)
- 财经大学(35529)
- 基金
- 项目(238617)
- 科学(189208)
- 基金(175040)
- 研究(172327)
- 家(152302)
- 国家(151123)
- 科学基金(131857)
- 社会(109897)
- 社会科(104364)
- 社会科学(104335)
- 基金项目(94121)
- 省(92621)
- 自然(87114)
- 自然科(85087)
- 自然科学(85068)
- 自然科学基金(83508)
- 教育(78822)
- 划(77897)
- 资助(71353)
- 编号(69606)
- 成果(53524)
- 重点(52749)
- 部(52502)
- 发(50118)
- 创(49791)
- 创新(46474)
- 课题(46417)
- 国家社会(45668)
- 科研(45639)
- 教育部(45257)
- 期刊
- 济(127760)
- 经济(127760)
- 研究(89042)
- 中国(54527)
- 学报(50688)
- 科学(47472)
- 管理(47026)
- 农(42666)
- 财(41122)
- 大学(38582)
- 学学(36299)
- 教育(31999)
- 农业(30325)
- 技术(28914)
- 业经(21813)
- 财经(21779)
- 融(21446)
- 金融(21446)
- 经济研究(20403)
- 经(18569)
- 问题(18490)
- 图书(18163)
- 科技(17585)
- 资源(16687)
- 技术经济(15759)
- 理论(15535)
- 业(15228)
- 实践(14403)
- 践(14403)
- 现代(14396)
共检索到443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苑清敏 申婷婷
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决定着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文章采用DEA的传统CCR模型与交叉效率模型对我国三大城市群2013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城市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区域分布状态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但城市群内部差异明显,表现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从资源配置交叉效率看,城市间友好型联动效应均大于对抗型联动效应;"京津冀"城市群内部联动效应明显好于外部联动效应,"长三角"城市群内外部联动效应差别不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外部联动效应显著。
关键词:
城市群 联动 科技资源 交叉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胜
加强城市间功能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对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面板匹配数据,考察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有利于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此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并且,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效果要受企业特征与区域特征差异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削弱"行政区划壁垒"与强化"产城融合效应"来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该结论对构建城市间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群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功能分工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秉镰 高子茗
以城市群要素资源配置为研究切入点,利用中国城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各要素贡献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以2014年为分界线,2014年后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上升,其变动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向变动效果,且资本投入的改善效应最大。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不及珠三角城市群,2014年前后的优化程度亦不如成渝、长三角城市群,但均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北京的生产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处于高位;2014年后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的资源配置效率由负转正,其他京津冀城市未明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显著增加了资本要素配置贡献,但劳动和能源配置效率提升相对有限。在新发展格局下,各地要健全区域要素流通市场机制并着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即通过促进劳动力向人才转变、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推广绿色集约生产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拓展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杨凤鸣 陈晓亮 赵晓军
目前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并突出地表现出较高的纯技术效率与较低的规模效率。将三阶段DEA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相结合对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空间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的提高是改革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主因素,而工业发展、外资依存度和开放程度的增加不能明显改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布局。另外,Bootstrap纠偏后的各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下降,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下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建平 赵园园 吴美琴
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从科技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异质性动态演化的视角出发,首先将中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市区按照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区域划分,然后运用六个距离测度与交叉效率集结模型对2014年31个省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同区域内部评价分析,再利用改进的熵权法确定各区域最优权重,以此区域间交互评价得到的综合效率值作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依据,最后对其结果加以分析并给予政策性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彪 汪小平 季红梅
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是科技活动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文章介绍了常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方法,分析了现有方法存在不足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DEA的交叉评价方法,并以安徽省为例,对其1990年~2009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安徽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斐 张建清 杨刚强 孙元元
将环境约束的异质性引入到中国省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中,构建在固定规模报酬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比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与考虑非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时空分异,并引入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省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的非均衡性特征较为明显,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要比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时较大,但两种情况下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都整体偏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②省级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与直接效应表现出相同的影响方向,但是不同解释变量对于本地区与其它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影响作用的显著性不同。③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更多地强调了劳均GDP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忽略了环境因素与市场化因素对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考虑环境约束下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更为科学、合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碧滢 徐盈之 朱晓妍
基于2008~2019年中国58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探究人才引进政策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房价和房价收入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大中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但人才引进政策的推行不利于其发展;人才引进政策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房价提升并不会明显加剧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而房价收入比才是加剧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负向影响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为促进人才引进政策发挥创新效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海霞 张治河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2009—2011年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并没有实现最优,且不同产业间以及同一产业内部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1)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及生物医药部分依托产业,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存在低效或者无效;(2)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部分依托产业,存在严重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霞 景保峰 陈骁聪
以广东省20个城市为决策单元,选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C2R和C2GS2模型,评价分析2008年全省专业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情况。研究表明:全省专业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水平较低,而珠三角经济区和粤东地区相对较高;非纯技术有效问题比较严重,规模无效现象比较普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均有显著影响;13个无效城市的专业镇科技资源投入冗余较大,产出不足量较小。基于此,提出5点促进专业镇科技资源有效配置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专业镇 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玲利
针对以往DEA方法在进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度中存在的不足,文章首先基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科技投入要素的相对权重进行了设定;进而采用C2R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我国1991~2005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基于Tobit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资配置效率整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状况,其中政府对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有利于配置效率的提高,而改革开放、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存量则未起到预期的效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兵 曾建丽 梁林 李嫄 李青
科学地评价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科技人才资源配置评价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2010—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在高低交错中呈递增趋势,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缩小,而东北与东部的差距增大;根据地区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将地区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分为与经济发展水平正向同步型、反向同步型、领先型、落后型4种发展模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科技人才配置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人才 配置效率 DEA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琦
科技资源的投入规模和配置结构,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产业资源运行体系效率。按照科技资源的来源、投入和产出三个维度来建立配置效率分析指标,并结合资源分配结构及直接与间接产出,运用DEA方法对广东省21个城市在2012-2014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广东省科技资源配置平均水平偏低,极端化现象明显,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缺失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加快科技创新圈建设,改善高新产业生态环境;促进技术创新人才保障机制运行,积极引进领军科技团队;发挥高新区优势带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DEA分析 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卫东 曹琳俐 黄波
文章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07年全国29个省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研究,然后从全国、西部、直辖市三个层面分析重庆市科技资源配置情况及发展趋势,最后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重庆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低于西部及全国平均水平,位于直辖市末位;而且重庆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现下跌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重庆市技术进步改善不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林 李青 刘兵 曾建丽
文章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了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空间结构变迁呈现三大趋势: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基本表现为向高阶段发展态势,并呈现出"由点至面"的扩散趋势;四大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之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距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东北地区"领跑"其他三大地区;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极化+虹吸"趋势,而长江三角洲则表现出"共振+趋同"趋势。研究进一步表明,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较规模效率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