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5)
2023(10920)
2022(9149)
2021(8630)
2020(7051)
2019(16141)
2018(15816)
2017(30489)
2016(15778)
2015(17342)
2014(16753)
2013(16127)
2012(14412)
2011(12604)
2010(11985)
2009(10543)
2008(9690)
2007(7954)
2006(6438)
2005(4663)
作者
(38440)
(32479)
(31920)
(30546)
(20236)
(15571)
(14776)
(12647)
(12456)
(11092)
(11031)
(10646)
(9876)
(9875)
(9579)
(9471)
(9414)
(9361)
(9214)
(8974)
(7589)
(7549)
(7471)
(7459)
(7240)
(7155)
(6907)
(6779)
(6498)
(6342)
学科
(61670)
经济(61601)
(44524)
管理(43019)
(33108)
企业(33108)
方法(29079)
(28711)
数学(26254)
数学方法(25906)
农业(19327)
业经(16807)
(15697)
中国(14906)
地方(14001)
(11843)
(10096)
财务(10062)
财务管理(10039)
(9869)
贸易(9865)
环境(9572)
(9568)
企业财务(9452)
技术(9146)
(8747)
(8683)
理论(8416)
(8343)
(8265)
机构
学院(203973)
大学(200049)
管理(85376)
(82750)
经济(81036)
理学(75614)
理学院(74889)
管理学(73695)
管理学院(73289)
研究(58569)
中国(44390)
(38904)
(36373)
科学(33799)
(31823)
中心(30551)
财经(30179)
业大(29477)
(27946)
(27699)
(27227)
师范(27022)
经济学(25678)
(24661)
农业(23618)
经济学院(23429)
经济管理(23011)
(22709)
财经大学(22680)
研究所(22665)
基金
项目(152282)
科学(122742)
研究(116392)
基金(112623)
(95969)
国家(95069)
科学基金(84552)
社会(76876)
社会科(72604)
社会科学(72587)
基金项目(61214)
(60416)
教育(53561)
自然(53029)
自然科(51816)
自然科学(51806)
自然科学基金(50835)
(49682)
编号(48137)
资助(42912)
成果(36659)
(34255)
重点(33540)
(33297)
(32870)
国家社会(32116)
课题(31419)
创新(30601)
人文(30559)
(30528)
期刊
(86343)
经济(86343)
研究(52231)
中国(34361)
(33574)
(28419)
管理(27577)
科学(26356)
学报(25671)
农业(22483)
大学(21811)
学学(20632)
教育(19620)
业经(18868)
技术(18242)
(16719)
金融(16719)
财经(13702)
经济研究(12333)
问题(12175)
(11790)
(10473)
资源(9840)
财会(9310)
(9113)
(9072)
科技(9045)
理论(8995)
农村(8880)
(8880)
共检索到273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谈小燕  
本文以成都瑞泉馨城为例,发现合理整合和利用社区精英对于"村转居"社区治理有重要意义。社区精英在政府整合、利用其资源的基础上以社区组织为载体发挥作用,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任,促进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的转变;促进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实现自治;促进新生活共同体的构建,走向善治。这个过程是实现社区精英的存在与社区治理需求的契合,是社区居民增加信任与社区精英得到激励的契合,是社区精英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参与治理与实现社区自治契合的过程。但是需要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角色定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谯宏  邵晓枫  
自下而上的社区教育模式是以社区居民为社区教育的出发点、以促进每一个人全面发展及促进社区治理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与现代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相吻合,也是社区治理的要求。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做法为我国社区教育实现自下而上转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龙泉驿区的自下而上模式由教育目标转变、社区教育机构职能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及评价标准的改变等部分组成,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谈小燕  
"村转居"社区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出现的特殊社区类型,近年来我国"村转居"社区数量大幅增加。"村转居"社区采取哪种社区治理模式,关乎未来农民生活在怎样的一个架构里,关乎未来城镇化怎样走,关乎是否能真正破解"城乡二元分割",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本文从社区权力中心视角,构建了无中心、单中心和多中心治理模式,基于三个多村合并型"村转居"社区为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村转居"社区治理模式的建议,"村转居"社区成立初期政府要进行社区治理设计,根据集体资产处置情况不同提倡集体经济组织的适度参与,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合理利用制度遗产,注重治理过程的渐进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伟红  
农转居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社会现象之一,其治理逻辑深刻地受到快速城镇化带来的资源重组的影响。就社区范畴而言,资源重组主要发生在两个维度:其一制度框架内的资源重组,其二制度外行为博弈导致的资源重组。这两类资源重组解构了社区原有的社会身份结构和财富等级结构,并接续增加了社区公共领域的治理难度、弱化了社区自主治理的协作基础、增加了社区组织运行的财务风险。为舒缓社区治理的压力,社区发展应特别注重建构自助型弱势群体保障机制;建构新型社区团结性组织,重系社区团结的纽带;建构良好的社区公共治理规则,使"公-私"协作统一于社区公益。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智勇  闫丽娟  
农村精英再生产贯穿土族农村社区的发展历程,其关键则是政治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这三类基本资本的再生产与作为辅助的社会资本发挥作用,合力推动这一过程的进行。其引发的效应集中于同村民自治制度、精英—民众关系和社区记忆的关系,为影响土族农村社区发展的实质内容。农村精英再生产为精英群体在土族农村社区量的增生与质的提高提供了途径,总体上发挥着积极意义,为土族农村社区共同体的延续与发展夯实基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建胜  
城市化进程使得城郊地区和城中村出现了大量"撤村建居"型社区,这些社区尽管在产业结构和农民身份属性上早已实现了非农化,但其社区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了村庄的治理模式。本文以杭州的实践为例,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撤村建居"型社区治理,并提出社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欣然  
近年来,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升温,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文章以成都近郊的乡村旅游地花香果居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调查等方式将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及总体影响等4个方面的感知进行均值分析,发现在上述4个方面的正面感知均强于负面感知;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不同社会人口特征与旅游影响感知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花香果居景区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社区归属感越强的居民对旅游发展呈越积极的态度,而学历越高的居民对旅游负面影响感知更为敏感。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并提出花香果居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克俊  付宗平  
在城市化推进中,"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为涉农社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并成为社区经费来源的重要支撑,但集体经济如何立足自身的内生性发展并参与市场多元化竞争方面依然存在着多重困境。本文通过调研发现,西南地区城市郊区"村改居"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面临发展不平衡、增收动力缺乏、收入来源单一、现行土地政策制约明显、干群发展集体经济动力不足以及与社区自治组织职能混淆等系列现实困境。未来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如何,该如何选择方向是目前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以成都市成华区为例,着重探索"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促进"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突破瓶颈的思路及对策,管中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余思奇  朱喜钢  孙洁  
以浙江大学新校区周边的望月社区为例,分析了学生化新社区中原住民与学生群体两类居民地方感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功能植入后带来的利益共享使得居民与地方产生了直接而密切的联结;学生文化使社区居民建构起"此处"与"他处"的差异;不同先验文化的两类群体混居同一空间之内,因学生化的作用,快速建构起新的空间认同与情感依附。据此认为,应多方位评估学生化对城市邻里的影响,积极发挥学生化的正外部性,促进高校与周边社区功能的良性互动,推动城市包容性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刁述军  吴平  
文章运用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论构建农村社区居民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成都市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得到的10个农村社区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的福利水平为0.421,整体偏低;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经济状况城乡差异显著,内部差异不显著;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居住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化降低了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的福利水平;成都市在农村社区管理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农村社区居民的发展空间依旧狭窄;农村社区居民亚健康心理状态较为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  王昭  周文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这一重要的社会变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撤村转居后农村社区到城市社区的转变;二是农民进城后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典型的城乡并存的"二元过渡"特征。如何化解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生活困境并助其融入城市社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议题是,应将转居社区的治理与建设置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奋生  王明成  王丽茹  
转制社区即新市民集中居住区的自治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社区自治。在公共治理理念视角下,一种混合型的或是合作型的自治模式较为符合成都市龙华社区这种转制社区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党组织、居委会及居民议事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扶持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鼓励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惠敏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大、中城市郊区和城镇周边迅速形成了一些集中村改居社区。集中村改居社区,存在许多单靠政府或者社区组织无法实现良好治理的困境。进一步优化集中村改居社区治理,应实现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合作共治,顺利实现集中村改居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过渡,全面提高集中村改居社区的治理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惠敏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大、中城市郊区和城镇周边迅速形成了一些集中村改居社区。集中村改居社区,存在许多单靠政府或者社区组织无法实现良好治理的困境。进一步优化集中村改居社区治理,应实现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合作共治,顺利实现集中村改居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过渡,全面提高集中村改居社区的治理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藻  冷天  
作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与中国独特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相结合的产物,各地蓬勃兴起的农村新型社区正在成为集聚和承接各类农业转移人口及城市流动人口的重要空间。本文在对于成都市不同农村新型社区类型进行分析并结合在成都市温江区展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新型社区未来治理方向及发展对策:积极探索构建"三社互动"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以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推动实现"复合共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