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67)
2023(17410)
2022(15032)
2021(14086)
2020(11797)
2019(26982)
2018(26586)
2017(51526)
2016(27779)
2015(30982)
2014(30798)
2013(30236)
2012(27559)
2011(24753)
2010(24513)
2009(22475)
2008(21662)
2007(19016)
2006(16618)
2005(14055)
作者
(79534)
(66931)
(65755)
(62993)
(41908)
(32249)
(29929)
(26299)
(25085)
(23354)
(22844)
(22420)
(20958)
(20719)
(20432)
(20258)
(20137)
(19617)
(19073)
(19026)
(16629)
(16244)
(16077)
(15314)
(14954)
(14782)
(14741)
(14574)
(13486)
(13252)
学科
(112731)
经济(112615)
(79559)
管理(74920)
(57784)
企业(57784)
方法(51586)
(49831)
数学(44756)
数学方法(44118)
农业(33236)
业经(27848)
中国(27217)
(26039)
(24904)
地方(22637)
(19710)
(18876)
贸易(18870)
理论(18464)
(18334)
技术(17599)
环境(17086)
(16504)
财务(16428)
财务管理(16390)
(16279)
企业财务(15575)
(15411)
银行(15370)
机构
学院(391594)
大学(388672)
管理(155611)
(151980)
经济(148667)
理学(136137)
理学院(134607)
管理学(131973)
管理学院(131279)
研究(128670)
中国(94566)
科学(83417)
(81632)
(79382)
(66367)
业大(65329)
(63882)
农业(61299)
中心(59999)
研究所(58846)
(56311)
财经(54362)
(53310)
师范(52794)
北京(50459)
(49784)
(46867)
(45686)
经济学(44456)
师范大学(42477)
基金
项目(278241)
科学(219321)
基金(202288)
研究(200888)
(177248)
国家(175783)
科学基金(151434)
社会(126798)
社会科(119827)
社会科学(119796)
(109731)
基金项目(108620)
自然(100089)
自然科(97754)
自然科学(97730)
自然科学基金(95946)
教育(91837)
(91791)
资助(82552)
编号(82353)
成果(64431)
重点(62056)
(60780)
(59557)
(57270)
课题(55663)
科研(53559)
创新(53426)
国家社会(52033)
教育部(51599)
期刊
(164010)
经济(164010)
研究(106420)
(77767)
中国(70042)
学报(65062)
科学(60184)
农业(53255)
管理(51520)
大学(49820)
(48215)
学学(47285)
教育(40780)
技术(33501)
业经(32816)
(31357)
金融(31357)
(25587)
财经(24992)
经济研究(24427)
问题(22661)
(21310)
(20533)
科技(19473)
图书(19394)
资源(18898)
技术经济(18405)
业大(17855)
理论(17535)
统计(16967)
共检索到550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程琦  刘蓉霞  柯新利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农地景观游憩功能日益重要。因此,科学评价农地景观游憩功能并认识其空间异质性,对于充分发挥农地景观游憩功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武汉市为例,从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环境条件和景观基础设施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确定指标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工具获得武汉市农田景观游憩功能供给能力的空间分布图并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为武汉市农地景观游憩功能供给能力高值集中区;而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南部地区,武汉市农地景观游憩功能供给能力则普遍较低。(2)从整体上来看,武汉市不同行政区都有较好的游憩功能供给潜力。因此,武汉市农地景观规划布局不必拘泥于行政区划,规划布局时应有效利用现有农地景观,游憩功能评价是有效促进农地景观规划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柯新利  李红艳  刘荣霞  
揭示耕地景观游憩功能的供给能力与其可达性的空间匹配格局,可以为耕地景观游憩功能的合理布局、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以武汉市为例,采用指标评价法和专家打分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建立了耕地景观游憩功能的空间格局研究框架,对耕地景观游憩功能的供应潜力、可达性、及两者空间匹配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耕地景观游憩功能供应潜力的空间分布呈现从中心城区边缘向外逐渐降低的格局;(2)武汉市耕地景观游憩功能可达性呈现"中西部高,边缘低"的分布格局;(3)根据耕地景观游憩功能的供应潜力与可达性的空间匹配关系,将武汉市耕地景观游憩服务分为四类:高供应-高可达,高供应-低可达,低供应-高可达,低供应-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本文应用旅游成本法(Travel Cost Method,TCM)的两种基本模型区域旅游成本法(Zonal Travel Cost Method,ZTCM)和个人旅游成本法(Individual Travel Cost Method,ITCM)估算武汉市和平农庄农地景观的游憩价值。研究表明,休闲生态农庄的农地景观年游憩效益是传统种植收益(4628.10元/公顷)的85.96~107.55倍,游憩价值是农地价值构成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健  
随着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自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联想储存能力等已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作为生物神经网络的某种数学模型,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就可以拥有自我判断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建筑景观设计行业中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实现更为科学准确的设计辅助作用,对传统的设计方法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研究探索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可行性,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主要从建筑景观平面图的生成、植物配置、风格迁移和建筑景观设计评估四个方面,阐释人工神经网络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并证明神经网络模型在建筑景观设计辅助方面的优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斌  张硕新  雷瑞德  刘华  
以火地塘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选取华山松林小班的面积、坡度、坡向、海拔、地形指数、灌丛盖度、草本盖度、土层厚度、小班蓄积和优势木年龄10个调查因子作为输入变量,以小班分维数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火地塘林区华山松景观格局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部分华山松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网络收敛效果理想,泛化能力强,为林区森林景观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钟美玲  唐勇  王尧树  梅燕  潘元琪  郭悦  
以"熊猫谷"为研究案例,采用定量研究设计,从景观感知的视角设计调研问卷,使用IBM SPSS处理数据,测量不同调研对象对于"熊猫谷"景观游憩价值的感知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熊猫谷"最重要的游憩价值为生态价值、治疗价值和未来价值;年龄、学历和职业等人口学特征与景观游憩价值具有相关性;基于重游意愿的游憩价值感知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揭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多重游憩价值特征,可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熊猫公众教育、教育旅游和游憩示范基地提供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鑫峰  贾黎明  王雁  周荣伍  李效文  
为科学经营京西山区不同季相的风景游憩林,该文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分别对这一地区主要风景游憩林的春景、夏景和秋景景观进行了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美景度和各景观因子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预测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得出春季、夏季和秋季风景游憩林经营技术原则。研究表明,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季相景观非常丰富,依据该文研究形成的森林季相景观经营技术原则可进一步提高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的景观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嘉楠  葛青云  刘慧  吴泽民  张前进  
以合肥市区二环以内建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0个街旁绿地进行景观现状调查,并应用统计学、生态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游憩满意度,探寻街旁绿地景观构成要素与游憩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不同街旁绿地的综合游憩满意度不同,10个街旁绿地满意度得分范围3.0444.320,整体满意情况一般;其中建于2010年的瑞园游憩满意度最高,建于2000年的长江东大街与南陵路交口游园最低。建立满意度和绿地景观要素之间的相关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市民满意度较高的街旁绿地表现为,绿地和铺装表面比例恰当,常绿和落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阳勋志  廖为明  黄晓全  
文章在简要分析森林游憩价值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旅行费用法(TCM)对婺源县森林景观游憩价值进行了经济评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研究区的游客进行半访谈式问卷调查,根据调查资料,将婺源县游客来源划分为15个出发区,建立了游林率旅行费用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旅行费用与游林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文化程度与游林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游憩需求曲线,计算得出研究区2002年森林景观游憩经济价值为1.02亿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文伟  刘彤  丁丽霞  温国胜  张万荣  钟泰林  
空间异质性是新兴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界研究的焦点。从空间异质性概念、空间结构特征与尺度关系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进展,指明了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影响与反馈研究应重视景观内在的生态流作用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将异质性理论运用于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目标。参41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梁  朱捷  汪子茗  
为了福州滨海游憩空间更好的发展,文章基于GIS对福州滨海游憩空间进行了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研究结果包含以下3个方面:(1)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分为旅游度假型、公园绿地型、文化型和商业型4个类型。(2)4类游憩空间都在县(市)中心形成了3个Ⅰ级适宜区,其中文化型和商业型的Ⅰ级适宜区基本相同;而旅游度假型和公园绿地型除了3个中心的Ⅰ级适宜区,在沿海区域也有广泛分布。(3)对各类游憩空间不同等级所占面积及比例进行了统计。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研究结果如何为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发展服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洪义  李爽  吕添贵  刘春英  
以江西省宜丰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选择斑块类型、景观类型、廊道特征3类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格局视角定量评价土地整治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水田的斑块密度由8.916 1个/hm~2下降至8.423 4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0.075 1 hm~2提升至0.076 9 hm~2,边缘密度由1 203.431 8降低至1 127.134 7,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由1.238 6下降至1.216 3,最大斑块指数由0.17%上升至0.18%,景观格局指数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旱地除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以外,其他指标均表明旱地趋于细碎化。(2)土地整治导致项目区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数量由3 530个提升至4 175个,平均斑块面积由0.070 6 hm~2增加至0.059 7 hm~2,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由1.672 3增加至1.816 0,最大斑块指数由2.06%降低至2.01%。(3)土地整治优化了农村道理和沟渠布局,廊道特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农村道路和沟渠的修建割裂了斑块,是导致项目区破碎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旱地、农村道路、沟渠的景观格局设计,达到有效治理农地细碎化和提高土地整治景观生态效益的目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研究目的:以石榴红农场为例,对城郊休闲农业景观地的游憩价值进行估算。研究方法:在对样本游客及农庄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CM的两种基本模型ZTCM和ITCM进行估算。研究结果:(1)ITCM和ZTCM两种模型对环境资源游憩效益的估算存在一定差异。本案例中,ZTCM估算的游憩价值界于ITCM线性需求函数和半对数需求函数的估计值之间,其中ITCM线性需求函数的估计值低于ZTCM的估算值,仅是后者的68.81%;而半对数旅游需求函数对游憩效益的估计值则高于ZTCM的估计值,两者的比值为1.55∶1。(2)同一模型(ITCM)中,不同旅游需求函数设定下所估算出的游憩效益显著不同,需求函数的选择直接关系估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和平  谢鑫  李聪聪  
定量研究城市群景观格局的碳汇效应能够从低碳城市群的角度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效参考。基于2000、2005、2010、2015、2018年5期土地利用与植被固碳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神经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景观和类型2个尺度,从形态、构成、分布和结构4个层面探讨了成渝双城地区碳汇用地的景观格局对植被固碳的影响及空间差异。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以重庆忠县为例,预测并对比了2035年不同县域景观格局方案的碳汇效应。结果表明:(1)碳汇用地的景观形态、构成和分布对植被固碳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地区差异,景观结构没有显著影响;(2)景观形态层面,景观形状指数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边缘密度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3)景观构成层面,林地和草地的景观类型比例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混合用地的散布与并列系数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4)景观分布层面,混合用地的聚集度指数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耕地的聚集度指数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为了提升景观格局的碳汇效应,在开展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重点加强碳汇用地的形态、构成和分布研究,形成形状复杂和适度规整,分区明确和比例适宜,连续集中和差异串联的景观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秀敏  黄义雄  金蓉  刘诗苑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辅助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厦门市景观格局分析的模型,选取高程、坡度、距公路远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作为输入变量,以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聚集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作为输出变量,选取具有代表性均匀分布的34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对另外6个样本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仿真的6个输出结果与6个样本的实际景观格局指数误差较小,最大误差仅为0.28970%。神经网络模型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之一,可用于研究城市自然、社会因素与城市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非线性映射。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高海拔山区,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小,聚集度指数大,一些人类活动影响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