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5)
- 2023(12278)
- 2022(10404)
- 2021(9425)
- 2020(8136)
- 2019(17989)
- 2018(17504)
- 2017(33977)
- 2016(18189)
- 2015(19623)
- 2014(19136)
- 2013(18609)
- 2012(16715)
- 2011(14636)
- 2010(13893)
- 2009(12309)
- 2008(11716)
- 2007(9608)
- 2006(7566)
- 2005(6053)
- 学科
- 济(68715)
- 经济(68642)
- 管理(51680)
- 业(50371)
- 企(41316)
- 企业(41316)
- 方法(37940)
- 数学(34567)
- 数学方法(34109)
- 财(19676)
- 农(17570)
- 中国(15809)
- 学(15497)
- 业经(14354)
- 贸(13828)
- 贸易(13827)
- 易(13523)
- 务(13419)
- 财务(13385)
- 财务管理(13364)
- 企业财务(12728)
- 技术(12155)
- 农业(11937)
- 制(11182)
- 地方(10526)
- 环境(10447)
- 银(10070)
- 银行(10012)
- 融(9903)
- 金融(9901)
- 机构
- 大学(246591)
- 学院(246020)
- 济(98704)
- 管理(97379)
- 经济(97020)
- 理学(86997)
- 理学院(86037)
- 管理学(84307)
- 管理学院(83850)
- 研究(78887)
- 中国(57319)
- 科学(52766)
- 农(49681)
- 京(49111)
- 业大(44637)
- 财(42906)
- 农业(39761)
- 所(39206)
- 中心(37340)
- 研究所(36740)
- 财经(36278)
- 经(33487)
- 江(32982)
- 经济学(31085)
- 院(29126)
- 北京(29052)
- 经济学院(28527)
- 范(28347)
- 师范(27852)
- 财经大学(27685)
- 基金
- 项目(188184)
- 科学(148506)
- 基金(140959)
- 家(127447)
- 国家(126486)
- 研究(125467)
- 科学基金(108458)
- 社会(82246)
- 社会科(78275)
- 社会科学(78257)
- 基金项目(75628)
- 自然(74969)
- 自然科(73386)
- 自然科学(73359)
- 省(72629)
- 自然科学基金(72062)
- 划(62271)
- 教育(57841)
- 资助(56909)
- 编号(46411)
- 重点(42712)
- 部(41298)
- 创(40043)
- 发(38773)
- 科研(38107)
- 计划(37862)
- 创新(37590)
- 国家社会(35535)
- 教育部(35046)
- 大学(34509)
- 期刊
- 济(88852)
- 经济(88852)
- 研究(58486)
- 学报(50002)
- 农(42549)
- 科学(42179)
- 中国(37482)
- 大学(37286)
- 学学(36245)
- 财(33686)
- 管理(33245)
- 农业(28874)
- 技术(19671)
- 融(18131)
- 金融(18131)
- 财经(17472)
- 教育(16140)
- 经济研究(15758)
- 业(15729)
- 业经(15107)
- 经(14953)
- 业大(14228)
- 版(14127)
- 科技(13143)
- 问题(12402)
- 农业大学(11858)
- 统计(11722)
- 策(11291)
- 技术经济(11169)
- 商业(10866)
共检索到322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雷 杨永森 李敬军 邱流潮
针对传统有限元方法不能够从细观尺度研究植被固坡作用的问题,采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研究植被护坡位置对黏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应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得到的无护坡情况下边坡安全系数为1.08,应用有限元模型得到的安全系数为1.09,表明采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是可行的;2)植被护坡位置对黏土边坡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仅在坡面、坡脚或者坡顶种植植被时,植被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小;3)当在坡面与坡脚或者坡顶与坡底都种植植被时,植被对边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且当在坡顶、坡面和坡底全都种植植被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边坡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植被护坡铺设位置的选择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嵇晓雷 杨平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将根土复合体看作由土体、根系所联系起来的有机体,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在雨水侵蚀力和坡面径流侵蚀力作用下,狗牙根根系须根数量和长度对边坡表层土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的存在能有效提高边坡表层土体整体稳定性,边坡表层总应力和水平应力随着狗牙根须根数量的增多和须根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边坡土体水平位移量、竖向位移量、总位移量随着狗牙根须根数量的增多和须根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因此,选择合适根系分布形态的护坡植物对稳定边坡表层土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根系形态 有限元分析法 稳定性 位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昊 杜奎 李万通 曹悦 孔付萍 赵冬
为探讨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对豫南草本植物群落的影响,在河南省信阳市境内设置20个入侵样地和20个对照样地,运用数理统计及数量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入侵、对照群落物种结构特征的差异,以及空心莲子草形态特征、生物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的耦合关系,以期为入侵防治及本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对照群落的4个α-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物种DCA排序均匀程度均高于入侵群落。2)随着空心莲子草入侵盖度的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R2=0.569,P=0.001)和Simpson指数(R2=0.749,P <0.001)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指数与空心莲子草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的负向拟合关系。4)入侵群落稳定性随空心莲子草相对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随空心莲子草根冠比及Pielou指数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空心莲子草入侵显著削弱豫南草本物种多样性并导致本土植物群落稳定性遭受破坏,应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遏制其入侵蔓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红 赵成义 王新军 唐毅
固沙植物群落是风沙区生态系统的阴阳表,其稳定性的研究,对于风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固沙植被稳定性研究进展,阐明了植被稳定性机制研究的现状和稳定性研究的方法,运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理论分析,建立干旱区固沙植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共分为3层30个指标,较全面地涵盖了植被、生境、干扰不同范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娅芸 刘雷 安韶山 曾全超 李鑫
论文通过Le Bissonnais法对黄土丘陵区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三种植被区下的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以及土壤可蚀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植被区表层土壤(0~20 cm)中,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和平均重量直径(mWD)整体上表现为阳坡小于阴坡,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则表现为阳坡大于阴坡,但是阴、阳坡差异均不显著;2)表层土壤的R0.2、mWD均表现为森林区>森林草原区>草原区,可蚀性因子K值则表现为草原区>森林草原区>森林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森林区、森林草原区和草原区;3)扰动后湿润处理(Ws)和快速湿润处理(FW)下的森林区与草原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庞圣江 张培 杨保国 唐诚 曾杰 贾宏炎
以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分类型设置53块20 m×30 m典型样地,在群落学的调查基础上,分析西南桦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揭示了人工植被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大青山林区西南桦人工林,记录到林下植物种类76科139属164种;植物优势种重要值所占比例较大(西南桦纯林49.77%,西南桦×红锥混交林58.40%,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50.04%,西南桦×杉木混交林58.17%和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70.18%),其在群落结构和演替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2)灌木层植物种类最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臧德奎 马燕 杜淑辉 孙居文
遵循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及我国的相关规定,分析木瓜属植物品种的性状变异规律及其稳定性和相关性(DUS),探讨标准品种和测试性状的选择。筛选31个测试性状和12个标准品种用于新品种DUS测试;其中,质量性状10个、数量性状6个、假质量性状15个,"*"号性状24个、非"*"号性状7个,每个性状的表达状态给以相应的代码。"*"号性状主要有株型、花色、花径、重瓣性、果实形状及果皮皱缩状况等。提出木瓜属植物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判别标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巫翠华 蔡建军 李华 张赟 康永祥
【目的】研究紫柏山壳斗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为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培育抚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以紫柏山森林面积较大的4种壳斗科植物群落:锐齿槲栎林、槲栎林、栓皮栎林和米心水青冈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获取群落数据,采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H′)、Simpson(D)、Pielou(J)和Margalef(R)来评估紫柏山壳斗科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特性,并利用M-Godron稳定性测定法和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紫柏山壳斗科植物群落稳定性进行评价判定。【结果】1)调查共记录到植物109种,分别属于49科91属。2)4种群落α多样性表现为:米心水青冈林最高,槲栎林次之,栓皮栎林较低,锐齿槲栎林最低。其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为:米心水青冈林>栓皮栎林>锐齿槲栎林>槲栎林;灌木层表现为:槲栎林>锐齿槲栎林>栓皮栎林>米心水青冈林;草本层为:槲栎林>米心水青冈林>栓皮栎林>锐齿槲栎林。其中,年龄、海拔和郁闭度是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3)M-Godron稳定性测定法和主成分综合评价法的群落稳定性结论一致:米心水青冈林>槲栎林>锐齿槲栎林>栓皮栎林。其中米心水青冈林处于稳定状态,锐齿槲栎林、槲栎林和栓皮栎林处于较稳定状态。影响壳斗科植物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群落物种多样性、林分结构和更新能力,而且相较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的相关因子对维持群落稳定性更重要。【结论】紫柏山壳斗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总体较低,其中年龄、海拔和郁闭度是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其中米心水青冈林处于稳定状态,锐齿槲栎林、槲栎林和栓皮栎林处于较稳定状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秀斌 徐玉华 刘敏 罗超 潘雯 李生
[目的]马尾松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有利于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林下植被的更新和演替也有着重要影响。分析林分改造后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特征,可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淳安县千岛湖林区马尾松不同改造林分(Ⅰ疏伐促新、Ⅱ疏伐补阔、Ⅲ皆伐促新、Ⅳ皆伐补阔)为对象,周边无改造措施林分(Ⅴ)为对照,进行植被调查、土壤采样与测定,分析了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与林地特征因子的关系,并探究了林下群落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样地间的林下灌木层优势种的差异低于草本层,Ⅴ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改造后林地(p <0.05),Ⅳ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其它林地(p <0.05)。林地特征因子能解释林下植物种变化的40%,且对草本层的影响程度高于灌木层,其中郁闭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马尾松林分改造初期,林下植物群落稳定性Ⅴ>Ⅰ>Ⅱ>Ⅲ>Ⅳ,林下灌木层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程度较低,而草本层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千岛湖区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初期,主要通过降低郁闭度显著提高了林下草本层多样性,但皆伐措施的林下植物群落稳定性较低。因此,综合考虑植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对马尾松林采取适当间伐等抚育措施能促进其林下植被的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嘉伟 于沭 苏安双 梁建辉 李兆宇 李炎隆
[目的]模拟并研究改性分散土边坡的稳定性,为分散性土质边坡的工程安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黑龙江省胖头泡蓄滞洪区堤防工程筑堤土料的分散性进行鉴定,通过针孔、碎块等室内试验提出堤防表层土改性方案,并对表层改性的分散性土边坡进行离心模型试验,将模拟30 m高堤防边坡模型的离心加速度从0逐渐加到50g,稳定运行20 min后,分析离心加速阶段和匀速运行阶段边坡的变形规律,研究胖头泡蓄滞洪区堤防工程改性分散土与分散性土结合的稳定性。[结果]边坡模型离心加速阶段结束时最大沉降量为1.3 mm,沉降率为0.22%;离心匀速运行阶段结束时,整体最大沉降量为1.74 mm,沉降率为0.29%;整个边坡模型在表层土改性后沉降量较小,改性分散土层和分散性土层未发生大的错动、滑移以及脱空变形等现象。[结论]胖头泡蓄滞洪区堤防工程改性后的分散性土能够与分散性土层良好结合,可有效改良堤防工程土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文兵 施颖 邢亚芸 张茜 郑志虎 罗巧玉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作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营地下生活啮齿类动物,其通过挖掘行为将大量土堆积于草地,形成大小不一呈镶嵌式分布裸露土丘,对周围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研究在封育与放牧条件下,对青海贵南高寒草原鼠丘及周边区域群落植物种组成和重要值、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明晰鼠丘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特征在放牧和封育下的趋同规律。结果表明,1)封育和放牧样地鼠丘上植物种数极少,分别为17种和11种,封育利于鼠丘植物种的侵入和生长;2)鼠丘形成增加周围区域地上生物量122.71 g·m~(–2)和地面芽植物比例(20.77%),降低地下芽植物比例(22.50%),促使鼠丘周边区域草地由禾草/莎草群落向禾草群落转化,但对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无影响;3)封育降低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群落稳定性,放牧增加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稳定性;4)鼠丘草圈增加的植物生物量可部分补偿裸露鼠丘损失的地上生物量,封育和放牧样地分别补偿35.28%和57.93%的裸露鼠丘损失生物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海 席婷 张静 吴先军
DNA甲基化是植物逆境响应的重要机制,调控了开花、产量、抗性等与物种稳定性或品种一致性密切相关的性状。这些性状相关位点的甲基化变异在群体内基本稳定一致、在世代间也具有一定的可遗传性,随机变异较少。病原菌胁迫下,抗性相关位点多出现低甲基化、全基因组多为高甲基化,这符合生物遗传与进化机制,规律性强,随机性小。这一现象在烟草、拟南芥等多种生物胁迫,以及冷、盐、重金属和多倍体等非生物胁迫研究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证据的支持。本文讨论了甲基化分析中误差的可能来源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
植物 胁迫 MSAP 甲基化变异 随机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日 刘利 马丽艳 吴春胜
采用土培试验将玉米和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25℃培养30 d,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及水稳性大团聚体(>1 mm)比例(P<0.05),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根系分泌物 土壤团聚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佳鑫 夏栋 艾尚进 舒倩 马悦阳 刘芳 闫书星
以湖北省宜昌市内恢复年限为1、3、5、18a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边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Le Bissonnais法分析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和机械扰动(WS)等3种处理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可蚀性。结果表明:SW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5.00 mm粒径为主,WS处理下土壤以≥5.00 mm粒径团聚体的占比最高,但其值低于SW处理的,FW处理下<0.25 mm的土壤团聚体粒径占比最高,说明土壤团聚体经FW处理后破碎程度大,SW处理后破碎程度小;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均表现为SW处理中的最高,FW处理中的最低,而土壤可蚀性值(K)则与其相反,同一恢复年限的边坡土壤的相对消散指数均大于其相对机械破碎指数,说明快速湿润引起的消散作用是土壤团聚体破碎的主要机制;SW和WS处理下已恢复18 a的边坡土壤的粒径≥2.00 mm的团聚体占比最高,<0.25 mm的占比最低,MWD和GMD值最大,K值最小。可见,大暴雨冲刷可能会导致植被混凝土边坡土壤结构不稳定并发生侵蚀,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植被混凝土边坡土壤结构逐渐趋于稳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佳鑫 夏栋 艾尚进 舒倩 马悦阳 刘芳 闫书星
以湖北省宜昌市内恢复年限为1、3、5、18a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边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Le Bissonnais法分析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和机械扰动(WS)等3种处理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可蚀性。结果表明:SW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5.00 mm粒径为主,WS处理下土壤以≥5.00 mm粒径团聚体的占比最高,但其值低于SW处理的,FW处理下<0.25 mm的土壤团聚体粒径占比最高,说明土壤团聚体经FW处理后破碎程度大,SW处理后破碎程度小;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均表现为SW处理中的最高,FW处理中的最低,而土壤可蚀性值(K)则与其相反,同一恢复年限的边坡土壤的相对消散指数均大于其相对机械破碎指数,说明快速湿润引起的消散作用是土壤团聚体破碎的主要机制;SW和WS处理下已恢复18 a的边坡土壤的粒径≥2.00 mm的团聚体占比最高,<0.25 mm的占比最低,MWD和GMD值最大,K值最小。可见,大暴雨冲刷可能会导致植被混凝土边坡土壤结构不稳定并发生侵蚀,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植被混凝土边坡土壤结构逐渐趋于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