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01)
- 2023(17977)
- 2022(15091)
- 2021(14096)
- 2020(12124)
- 2019(27690)
- 2018(27282)
- 2017(52162)
- 2016(27917)
- 2015(31634)
- 2014(31751)
- 2013(31453)
- 2012(29199)
- 2011(26496)
- 2010(26390)
- 2009(24895)
- 2008(24644)
- 2007(21988)
- 2006(19057)
- 2005(17569)
- 学科
- 济(130098)
- 经济(129921)
- 管理(82813)
- 业(78509)
- 企(63578)
- 企业(63578)
- 方法(55978)
- 数学(49763)
- 数学方法(49209)
- 中国(34723)
- 财(33669)
- 农(30487)
- 制(27432)
- 学(26973)
- 业经(25491)
- 地方(24551)
- 贸(23034)
- 贸易(23022)
- 易(22430)
- 银(21881)
- 银行(21842)
- 行(20816)
- 融(20753)
- 金融(20748)
- 务(20721)
- 财务(20656)
- 财务管理(20604)
- 农业(19796)
- 企业财务(19603)
- 体(18585)
- 机构
- 大学(411688)
- 学院(407724)
- 济(180824)
- 经济(177392)
- 管理(156267)
- 研究(141381)
- 理学(133818)
- 理学院(132359)
- 管理学(130156)
- 管理学院(129376)
- 中国(111764)
- 京(86084)
- 财(85553)
- 科学(83139)
- 所(71265)
- 财经(67669)
- 农(65742)
- 中心(64863)
- 研究所(64456)
- 经(61508)
- 江(60479)
- 业大(57761)
- 经济学(57637)
- 北京(54473)
- 经济学院(51744)
- 农业(51577)
- 范(50718)
- 院(50455)
- 财经大学(50402)
- 师范(50182)
- 基金
- 项目(268042)
- 科学(212392)
- 基金(199111)
- 研究(193386)
- 家(173648)
- 国家(172280)
- 科学基金(148075)
- 社会(126699)
- 社会科(120250)
- 社会科学(120223)
- 基金项目(104058)
- 省(101497)
- 自然(95143)
- 自然科(92951)
- 自然科学(92919)
- 自然科学基金(91321)
- 教育(88887)
- 划(85997)
- 资助(82728)
- 编号(75483)
- 成果(61890)
- 部(61235)
- 重点(60504)
- 发(56822)
- 创(55191)
- 国家社会(54055)
- 教育部(52954)
- 课题(52061)
- 科研(52025)
- 创新(51918)
- 期刊
- 济(198289)
- 经济(198289)
- 研究(125188)
- 中国(79283)
- 财(68006)
- 学报(63300)
- 农(58914)
- 科学(58784)
- 管理(58225)
- 大学(48650)
- 学学(46112)
- 融(43196)
- 金融(43196)
- 农业(39436)
- 教育(35904)
- 技术(35442)
- 财经(34880)
- 经济研究(33155)
- 经(30020)
- 业经(28352)
- 问题(25775)
- 贸(22422)
- 统计(21700)
- 技术经济(21421)
- 业(21353)
- 世界(19949)
- 国际(19596)
- 版(19265)
- 策(19227)
- 理论(19099)
共检索到615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春 邱长溶
本文通过两期叠代模型构造福利经济学个人效用函数,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推导个人最优自愿性储蓄率。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混合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变量纳入模型,并模拟测算最优储蓄率的解。文中选取了中国城镇居民1989~2003年的储蓄、工资样本数据分析中国的储蓄情况,发现城镇居民储蓄率偏高。除了失业担忧和购房等原因,文章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尚未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由此提出一个有效的储蓄分流途径是让更多的职工加入养老保险计划,增进个人一生的效用,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效用函数 最优储蓄率 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宋铮
近年来 ,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为了解释这个令人困惑的现象 ,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可以把握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之基本特征的叠代模型。我们进而发现 ,人口老龄化一般说来会激励居民增加储蓄。由于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自然结果 ,它很可能是造成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倾向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中的数值模拟结果为上述判断提供了一些依据。最后 ,我们对中国的黄金律问题进行了讨论。基于多种原因 ,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储蓄率并不是社会最优储蓄率的体现 ,降低储蓄率很可能成为一个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消费倾向 居民储蓄 养老金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莹
针对目前很多学者关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尽快向基金制转轨的观点,本文通过利用戴蒙德模型比较分析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对储蓄的影响,发现现收现付制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储蓄,而基金制则无任何积极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文章又在此基础上根据黄金律提出,中国目前的储蓄水平一直高于最优经济增长下的储蓄量,盲目推行基金制改革必然导致中国储蓄水平居高不下,进而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因此,目前中国不适宜向基金制转轨。
关键词:
现收现付制 基金制 储蓄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孟令国 卢翠平 吴文洋
"全面两孩"政策导致人口结构转变,引起养老保险支付以及居民储蓄率的变化。本文选取199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和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会使得养老压力不断增大,从而增加了居民的储蓄;(2)居民储蓄率与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居民收入越多储蓄越多;(3)"全面两孩"政策对居民储蓄具有抑制性效果,会降低居民的储蓄率;(4)养老保险参保率与居民储蓄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居民在参加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增加了养老储蓄。因此,建议制定差异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明确养老保险预期,并适当提高社会养老金的水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飞 臧旭恒 姚健
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文理论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参保家庭储蓄率及消费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和2017年构成的短期面板数据,利用准实验方法(DID和PSMDID)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度并轨改革通过改变家庭养老金收入预期和提高家庭未来养老风险,显著提升了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家庭的储蓄率,降低了家庭人均消费水平,但改革的储蓄与消费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性。在消费类型方面,改革主要减少了参保家庭的食品及在外就餐、衣着和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异质性分析方面,此改革对低财富、女性户主、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户主年龄为40岁~50岁和西部省份等家庭的影响更大。替换改革年份、替换实验组和替换被解释变量的安慰剂检验,以及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上述结论。鉴于此,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应使实施的政策更加公开透明,做好改革的事前预测及事后评估。同时,在深化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逐步弱化个人账户作用,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随淑敏 彭小兵 肖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否发挥了养老保险的"财富替代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对居民家庭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故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从预防性储蓄视角,实证分析统筹之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居保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率;在考虑遗漏变量、自选择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受消费惯性的影响,居民往往倾向于将城乡居保(预期)增加的家庭收入结余下来而转化为储蓄,导致储蓄率增加;另一方面,受不确定性因素和城乡居保"低保障"水平的交互影响,居民在面对收入波动、医疗、教育和婚姻等不确定性事件时仍倾向于增加家庭储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保对低收入家庭、45岁以上的参保居民以及农村家庭储蓄率提高的促进效应更大。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评估城乡居保制度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林增余
1995年,陕西省有关部门曾草拟了一份《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准备通过地方立法在全省农村全面实施强制性社会养老保险。 《条例》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规定:(1)保险对象。全省18—60周岁的农村公民,均应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保险资金的筹集。以个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林燕
中国居民部门高储蓄率引人关注。基于历年《中国资金流量表》及Modigliani和Cao(2004)的方法构建了1953—2011年中国储蓄率的完整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利用E-G两步法检验了实际收入增长率和人口抚养比与中国居民部门储蓄率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证实了生命周期假说(LCH)对于中国居民部门储蓄率的解释力。
关键词:
储蓄率 生命周期假说 协整 ECM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郑伟
养老保险制度选择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总体福利和分代福利两个角度 ,对具有代表性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经济福利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究竟孰优孰劣并不是绝对的 ,它取决于一些具体的参数条件。本文给出了这些参数条件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养老保险制度选择悖论”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两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制度选择 福利比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保险 居民储蓄 OLG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保险 居民储蓄 OLG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志媛 盖骁敏
使用1995—2016年省级城镇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依赖程度高的区域,老龄化加剧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大;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养老金占工资比例上升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会减少储蓄率;在职人员参保率上升,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对储蓄率有降低作用,在依赖程度高的区域变为增加作用。因此,在依赖程度高的区域积极开发老年市场,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继续增加参保人数,提高养老金并减少养老保险缴费,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 城镇居民储蓄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强 董志勇
本文基于幸福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一种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考察了国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尤其是我国经济高增长背景下的国民储蓄率高企之谜。研究发现,经济长期高增长不足以解释其国民储蓄率偏高的特征事实,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居民在消费时受攀比效应、习惯形成等因素的影响较深,使得增大同期储蓄率更有利于提升整个生命周期的幸福水平。进一步对我国经济新常态期间的预测表明,国民储蓄率将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而走低,需谨防由此带来的投资动力不足等相关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君林 杜世奇
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到基金制的转轨是当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潮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必须满足条件 :市场实际利率大于消费贴现率 ,消费贴现率大于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和 ,并且都大于零 ,养老保险的转轨才能提高效率。当前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时机尚未成熟 ,不宜实行完全基金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苏晓春 杨志勇
1980年前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行,中国也开始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①。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部分基金制后,制度的转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轨成本和激励问题,这给羽翼未丰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章透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利益集团是如何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分析了利益集团在当前情况下对下一步改革又会产生如何的影响。一种可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公共财政 国企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