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34)
2023(17595)
2022(15105)
2021(14317)
2020(11938)
2019(27806)
2018(27705)
2017(52542)
2016(28996)
2015(33258)
2014(33346)
2013(32233)
2012(29377)
2011(26440)
2010(26544)
2009(23872)
2008(22973)
2007(20325)
2006(17637)
2005(14979)
作者
(81541)
(68092)
(67270)
(64291)
(43152)
(32899)
(30661)
(26911)
(26068)
(24174)
(23505)
(22901)
(21585)
(21346)
(20862)
(20586)
(20485)
(20055)
(19601)
(19569)
(16875)
(16864)
(16536)
(15842)
(15299)
(15282)
(15203)
(14917)
(13770)
(13478)
学科
(111518)
经济(111400)
(81328)
管理(76992)
(59457)
企业(59457)
方法(51599)
(50237)
数学(45645)
数学方法(44845)
农业(33409)
中国(30094)
业经(27514)
(26382)
地方(24927)
(23942)
理论(20918)
(20537)
技术(18884)
(18352)
贸易(18343)
教育(17814)
(17785)
(16716)
财务(16630)
财务管理(16594)
环境(16580)
(16482)
企业财务(15665)
(15024)
机构
学院(399480)
大学(398005)
管理(157372)
(150856)
经济(147265)
理学(137282)
理学院(135727)
管理学(132849)
管理学院(132129)
研究(129671)
中国(95030)
(85051)
科学(83331)
(78270)
业大(65928)
(65686)
(64239)
(62677)
中心(60921)
农业(59880)
研究所(58938)
(56111)
师范(55602)
财经(53205)
北京(52857)
(48670)
(48270)
(47625)
技术(45108)
师范大学(44361)
基金
项目(280338)
科学(219964)
研究(206966)
基金(199757)
(173738)
国家(172233)
科学基金(148386)
社会(126956)
社会科(119846)
社会科学(119812)
(112815)
基金项目(106578)
教育(97801)
自然(97550)
自然科(95236)
自然科学(95212)
(93646)
自然科学基金(93463)
编号(87219)
资助(82349)
成果(69783)
重点(62798)
(61363)
课题(60419)
(59736)
(58238)
创新(54138)
科研(53516)
大学(53398)
教育部(52330)
期刊
(165512)
经济(165512)
研究(113212)
中国(83642)
(76338)
学报(64898)
科学(59203)
教育(58811)
管理(53933)
农业(52064)
大学(51218)
(49257)
学学(47159)
技术(38625)
业经(33197)
(31535)
金融(31535)
(25434)
财经(24433)
经济研究(23475)
问题(22650)
图书(21897)
科技(21329)
(20780)
(20595)
资源(19160)
技术经济(18829)
业大(17846)
理论(17551)
现代(17119)
共检索到579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光武  沈希  童再康  汪俐琴  罗黎敏  魏玲玲  
针对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方案与目标定位不匹配、产教融合长效培养机制缺乏、"三农"情怀缺失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模式培养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实现了导师、研究生、产业发展三者需求的统一。该模式通过聚焦一批"三农"技术难题,建设一批创新性实践基地,组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导学团队,形成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厚植一份"三农"情怀,创新了基于科技特派员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长效机制。通过深度分析该模式在浙江农林大学余杭基地的实践成效,发现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该模式也被多所高校借鉴并广泛推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黎敏   黄坚钦   沈希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产业实践经验缺乏、校外导师专业指导能力偏弱、校内外双导师制协同指导效益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和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深入“三农”的实践特性,建设农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特派员导师队伍,在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进程中,提升校内导师实践指导能力与校外导师专业指导能力,并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激发双师协同指导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的“双师双能”导师队伍建设新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迟长春  
产学研合作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是高校与产业界、科研院所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交流、合作的过程或活动。文章分析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在此环节过程中的利益诉求,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应遵循的共赢原则。并以上海电机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段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为例,说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对产学研三方的益处,达到共赢的目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杜国栋  宣景宏  吕德国  马怀宇  秦嗣军  刘振  
介绍了国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毕业考核方式等为着眼点,对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探讨,为完善全日制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一种思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佳红  曹晓兰  程研  
柔性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培养模式涵义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与平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以推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佳红  曹晓兰  程研  
柔性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培养模式涵义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与平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以推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章晓莉  郁诗铭  
指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双导师制"没有充分发挥实际效用、评价模式学术化、内外沟通互动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健全落实"双导师制",创新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学军  
美国建立了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实现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推出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组建多层次的科技特派员,围绕欠发达地区的木材加工产业、养殖产业、茶产业、竹产业等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同时,以法人科技特派员的形式与县域开展全面的科技合作与对接,有效地促进了地方农业科技进步,同时也为高校教师提高创业能力搭建了平台。这种以科技特派员为载体的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是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一个创新案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桑冬平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可以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应用和管理等部门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引入并正确运用TQM理论,就是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教育格局,以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求、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曹洁  张小玲  武文洁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部最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一,对研究生招生结构及就业导向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存在问题和改革设想,为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供建议及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茜  张晖  张大勇  王雯  
调查发现,我国现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仅得到社会"基本认可",离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反映出教育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丰富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是实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当务之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仁华  胡承孝  汪华  
在总结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个性化需求、必修课程少、选修课程多、强调拓宽知识面、学用结合等特色,介绍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农业推广园艺硕士生和科罗拉多大学农业推广教育硕士生两种典型课程体系基础上,就我国农业推广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彰显高校学科特色、以专业领域为核心、突出培养方向、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加大应用技术类课程比重等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玉凤  齐红岩  须晖  齐明芳  孙周平  李天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已经迈入历史新阶段。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也给高等农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农科研究生提出新要求,在园艺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本专业生源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不清晰,从事农业的信念不坚定;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归纳水平不高;农业实践素养偏低,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不够。尤其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迫于自身提高学历水平,工作和学习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专业学习面临困难多、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多;专业技能操作较差,掌握科研技能难度大、需要锻炼的时间更长,因此,结合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加快本专业和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全面提高研究生自身的专业兴趣爱好,增强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单独开设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课程,充分发挥跨专业知识应用的优势,更加注重培养适应社会的新时代复合型专业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静   张蚌蚌   布都会   陈帝伊   韩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对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标准化难等复杂问题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涉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改革,形成“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两个专项、“4+6+X”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制”改革着力于创新多元主体管理体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构建以人才培养与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知识体系与服务岗位相匹配、“招培就”一体化为特征的“四链融合、五项衔接、六维贯通”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永静  李鹏  黄艳  
科技特派员服务是在基层科技人员的实践和探索中创造的,多年来在各地的应用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特派员农业推广服务的实地调研,详细分析了兵团科技特派员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兵团科技特派员农业推广服务的三种模式,并对其未来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