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8)
2023(14888)
2022(12620)
2021(12176)
2020(9992)
2019(23208)
2018(23124)
2017(43323)
2016(24357)
2015(27234)
2014(27105)
2013(25975)
2012(23809)
2011(21497)
2010(21443)
2009(19077)
2008(18455)
2007(16054)
2006(14107)
2005(12303)
作者
(64275)
(53877)
(53426)
(50924)
(34542)
(25940)
(24682)
(20883)
(20821)
(19477)
(18512)
(17941)
(17116)
(16897)
(16646)
(16586)
(16289)
(15972)
(15560)
(15420)
(13345)
(13061)
(12880)
(12466)
(12060)
(12029)
(11905)
(11878)
(10821)
(10665)
学科
(88423)
经济(88328)
管理(66398)
(62082)
(50667)
企业(50667)
方法(40150)
数学(35774)
数学方法(35145)
中国(27590)
(26272)
(23825)
教育(21505)
地方(21447)
业经(19024)
(18513)
农业(17373)
理论(17116)
(16239)
(15501)
贸易(15494)
技术(15113)
(15012)
(14680)
财务(14619)
财务管理(14590)
(14589)
环境(14233)
(14121)
企业财务(13785)
机构
大学(323259)
学院(321920)
管理(124161)
(124114)
经济(121147)
研究(108647)
理学(107237)
理学院(105989)
管理学(103989)
管理学院(103322)
中国(76592)
(69093)
科学(65589)
(57940)
(52406)
(51604)
师范(51241)
中心(50999)
(49732)
(48673)
研究所(47855)
财经(45965)
业大(45392)
北京(43428)
(41840)
师范大学(41606)
(41077)
(40260)
教育(38992)
农业(37778)
基金
项目(221150)
科学(176115)
研究(167440)
基金(158046)
(136483)
国家(135215)
科学基金(116985)
社会(104330)
社会科(98703)
社会科学(98671)
(87920)
教育(83262)
基金项目(83153)
自然(75407)
(75405)
自然科(73566)
自然科学(73547)
自然科学基金(72217)
编号(70219)
资助(64779)
成果(58021)
课题(50584)
重点(50398)
(50258)
(48842)
(45983)
教育部(43719)
创新(42711)
(42420)
项目编号(42248)
期刊
(132773)
经济(132773)
研究(99232)
中国(69732)
教育(62309)
学报(45480)
(45016)
管理(44612)
科学(43338)
(42706)
大学(36078)
技术(33110)
学学(32393)
农业(29525)
(27166)
金融(27166)
业经(22296)
财经(21755)
经济研究(20433)
(18694)
问题(17510)
图书(16872)
职业(16618)
资源(16244)
(16071)
(15380)
技术经济(14964)
(14873)
论坛(14873)
(14273)
共检索到479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念发   王录仓   常飞   马平易   廖婷   付淼  
文章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5min、10min、15min三级社区生活圈,结合幼儿学位、适龄儿童、路网等数据,从结果均等(供需)与机会均等(可达性)出发,运用叠加分析方法评价了学前教育资源的均等性,分析了圈层放大对均等性的影响以及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①三级社区生活圈中,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基本匹配,供需平衡的数量远高于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随着生活圈放大,“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生活圈数量递减,当学龄儿童无法实现就近入园时,可以通过调节就学半径和范围来实现供需平衡。②5min生活圈中“可达性适中”的区域分布面积较广,且基本均匀分布,幼儿可就近便利入园。随着生活圈的放大,“可达性低”的生活圈数量递增、覆盖面扩大,反而造成入园不便。③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性较高,尤其在5min生活圈表现更突出。伴随着生活圈放大,均等性下降。据此,基于供需和可达性优化思路,提出需新增幼儿园33所、学位8910个,优化168个5min生活圈路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梓洋   石培基   石晶   张学斌   刘玥  
【目的】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是贯穿城市化过程的关键的人地关系问题,而河谷城市由于扩展空间受限,其生态效应更加复杂,因此多角度探讨典型河谷城市空间扩展所引起的生态效应尤为重要,同时可为相关学者提供较新的视角、思路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典型河谷城市兰州市主城区为例,通过计算1995、2005、2015和2020年城市空间扩展规模、强度和景观格局指数,以反映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研究区分为12184个网格,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大气辐射传输方程法以及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模型,从多角度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探讨了自然环境条件对河谷城市空间扩展生态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结果】(1)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扩展规模和强度呈增长趋势,城市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城市扩展方向以西部和北部为主,城市扩展模式由组团水平扩展向跳跃式扩展转变。(2)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整体生态风险效应和热岛效应存在减弱趋势,但河谷谷地却有上升趋势,研究期末总体格局呈谷地高、四周低的特征。(3)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存在微弱提升,主要表现为河谷周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提升,且建成区部分区域由生态系统服务低值区向中值区转变。(4)城市扩展会对区域自然基底产生一定影响,而自然基底也影响着城市扩展的规模、方向与模式,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结论】从多角度出发构建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研究框架,发现在网格尺度上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影响较为显著,并对定量可视化研究城市演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为城市智慧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晓艳  甘甜  章芳  
城市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核心区。改善社区及周边的居住环境、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源与生活空间是提升城市宜居性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背景下,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利用POI数据和空间分析手段,运用改进CRAI指数评价武汉市主城区社区的资源可获性,并在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下对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宜居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商业资源可获性最高,而文化资源可获性最低,不同资源的可获性差异较大;在空间上所有社区资源均呈现较明显空间非均衡结构特征,尤其是社区的医疗与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宜居性整体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即高宜居性社区和低宜居性社区占比大,而中间层次的占比少。据此揭示出武汉市主城区社区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武汉市主城区社区宜居性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婷  李飞雪  陈振杰  
城市活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基于人口格网、夜间灯光、兴趣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熵值法、空间句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常州市城市活力研究。研究发现:常州城市活力空间差异明显,活力总体上“中心高、外围低”并呈现沿规划发展轴向外延伸的趋势;全局来看,完善功能设施配置、提高局部可达性有助于吸引人的聚集活动、提升活力水平,提高全局可达性则可能会降低活力水平;局部来看,人的分布活动与空间功能设施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部分城中村及老旧街区人口密集、活动强度大但功能设施配置不足,城区外围的小型商业、产业及居住活动中心的功能设施密度较大但服务的人口和范围有限。研究初步揭示了常州市不同维度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识别了人的分布活动与承载空间的匹配情况,可为常州市城市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雪梅  邵雨薇  
发展社区医疗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成败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稳定、和谐的政治问题。要使社区医疗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社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是关键。兰州市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本文以兰州市社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为例,对社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状况进行研究。得到:整体工作满意度为3.33,工作满意度在5个维度上有很大差异,满意度得分排序从高到低分别为:压力、工作环境、被认同、待遇和职业前景。其中,压力与工作环境2个维度处于满意状态;被认同与待遇2个维度处于基本满意状态;职业前景处于不满意状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志娟  陈宇晟  
本文运用熵值法和离散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测算出包含经济、资源、生态三个子系统的综合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且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通过与兰州市实际承载人口的对比,得出兰州市人口承载力的状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德  钟文钰  周婷  戚佳玲  
研究目的:基于POI数据开展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新路径。研究方法:空间格局分析、半方差函数、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总体偏低;(2)土地利用功能混合度总体上低于土地利用结构混合度;(3)土地利用混合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呈辐射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4)土地利用混合度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带状异向性;(5)土地利用混合度与人口密度、公交站点数量、到铁路和到钱塘江的距离以及规划用地管制分区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一产业比重、到地铁的距离、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到西湖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规划层面,应加强将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治理层面,应建立土地混合利用空间差异化管理和空间联动管理等管控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清   周璇   周思文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地带,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区域。在识别杭州市城市边缘区范围的基础上,从人群活力和空间活力两个视角,探讨杭州城市边缘区活力水平。结果表明:(1)基于POI核密度分析的范围识别以及土地利用信息熵的结果验证,最终筛选出43个杭州城市边缘区镇街。(2)通过对百度热力图以及人口密度的量化分析,杭州市边缘区人群活力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圈层式由内向外递减的特点。(3)边缘区GDP水平、服务设施密度、用地功能多样性、交通可达性、开发强度等指标在空间上有较为明显的集聚核心,总体上内边界空间活力水平高于外边界。(4)从功能适应、生态整合、产业升级、文脉传承四个方面为杭州城市边缘区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权东计  任宜欣  朱海霞  
避免大遗址社区属性和社会价值的弱化,弥补周边社区文化底蕴和情感连结的缺失,有机结合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是新时代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的重要任务。通过验证杜陵与社区之间的共生关系,研究杜陵遗产社区内部的共生机制,从功能、情感、文化、经济4个共生维度,提出可以增强共生关系的大遗址区遗产社区生活圈营造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逢军  
主城区是城市户外游憩场所集聚、类型多样性强的地区,也是居民日常游憩的重点区域,在城市游憩空间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空间认知研究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以游憩空间认知问卷调查为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主城区居民评价性游憩空间认知的总体特征与组合性特征,进而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为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雪松  冷红  魏冶  庞瑞秋  
以长春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方法分析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和影响因素,应用GIS软件分析老年人口密度,通过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价可达性,赖克特量表法评价公园设施满意度。结果显示:1老年人强烈需求近距离的公园,偏好静态休闲活动,需要支持长时间活动的公园设施,偏好良好的公园卫生环境和适宜气侯,活动意愿以健身为主,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出行人数、活动时间和活动类型;2现状公园可达性较差且地域差异性大,公园内设施数量不足且不适合老年人使用;3老年人活动需求与公园供给之间的不平衡主要是:近距离需求与公园可达性差、活动偏好性与公园微观布局不适应,活动意愿与设施支持不足的矛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瑞  
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要素,是社会公民享受教育机会均等和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重要途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灵魂,社区教育是促进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构成。因此,本文在分析教育服务均等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对社区教育资源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社区教育发展促进我国继续教育资源优化的发展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博文  
通过构建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6年兰州市和全国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6年,兰州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逐年提高,但2009—2016年兰州市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对2016年西部9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进行排序,兰州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排名处于最低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